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文化群里的老前辈,口碑相传的渊源极古。无论就发掘出土的实物来征验,或就书本记载的故事来推算,年代的绵长,着实可惊。
中国文化渊源的绵长,确可惊异。就实物的征验看:如河南安阳发现了无数的甲骨,经许多学者的考定,确是商代的遗物,甲骨上的文字可以考见殷商一代的君主和制度。又如,甘肃、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山东、辽宁各省有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见,使我们把古代文化拉长到西历纪元以前三四千年;陕、甘、宁夏(河套)各地有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发见,又使我们把史前的文化拉长了三四万年。就书本的计算看:《史记》的纪年起于周厉王末年的“周召共和”,而君主的世系则托始于黄帝;《汉书·律历志》更推定唐尧的元年在秦并天下的前二一三二年;《春秋元命苞》竟说自开辟至获麟之岁(孔子作《春秋》绝笔之年,当周敬王三十九年,鲁哀公十四年)凡经过十纪[1],共历二二六七〇〇〇年了。关于考订殷墟甲骨文字最精的,当推罗振玉、王国维二氏,可看罗氏的《殷墟书契考释》诸书和王氏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周制度论》等文[2]。关于新石器时代遗物的发现,可看袁复礼译安特生《中国远古之文化》和翁文灏《近十年来中国史前时代之新发现》,关于旧石器时代遗物的发现,亦看翁文。
但时代愈远则事实愈为渺茫,比较确凿一点的史实,实也不过四五千年。[有史以前的神话]若再推而上溯,便是所谓“史前时代”[3],那时流传下来的口碑——或由口碑衍为记录的书本——只能看作神话,不能认为历史。可是神话的自身虽非正式的历史,而其中却含有代表初民精神的历史性质,所以有时也可假认以为一部分的古史。
中国现存最古的史籍是《尚书》,其次是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其次是西晋时发现的《竹书纪年》;《尚书》的记载断自唐、虞,《史记》和《竹书纪年》都托始于黄帝。黄帝以前的事迹,散见在《左传》《庄子》《尸子》《韩非子》诸书,大都支离破碎,不成片段。其正式记载黄帝以前的史籍,实始于“纬书”[4]。纬书多阴阳五行家言,西汉末年方才出现,所载事迹实荒唐难信。其次当推三国时代蜀汉谯周的《古史考》,又次是晋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又次是唐代司马贞的《三皇本纪》,又次是宋代罗泌的《路史》,又次是元代金履祥的《通鉴前编》。《古史考》已佚,仅散见于宋(南北朝)裴骃所作的《〈史记〉集解》中。皇甫氏、罗氏、金氏的书,记载较详,然大略以纬书为蓝本,而把秦、汉时代诸子百家的学说杂糅其中,荒谬无稽的地方很多。所以中国的历史充量只能以黄帝为开幕人,以前的传说只能作神话观。
今就一般排定的次序,略举传说中的古史——史前的神话——于下:
在没有开辟之前,[盘古氏]“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5]。“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6]。
“盘古氏后有天皇,君一十三人,时遭劫火。[天皇地皇人皇]乃有地皇,君一十一人,各万八千余年。乃有人皇,君兄弟九人,结绳刻木,四万五千六百年”[7]。
“上古皆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亦称有巢氏)”[8]。[有巢氏]
“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穴居野处。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饮血茹毛。近水则食鱼鳖螺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于是有圣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说(悦),号曰燧人”[9]。[燧人氏]
燧人之后“有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疱牺母)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伏羲氏]蛇身人首”[10],“作网罟以田渔,取牺牲,故天下号曰炮牺氏”[11],庖牺的异名很多,除上面所引外,尚有宓牺、牺皇等称。
“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人身牛首,长于姜水”[12]。[神农氏]“生三辰而能言,五日而能行,七朝而齿具,三岁而知稼穑般戏之事。”“代伏羲氏”。“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上面所举的各条,都是比较通行的传说,——其余类是或胜是的悠谬之说尚多——而神话的色彩已这样地浓厚,在现在的我们看来,当然无从置信。然而洪荒时代社会生活逐渐改进的象征,却被这些神话一一代表了。原来生民之始,都有主宰造物的观念,盘古氏的开辟和化身的传说便应了这个需求。[神话人物的解释]荒远的年代是不可捉摸的,于是有了天皇、地皇、人皇等各占若干万年的传说来弥此缺陷。居处和火食的发明,本是初民一大进化,有巢、燧人二氏的传说大概即从此起。又,初民得食很难,他们猎得或采得的生物,都是费了很大的劳力才能到手,那么一时吃不尽的,未必不加保留。这些被保留的东西,经过了相当的时日,动物往往生子,下卵,果实往往发芽,抽条。人们见了那样生子、下卵、发芽、抽条的现象,无意中便启示着畜牧和种植的动机,于是教人驯养牺牲以供食用的伏羲氏和教人造作耒耜以兴种植的神农氏便先后应运而生了。我们知道古代社会一般的进化情形,大都先为狩猎时代,次为畜牧时代,再进则为耕稼时代。现在把这些传说按照比观起来,也是伏羲在先,神农在后,于进化的序次都很相合。我们如果以民俗学的见地来解释它,又怎能悍然不顾地否认一切呢!
* * *
[1]十纪为九头、五龙、摄提、合雒、连通、叙命、循蜚、因提、禅通、疏讫。
[2]在所著《观堂集林》中,这两文后来重编为《古史新证》。
[3]史前时代是指没有正式历史以前的时代,也可叫做“洪荒之世”。
[4]前引的《春秋元命苞》便是纬书之一。
[6]《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记》。
[7]《绎史》卷一引《真源赋》。
[8]《绎史》卷一引《始学篇》。
[9]《绎史》卷一引《古史考》。
[10]《绎史》卷三引《帝王世纪》。
[11]《绎史》卷三引《汉书》。
[12]《绎史》卷四引《帝王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