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八日,唐绍仪出都。初议以汉口为议和之所。盖鄂军都督黎元洪因唐绍仪由英总领事转电谓议和一事,但认武昌为主体,遂电告沪军都督陈其美,请伍廷芳赴鄂。各省在沪代表乃会议对于赴鄂议和之说,全数否决。即电请黎元洪派巡洋舰护送唐绍仪至沪,以便开议。因伍廷芳如赴鄂议和,近于迁就,有损临时政府的威望。且汉阳新失,我方初遭挫折,若总代表赴鄂,似是自认败挫。所以主张和议地点应在上海。二十一日午前十一点,唐绍仪至汉口,有英领事及英公政局局长与民国代表接至英公政局的客房休息。至午后二点钟,民国代表王正廷与唐开秘密会议。王问:“闻清军有乘停战期内,由汉口调兵至山、陕以攻民军,若有此举,殊非正道。”唐谓:“断无此事,可以自家性命相保。”王又说:“鄂军欢迎阁下来汉议和,本已电阁请伍廷芳来此。但伍因民军之外交部在沪,势不能来。余意请阁下至沪如何?”唐谓此事,容为思索,再定行止。王乃告别。

至午后七点,民国代表胡瑛、孙发绪、王正廷等始与唐开正式会议。孙说:“阁下历游欧西,当知清廷不堪为中国的政府。阁下肆业美国,想也慕美之政治。阁下为汉人,岂不愿中国得到自由吗?”唐说:“此次我国起义,我也极表同情。清廷以汉人击汉人的手段,我亦深知。唯此来总以保无战争为目的。”胡说:“阁下诚不愧为外交的干员,但某等初意本要伍君来汉开会。伍君既未至,仍如王君所陈请,请阁下到沪何如?”唐表示允纳。孙君谓既经承允,某等当请都督派兵轮护送至沪。唐说:“极感盛意,特余甚愿与都督一晤。不知能否请都督至英领事署面谈?”胡君表示当为代述。于是散会。此时已是午夜十一点了。

唐绍仪既允由汉口转往上海议和。乃于十月廿四日由汉起程,廿七日到上海,由于英人李德立曾发起调停,且由驻沪英总领事介绍,唐即寓于李德立之戈登路寓庐。而定以英租界南京路的市政厅为议和会所。

【各省在北京之士】偕唐绍仪来者有:【直隶】吴毓麟,【江苏】赵椿年,【安徽】杨毓莹、汪彬,【浙江】俞文鼎、章福荣,【广东】欧赓祥、唐宝锷、唐汝沅、冯懿同、容尚谦、沈诵清,【福建】王孝绳,【四川】邓孝然,【河南】王敬芳,【湖北】胡大勋,【湖南】范源廉【濂】、陈嘉会、薛大可,【贵州】陈国祥诸人。

唐绍仪在廿七日到沪。是日午后,即用正式礼谒见伍廷芳。廿八日晨,伍廷芳回谒唐绍仪,畅谈半小时。【临行】面订廿八日在南京路英租界市政厅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