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年(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公历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义旗一举,全国各地次第响应。九月初六日,清廷派袁世凯为钦差大臣,督师到汉口。

【袁世凯一面奏请停止进攻,一面遣员与湖北都督黎元洪议和。袁以刘承恩与黎元洪有同乡之谊,嘱刘承恩函黎达意旨。书两往不获一复。刘复于九月十五日续寄一书详述种切,黎亦不答。袁世凯乃于九月十六日特派刘承恩、蔡廷干二人为代表委员,自汉口渡江与黎元洪晤商。】

袁世凯奉清廷命督师南下,初驻扎于信阳州,迁延不进,一面奏请停止进攻民军,一面遣员与民军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议和。袁以刘承恩与黎元洪有同乡之谊,在抵达信阳之前,已嘱刘承恩函黎达意旨。书两往不获一复。刘复于九月十五日续寄一书详述种切,黎亦不答。袁世凯乃于九月十六日特派刘承恩、蔡廷干二人为代表委员,自汉口渡江与黎元洪晤商。九月廿一日,刘承恩、蔡廷干请见民国鄂军都督黎元洪,先由传达官通知,黎都督即行许可。特派两员招待,并遣卫队十二名沿途保护。刘、蔡两委员乃于是日午后四时由汉阳门入,直达军政府。招待员导入议事厅,黎都督及各部长均在。各行宾主礼毕,分别就座。首由黎都督询问两委员的来意。刘承恩即宣布此来的宗旨。

兹将彼此两方的问答略述如下(这些档案都由当局汇送到南方议和团秘书处备查):

刘承恩说:“都督首先倡义东南,十余省相继而起,实可钦佩。项城之意不过三世受恩,不忍亲见清政府倾覆,故特派代表等【前】来协议。都督所以革命的原因无非为清廷虚言立宪,实行专制。现在清廷已下诏罪己,宣誓太庙,将一切恶税苛捐全行改除,实行立宪与民更始,目的可谓达到。倘再延长战争,生民益将涂炭。都督本为救民起见,是救之而反以害之,于心安乎?况某某两国均派水师提督带兵入境,不知是何居心?国内交争,恐彼等乘势袭取,致酿瓜分之祸。伏望都督统筹善策,顾全大局,传知各省,暂息兵端。一面公举代表入京组织新内阁,共图进行之策。朝廷仍拥帝位之虚名,人民已达参政之目的,所谓一举而两善存也。满人虽居心狡诈,然经此一番改革,大权均操诸汉人。清帝号虽存,已如众僧人供奉一佛祖。佛祖有灵,则皈依崇拜之;不然,焚香顶礼,权在僧人,佛祖也无能为了。”

黎都督答:“项城真愚蠢!瓜分之言,可以吓天下人,能吓湖北人吗?现在各国领事均奉各该国政府命严守中立。各国皆文明之邦,以遵守公法为第一要义。微论必不干涉,即令各国中有不守公法的举动,我国十八省热血同胞当尽牺牲生命以救国家。以我国四百兆人民与外人办正当的交涉,外人虽强,当也望而却步。向来外人对待中国的手段,百端强硬,其所以不实行瓜分者,畏满清政府吗?恐为畏我民气吧!满清政府存留,能担保各国不瓜分吗?项城命二位来,其意不唯本都督所深知,即天下人民亦无不洞见其肺腑。彼要借此解散我省军心,令各省自相冲突。迨四方平定,彼握大权,然后驱逐满人,自践帝位。其用意虽毒,其奈人已不上他的当了。若余为项城计,莫若返旗北伐,克复冀汴。冀汴都督即由项城担任。以项城的重望,将来大功告成,选举总统当得首选。项城不此之为,乃行反间的下策,注定他必然失败。我不知项城何以愚蠢至此!如谓三世受恩,不忍坐视满室倾覆,此言又无人格。以公仇论:满人贼也,我主也。我们被贼抢掠妻孥财产已二百多年。今贼反招彼为管事,彼当视贼为仇人或为恩人呢?以私仇论:溥仪即位后,逐项城于国门之外,虽幸未被刑戮,然已万分危险。置仇不报,而反视为恩人,项城虽愚,岂永久做梦未醒吗?满人素来待汉功臣,用之则倚如泰山,大功一成,即视如土芥。年羮尧的战功如许大,其结果何如?项城岂忘却么?总之,项城如同情革命,则当返旗北向;否则,约期大战而已!我这一番言语,俱是忠告项城,项城不悟,真是满奴。二位均是汉人,平心思之,我言果不谬否?”刘承恩到此,满面红赤,不能置答一语。

蔡廷干继起说:“都督之言,实同金石,我等均为惊醒。复命时,定将都督之言劝告项城。不日当有回复。”各部长均言项城如甘为满奴,实在无人格!二位当剀切劝他为是。刘、蔡二委员到此均唯唯。

当晚,黎都督盛筵款待刘、蔡,各部长均陪席。席间,畅谈革命原理及各国革命历史。十二时席散。两委员即宿于军政府。

二十二日,黎都督派卫队数人护送两委员渡江。议和消息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