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是,蒙克地方之诸胡图克图,诸贤者共议:为掌蒙古地方之宗教,以巴特玛三博师之高徒,大慈津巴札木苏之化身,根敦·巴勒藏·扎木苏·锡哩·巴达——壬辰年生——年十二岁时,遣往蒙古地方为教主,岁次甲辰 [1] ,年十三岁时抵达,遂坐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索达那木扎木苏在蒙古主教之床,天下咸称大慈迈达哩·胡图克图 [2] 焉。岁次甲辰,年十五岁时,阿勒坦合罕之孙岱青额哲之妻,持斋积福之托克堆·达赖夫人,为诸色珍宝塑成之弥勒佛像开光,请去圣(喇嘛),由密汇坛城 [3] 之方散花之际,大众见天降花雨,而有缘者得睹般若博罗密等照临浸化之景矣。其后,岁次辛亥,年二十岁时,乌鲁固特之达赖·乌巴什诺延,为其庙之开光而来请时,显其足迹于石上,众皆称奇焉。

先是,鄂尔多斯之博硕克图济农,岁次丙申 [4] ,年三十二岁时,行兵西土伯特之地,招服古噜·索达·纳木·扎勒 [5] 等锡喇·卫郭尔。其后,修明经教之事,何可胜言哉?尤于岁次丁未 [6] ,年四十三岁时为始,用珍宝金银塑成大如十二岁人之释迦牟尼佛像,又制各种供器幢幡等事,全备无遗。岁次癸丑 [7] ,年四十九岁时,修造完竣。岁次甲寅,年五十岁时之上元日,请大神通大慈悲迈达哩·胡图克图,善为之散花开光,则显天降花雨等多瑞矣。

由是,瓦齐尔·图迈·公固什;庆大额克固什;钟都里卫征之子札什卫征台吉 [8] 三人,为结佛家之善缘,尊上迈达哩·胡图克图活佛以大慈悲法王 [9] 之号,与阿哩克·绰尔济 [10] 以达赖绰尔济之号,与公固什以灌顶大王固什之号,与阿噶固什以尤格哲哩固什之号,俾其位同于绰尔济等矣。又酌轻重依次与僧众加号之后,法王乃设世世同生之愿,奉上博硕克图济农以转金轮之察噶喇瓦抡·彻辰济农合罕 [11] 之号,上太哈勒中宫夫人以达喇·博第萨都·诺木齐·达赖中宫夫人之号,称其叔父莽固斯·楚克古尔为大洪台吉 [12] ,称左翼之札什为卫征洪台吉,称恩克浩硕齐 [13] 为洪台吉,称右翼胡图克台·彻辰洪台吉之嫡孙 [14] ,巴图洪台吉之子萨囊台吉——甲辰年生——年十一岁时,以其为六国之中 [15] ,肇兴经教者之后裔,以其曾祖之号与以萨囊彻辰洪台吉之号,十七岁时,即俾入大臣之列,任以政事,大加宠幸焉 [16] 。称莽固斯·浩拉齐 [17] 为额尔德尼·浩拉齐洪台吉,称彻辰岱青之子萨第彻辰岱青 [18] 为固什洪台吉,称次子彻辰为巴图尔洪台吉 [19] ,称太平之孙乌巴什为都噶尔岱青 [20] 。又酌诸诺延,塔布囊等众官之轻重,依次给与名号,致四大国于太平,登众庶于衽席焉。

注释

[1] 岁次甲辰: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万历三十二年。”

[2] 大慈迈达哩·胡图克图: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一统舆图》河套北河北岸有迈达里河,准其地望,即《从西纪略》麦大力庙所在,康熙二十六年,圣祖西征驻跸东斯垓,宣谕将幸迈达里庙,即此。缘大慈迈达里·胡土克图掌教坐床,于是而名之。其地又为土默特、鄂尔多斯适中之地也。”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迈达里断唐古忒语未来佛。”其实就是弥勒佛。

[3] 密汇坛城: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秘密坛城者曼荼罗也”。其实“曼荼罗”(应为“曼达勒”)即“坛”或“坛城”。不应包括“秘密”二字在内。

[4] 岁次丙申: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万历二十四年。”

[5] 古噜·索达·纳木·扎勒: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元史·百官志》乌斯藏地方有纳里速·古儿孙元帅府。纳里速者《明史·西番传》之牛尔宋寨。今玉树土司。《卫藏通志》所谓玉树番,亦称亦思纳哈楚。今玉树为亦思之对音字,元纳里速,明牛尔宋,则纳哈楚之对音也。元古尔孙,明《广舆图》作润侧鲁孙,此‘古噜索’盖即其地。既云西图伯特,又云沙喇卫郭尔,则仍是青海以西部落,非藏中部落矣”。案据蒙文原文,应如新译。并无所谓“古噜索”。

[6] 岁次丁未: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万历三十五年。”

[7] 岁次癸丑: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万历四十年。”

[8] 札什卫征台吉: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此托什卫征,前文作达什卫征。”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诸本作扎什卫征。阁本同,据改。”其实达什或扎什都一样,只不过方言性读音差别而已。唯“托”字误。

[9] 大慈悲法王: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西藏赋注》诺们蒙古语经也。罕王也,通经典之称。”其实“诺们罕”汉译应为法王。宗教领袖之意。藏语的绰尔济,蒙古语的诺木齐,才是通经典之称,犹言:明经。

[10] 阿哩克·绰尔济: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全边略记》万历四十年,涂宗浚奏,嗣封礼成,受赏者卜失兔五路,素囊,把汉比妓(又称满冠正娘子)儿慎,摆腰,猛克耳。六,把尔漫也。西僧者哀乞,盖朝尔计也。哀乞盖朝儿计,即此阿哩克·绰尔济,盖俺答子孙所供养居归化城者。”

