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桑门安然撰(繁略随乐)

第七授戒。先略示相。次正授戒。先示略相。菩萨三聚净戒。略有四种。所谓小乘。通乘。别乘。圆乘戒法。此中今授圆教菩萨三聚净戒。所谓。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故心地云。应受菩萨三聚戒。饶益一切有情戒。修摄一切善法戒。修摄一切律仪戒。约此圆乘三聚净戒。之有三种。一传受戒二发得戒。三性得戒。如论正受戒。串习戒。自性戒(云云)一传受戒。我今欲传三聚净戒。是昔莲华台藏世界卢舍那如来。以此心地金刚宝戒。授妙海王及千王子之时。惟我本师释迦牟尼如来。诵持此戒。次传逸多菩萨。如是二十余菩萨。次第相承。乃至印度真旦日本传来。我假名菩萨。比丘(某甲)受持此戒。今者维释迦灭后千九百年中(某)元(某)年岁次(某)月(某)日(某)时。上分上时。欲传汝等。此传受戒。名为言说法身。若不相传法身即灭。汝等当善受此金刚宝戒言说法身。传授一切众生。尽未来际。不得断绝。能受传不。是故佛言。汝新学菩萨。顶戴受持戒。受持是戒已。转授诸众生。流通三世。化化不绝。得见千佛。千佛授手。是故汝等。此事当如是持二发得戒。我今欲发三聚净戒。是昔莲华台藏世界卢舍那如来。本在因地。初发心中。从凡夫师。受此戒时。第三羯磨之竟。一刹那间。自身口意。及以法界色心之上。发得如是无作戒品。一发得后。常住不灭。遍一切处。无有倾动。尽未来际。不可破坏。成大菩提。常诵此戒。以为内证心地法门。受自法乐。施他法门。彼妙海王。及千王子。阿逸多等。二十余菩萨。乃至印度斯那日本相承菩萨。惟我假名菩萨。比丘(某甲)乃至十方三世。受此戒者。皆悉自身口意。及以法界色心之上。发得此戒。一如舍那。今者欲令汝等。亦于第三羯磨之竟一刹那间。自身口意。及以法界色心之上。发得如是无作戒品。一发得后。常住不灭。尽未来际。无有倾动。成自菩提。开他菩提。若此发得无作之戒法。非凡夫耳目。见闻之形声。十方法界。六种震动。则于汝等自身口意。及以法界色心之上。当作微妙可爱。光明庄严之形。亦作天崩山裂。雷震地吼之声。然此发得无作之戒。是非凡夫见闻之法。唯有三宝。明所证见此发得戒。名为功德法身。若不发得。法身不生。汝等当能发得如是金刚宝戒功德法身。尽未来际。常受法乐。能发得不。是故。佛言。一切意识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当当常有因故。有当当常住法身。是故汝等此事当如是持三性得戒。我今欲示三聚净戒。是昔莲华台藏世界卢舍那如来。初在因地。蒙凡夫师开示之力。只于自心。开悟本有真如佛性。五分法身戒。法身体非得他法。若得他法。燃灯佛所得受记时。即成佛道。非得他法。自修成佛故。经中云。众生自得度。佛不度众生。彼妙海王。及千王子。阿逸多等。二十余菩萨。乃至印度斯那日本相承菩萨。惟我假名菩萨。比丘(某甲)乃至法界。承此戒者。皆于自心。开悟本有五分戒身。一如舍那。今欲亦于汝等一切众生自心。开示本有真如佛性五分戒身。无始以来本在汝心。无明覆弊。至今不显。譬如狂人有如意珠。以狂乱故。都不觉知。诸佛菩萨。常欲开示。汝等狂乱。不可信受。今发大心。精祈此戒。诸佛大喜。皆来摩顶。同音开示汝心戒身。汝等烦恼眼盲。不见诸佛菩萨。我今相代诸佛菩萨。谛语汝等。诸佛适今告汝等言。一切如来。金刚宝戒。五分法身。汝等心中。本来常住。万德圆满。明如日月。妆如璎珞。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遍一切处。等大虚空。谛信此语。是名成佛。此性得戒。名为性得法身。若不开悟法身不显。汝等当能开悟如是金刚宝戒性得法身。尽未来际。永号诸佛。能开悟不。是故佛言。金刚宝戒。佛性种子。诸佛已成佛。我是当成佛。常作大乘信。戒品自具足。是故汝等。此事当如是持。

