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八日午后二时,清总理全权代表唐绍仪与中华民国议和总代表伍廷芳会议于南京路英租界的市政厅。
厅前警备的有西捕十余人,印度巡捕十余人,不着警服的暗探多人。一点半钟时,厅前不许人行走,而观者拥挤不堪。虽经印捕屡次逐散,来观者仍如故。
二点钟时,唐之汽车即止于议事厅门前。车中,唐之外凡三人:一为英人李德立,余二人则为唐的随员。未几又来汽车两辆,每辆中有清政府的代表两人。
伍廷芳乘马车,于两点零五分抵议事厅。同来者凡八人:内有汪兆铭、温宗尧、王宠惠、胡瑛、王正廷等。【皆鄂督府派来的代表。】
是日之会,专为交换议案而设。
会议厅中设两长桌,两代表各据上座位,伍左唐右。左列各座均伍的参赞,右列各座皆唐的参赞,各有四人。而黎元洪所派为伍廷芳随员的王正廷则坐于伍、唐两人的对面。所有随员会议时皆没有发言权。【若伍的参赞欲发表意见,亦不能直与伍言,】须由随员手书意见,或低声向本方总代表陈述,再由总代表向对方总代表提出。
唐绍仪的参赞为许鼎霖、赵椿年、冯懿同、欧赓祥,而杨士琦则未与议。因上海电报局不允用密码通电,而关于议和事宜唐又必须与袁世凯秘密商谈。所以唐遣杨士琦回京面晤袁世凯报告一切。严修则因事未来。
伍廷芳的参赞为汪兆铭(精卫)、温宗尧、王宠惠、钮永建、王正廷。
此外,参预议和的除发起调停的西商李德立外,尚有英、日两总领事,均奉本国驻京公使命令到场。而俄、德、美、法四国要求加入,也经双方认可。以故各国领事也得参列其间。但他们宣布宗旨,注重调和,以免战事延长危害商业。关于两造的君主与民主大问题,仍听各自主持,绝不加以干涉。
唐绍仪、伍廷芳既按验文凭毕。伍廷芳提议请唐绍仪致电袁世凯,谓十九日停战以后,凡湖北、山西、陕西、山东、安徽、江苏、奉天各省,均应一律停战,不得进攻。候得确实回电承诺后,始行正式讨论。且开议以后,如再有此等情事,须彼此两方各将擅自行动的军队处以严罚。唐总代表允即电袁世凯内阁。伍总代表亦电告武昌与山、陕等省。会议延长至四时许之久。伍总代表提出要求四事:
一、清帝退位;
二、实行民主政体;
三、以优厚的年金供给清帝;
四、八旗在清朝任职者,仍予以新政府的位置,年老贫苦者则赐以恩给金。
【当开会时,唐绍仪先发简单之报告。大致述此次奉命南来,极望和议有成之意。报告毕,即以委任书递交伍廷芳。伍将委任书审阅一过,也起而陈述希望此会有好结果,能使中华得到莫大利益。随即以民军的委任书递交唐氏。会议就此开始。
是日的会议,乃是两方议和的预备会。当日决定电袁要求北军在北方实行停战。候得袁复电允纳后,再定期开正式议和会。】
是日,伍廷芳接袁世凯来电,答准致电各处清军,在此休战期内不得开仗。盖伍曾于数日前向袁氏抗议,谓清军不应乘休战之时肆行侵击。袁即答以电信能达之处,均已饬令停战。其电信所不能及的,伍或有法可以通信的,可即用袁某名义遍谕清军将领,借以表示袁的诚信等语。
【事因北方停战问题,经豫、晋、秦、陇四省协会代表以正式要求伍、唐,令山陕清军即刻停战,然后开议。伍唐均允代达。由唐两电清总理请其发令停战。清总理复电允办。四省代表始行对伍表示清总理既负责任承认停战,当即允其开始和议。若清军不守约,则本会自有强硬手段对付。希即转达唐使。伍当即允诺办理。这是廿八日午后二时开第一次谈判时,由四省协会代表所要求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