本书系先父晚年所著,为了1959年元旦的献礼,以八十高龄,尽一月之力,写成此书。原书名《八法效方举隅》,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书名乃先父亲笔书写,笔笔中锋,受到书法家的赞扬。

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学术秘书处在“前言”中说:“我院冉雪峰老大夫所著的《八法效方举隅》一书,以汗、吐、下、和、温、清、宣、补八法为纲,每法之下,有八个方剂作为代表,借以阐述治疗方法的分类和不同方剂的运用,表达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越性。”又说:“治疗方法的分类,《内经》和仲景的著作已有详尽的论述,但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更简要地总结为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冉老大夫的八法,与程氏有所不同,去掉程氏的‘消法’,而增入‘宣法’,这是冉老大夫对于治疗方法的新的分类,值得继续研究。”

研究“宣法”,书中说:“宣方与各方,相关密切。如病窍在表,则外发以宣之;病窍在里,则下夺以宣之;病窍在寒,则温煦以宣之;病窍在热,则清释以宣之。与和剂相关尤切,人体一部分郁滞,则他部分牵制不舒,宣然后能和;一组织缺乏,则全组织影响不进,和然后能宣。究之宣可使之和,和不仅用宣,仍有界畔。”又说:“宣之范围较广,内外寒热,气血虚实咸赖。”“宣可去壅,六郁各有微甚,各有忌宜,病变纷纭,统括于一宣剂之内,宣剂应用,广袤如此。”先父治疗“中风”、“痹证”、“水肿”、“闭经”等证,皆常用宣法宣方,效如桴鼓。

本书编写目的,乃由博返约,义惟求精,不惟其广,事惟求济,不惟其繁,无论经方、古方、时方,统以经验效確为标准,将古人繁颐不可纪极之方剂,融纳于“汗、吐、下、和、温、清、宣、补”八法之中。法计八类,类各八方,八八六十四方,正合易经八八六十四卦之义。法之方有尽,方之法无尽,八法可统赅各法,八方可统括各方,苟得其要,可以究于无极,通于无穷。

先父著本书时,已年过八旬,手握毛笔书写,蝇头小字,一笔不苟。只用一月之力,便成此书,其毅力学识,其文笔快捷,皆叹为观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研究生必读参考书目,近代中医著作只有两部,一部是冉雪峰《八法效方举隅》,另一部是何廉臣《全国名医类案》。本书在中医学术领域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冉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