次正授戒。应与语言汝等谛听。汝等今于我所。求受一切菩萨净戒。求受一切菩萨学处。所谓摄律仪戒(单白云。十重四十八轻。心地戒藏)摄善法戒(单白云。八万四千。因果佛性常住藏)饶益有情戒(单白云。六度四摄。无量行愿藏)此诸净戒。此诸学处。过去一切诸菩萨。已受已学已解已行已成佛。未来一切诸菩萨。当受当学。当解当行。当成佛。现在一切诸菩萨。今受今学今解今行今成佛(单白云。今当授汝等。重白云。今正授汝等。结竟。今授汝等)汝等从今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犯(能当持。能正受。能已受)不(单白一问答。云能当持。重白三问答。云能正受。结竟二问答。云能已受)单白应语。汝等当想。今于此处。现在菩萨戒大和上释迦牟尼如来。羯磨阿阇梨。文殊师利菩萨。教授阿阇梨。梅怛哩耶菩萨。尊证大师一切如来。同学等侣一切菩萨。受戒外护金刚天等。今正文殊师利菩萨。发梵音声。作此羯磨。亦正梅怛哩耶菩萨。以慈言音。教授此事三业渴仰。说劝请偈。

我今亲对释迦尊文殊弥勒传戒众

至心劝请诸戒品唯愿慈悲早授与

重白第一遍竟。应语。汝等当想。今传受戒。诸佛心上。十方法界色心之上。悉皆动转。不久皆来将入汝等身口意中。譬如释迦菩萨昔坐道场。垂成正觉之时。十方法界。一切诸佛五分法身。皆悉摇动。皆来垂入菩萨身。其发得戒。汝等自身口心。法界色心之上。皆悉摇动。不久发生譬如大威光童子菩萨。坐莲华台藏世界。垂证正觉之时。修因所得五分法身。遍满法界垂将发生。其性得戒汝等自心。法性户开。皆摇动。从内垂显。譬如一切义成就菩萨。坐自性菩提。心场之时。自心本有五分法身量等虚空。从内垂显。三业相应。说召入偈。

唯愿诸佛转法轮转佛心中戒法藏

发生法界功德藏开显我心常住藏

重白第二遍竟。应语。汝等当观。今传受戒。即从诸佛心上。法界色心之上。皆悉来集降临。汝等身口心之上。虚空之中微妙可爱。如光明台。譬如释迦菩萨。六年苦行。坐菩提场。不能成道之时。十方诸佛皆来教授。便于鼻端。令观月轮。菩萨受教。近于鼻端。观佛月轮。光明遍照。在其面前。

其发得戒。汝等自身法界之上。聚集显现。譬如大威光童子菩萨。坐莲华台。受一切佛灌顶之时。菩萨顶上。发大光明。一切境界上。赫奕照耀。其性得戒。汝等自心从内显发。譬如萨婆罗啰他悉地菩萨。坐自心殿。成正等觉之时。初见自心形。如月轮在自胸中。三业专注。说纳受偈。

十方诸佛传受戒一切诸佛发得戒

一心法界自性戒今正是时愿受得

重白第三遍。初应语。若更一遍。此传受戒。入汝身中清净圆满。正在此时。此发得戒。发一切境。广大发生。正在此时。此性得戒。开自心内。微妙出现。正在此时。不得余觉思令戒法不具足。

