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是粤人孙中山先生做领导。事有凑巧,南北议和时的南方代表为伍廷芳,北方代表为唐绍仪,两人都是粤人,故可说辛亥革命是以广东人为骨干也不为夸张。
伍廷芳当时为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部总长,是崇美派。【他对共和政体貌为赞同。但这人是一个狡猾的大官僚,只知个人的名利,说不到主义不主义。他在满清时代为驻美公使时,卖官鬻位,撩得大把金钱,在上海买得一大座洋楼,我们南方代表的办公室就设在他的屋内。
伍】此次议和,虽为南方代表,但【其人】毫无深远的见识,【他是老官僚,又是崇美派者,官僚与洋派混合一气,使人见之不快。可是他虽为代表,而】举凡重要的事宜,都由参赞汪精卫秉承南京政府主持,使他坐受议和的功绩。【实在不配。后来,又有人在越秀山为他竖一铜像,长衣马褂,表现出一副老官僚的可憎面孔,终于解放后被政府所推倒移去了。】
唐绍仪也是洋派十足的,【他一日就要抽雪茄烟至数元。】不过他比伍少官气【派】,【但也是极端崇美的。】他固知共和政体的优越性,但未能实力奉行。【总之,他不过是袁世凯的一个大走狗罢了。】
说到袁世凯,这个窃国大盗,当然更不知共和主义为何物了。他的议和,全是为自己个人利益计算。他知道南方革命实力如果消灭,他也如先前一样,必被满族排斥于政权之外,所以他极力拉拢利用革命党人为他巩固地位。当汪精卫、李石曾与我们一班人在京津组织“京津保同盟会”时,袁就派他的长子袁克定时常与汪、李联络,对京、津、保的革命活动暂不干预。【鼓励京津保的革命活动,】足见他是利用革命党的势力,以恐吓满族为自己利益计算的。
南北【在】会议时,孙先生表示,如袁赞成共和,就让他为总统。袁由此更加努力促成清廷的退位,实则他不过为自己打算。至于北方军阀受袁的指使,以段祺瑞为首的数十人也通电赞成共和,都是为自己利益打算,毫不知共和为何物,终于闹成后来若干年南北军阀的争权夺利,人民大受灾殃。
总之,这次讲和,只有达到推翻清廷的一结果,虽则暂时南北停战,但造成此后军阀的凶横,南北混战亘二十多【数十】年。故使当时不讲和,由南方革命势力组成北伐,其结果必定胜利,军阀当可铲除,国计民生定有成绩可观。
在此议和时,当孙先生提出让袁为总统,革命党人【我们一班人甚】多表示反对。【最少当对共和政体有一种实力的保障,】虽则初时袁也答应实行责任内阁制,但这是袁的别一种骗局,所以宋教仁一出组阁,便被袁派人暗杀了。
总之,当时除孙先生及南方一班代表实心建立共和政体之外,其余的,如以袁为首的北洋军阀,与南方的政客,都不知共和为何物,所以闹成民国数十年间徒有虚名,而底里却受军阀的灾祸。
议和【在此和议时,我们】不能抹煞汪精卫的功绩。他于出狱后,即与李石曾【及我们】一班青年组织“京津保同盟会”,并组织敢死队,如炸袁世凯、炸张怀芝、炸良弼等,影响于议和的大局甚大。他的晚节,竟变为日本的大走狗,实为千古的罪人。
【末了,】我当时为南方议和代表办事处的职员,故稍知当日的实在情【状】况。除却亲为见闻的事件之外,其他事件在这“见闻录”所录出的,乃从报刊与档案中收集【代为介绍】,自知【当】有许多错谬,尚望读者指正。
一九五九年四月,竞生书于广州广东省文史研究馆
(原注:本文略有删改,小标题为编者所加。文中日期除注明者外,余皆为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