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一别几经秋 未到相逢已白头
(即此易知唯变异 有谁能悟无迁流)
历学曾持唯变异 西参始悟无迁流
济人方求堪各世 成队儿孙欣告休
愧我衰年犹见面 春风时拂自秦州
恩斋襟兄左右:
庄诵手复,益增惭感、遥维杖履清闲起居佳胜为祝。
屡承惠助,中心激感觉非尺幅所能尽,故忘其无似,见之于诗,以尽其所不能尽者,不谓谦光下挹,非特未予指正反于三,四两句征其意之所在,此亦不教之教欤?缅怀雅量、再申下怀:
弟有奇癖,稍有知识时即喜追问宇宙人生究竟。在大学所习者法律而所读者多哲学书籍,此后服务教育界,亦竟以授哲学逻辑滥充讲席者多年。24岁在山大(山西大学)讲授逻辑即曾写有辩证唯物论讲稿,解放初期,山大负责人与弟通信,告以此讲稿尚存图书馆中,并召弟返,并主讲此科。以已奉西行之命未能北归致谢。抑亦借西行之便,欲更读藏地佛典秘笈,期有助于解决宇宙人生之疑结,此真可为知者道难与不知者言之也。藏地十年备尽艰辛,而溪山雪月之胜,民情风尚之异,佛典之饱览,革命之启示,渐得脱离文字知解窠臼,从实践中直接证入,知变异中有不变异,相对中有绝对,归家路头只在眼前,自是邪知邪解为蚕自缚,转去转远,而一生研学方求皆属徒劳,一切坎坷忧患,成败得失,荣辱生死亦皆为红炉点雪,不期融而自融矣。三、四两句略见此意。谓历年研学、泛涉东西各家、曾亦坚持一切唯变异之说、西藏一行始悟得有不变异境界,冥契真际,断诸疑结,承相爱相知故敢于诗中露此端倪。原作系:“即此易知唯变异,有谁能悟无迁流”承首联“长安一别几经秋、未到相适已白头”即此一端已可证知人生无常,昔日鬓青曾几何时而已白头。推此以至,事事物物莫不在变动迁流之中,此固易知者也,然归宿何在耶!西藏参研,始悟得无迁流之实体,一生参学辛勤,至此可自慰,弟弟可告者亦惟此而已,此后觉得不能概括弟之一生,故改为“历学曾持唯变异,西参始悟无迁流”,然就诗论诗为了对前之起句,意态紧接,似乎原作还好些,意义上无别也,不知以为如何。
接复蕴至适病,未即奉扳至歉,蓉致芳函一并附寄,素琴姐能有老态矣,望珍摄。尚希日后能有团聚之日,华之顶、峨之颠、霍山之下西湖之滨,恩兄、素姐其有意于相见乎,额手望之,我心往之,敬祝俪安、并全家大小好。
愚弟妹
韬玉
197.7.20
注:
恩斋:名郭怀德,字恩斋(1906-1981年)山西其妻刘素琴与贾题韬先生之妻刘蕴玉为同母异父姊妹,姊妹关系很好。先生就读于山西太原市川至医学院(现山西医科大学前身)毕业后留校任教从医,1935年考取公费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留学,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回国,后随学校迁往西安再后赴兰州空军医院内科工作,1947年退职独往新疆哈密开业、解放后曾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任教,后任陕西纺织职工医院任内科主任直至去世。
偶成:
撞着鼻头一事无
悟来已自费工夫
恒沙分别知多少
描尽风流总不如
风光瞥地龟毛新
蓦向刀山解翻身
惭愧年来烟水遍
孤明原自来离人
牛也驴兮万劫孤
有谁探得骊龙珠
拈花略露风规在
若论归家犹半途
泥牛海底载珠还
草料随分护惜看
鞭策虽云少不得
归家早在未生前
重关一击碎疑团
遍界分明敢自谩
踏翻尘尘即念念
好看水水与山山
驴为觑井未园在
我不是渠举话难
栗棘金圈舌跳处
会心柏树在庭前
1967年
参考有关经论、随感寄兴
《心经》
“无无明尽”个中玄 禅即是教教即禅
句句经文皆直指 莫当生灭话头因
《华严经》
无边刹境毫端现 过未现今一念来
些子玄关忽会得 始知原不假安排
《维摩诘经》
维摩不语示机缘 半引雕弓半控弦
将谓文殊充射手 到头等是竖空拳
198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