[11] 转金轮之察噶喇瓦抡·彻辰济农合罕: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匝噶喇斡尔第即转轮王之义。”案“转金轮”即蒙文原文之汉译词,而这个蒙语词,则源出于梵语“察噶喇瓦抡(或第)”的同义词。“彻辰”是蒙语词对人之美称,“聪明”之意。“济农”则如前文所注,汉语词“郡王”的蒙语读音,自然是指其爵位而言。但由于又加上了个“合罕”封号,“济农”一词遂转变为名字的组成部分了。全词是梵语复译词加蒙语词,再加汉语转音词再加蒙语词“合罕”的混合词。本书的人名中这类混合词颇多,兹仅解其一例。

[12] 称其叔父莽固斯·楚克古尔为大洪台吉: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诺延达喇子,布延巴图尔弟,博硕克图济农则布延巴图尔子也。”

[13] 恩克浩硕齐: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巴扎喇之子,墨尔根济农之孙。”

[14] 胡图克台·彻辰洪台吉之嫡孙: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长侄,文义不通,殆长嫡之讹,是时顾实兴而库图克图彻辰之业衰矣。”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此指萨纳囊台吉言,萨纳囊台吉为巴图洪台吉子,则库图克台彻辰鸿台吉之曾孙也。”又案“博硕克图济农与彻辰鸿台吉子为弟兄辈,则称巴图洪台吉为长侄亦通。但译语未顺耳。”案据蒙文原文应为长孙。

[15] ……以其为六国之中: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六字通行本作大。”案据蒙文原文为“六国”,指蒙古之六部而言。

[16] 大加宠幸焉: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萨纳囊台吉甲辰生,甲辰为万历三十三年,即著此书之小彻辰·萨囊台吉也,纳即囊之复译字。”其实“纳”是衍文。

[17] 莽固斯·浩拉齐: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库图克图彻辰鸿台吉之弟。”张尔田先生校补“案此即布延达喇·郭拉齐子。《明史》所称为火落赤者,库图克台·彻辰鸿台吉之侄,非弟也。”

[18] 萨第彻辰岱青: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前卷作萨台固实鸿台吉。”

[19] 巴图尔洪台吉: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此即萨济巴图尔鸿台吉。”

[20] 称太平之孙乌巴什为都噶尔岱青: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乌巴什·都噶尔岱青,即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台吉定咱喇什之祖也。《要略》以为玻扬呼里之曾孙,不得为伯勒格岱绷之侄,然则所谓岱绷,乃伯勒格子阿津岱绷耳。”

附录

清译本文:由是图伯特地方之胡土克图与墨尔根喇嘛等共议以蒙古地方竟无继续达赖喇嘛掌教坐床之喇嘛乃拣择巴特玛三博斡巴克什之高徒大慈津巴扎木苏之呼必勒罕根敦巴勒藏扎木苏实哩巴达喇嘛系壬辰年生年十二岁遣往蒙古地方岁次甲辰年十三岁到彼即坐圣识一切斡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索讷木扎木苏于蒙古地方所设之床普众遂称为大慈迈达哩胡土克图岁次丙午年十五岁阿勒坦汗之侄妇托克对玛齐克布延图达赖哈屯用各色宝石造成弥勒佛像恳请开光喇嘛乃持诵秘密坛城散花之际天降花雨众皆目睹慧光照临有缘人众无不仰见岁次辛亥年二十岁乌鲁固特之达赉乌巴什诺延为庙宇开光来请石上显露足迹众皆称异其从前鄂尔多斯之博硕克图济农年三十二岁岁次丙申行兵西图伯特地方招服古噜索纳木扎勒之沙喇卫郭尔修明经教之事未易言罄岁次丁未年四十三岁始将招释迦牟尼佛十二岁之相用诸宝金银合成佛像又将各种供器旗帜全行修造至岁次癸丑年四十九岁造成岁次甲寅年五十岁以正月十五日系佛大示变化之日恳请迈达哩胡土克图散花开光大降花雨显示吉祥瓦齐尔托密公固实青斡大固实钟多里卫征之子札什卫征台吉三人商议尊上迈达哩胡土克图以大慈诺们汗之号因给阿哩克绰尔济号为达赉绰尔济公固实号为灌顶大王固实大固实号为约噶匝哩固实与绰尔济等一体给与床坐又分别给与大小胡巴拉克名号仍矢誓愿与诺们汗世世相遇并上博硕克图济农号为转金轮匝噶喇斡尔第彻辰济农汗上台噶勒钟锦福晋号为达喇博第萨都诺木齐达赉彻辰钟锦哈屯称其叔为莽固斯楚古克尔岱洪台吉称左翼扎什号为卫征洪台吉称恩克和硕齐为洪台吉右翼之库图克台彻辰洪台吉之长侄巴图洪台吉之子萨纳囊台吉甲辰年生年十一岁因系六国肇兴道教人之后裔指伊始祖名号给与萨纳囊彻辰洪台吉之号年十七岁位列大臣之职任以政事大加宠眷称莽固斯呼拉齐号为额尔德尼呼拉齐洪台吉称彻辰岱青之长子萨第彻辰岱青号为固实洪台吉称次子彻辰号为巴图尔洪台吉称岱绷之侄乌巴什号为都噶尔岱青其众大臣塔布囊官员等酌量大小挨次给号致四大国于太平登众庶于衽席焉。