重白第三遍竟。应语。汝等当觉一切戒法。悉已具足。何者。今传受戒。已入汝等受学身中。故名汝等以为从佛口生。譬如释迦菩萨。欲成正觉之时。一切诸佛皆来。会入释迦菩萨自身之中。以诸佛五分戒身。为释迦五分戒身。以释迦自身。随诸佛数中。名为成等正觉。其发得戒。已发汝等法界身中。故号汝等以为从法化生。譬如大威光童子菩萨。受佛位之时。依因不可说不可说大劫。修行功德之报。发得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五分戒身之果。名为成无上觉。其性得戒。已显汝等自性身中。故呼汝等以为得法分。譬如一切义成就菩萨。证三菩提之时。于自胸中八分肉围干栗多心。通达真如自性清净。一心实相。证得本觉心法身。常住妙法心莲台。本来庄严三身德。远离因果法然具。名为成大菩提昔佛未出。诸外道。诸大婆罗门。从梵天口而生。诸大天众。父母膝上化生。能得此法。为得天法分矣。如来出世。破彼邪说。故说入佛法者。从法口生生在佛家。从法化生。绍继佛种。得佛法分。真是佛子故梵网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

三业极悦。说证得偈

诸佛三转戒法轮我等三业已受得

堕在诸佛菩萨中尽未来际不倾动

结竟。应语。自今以后。永号汝等。以为诸佛。何以故。汝等无始以来。尚是理性即身成佛。初闻自心五分法身。号为名字即身成佛。今受自心五分戒身。名为观行即身成佛。若入十信。得六根净。当相似即身成佛若登初住。入四十一地。当为分证即身成佛。若升妙觉。安住佛地。当为究竟即成佛。亦名六即菩萨。所谓理性菩萨。名字菩萨。观行菩萨。相似菩萨分证菩萨。究竟菩萨。汝等观行诸佛。当以戒法。而为大师。如释迦佛。临终敕云。我灭度后。诸佛弟子。木叉为师。与佛在世而无有异。又佛说云。诸佛所师。所谓法也汝等观行菩萨。当为一切众生所依。传说戒法。利益安乐。遍应受其供。如释尊敕。我灭度后。四依菩萨。弘通佛法。饶益众生。所谓虽具烦恼。能知如来秘密之藏。是名初依菩萨。即今汝等观行菩萨。已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戒法。为能知如来秘密之藏。汝等观行菩萨。所有功德。犹胜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得功德。如释尊说。若有众生。受菩萨戒。初心功德。超胜十方一切诸佛后心功德。何以故。诸佛成佛。唯有缘者供养恭敬。众生受戒。一切诸佛菩萨。皆来摩顶。一切声闻缘觉。天龙八部。皆来冀从。一切众生。六趣四生。皆为此人。作归依心。所得功德。十方诸佛。说不能说尽。当如是信。三业决定。说结竟偈。

过去一切诸如来已受净戒成正觉

未来一切诸世尊当护净戒成佛道

现在一切诸善逝现修净戒成妙果

我今随顺三世佛受持净戒证菩提

受戒已竟

第八证明。戒师为受者作白言。弟子(某甲)仰启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于此素诃世界。一四天下。南瞻部州人主地。日本国(某)州(某)县(某)僧伽蓝中。佛菩萨像前有众多佛子。来于我所。求菩萨戒竟。我已为师作证明。唯愿诸佛亦为作证明(三说)启诸菩萨。亦如向说(三说)大众同启

