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时,坚固长者子白佛言:“善哉!世尊!唯愿今者敕诸比丘,若有婆罗门、长者子、居士来,当为现神足①,显上人法②。”
佛告坚固:“我终不教诸比丘为婆罗门、长者、居士而现神足、上人法也。我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
时,坚固长者子白佛言:“我于上人法无有疑也。但此那难陀城③,国土丰乐,人民炽盛,若于中现神足者,多所饶益,佛及大众,善弘道化。”
佛复告坚固:“我终不教比丘为婆罗门、长者子、居士而现神足、上人法也。我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所以者何?有三神足④。云何为三?一曰神足,二曰观察他心,三曰教诫。”
注释
①神足:佛教名词。即五神通中的神足通。神足通,亦称神境智证通、身如意通、身通等,指变现不可思议境界的神通法力,能游涉往来自在的神通能力。
②上人法:上人,意指上德之人,唐朝多称僧人为上人。佛教认为,内有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故名上人。上人法,特指佛法为殊胜之法。
③那难陀城:地名。
④三神足:佛教名词。亦称三种神变。三种神变,通常指:一说法神变,如来智慧尽知众生的善恶业因及善恶果报,相应而说法,故称说法神变,相当于观察他心神足;二为教诫神变,指如来教示弟子应做法与不应做法、声闻乘法与缘觉乘法、杂染法与清净法,是为教诫神变;三是神通神变,指如来为调伏憍慢的众生而现种种神通法力,即神足神通。
译文
那时,坚固长者子告诉佛说:“太伟大了!世尊!我唯愿现在您能敕令众比丘们,如果有婆罗门、长者之子、居士前来,应当为他显现神足通,显现佛法殊胜的能力。”
佛告诉坚固说:“我绝不会让比丘们为婆罗门、长者、居士而显现神足通,显现佛法的殊胜能力的。我只教示佛门弟子在空旷闲静处,静默思道,独居修道。如果获致什么功德,就应该善加养藏;如果有什么过失,则应该加以公开。”
那时,坚固长者子对佛说:“我对佛教殊胜法力并没有什么怀疑。不过,这个那难陀城,国土丰沃,人民生活富裕,人口密布,如果能够在此城中显现佛教的神足通,则对佛法与大众都大有裨益,能更有利于佛法的弘化。”
佛又告诉坚固说:“我绝不会教示比丘为婆罗门、长者之子、居士而显现神足通和上人法。我只教示佛门弟子在空旷闲静处,静思佛道,静修佛行。如果有功德,则善加护持;如果有过失,则当自动公开。为何要这么做呢?因为有三种神足通。哪三种神足通呢?一是神足通,二是观察他人之心的神通,三是教诫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