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佛
月燈三昧經曰。十方三世。一切過去未來及現在佛。皆學念佛。速證無上菩提。(採念佛集)般舟三昧經曰。過去諸佛。持是念阿彌陀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成佛。現在十方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未來諸佛。亦持是念佛三昧。四事助歡喜。皆得作佛。(採于咸念法門)
菩薩
觀佛三昧經曰。佛記文殊。當生極樂。文殊發願偈曰。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佛。往生安樂剎。生彼佛國已。滿足我大願。華嚴經普賢菩薩。列十種大願。普為眾生。求生淨土。偈云。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評曰。蓮池大師曰。文殊七佛之祖。普賢萬行攸宗。而淨土往生。諄諄如出一口。娑婆良弼。即安養親臣。明亦甚矣。薄淨土而不願往生謬哉。
神明
昔慧心僧都。詣於伊勢太神宮。而七日精祈。其滿夜夢。神殿之戶忽爾開。堂堂貴女一人現。出曰。太神宮既還幸。于本覺之都焉。乃有遺勅。有末代眾生。尋出離之要道者。則當勸念阿彌陀佛也。(錄于一言芳談)
聖德太子
太子傳曰。用明天皇即位。太子奏曰。兒相天體。遐壽不延。代兄踐祚。願施仁德。雖居諒陰。不可不勤。天皇詔微言曰。朕恤兒之胤子不續。悅朕之年命不永。太子答云。過去因也。兒身僅脫。及于子孫。尸解登仙。魂胎蓮華。亦復何恨。無可如何。天皇默然。○推古天皇勅曰。吾女人也。性不解物。萬機日填。國務滋多。宜天下之事。皆啟太子。即日立太子。為皇太子。萬機悉委焉。太子受儲君位。固辭再三曰。臣天性薄愚。志耽玄極。遊魂彼岸。銷意道場。過去之世。身歷數十。遷化漢土。僅為王族。鍊法通覺。期到淨土。又推古廿六年冬十月。召妃命曰。(彼有五世出家之事此略)留身於第六之生。候機於第七之世。生死大空。濟凡夫於苦海。菩提純淨。運含類於覺路。然則應化之語不妄也。往生之身不謬也。所以生於倭國之王家。哀矜百性。棟梁三寶。(已上)明眼論曰。予昔列靈山說法之庭。相承大師二傳之法。豈是有一字一言之失錯耶。○理。講說一乘妙典。事談述西方教文。爾吾來除障礙。吾必加守護矣。(已上)舊事本紀曰。博士學哿。疑念佛法門。太子示曰。念佛在情非理。譬如風人月華拋我。萬邪皆忘。不侄聖理。而淨情行。成君子情。念佛之道。亦復如是。專念彼佛。唯願往生。一心不亂稱名。善尚不取況惡。遠離世妄。又離法理。不求成諸佛情。不修得菩薩道。理者所不知。悟者所不達。如是法前。無智愚論。無上下根。於此學哿。會念佛道。(博士學哿即太子外典之師也。)
評曰。諸佛菩薩神明太子。同歸念佛焉。然則願求成佛之人。不入此法門。而繇乎何途哉。噫自他永劫之一大事故。考之考之。
禪祖念佛集附錄(終)
元祿八(乙亥)歲凉秋吉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