归命牟尼大觉尊已为净戒大和上

龙种净智尊王佛已为净戒阿阇梨

未来导师弥勒佛已为净戒教授师

现在十方一切佛已为净戒尊证师

十方一切诸菩萨已为净戒同学众

梵释四王诸冥道已为净戒外护明

现前和上阿阇梨已为净戒传授师

唯愿诸尊作证明生生世世不忘舍

证明已竟

第九现相。十方法界。有三佛土。一应佛土。二报佛土。三法佛土。彼三佛土。皆现瑞相一应佛土。数过微尘。今随受者上中下心。于彼十方应佛国土。现三种相。所谓清凉风。微妙香。法乐声。光明台。宝楼阁。佛菩萨戒身等。譬如释迦成佛之时。十方法界众生草木。皆成丈六金色光明遍照佛身。时彼十方法界应佛国土诸菩萨等。以具惑故。不知瑞缘。各问彼佛。何因缘故。有此相现。时彼诸佛。各告菩萨去此(某)方若干佛土。释迦加来。昔所化度。素诃世界一四天下。南阎浮提。大日本国(某)州(某)县(某)僧伽蓝中。彼有众多佛子。于菩萨比丘(某甲)所。白四羯磨。求受菩萨戒竟。今请我等而作证明。我为作证故有此相。时彼菩萨。各各欢喜。咸相谓言。彼娑婆世界。五浊恶处。释迦灭后已像末。烦恼猛利。不善具足。如是时处。能发如是胜上之心。受诸佛戒。为大菩萨。甚为希有。娑婆世界。一日持戒所得功德超胜十方无难净土。百劫修行。乃于汝等。深生怜愍。则为汝等。共作证明二报佛土。遍满法界诸佛同体自受法乐。一切国土凡圣众生。以为内证法乐之身。而诸众生。以迷惑故。在佛内证。都不觉知。诸佛法身。常有瘦憔。今者汝等具戒法身。诸佛法身。已增肥满。乃使诸佛增益法乐。一切诸佛。咸相谓言。今(某甲)等众多佛子。受诸佛戒。入诸佛会。前佛后佛戒身同体。譬如众流至海咸。是故(某甲)等身。即我诸佛身诸佛身即是(某甲)等身。乃于今时。一切诸佛同体戒身。永以安住汝等身中等虚空界。受用法乐。尽未来际。不可破坏。内证乐具嬉鬘歌舞。香华灯涂。庄严法身。常以安住汝等身中。无间娱乐。刹那不离。一切诸佛五族金刚。诸佛变化外金刚部。梵释四王。天龙八部。卫护翼从一念不离何以故。汝等未受戒前。犹彼一切诸佛。以汝等身。为法乐身。况今已受佛戒。永入内证眷属故。得如是广大功德三法佛土。遍一切处。毗卢遮那一法性身。身土不二名常寂光。常乐我净四波罗蜜处。即是。一切众生。自心本性之理。还为一切诸佛。究竟内证之处。胜契经云。所有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法。诸佛法。皆悉流入毗卢遮那智藏海中。汝等今受诸佛戒品。自然流入毗卢遮那大智藏海。从今以后。不可流入生死海中。一体法身。犹独作此言。彼(某甲)等。本来是我法身。我此法身。本来(某甲)等身。即此法身。流转五道。说名众生。即此法身。修行戒法。说名菩萨。即此法身。到于彼岸。说名如来。常是法身无非法身。此法本住无说无听。遍一切法。即法身相。汝等所行事。即是法身事。汝等所说。即是法身言。若见汝等身。即见法身。若供汝等身。即是供法身。以汝等身。为佛法身。楞伽经中明有三身说法之文。当知。三身佛土。皆现今日瑞相。三身皆说今日因缘。现相已竟