* * *

其后,岁次辛酉,年五十七岁时,赴明地榆林城议政之使者六十人被害,济农合罕震怒,召鄂尔多斯部之大小诺延,臣宰共议,起兵十万,由榆林城西之乌拉罕·柴札之地,进逼阳衮城 [21] ,围困三日 [22] 时(城)中为首之官七人,献书曰:“容俺与侍郎,都堂等共议,请解围退兵。”济农合罕准其请,班师至保安城时,宁夏·榆林二城之总兵以二万兵来攻,则特古尔格之莽固斯、楚克固尔诺延之长子博克班洪台吉 [23] ,单骑截入其阵,乘马中炮而倒,身将被执时,挥刀斩其来犯者而出 [24] 。时有拉玛扎布塔布囊、额尔克塔布囊弟兄二人,伯尔克宰桑,博罗特·哈丹先锋等四将,随后一同杀入,至其(军)营而击之,遂即退出也,取博克班洪台吉之马辔而出矣。乃围其阵,共谓之曰:“今日已晚,且收兵屯驻,明日再战可也。”是夜围而宿之,则天未明时突围逃去矣。于是大加俘获,振旅而还。

其后,岁次壬戌 [25] ,土默特·鄂木博洪台吉之使者 [26] 博尔拜侍卫诺延、塔拉图丞相 [27] 、济雅噶图侍卫通事 [28] 三人,与鄂尔多斯之莽固斯洪台吉、布延台·彻辰 [29] ·绰哩克图 [30] 、萨囊彻辰洪台吉三诺延等,与之共议政事 [31] ,每年进济农合罕以精银三千两,每月精银二百五十两,(复)以精银六百两抵偿所杀之六十人,并大偿其理政事之诺延,塔布囊官员人等,以定大政,和议遂成。

注释

[21] 阳衮城:盖指延安城而言。清译为:章衮。

[22] ……围困三日: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明史》天启元年吉能犯延绥,明年复大掠延绥,深入六百里。”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杜文焕传》天启元年再镇延绥,诏文焕援辽,文焕乃遣兵出河套捣巢,以致寇诸部大恨,深入固原,庆阳围延安。扬言必缚文焕,掠十余日始去。此称六十使人被害,即其事也。章衮城未详,一说章衮疑彰武二字对音,即指延安,盖旧日城额名也。下文云撤兵回,克保安城,证以地理,以解为长。”

[23] ……博克班洪台吉: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即卷六之莽固斯·楚格库尔,诺延达喇之子,博命班洪台吉即卷六之博纳班鸿巴图也。”

[24] 挥刀斩其来犯者而出: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钞本作刀,诸本误力,从阁本改。”案据蒙文原文刀为是。

[25] 岁次壬戌: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天启二年,即天命七年。”

[26] 土默特·鄂木博洪台吉之使者: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此即博硕克图汗子俄木布,后来归因毛罕获罪者,此书独详吉囊之后,略于俺答一枝,至《明史》推之:阿勒坦(即俺答)死,车臣汗(即乞庆哈)立,车臣汗死,卓里克图立(旧作扯力克),卓里克图死,博硕克图立,其子即俄木布也。与《要略》阿勒坦四传而至博硕克图语合。《武备志·北虏考》扯力克死,长子晁兔台吉先故,孙卜石兔嗣。”

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此卜石兔与济农非一人,明人称之为卜石兔,以别于吉能卜失兔,卜石兔为归化城土默特正支,明封顺义王者,传俄木布,为林丹汗所并,来归后因罪被执,分其地为二旗,设都统,博硕克图汗裔分隶左右翼,称台吉,惟土默特右翼扎萨克祖,鄂木布·楚琥尔噶尔图子,为俺答曾孙,则东徙之别支也。”

[27] 塔拉图丞相: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旧钞本丞相作元帅,蒙古无此称,不可从。蒙文社本与此同,即扎萨克义译。”

[28] 济雅噶图侍卫通事: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金制详衮之下有默济格,满洲语传事人,即此所谓通事也。”

[29] 布延台·彻辰: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布延岱彻辰即明人所称摆言太。”

[30] 绰哩克图: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绰里克图者著力兔也。”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阁本》绰作卓。”

[31] ……三诺延等,与之共议政事: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徐三畏疏言:卜失兔徒建空名于上,盖济农之失政权也久矣。至是,遂由土默特设扎萨克以治之,此殊可以补《史》。”

附录

清译本文:岁次辛酉年五十七岁因议明地榆林城之事差往之使臣六十人被害济农汗发怒与御前众大臣官员等公议遂统兵十万由榆林城西乌拉罕柴扎地方进逼章衮城围困三日城中为首之汉官七人献书曰我等向我首领都堂等商议请暂解围济农汗然之撤兵而回至保安城有宁夏榆林之城守总兵引兵二万来战特古尔格之莽固斯楚固克尔诺延之长子博克班洪台吉单骑冲入其营马被枪毙身几被擒用刀击败来犯之人舞刀以出是时拉玛札卜塔布囊额尔克塔布囊兄弟二人伯尔克宰桑博罗特哈坦和硕齐四人随后一同杀入正欲结营之际见博克班洪台吉持辔而来遂结大营共谓今日天晚收兵驻扎明日再战是夜周围固守天未明敌人已遁遂俘获无算振旅而回岁次壬戌图默特之鄂木博洪台吉之使臣博尔拜侍卫诺延塔拉图丞相济雅噶图侍卫通事三人与鄂尔多斯之莽固斯洪台吉布延岱彻辰绰里克图萨纳囊彻辰洪台吉三诺延议政每年进济农汗银共三千两每月银三百五十两复抵偿所杀之六十人给银六百两其办理政事之大臣官员塔布囊等另为赏赉由是治道辑宁。

