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联金攻辽,结果辽虽灭亡,而徽钦北狩,宋室南渡。[金国亡后的南来形势]宋理宗不以往事为前车之鉴,却再来玩一次联蒙古攻金的把戏,结果便把半壁的江山完全断送了。
宋理宗绍定六年[1],蒙古派使者来约南宋会师攻金国,允许于成功后把河南地方还给宋朝。是年十月,宋和蒙古联军攻金,明年,金国灭亡,宋朝居然收复河南南部之地。但宋朝所处的地位,实际上较前更为危险。因为以前新兴的蒙古和衰弱的南宋中间还隔着一个做缓冲的金国,金国既亡,宋和蒙古接境,就成了直接冲突的形势。偏偏宋朝的武臣赵葵、赵范等,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又建议“守河,据关,收复三京”[2],宰相郑清之附和其说,理宗遂派全子才[3]攻汴,杨谊[4]攻洛阳。蒙古得了这个消息,也就派兵南下。杨谊的军队入洛的下一天,因粮饷未集,又闻蒙古兵已大举南下,突然溃散。全子才的军队虽攻入汴京,但亦不能久守。于是宋和蒙古的和好遂绝,蒙古军攻破襄阳、成都,江淮一带,大被蹂躏。幸那时候蒙古又大举西征,宋朝才得勉强把襄阳、成都收复,又偷安了好几年。
宋理宗宝祐五年[5],蒙古已全定西域,出兵两路攻宋,大汗蒙哥亲自指挥西路,命其弟忽必烈指挥东路。[蒙古攻宋与忽必烈自立]蒙哥由四川攻入,于宋理宗开庆元年[6]围合州城,宋守将王坚固守不降,蒙哥死于军中,遂退兵。但东路的忽必烈连战皆胜,已渡长江,进围鄂州,临江瑞州亦被攻破,形势非常吃紧。宋朝的宰相贾似道亲自带兵救鄂州,他知道敌不过蒙古兵,便秘密遣使乞降,情愿称臣纳贡,尽割江北地给蒙古。忽必烈因蒙哥已死,留守喀拉和林的阿里不哥[7]已自立为大汗,急欲收兵回去,争夺大汗的位置,也就乐得应许。忽必烈回至开平,于宋理宗景定元年[8]自立为大汗。到景定五年,蒙古的内部问题已告一段落,阿里不哥也降服了忽必烈,忽必烈遂迁都燕京,称为大都,专心经略中国。
贾似道的秘密向蒙古请降,居然蒙蔽了宋理宗;宋理宗以为贾似道打了胜仗,所以蒙古兵退回北方,就非常信任他。[贾似道的卖国]理宗崩,其弟赵禥继立,是为宋度宗。度宗封贾似道为魏国公。时宋将刘整和贾似道不睦,投蒙古,劝忽必烈攻取襄阳。度宗咸淳四年[9],蒙古围襄阳。[蒙古改国号为元]襄阳被围六年,贾似道坐视不救,守将吕文焕忿而投降蒙古。时忽必烈已于咸淳七年,建国号曰元,是为元世祖。
宋度宗于咸淳十年七月崩,次子赵显即位,是为恭帝。[宋朝最后的挣扎]是年八月,元世祖命宰相伯颜领大军二十万,分道大举南下,连陷湖北、淮西州郡。贾似道出兵抵御。明年,似道兵大败于芜湖,元兵遂入建康。伯颜分兵东下,自领军攻临安。恭帝德祐二年,元兵攻入临安,恭帝被掳。宋臣文天祥、张世杰等拥立恭帝兄赵昰于福州,是为端宗,元兵从明州、江西两路攻入福建,张世杰等奉帝渡海入潮州。公元一二七七年,文天祥出兵江西,为元兵所败。是年元兵攻入潮州,张世杰奉帝奔秀山[10],又奔谢女峡。明年,端宗以受惊得病而死。陆秀夫等立其弟赵昺为帝,再避至崖山。元兵来攻,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掳,不屈而死。公元一二七九年,元兵攻崖山,张世杰力战不胜,陆秀夫抱帝沉于海,张世杰收兵至海陵山,船覆,死于海中。南宋凡一百五十三年而亡。
当蒙古经略中国时,一方面也经略高丽、日本和南洋各地。[蒙古的臣服高丽与征伐日本]