第十戒相。戒相有二。一七众各别戒法。二七众共通戒法。戒法既然。受法亦然一七众各别戒法持地经。偏为出家菩萨。说后四重禁。及方等经。说二十四戒。一百四戒。后四重者。梵网经十重后四是也。善生优婆塞戒经。偏为在家菩萨。说前六重戒。及二十八轻戒。前六重戒。梵网十重前六是也。文殊问经。偏为沙弥沙弥尼。说十善戒。十善戒者。翻十恶为十善是也二七众共通戒法。心地观及本业经。通为在家出家七众。说三聚净戒。一摄律仪戒。二摄善法戒。三饶益有情戒。梵网经。通为七众。说十重四十八轻戒。八万威仪。三千威仪。十重者。一杀生。二偷益。三淫欲。四妄语。五沽酒。六说过。七自赞毁他。八悭贪。九嗔恚。十诽谤三宝。普贤观经。通为七众。说六重法。及八重法。八重法者。一淫佚。二杀害。三偷盗。四违父母。五违师僧。六嫉妒。七嗔心。八贪利。今于受法。自有四种。一戒别人共。谓六重八重。本是在家别戒。而许七众同共誓受。二戒共人别。谓五十八戒。或本是七众共戒。而许七众别时各受。三戒别人别。谓地持。善生。文殊问等。七众别戒。别时各受。四戒共人共。谓梵网经。本业。心地观等。七众共戒。同时共受。今普通戒。即第四。是七众同时。虽共受得。各随意乐。而作一众。故为汝等说三聚相。一摄律仪戒。十重四十八轻戒。于中十重名为十波罗提(别)毗木乞叉(解脱)尸罗(戒)此云别解脱戒。若能坚持。名波罗蜜此云到彼岸。生死为此岸。涅槃为波岸。若破住此岸。若持到披岸。若能犯失名波罗夷。此云他胜处。佛法。为自胜。魔法为他胜。持戒是自胜。破戒是他胜。十重者如失宝性。四十八如生瑕垢。且约十重。略说持犯。若诸菩萨。已于戒师所。三说求受菩萨戒竟。若自杀。若教人杀。若作坑阱。与人非人药。施设方便。非真菩萨假名菩萨。无惭无愧。犯波罗夷。汝从今身。尽未来际。于其中间不得犯。能持不答言能持。若自盗。若教人盗。盗人五钱。若过五钱。若烧若埋。若坏色。如是五大五尘。若淫人男女。诸天鬼神畜生男女。作不净想自作不净行。若非真实非己有。自言得禅。得解脱。得定。得九大禅。得初信。乃至等觉妙觉。天龙鬼神来供养我。若酤诸酒若说出家在家菩萨。言犯十波罗夷中。随犯一波罗夷若自赞己真实所得。并毁出家在家菩萨。言犯十重中。一一重罪。四十八轻中。一一轻罪。若悭法悭财。有来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财不施与一针一草。反生骂辱若嗔一切出家在家菩萨。若非菩萨。诸天鬼畜忏谢不解若谤三宝。若增若减。若相违若戏论。下至一句。此九如初重中。非真菩萨以下。一一问答。此是菩萨十无尽戒藏。复有菩萨四十八轻戒。八万威仪。三千律仪。具如心地品说。如前。汝从今身以下。问答此是菩萨摄律仪戒。复有菩萨八万四千摄善法戒。六度四摄等饶益有情戒。具如菩萨大藏如前问答此是菩萨自行正戒。复有菩萨和光利他方便觉处。

所谓权乘菩萨一百四戒二十四戒声闻二百五十戒。大尼五百戒。人天五戒十善。皆是实乘菩萨。方便仪学处。不得毁谤。如前问答戒相已竟

第十一奉持。略示十门持相一遍持诸戒门。如梵网云。十重四十八轻戒。不应一一犯之。故须此中随有欲成若大比丘。若比丘尼。若优婆塞。若优婆夷。若沙弥。若沙弥尼。若式叉摩尼。皆周遍持十重四十八轻戒。又如瑜伽论云。声闻自利。尚护他心。况诸菩萨。利他为先。故应遍护诸讥嫌戒。故须虽非自行实乘戒法。而诸权乘小乘人天乘等。所持戒法。皆应遍持。若非遍持。令他讥嫌自阙利他行。令彼堕恶道

二随心多少门如本业经云。若受一戒。名一分菩萨。乃至具受。名具分菩萨。当知。受而不持。尚胜不受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况乎圆乘。随持一戒。则摄一切。故大般若经云。一切诸法。趣等尸罗。此趣不过

三护性许遮门。如智度智论云。新学菩萨。不能一世一时遍行五度。如护衣戒。不能施等又摄论云。菩萨性罪不得现行故与声闻相似。遮罪亦许现行。故与彼异。故须十善性戒一向莫犯。若有因缘。许犯遮戒