* * *

其后,岁次癸亥 [32] ,年五十九岁时,令阿哩克·达赖·绰尔济写完金字甘珠尔经,令拉克巴胡图克图散花礼成。又许愿由西方宗哈巴之锡纳·囊素地方取丹珠尔经。岁次甲子 [33] ,年六十岁时,寿终宴驾。其妻泰罕达喇·博第萨都·诺木齐·彻辰中宫夫人,作百日善事以致哀,用珍宝(精)银依旧制塑成释迦牟尼佛像,又用精银千两造塔一座,饰以各种珍宝,安葬其灵于释迦牟尼佛像之侧,与鄂尔多斯部之大小诺延等共议,欲于西方永雪之地,自释迦牟尼佛尊始,诸庙内奉献经会之斋,用珍宝币帛广行善事,祈福缘于生灵归依之圣(班禅)额尔德尼及能识一切达赖喇嘛等众尊者之真身,彼圣者(指合罕——译注者)之四子乃策凌·额尔德尼洪台吉、林沁额叶齐·岱青 [34] 、图巴台吉 [35] 、却拉台吉四人中,第三子之图巴台吉,曰:“报父恩也,我愿往赍福事。”母乃许之,遂于是年遣焉。其间,长子策凌·额尔德尼洪台吉——辛卯年生——岁次丙寅 [36] ,年三十六岁时即位,阅六月,即于是年崩。

其时,图巴台吉至蒙克之地,叩拜圣班禅额尔德尼 [37] 及能识一切达赖喇嘛活佛。散福于释迦牟尼尊者 [38] 为首之诸寺庙讫。一日,于第二尊胜圣者,苏玛第·吉尔第之噶勒丹庙内 [39] ,由圣班禅额尔德尼 [40] 唪诵尊胜宗哈巴 [41] 之典纪矣。

注释

[32] 岁次癸亥: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天启元年。”

[33] 岁次甲子: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天启四年。”

[34] 林沁额叶齐·岱青: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林沁额叶齐即璘臣济农,垂剌珲台吉与额璘臣,天聪九年同来归,后封多罗郡王,见《表传》”。

[35] 图巴台吉: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天聪八年林丹汗死,其部人来降者有土巴济农,疑即此图巴台吉也。”

[36] 岁次丙寅: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天启六年。”

[37] 圣班禅额尔德尼: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魏默深《抚绥西藏记》班禅喇嘛,又称额尔德尼,华言光显也。相传:达赖为观音分体之光,班禅金刚化身。”案蒙语“额尔德尼”源出梵语“喇特纳”,乃是“宝”之意,然而这个“宝”并非指财货而言,乃是佛、法、僧三宝之“宝”。至于“分体”“化身”之说,不过是佛教的说法罢了。

[38] 释迦牟尼尊者: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唐古特语如来相曰招,昭释迦牟尼如言释迦牟尼像,倒文也。”其实“昭”是敬语词,即“尊者”之意,故译如文。

[39] 于……噶勒丹庙内: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卫藏通志》噶勒丹寺俗称甘丹寺,在拉撒东五十里,乃宗喀巴坐床之所,示寂于兹寺弥勒佛前,为黄教发源之地。”

[40] 圣班禅额尔德尼: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此第四辈班禅,《西藏赋注》其名为班禅·罗卜藏·绰尔济·嘉勒参,其生年为隆庆元年丁卯,至国初尚存,寿逾九十,最为老寿。”

[41] 宗哈巴: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宗噶巴名罗布藏·扎克巴,号甲勒瓦·宗喀巴,或谓以永乐十五年生于西宁卫,《穆隆经》其所造也。传二大弟子,即达赖与班禅。”

附录

清译本文:岁次癸亥年五十九岁交阿哩克达赖绰尔济录完金字甘珠尔经令拉克巴胡土克图开光供奉又许愿前往西宗喀巴之肆纳囊苏处敦请丹珠尔经至岁次甲子年六十岁殁其妻岱罕达喇博第萨都诺木齐彻辰钟锦哈屯作百日善事于寿终之地将昭佛宝像用银造成又用银千两及各种宝石造塔将汗之尸体焚化装入供献于昭释迦牟尼佛庙内众官商议欲遣人前往西藏之昭释迦牟尼佛各庙熬茶自能识一切达赖喇嘛以至众胡土克图均给与弊帛以祈福缘汗之子策凌额尔德尼洪台吉林沁额叶齐岱青图巴台吉吹拉台吉弟兄四人内第三子图巴台吉曰我报父恩情愿前往伊母然之即于是岁遣往长子策凌额尔德尼洪台吉辛卯年生岁次丙寅年三十六岁即位阅六月即于是年殁其时图巴台吉前至西藏四处叩拜博克达班禅额尔德尼并能识一切达赖喇嘛自昭释迦牟尼以及各庙均行散福博克达班禅额尔德尼在宗噶巴苏玛第吉尔第之噶尔丹庙内唪诵宗噶巴世代源流。

* * *

圣班禅额尔德尼者,曩释迦牟尼佛之世,为大乘之苏布第 [42] 罗汉,而作金刚破除之经矣。

由是为名扬东方沙木巴拉地方之特古斯伊扎固尔图合罕,于沙木巴拉地方之国,示以盛世转轮之预言 [43] 也矣。

由是,于印度中部地方,向化纳噶楚纳师之高徒 [44] ,而为巴贝噶喇托音,以显道术之本源矣。

由是,又于印度之玛噶达地方,转为名阿必雅·噶喇之鄂必第尼,从学于毕月老母,而获不畏涅槃之道,各种经咒,无不通晓,乃至讲经、辩难、著述之极矣。

由是,又为乌列木只地方之高超通事,尽行阐扬盛德精微之道矣。

由是,于土伯特之盛德萨斯嘉地方,为班第达·恭噶扎勒灿者,辩驳异端之五百诸师,携异端之师喇勒巴占,来土伯特地方时,以昔日巴特玛三博之咒术,使令死于途次。达五蕴之彼岸,而至了悟之终极矣。

