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承义方,晚遇囏屯。
炳烛之明,用志不分。
困而学之,庶自别于下民。
开卷有得,述为《纪闻》。
深宁叟识。[1]
————————————————————
[1] 右图系王应麟《自叙》手迹,元刊本及翁注本皆影刻之。翁注本下有阎咏按语:“右三十八字乃尚书亲笔,常熟毛黼季扆以视徵君,且曰:‘盍摹勒诸卷首?’徵君欣然如其请。盖徵君曾两遣人至鄞县访其裔孙,求行状、墓铭、神道碑,以补《宋史》列传之略,不可得。又欲绘其遗像,亦不可得。今存其手迹,犹前志也。阎咏临并记。”
序
深宁先生文集百二十卷,今世不可得见。其存者,《玉海》部帙最巨,尚有附刻于《玉海》之后者十余种,而碎金所萃,则为《困学纪闻》。顾其援引书籍奥博,难以猝得其来历,太原阎徵君潜丘尝为之笺,已而长洲何学士义门又补之。斯二笺者,世宗宪皇帝居潜藩,皆尝充乙夜之览。近年祁门马氏以阎本开雕,而间采何说以附之,桐乡汪氏又以何本开雕,诚后学之津梁也。潜丘详于考索,其于是书最所致意。然笔舌冗漫,不能抉其精要,时挟偏乖之见,如力攻《古文尚书》,乃其平日得意之作,顾何必哓哓搀入此笺之内,无乃不知所以裁之耶?义门则简核,而欲高自标置,晚年妄思论学,遂谓是书尚不免词科人习气,不知己之批尾家当,尚有流露此笺,未经洗涤者。岁在辛酉,予客江都,寓寮无事,取二本合订之,冗者删简,而未尽者则申其说,其未及考索者补之,而驳正其纰缪者,又得三百余条。江西万丈孺庐见之嗟赏,以为在二家之上。予学殖荒落,岂敢与先辈争入室操戈之胜,况莫为之前,予亦未能成此笺也。胡身之谓小颜释班史,弹射数十家无完肤,而三刘所以正小颜者正复不少。是书虽经三笺,然阙如者尚多有之,又安知海内博物君子不有如三刘者乎?予日望之矣。
乾隆壬戌二月既望后学全祖望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