四方便无犯门。摄大乘论云。若见利他许行十恶。方便善巧。行杀生等十种作业。而无有罪。生无量福。速证菩提。瑜伽亦云。

菩萨若有胜利性罪现行故理趣分广说。菩萨行大贪等十恶五逆。利他成佛。故须为利众生。许犯性戒

五许胜制劣门。庄严论云。由利群生意乐起贪。不得犯罪。嗔与彼违。恒欲损他瑜伽亦云。是诸菩萨多分应与嗔所起犯。非贪所起智度亦云。菩萨不恼众生为戒。不同声闻求现涅槃。淫欲虽是不恼众生。系缚心故立为大罪。菩萨不求现涅槃。往返生死。具资粮故。如说贪嗔诸戒准行。且如沽酒。快乐自他。妄语欺诳自他。一切准知

六随乐无犯门。瑜伽论云。若欲断彼生。起意乐发勤精进。烦恼炽盛弊抑其心。起嗔盖等。无所违犯。又十住婆沙论云。悭心不解。不能施时。谓今未熟后当施故。如说悭嗔。诸戒准行。且如欲断淫欲。勇猛精进。惑心弥增。不能正观。为止狂念。行放舍等。譬如钓鱼鱼强钓弱。能钓损失鱼。缓钓绪。定得其鱼。一切准知。智者犯罪。如书流上。随犯随灭。犹如随书随散。

七怖畏无犯门。梵网经云。如惜浮囊。及以草系比丘。涅槃亦云。如护油钵。虽犯小罪。生大怖畏罪垢不留。譬如牧羊常以虎见其羊。虽肥而无腻脂。

八随胜无犯门。涅槃经云。于乘缓者名为缓。于戒缓者不名缓。般若。无暇亦许不持。法华亦云。能说法华。是名持戒。虽犯律仪。能摄善法。亦利众生。岂非持戒。虽持律仪。不摄善法。犹如木石带持衣钵。涅槃亦云。若尼拘陀树持戒者。当生忉利。无智持戒之人。岂异尼拘陀树。虽持律仪。不利众生。犹如二乘多修自利堕二乘地。故持二戒许不持律。

九舍小无犯门。大般若云。若菩萨。设殑伽沙劫。受妙五欲。于授菩萨戒。犹不名犯。若起一念二乘之心。即名为犯。鸯掘亦云。宁起野干之心。莫起二乘之心。唯制小心。余行非犯。

十究竟持得门。涅槃云。菩萨设虽不交女。犹听壁外璎珞等声成欲犯戒。净戒云。若以心想女人身上璎珞等具。是菩萨波罗夷。文殊问经云。若以心分别男女非男女相。是菩萨波罗夷罪。大般若亦云。应以不护圆满净戒波罗蜜多。犯不犯相。不可得故。不应分别此是能护。此是所护。此是护相。此是护果。以一切法皆真如故。大圆觉经云。诸戒定惠。及淫怒痴。俱是梵行。当知。圆乘菩萨。一切诸法。皆真如相。无男女想。无自他想。无持无犯。名真持戒。

上来十门。唯约摄律仪戒以说。若约摄善法戒。亦有四门。谓诸菩萨。若有因缘。一切诸事。皆许可行。唯有四事。终不可行。所谓舍菩提心。远离三宝。若有不舍大菩提心。亦不远离。一切行相。皆是持戒。一切事中无有犯失。上来四门。唯约摄善法戒以说。若约利众生戒。亦有一门。谓释迦佛。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心地观亦云。普为四恩受三聚戒。所谓父母恩。众生恩。国王恩。三宝恩。当知。报四恩名为持戒。设使虽持律仪善法。不报四恩。名破戒。若有善男善女。触一切事。修持恩行。举足下足。即是戒地。语言动作。皆是戒法。此人威仪。即是诸佛威仪。此人颜貌。即是诸佛颜貌。欲见诸佛。可见此人。欲供养诸佛。可供养此人。此人处世。犹如日月。此人济世。犹如天地。生生之处。常作大王。念念之中。即我大师。是故汝等立大誓愿。持十门戒。不舍大心。不离三宝。常报四恩。在在处处。永不退转。念念步步。早升佛位。三业虔诚。说奉持偈。