由是,复于印度地方,为众约噶匝哩之师,修成古典密咒甘露派,而镇有相世界之威矣。

由是,于土伯特之福地,为凯珠卜格勒克巴勒桑 [45] 者,修成般若波罗密特传等经咒,而至学海之彼岸矣。

由是,仍于存雪地方,为第克纳·噶喇嘛 [46] ,通晓三教二品之义矣。

由是,复于土伯特之温萨巴地方之庙内为扎勒瓦·罗卜藏·端珠卜 [47] 者,如同了悟一切无碍之桓肃合罕,受供于成就精微金刚妙乘之纛顶,而获不坏金刚之法身矣。

注释

[42] 苏布第: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苏布第者须菩提也。”

[43] ……盛世转轮之预言: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印度宗教史考》又载达赖为禅定菩萨观音化身,班禅为禅定佛阿弥陀化身之说。”

[44] 纳噶楚纳师之高徒: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藏语称龙树曰纳喀纳巴,此纳噶租纳巴克什疑指龙树言之。”案“巴克什”是蒙语之“师”,不是树。

[45] 凯珠卜格勒克巴勒桑: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凯珠卜·格勒克·巴勒桑即第一辈班禅名也。册称:明洪武十八年乙丑,在后藏所属拉堆江达雄切倭地方出世,为宗喀巴第二弟子,永乐戊午圆寂,年五十四岁,叙第一辈班禅事,词繁而不明了,悬测其旨,第一辈班禅殆本红教大喇嘛而改宗黄教者,恭噶扎勒灿为红教名,凯珠卜九字为黄教名也。”

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西藏赋注》第一辈班禅作刻珠尼玛·绰尔济·伽勒布格尔。”

[46] 第克纳·噶喇嘛: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第二辈班禅源流册名:索诺木·雀朗。明正统四年,在后藏所属湾萨地方出世,甲子年圆寂,年六十六岁。”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西藏赋注》作珠旺曲·索诺木·绰尔济·郎布。”

[47] 扎勒瓦·罗卜藏·端珠卜: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此第三辈班禅源流册名同。明弘治十八年己丑,在后藏所属达魁湾萨尔地方出世,嘉靖四十五年丙寅圆寂,年六十一岁。按此湾萨尔即第二辈出世之湾萨,即此温萨巴庙也。”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西藏赋注》作结珠拜·旺曲罗布藏敦玉珠巴。”

附录

清译本文:博克达班禅者系曩昔释迦牟尼佛之弟子名苏布第乃大乘声闻之罗汉传授金刚经在东方沙木巴拉地方称为特古斯伊扎固尔图汗大作功德转轮传法于是化为主持额讷特珂克地方之纳噶租纳巴克什之高徒巴贝噶喇托音以阐扬善旨乌巴第斯之本又化为额讷特珂克之玛噶达地方之阿必雅噶喇乌巴达尼随约噶尼佛母得识不畏涅槃之道通彻各种经史凡讲经论道至于至极又化为本处超尊克勒穆尔齐将功德秘密之义全行阐扬又为图伯特之绰克图萨斯嘉地方之班第达恭噶扎勒灿屏去五百巴克什等之异端将异端巴克什名喇勒巴占者带至图伯特地方藉从前巴特玛三博斡持诵之力令其死于途次因五项之知识已臻其极超出额讷特珂克地方众约噶匝哩成全秘咒之流派于威镇世界之图伯特地方竭力于凯珠卜格勒克巴勒桑经文史咒之义及巴喇密特萨斯第尔等知识之德以登彼岸遂化为纯雪地方之第克纳噶喇嘛了悟三教二品等义又于图伯特之温萨巴庙内化为扎勒斡罗卜藏端珠卜与肇兴一切知识不可伦比大有权变之汗相同供奉于精微秘咒金刚轮纛顶之上遂获不坏金刚法身。

* * *

今世生为圣班禅·苏玛第·达尔玛·都瓦萨者 [48] ,谁能尽述其神通之灵验,及其无比之德艺哉?比者,蒙古七土默特之巴噶托音,海林(似是杭锦之误——译注者)之乌格台·巴图尔·塔布囊等,岁次乙未 [49] ,行兵土伯特地方,于扎克博哩山 [50] 上,行将尽收占巴合罕之十万军时,圣班禅额尔德尼正于扎什伦布寺坐禅中 [51] ,明察其事,自忖:“若靖定其事,则积福无量矣。”遂乘其诺尔布·旺沁马,疾如风轮,倏然而至,降落两军之间。众观其山岩上之马迹,宛如踏泥之印,乃甚奇之矣。此乃昔日能知三世之巴特玛三博,曾预言未来之事谓:“当临五百年之未劫,于哈勒住河畔,出生某甲。于观世音菩萨之地,扎克博哩山上,尽为战场之时,修炼慈悲菩提心之阿弥陀佛,化为一喇嘛,将救十万人之性命,以造无穷大福。”云。是故,当此争斗世之佛班禅额尔德尼所造功德之海中,略书其涓滴于兹矣。于是,得闻圣班禅额尔德尼活佛之金刚联珠等灌顶,开启精微金刚妙乘之门,如愿尽闻接引灌顶之教矣。

先是,岁次丙辰 [52] ,达赖喇嘛蕴丹扎木苏年二十八岁圆寂。岁次丁巳,诞为萨斯嘉·达噶博地方,丹巴·古噜巴诺延 [53] 之子,圣班禅额尔德尼知之,乃语众曰:“若于五岁之前请至寺中,则有碍于其寿命。”其至六岁时,乃率其布赉绷之徒众,并制全副僧衣携去,至彼古噜巴诺延家中,则众见而奇之,悉来聚观焉。比及入室,则小儿曰:“班禅大师来何迟也?”圣班禅乃取荷包内之糖以献,降旨曰:“咦!吾子其感寂寞乎!”抱于怀中坐时,与圣班禅讲论精微经文之言也,大众见之,甚为惊奇矣。