宋时南洋诸国与中国交通最频繁者为三佛齐、阇婆、渤泥诸国。元世祖时曾几次派遣使者,招致南洋各国。计应招而来朝贡者,有:马八儿、须门那、僧急里,南无方、马兰丹、那旺、丁呵儿、来来、急兰亦解、苏木都剌等十国。这些国名都是译音,除马八儿就是现在的麻打拉萨,马兰丹就是现在的马六甲,苏木都剌就是现今的苏门答腊可以用译音推求外,其余都不知今为何地。
元世祖即位时,高丽已成为蒙古的藩属,又想招致日本。
高句骊既为唐高宗所灭,其后又为新罗所据。五代之际,王建复建高丽国。其后常臣服于辽金。金末,耶律留哥、蒲鲜万奴割据东北,契丹遗族,因之作乱。蒙古派兵征讨,追入高丽境,高丽助蒙古夹攻,因此两国约为兄弟之国。后蒙古使者从高丽回来,道经鸭绿江,为盗所杀,蒙古疑心出于高丽的指使,两国遂开兵衅。公元一二五八年,高丽将赵晖以和州叛降蒙古,蒙古置双城总管府于和州,以赵晖为总管,以重兵守之。明年,高丽都统领崔坦据西京等五十余城叛降蒙古,蒙古改西京为东宁府,划慈悲岭为界。又明年,为元世祖至元元年,高丽王瞮死,元世祖护送王瞮的儿子王倎归国为王。从此高丽降为蒙古的属国了。
忽必烈像
几次派高丽人到日本去,都不得要领,又派赵良弼去招致,也无结果。至元十一年[11],元世祖派大将带蒙古兵、汉兵和高丽兵一万五千出海征日本,攻破对马岛[12],掠肥前沿海诸郡邑。遇飓风,船多触礁,无功而还。至元十八年[13],又命范文虎等带十五万大兵伐日本,分两路:一偕高丽兵从合浦出发,一从江南出发。诸将至鹰岛,范文虎见飓风将起,无心作战,拣了坚固的船先走,诸将都弃军而归。其留在鹰岛者尚有十多万人,受日本人的袭击,死的只剩二三万人,被掳至八角岛,日本人把南人留作奴隶,把汉人、高丽人和蒙古人一概杀掉。这一次元兵出海者十五万人,生还者不及五分之一,范文虎所带的江南兵十万,只剩三个人逃得性命归来。元世祖大怒,还想再派大兵去征讨,以臣下的劝阻,又适用兵于安南,遂下诏罢征日本。从此以后,元兵不复出海东征,而日本九州的边民,乘隙侵略中国内地,遂酿成倭寇之祸。
蒙古的用兵南方,始于大汗蒙哥时。忽必烈奉命南征大理,平之,进攻吐蕃,降其酋长唆火脱。班师回国,留兀良哈台平乌白蛮。兀良哈台想要招降安南,安南不听,遂发兵攻入安南,以南方暑湿,蒙古兵不耐久住,遂还师。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4],因占城国的王子不肯内附,发兵征讨,假道安南,安南出兵抵拒,为元兵所击破。明年,元兵入安南都城,安南王弃城而逃。又以蒙古兵不服水土,发生瘟疫,只得退还,中途被安南兵邀击,损失甚大。至元二十四年[15],又大规模的征伐安南,深入其境,打了十七次胜仗,但卒因天气暑湿,军士多病,只得退兵。又为安南人所邀击,遭受极大的损失。蒙古人对于安南始终无法征服,只得因安南王派使来谢罪,就掩耳盗铃的罢了兵。又元世祖曾两次对缅甸用兵,也没有什么成绩。大概蒙古人的用兵,利于平原而不利于山险,南方暑湿,尤和蒙古人的体质不相宜,所以屡次失败。
* * *
[1]公元一二三三年。
[2]即东京汴京,北京大名和西京洛阳。
[3]全子才时知庐州。
[4]赵葵的偏将。
[5]公元一二五七年。
[6]公元一二五八年。
[7]阿里不哥也是蒙哥的弟弟,时留守漠北。
[8]公元一二六〇年。
[9]公元一二六八年。
[10]在广东东莞市西南海中,接宝安县界。有大虎、小虎两山,对立如门,俗称虎门。
[11]公元一二七四年。
[12]对马岛在日本九州西北,朝鲜废尚南道东南,旧为日本、朝鲜间要地。
[13]公元一二八一年。
[14]公元一二八三年。
[15]公元一二八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