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读书这个问题,内容真是复杂。各个人读书的目的,可能各不相同。有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消遣;有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找理想的天地;有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知识和训练。目的不同,所读的书不一样,读法也不一样。

为获得知识和训练而读书,当然是不可少之事。因为,这类的书是知识和训练之记录。我们读了它们,就可得到别人若干努力之成果。这样,我们就可用较少的劳力获致较多的成绩。所以,我们要获得较个人能力所及为大的知识和训练,就非读书不可。至少,需读必要的书。什么是必要的书呢?这非请各门的专家指导不可。从前中国的读书人动辄说“一事不知,儒者之耻”,好远务博。这,在从前的社会已经办不到,何况今日?时至今日,就事实上看,学问的种类涉猎过多的人,所知所论,没有一条能达到真正专门的水准。现在弄学问,一门已嫌太宽。在经过初步训练以后,我们就得更进一步,选择其中的某一部分来钻究。这是知识分殊化所引起的趋势。不接受这一趋势,没有人能把一门学问弄得很精。书并非崇拜的对象,不过工具而已。该读的书不可少读一本。不必读的书何必去理会?特别是目前,印刷这样容易,书评制度在有些地方等于零,只要能印出的都叫做“书”。如果一一去买来读,岂不浪费时间和金钱?特别生于当今之世,很需要一个读书指导的机构。这可以给大家许许多多帮助。

关于逻辑方面,浅显的书有:

殷海光著:《逻辑新引》,亚洲出版社。

如果要钻究更深的,该书后面有介绍。

关于辨识经验方面的,问题困难得多。我们要读这方面的著作,必须向哲学部门里去钻,尤其必须多接近有关逻辑经验论的著作。这方面的入门书,可推下列一种:

A. J. Ayer: Language, Truth and Logie, Victor Gollancz Ltd., London.

较深的有下列各书:

Feigl &Sellars: Readings in philosophical Analysis,Appleton-Century-Grofts,Inc.

Feigl&Brodbeck: Reading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Appleton-Century-Crofts,Inc., New York.

P. P. Wiener: Readings inphilosophy of Science,Charles Scribner's Sons, New York.

A. J. Ayer: The Foundations of Ernpirvcol Knowledge,Macmillan&Co., London.

——原载于一九五九年一月《文星杂志》社文星丛书第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