注释

[48] 圣班禅·苏玛第·达尔玛·都瓦萨: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第四辈班禅源流册名:罗布藏曲尖。明降庆元年丁卯,在后藏所属拉住佳尔地方出世,万历二十八年庚子年,在扎什伦布住床,崇德元年即崇祯十三年,偕达赖遣使盛京请安纳款。康熙元年圆寂。”

[49] 岁次乙未: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万历二十六年。”

[50] 扎克博哩山: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今后藏扎什伦布西北,腾格里海之西,有扎克博雅佳玛尔山,西三百里又有扎里山,南百里有接萨克诺尔,地与新疆接壤,盖即此济硕特河扎克博里山矣。”

[51] 正于扎什伦布寺坐禅中: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卫藏图志》扎什伦布寺,拉撒西南去八日即后藏,寺名扎什伦布,乃宗喀巴之大弟子根敦珠巴所建(即头辈达赖喇嘛),其寺背山临河,殿宇宏敞,佛像庄严,亦甚壮丽,乃班禅喇嘛坐床之所,凡学经成者必至此受戒。”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扎什伦布华言:福寿须弥,以山得名。”

[52] 岁次丙辰: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万历四十四年,天命元年。”

[53] 丹巴·古噜巴诺延: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西藏赋注》第五辈达赖生于前藏崇结萨合尔王家。”

附录

清译本文:今化为博克达班禅苏玛第达尔玛都斡咱其神妙肫诚变化无穷之德艺有庸流之所不能尽述者岁次乙未蒙古多伦土默特之多噶托音与海林乌格德巴图尔塔布囊等行兵图伯特地方于扎克博哩山收服藏巴汗之十万大兵将回之际博克达班禅额尔德尼正在扎什伦布庙内坐禅忽然心动以为绥定伊等获福无量遂乘号诺尔布旺沁之马倏至两军之间将下马时其马足踪迹宛似印泥显露于峰峦之上众皆见之甚为骇异其前知三世之巴特玛三博斡能知未来经有云五百年后济硕特河界当生一有名之人俟至搆兵之际操持恻隐菩提心阿弥陀佛之化身喇嘛于和木锡木博第萨都地方之扎克博哩山救十万人之命以造无穷之福是以际此战斗之时而言博克达班禅额尔德尼之德艺者如汇大海于涓滴也于是大众于博克达班禅额尔德尼前得闻金刚珠灌顶以及大启精微金刚乘秘密灌顶陇教无不如愿又岁次丙辰前世达赖喇嘛蕴丹扎木苏年二十八岁圆寂岁次丁巳在萨斯嘉达克博地方化为丹巴古噜巴诺延之子博克达班禅额尔德尼知之告以若于五岁之前请至庙内则于寿命有碍至六岁令布赉绷之弟子等随从并携带托音衣服以抵古噜巴诺延家中众见之惊异环视及入室内其小儿忽问曰巴克什班禅尔来何迟也博克达班禅即从荷包内取出冰糖呈献曰:孺子 矣乎抱而坐之与博克达班禅讲论经卷奥妙之语大众无不骇异。

* * *

即此壬戌年,圣班禅额尔德尼请至布赉绷寺 [54] ,俾着全副黄色衣帽,剃度为僧,教之以学,则了然无滞。圣班禅乃降旨曰:“其于今世中,必达学业之极境乎!”遂予罗卜藏·扎木苏 [55] 之法号矣。如是能识一切达赖喇嘛活佛,岁次乙丑 [56] ,甫九岁,应图巴岱总洪台吉为首,自蒙古地方所来僧俗人等之提请,授于尊奉驱怪尊者六臂玛哈噶拉之灌顶时,讲述其性道之缘法也,了无滞碍,众皆称奇,共语之曰:真乃观世音菩萨之化身也。

由是,于圣识一切之所居,修造威严庄丽之布赉绷寺内,创建供奉前世能识一切达赖喇嘛之塔,及散花开光之吉日,生灵归依之圣班禅额尔德尼及能识一切之达赖喇嘛、罗卜藏扎木苏之前,为结佛家之善缘,命第巴囊素引吭唪唱:赐图巴台吉以岱总洪台吉之号,并与其近侧之僧俗人等以名号,称萨尔敦·绰尔济为了道岱青绰尔济;称伊哩克·噶桑绰尔济为达赖绰尔济;圣班禅额尔德尼示本源于多塔尔·密噶特·根登达尔罕·桑噶斯巴之子,而降旨曰:“彼此番为我弟子已三次矣。”遂赐固什·彻辰绰尔济 [57] 之号,曰:“是赞助我苏玛第·吉尔第教之高徒也。此后,汝之事业将获昌盛乎!”谓大通事 [58] 阿斯托克·瓦齐尔·图迈·灌顶大王固什之子都喇勒·囊素 [59] 曰:“汝乃昔日于鄂迪雅纳地方,噶喇卜·多尔济之高徒,巴达玛·哈扬吉尔巴者也,其后于积雪地方,中萨克喇瓦尔第合罕时,转生为卓噶罗·垒·扎勒灿通事焉。而今生则转为萨木灵地方之根登·巴勒珠尔·旺楚克者,复于此与我相逢。至此为我弟子三世矣。”遂赐以噶喇卜·班第达·垒·扎勒灿之号,曰:“因有高行弟子之称,故以此为名焉,此我之高徒也。”称古噜·塔布囊为巴图尔·古扬·塔布囊;称齐达罕·伞鼎 [60] 为苏喀固什;称图萨图·彻辰侍卫 [61] 为彻辰·欢津矣。其低微之僧俗人等,亦均依次赐与名号,以证瑞应矣。

