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所传释《道德经》,汗牛充栋,其版本至清时有一百〇三种之多,校订本更是多达三千馀种,其流传最广者,则是汉河上公注本与曹魏王弼注本。而河上公注本与后世传为吕祖洞宾释义本,则最为道家所重。

吕洞宾,名岩,道号纯阳子,永乐县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为全真道北五祖之一,钟(钟离权)吕内丹派、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道教“八仙”中,以吕洞宾最为著名、传说最多最广。《全唐诗》收吕洞宾诗词三百馀首,多为修真悟道之歌,其中许多佳篇广为后人传颂。

世传吕祖释《道德经》两种,以台湾萧天石先生所藏最为权威。萧氏所藏,其一曰《道德经释义》,其一曰《道德经解》,皆称“吕祖秘注”。据萧氏序云,前者出自广州纯阳观藏本并参以扫叶山房版;后者系成都经堂版,为四川刘止唐(沅)于清光绪十二年重镌。此两种,大陆所能见者错讹太多,包括一些名寺名观刊行的,句读不通,字词错植多有。本书所辑以萧氏藏本为底,参考行世所见之他版五种(包括楼观台版、八仙宫版等),重加校订,择善而从。本书所取经文与时下通行本偶有不同,则以原镌为是。

历代所释注《道德经》,多以儒解老,重修身治国之哲学解读,道家把这类解读称为“外说”;吕祖秘注《道德经释义》,以《道德经》为修行指南,炼气修真,是神仙家语,此为“内说”。此两者,吕祖在释义中多有说明。本书中《吕祖秘注之一道德经释义》多是修真炼气之心得,对炁(本书皆用“气”字)的诠释指导,非悟道者不能言传。刘止唐版吕祖《道德经解》之释读,则多为“外说”,因此编者颇疑此为托吕祖之名的伪作,但亦无从考证,且与《道德经释义》可参照互证,故同辑录于此,总其名曰《吕祖秘注道德经心传》。

本书并附录吕祖诗词一百八十馀首,与《道德经释义》参照阅读,大有裨益,尤其《谷神歌》、《敲爻歌》、《直指大丹歌》、《修身诀》、《明胎息》等,简直就是《道德经释义》的旁注,几同于可传大道的“修真秘笈”。又附录《阴符经》,此向为道家所重,可与《道德经》相参也。

楚人

癸巳冬日于修知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