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心经汉译,藏经中有七本,以玄奘大师译本流通最广,亦最简要。经文二百六十字,先贤以为六百卷般若妙义,尽摄其中。然含义越丰,解之越不易。不得其解,而徒口诵,其欲观行,以证实相,不亦难乎。是以自古已来,此经注释,多不胜举。惟以古注消文尚简,释义各有偏重,后世学者,不有人说,犹不能解也。

基隆海会寺道源长老,多年讲说诸大乘经,度人无数。至民纪六十六年,讲此经于海会寺能仁佛学院,七十一年再讲于桃园正觉莲社。长老弟子施旺坤居士笔记成书,今将镌印流通。余与施居士堂女弟丽花居士为同门友。以是幸获拜读于付镌之前,并应嘱为一序。

余忆昔者长老曾讲《观无量寿佛经》,先业师 雪庐老人为序赞之,谓为乘愿再来之人,故能深入浅出,微密显章,不同智疏礼钞,必精台教后能读也。余于是一再读之,唯是业师之赞叹,而自不敢赞一辞。

今者读此讲记,其见古注畧者,此则详之;古注深微者,此则浅显之。讲以观照之慧,记有文字之慧,显密般若之义,发无余蕴矣。甚者,华严普贤愿归极乐,马鸣起信结劝念佛。长老于此,亦以念佛法门为劝导,符合经论,有如是者,实为再来人也。

余闻之,大乘诸法,须修三僧劫方能成佛。若修净业,往生极乐世界,一生即得补处。是为当生成就之特别法门,世尊说为难信之法。难信能信,必由经论之讲说,循循然以劝之。由是以观,此经讲记甚难得也。有缘读之者,当作难遇想。

民国九十七年岁次戊子中秋节优婆塞徐醒民敬识于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