奉持菩萨诸戒品一色一香不退转

坚固增长菩提心终不舍离三宝海

孝顺法界四恩德速证无上大菩提

奉持已竟

第十二广愿。夫以菩萨。初发心后。至于菩提。所有功德。若无愿波罗蜜之时。中间稽留。不能速至大菩提岸。若加愿波罗蜜之力。念念进趣。速得超登大涅槃岸。譬如大海浮一大船。建大云帆。任好顺风。故须于平等法界之大海。浮大菩提心之大船。载菩萨净戒之重宝。举愿波罗蜜之广帆。任力波罗蜜之顺风。送大般涅槃之彼岸

弟子(某甲)等至心发大愿

我今此大众受得诸佛戒

即身已证入观行诸佛位

位同大觉已已入诸佛数

观行已显得自心本三身

契会三世佛自他受法乐

亦愿于即身速成相似佛

早成分证佛定成究竟佛

犹如过去世魔梵释女等

更不舍受身现身成佛道

今日此大众虽受持佛戒

若有宿世障现身不成佛

愿临命终时决定生极乐

随愿生都率听闻正法轮

悟入无生忍具足大神通

随意遍游化十方诸佛净土

历事诸佛界福智得具足

自行及化他常无间断时

一切诸佛法即时得圆满

又以此功德从今日以后

若于自行门未得无生前

永离三恶道永离下贱身

永离女人身永离系缚身

常遇三宝界清净修诸行

亦于利他门分身十法界

常为诸众生作大善知识

开示其正道皆令成佛道

亦愿诸众生若闻我名者

令发菩提心若见我身者

令断恶修善若闻我说者

令得大智惠若知我心者

令入大觉位愿以修忏悔

受戒发大愿所生大功德

普回施法界一切诸众生

愿普法界诸众生未离苦者令离苦

未得乐者令得乐未发心者令发心

未修善者令修善未集法者令集法

未利生者令利生未成佛者令成佛

愿以此功德庄严我本师

释迦牟尼佛文殊弥勒尊

一切传戒师证明及同学

诸佛及菩萨梵释四天王

三界诸天众阎罗王五道

一切冥官众天神地祇众

伽蓝诸法众八部鬼神众

受戒大外护一切冥道者

若于此处中发大菩提心

同受诸佛戒一切冥得道

畜生鬼魅等蚊虻虱虮等

各增内证乐各施利他乐

已成佛道者利他得自在

未成佛道者证果得自在

同心共守护现前诸大众

令除消灾难令增长福寿

现前荣华乐后世佛法乐

各各得增长各各得圆满

亦愿今日受戒众在家出家菩萨众

现前冥道得戒众见闻信毁诸大众

依此今日受戒善尽未来际为结缘

生生世世为忆念后后当当为利益

未成佛者我引导已成道者引导我

不令一人堕恶趣不令一人受苦恼

若有一人受苦处互为拔苦为引导

若有一人成佛国互为闻法为弟子

如彼三劫三千佛愿我大众亦如是

总愿初后大功德普施法界诸众生

同共回向大菩提决定证得无上道

元庆六年五月十五日覆检以毕

草堂寺五大院桑门安然记之

龙树说言。巧作名义。普施众生。是名法施。如来说言。财施有尽。法施无尽。致菩提故

愿以解释菩萨戒法施功德遍法界

普为一切四恩海共证无上大菩提

普通授菩萨戒广释卷下

弘长三年五月十五日于花王房书写之

灵惠(二十五)十六日校点了

贞治四年三月二十三日趁朱点为墨字既毕为励后学也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共持三聚戒皆成等正觉 祐禅老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