及其归也,经噶罗卜·班第达·垒·扎勒灿通事而启曰:“昔日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有升日于蒙昧洲之大功德,乃我本源之尊圣喇嘛也,迨后世之能识一切达赖喇嘛·蕴丹扎木苏,生于我罕族之中,有掌教之大功德焉。而今愿圣识一切慈悲我等,降临东方蒙古地方之本籍乎!”则闻言无语而大哭,时第巴·囊素奏问曰:“唉!圣喇嘛!言及前世二圣事,于心不快乎!奈何涕泣如是也?或难为远离生身之地乎?抑或谓蒙古国强力夺去乎 [62] ?”则依然默无一言,于是大众共议之曰:

“此其为一兆乎!未知终将何如也。”及其去也,却又唤回,降旨赐书,而结佛家之善缘矣。

注释

[54] 布赉绷寺: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卫藏通志》布喇蚌寺俗称别蚌寺,在拉萨西二十里,宗喀巴之弟子扎木阳·曲结·扎什巴尔丹,在聂乌地居住之,梦神人语:此地宜修寺院,赐予五千徒众,并现出无量水泉数处。觉以告宗喀巴,乃令修寺,聂乌富民出资施修,卡固尔山起出海螺殿宇,修饰甚盛,乃蒙古西番各土司,布尔旺木布等处,凡初出世之呼毕勒罕,及远近大小喇嘛,初学经者,多聚处于此。按布喇蚌寺即此布赉绷也,达赖于此落发入学,与凡初出世之呼毕勒罕同。”

[55] 罗卜藏·扎木苏: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要略》作阿旺·罗布藏·嘉穆错,此第五辈达赖。”

[56] 岁次乙丑: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天命十年,天启五年。”

[57] 固什·彻辰绰尔济: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东华录》崇德二年,厄鲁特部顾实·车臣·绰尔济来贡(张尔田案车臣即彻辰异译)以元年遣使,二年始至。《要略》崇德元年顾实汗遣使入贡,即此事也。然则固实·彻辰·绰尔济,即是灌顶大王固实。此卷文辞多似重复脱落者,不解其故。”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顾实之父哈鼐诺延洪郭尔,而此称桑噶斯巴子,似不细符,容核。”

[58] 大通事:清译为“大克埒穆尔齐。”沈曾植先生笺证云“‘克埒穆尔齐’蒙古语‘通事’,《元史》作怯里马赤也。”

[59] 都喇勒·囊素: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此当即顾实汗事,顾实汗之入青海,诸书但称明季,不能详其年,据此则天启间已威行西海,达赖受其制矣。都喇勒·囊苏即顾实第六子达赖巴图尔也。其卒在康熙初年,年逾八十,当天启时,年盖可三十耳。”

[60] 齐达罕·伞鼎:清译为“齐达罕三达克。”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一作伞鼎,陈仁锡《八编》延绥所属一枝,古燕拓卜能一千五百余,即此人。”案据蒙文原文当如新译文。

[61] 图萨图·彻辰侍卫: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图萨图·彻辰侍卫盖即顾实汗之兄哈纳克土谢图。”

[62] 抑或谓蒙古国强力夺去乎: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此喇嘛后来行事,终身助厄鲁特而抑蒙古,其不欲东行,意有在矣,抑亦顾实之意欤!”

附录

清译本文:岁次壬戌博克达班禅额尔德尼请至布赉绷穿带黄衣黄帽落发为僧入学肄业了无滞碍博克达班禅云今世德业必造其极矣遂命名达罗卜桑扎木苏于是图巴台总洪台吉为首率领由蒙古地方前来之喇嘛喀喇人众向能识一切之达赖喇嘛罗卜藏扎木苏多方恳求是岁乙丑年甫九岁传授消释屯否之六臂玛哈噶拉灌顶唪诵经文义理了无滞碍众皆称异谓实系观世音菩萨化身云其所居之布赉绷庙内有前辈能识一切之达赖喇嘛蕴丹扎木苏之舍利子塔前开光博克达班禅额尔德尼达赖喇嘛罗卜藏扎木苏二喇嘛作吉祥之会令第巴囊苏高声唪诵遂上图巴台吉以台总洪台吉之号并给与附近之固实喇嘛喀喇人众名号称萨尔推绰尔济为多郭鲁克散称岱青绰尔济为济灵噶藏称绰尔济为达赉绰尔济之号其多塔尔密噶特根敦达尔罕桑噶斯巴之子彻辰绰尔济博克达班禅额尔德尼以卦验示之云并此次计算尔与我为徒相会三次尔乃辅助苏玛第吉尔第教之高徒自此尔之道将大为传播矣因给与固实彻辰绰尔济之号又谓大克埒穆尔齐阿斯多克斡齐尔托密灌顶大王固什之子都喇勒囊苏曰尔乃曩昔鄂芝雅纳地方噶喇卜多尔济之高徒名巴特玛哈扬吉尔斡喇嘛曾于积雪地方匝克喇斡尔济汗之时化为卓克罗叠扎勒灿之克勒穆尔齐今生为萨木灵地方之根敦班珠尔旺楚克与我又相会矣至此已三次为我之弟子因给与噶喇卜班第达 扎勒灿之号称为高行弟子云又给与古噜塔布囊以古扬塔布囊齐达罕三达克以苏哈固实图萨图彻辰侍卫以彻辰欢津之号其余小托音喇嘛喀喇人众均挨次给号以征瑞应焉正欲自彼回程噶喇卜班第 扎勒灿通译启云前辈博克达斡齐尔达喇达赖喇嘛能令昏暗部洲炳如日光大发慈悲乃培植我等根基之圣喇嘛也迨后能识一切之达赖喇嘛蕴丹扎木苏生于我汗族中能承经救以普洪慈今圣识一切之喇嘛其惠爱我等降临东方蒙古之本地乎达赖喇嘛罗卜藏扎木苏并无一语遂大哭泣第巴囊苏问云圣喇嘛缘何哭泣因提及前二圣而见恶乎抑谓由本处不能跋涉远地乎抑谓我蒙古倚仗力强强行请回乎仍缄默无言大众俱以瑞应已兆何必及他事于是出走喇嘛唤回令缮写书信给与贽仪。

