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书根据智敏上师讲课录音,由其弟子整理而成。
(2) 论文和释文以金陵刻经处民国五年木刻版《摄大乘论世亲释》爲底本,参照藏要版《摄大乘论》,相异之处用脚注标出。
(3) 本书科判系智敏上师在印顺法师《摄大乘论讲记》科判的基础上经局部调整而成。
(4) 论文前的「论曰:」和释文前的「释曰:」均系编者所加。
(5) 论文和释文的点号,系编者所加。
(6) 因加入了科判,有几处的释文与被释论文便不在同一科之内。爲方便阅读,特将释文前移,紧贴被释论文之后,并以脚注标出。
(7) 全文脚注系编者所加。
(8) 文中所说「本论」指无著的《摄大乘论》,《世亲释》指世亲的《摄大乘论释》,《无性释》指无性的《摄大乘论释》,《王疏》指王恩洋的《摄大乘论疏》,《略述》指隆莲法师的《摄大乘论疏略述》,《印顺记》指印顺法师的《摄大乘论讲记》(讲解文中所涉印顺法师的观点均出自该书),《随录》指忻车法师的《摄大乘论随录》。
(9) 《俱舍》指《阿毘达磨俱舍论》。《科颂》指《显密修行次第科颂》,海公上师和智敏上师均有讲记流通本,除特别说明外,《科颂讲记》系指智敏上师的讲记。
(10) 文中所说「论文」指《摄大乘论》中原文,「释文」指《摄大乘论世亲释》中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