* * *

由是,即此乙丑年 [63] ,于归来之途次 [64] ,因前世赛音济农合罕所许之愿,奉请银字缮写之丹珠尔经 [65] ,岁次丙寅,平安送至矣。于是,其母夫人乃召集鄂尔多斯部之全体诺延,并请迈达哩·胡图克图法王来,为银字写就之丹珠尔经散花开光。时有土默特之达赉·绰尔济、达尔罕·绰尔济为首之僧众。博硕克图合罕之孙鄂斯吉·伊勒登·塔布囊;哈噶图台吉二人;策凌洪台吉之唐古台·公·塔布囊,塔拉图丞相 [66] 二人;达尔扎雅洪台吉之温杂特巴诺延 [67] ,唐古特塔布囊,唐古惕·公·锡格沁二人;喀喇沁合罕之绰尔济卫征·却扎木苏,唐古台固什·布延阿海之布木班乌勒哲图侍卫等使者至焉。

是时,次子之林沁·额叶齐岱青 [68] ——乃庚子年生——岁次丁卯,年二十八岁时即合罕位时,以萨囊·彻辰洪台吉为曩昔有德者之后裔,俾宣读其罕号焉。

由是,念为君臣二者之制,共聆法王迈达哩活佛之威德金刚向化之灌顶焉。依此福祉之缘逢,与灵丹·胡图克图 [69] 合罕同为巴图尔而行焉。

后及大国之毁堕也,萨囊·彻辰洪台吉出征,与在外之察哈尔臣等结盟而返 [70] ,与珠拉图·巴图尔侍卫,满都海·达尔罕侍卫,囊苏·巴图尔·伊勒都齐等三臣结义,遂纠合三百人,岁次甲戌,年三十一岁 [71] ,自霍巴河叛归。及时奏林沁彻辰济农曰:“我等与察哈尔纠合而复叛矣,今欲奉我主汝而叛乎?”(济农)闻而甚喜,是其说而叛出,即此甲戌年(五)月初三之吉日,平安来至能识一切显运普化之方,伊克·锡别尔之地,萨囊·彻辰洪台吉之国矣。

由是林沁·彻辰济农归其故居,拜其所尊奉之释迦牟尼佛,遂营于其旁矣。时有察哈尔之金塔宰桑策仍·博多玛勒者,将主君之白室奔乃弟图巴岱总洪台吉来,营于其旁焉。如是,弟兄得会其大众,即此甲戌年 [72] ,年三十五岁时,承其君父萨噶尔瓦尔第·彻辰济农,宣告而即其先合罕之位 [73] 矣。

时,鄂尔多斯、土默特部所余之大小诸诺延为首,收聚举国之众 [74] ,避乱而出之途次相遇,以其追随而来之故。称博达台·楚克古尔以额尔克诺延 [75] 之号,以首行纠众(抗)敌之故,称萨囊·洪台吉 [76] 以额尔克·彻辰洪(台吉)之号。赐与行兵时之前锋,行猎时居中之达尔罕焉。其余大小诺延等,凡所效力者,均依次加恩有差,一如先世之制,使立足有地,安居乐业矣 [77] 。

注释

[63] 乙丑年: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诸本作己丑。”

[64] 于归来之途次: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自此后,喇嘛受厄鲁特供养矣。不详顾实汗事,意其讳言之。”

[65] ……丹珠尔经: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征云“范昭逵《从西纪略》过大青山,至毕七沁,有剌麻寺。毕七沁华言能书者也。传言元太后命汉官写经,安土不归,今人皆其后。次日驻插苏,插苏华言纸也。亦元时造写经纸于此者。又二日至麦大力庙。按大青山外为元代丰州东胜之地,未尝有太后居之,所谓写经造纸,殆即此哈屯缮写《丹珠尔》经之遗踪,传为元太后,误也。”

[66] 塔拉图丞相: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出塞纪略》蒙语‘台吉’,华言宗亲也。扎萨华言丞相也。明人称宰僧,官书称宰桑,皆丞相字变也。《西域图志》又变之曰青三。”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后又作青森,扎萨克执政令者之通称,余皆汉义音转。”其实“台吉”是汉语“太子”的蒙古语读音,词意亦变为贵族之意。

[67] 温杂特巴诺延: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西藏赋注》文咱特者诵经声音鸿大,汉名大嗓喇嘛也。此温杂特巴即文咱特之音转。”其实“温杂特”是起经领班喇嘛之意,不一定是“大嗓”。

[68] 林沁·额叶齐岱青: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即后封王爵之额璘臣济农。”

[69] 灵丹·胡图克图: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灵丹唐古忒语,译义才能,林丹巴图尔其名,胡土克图汗号,明人称之为虎墩兔,亦作虎墩兔憨,即胡土克图汗对音也。”

[70] 与在外之察哈尔臣等结盟而返: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朱健《古今治平略》先是土蛮与俺答,吉囊皆小王子后,为元种,居云中迤北。俺答强,东置赶兔于蓟镇,西置吉囊于河套,遂横行沙漠间,土蛮东徒(应为‘徙’——译注者)旧辽阳,虽不能颉顽于黄台扯力,而生聚日繁衍,众可八十万,有八大部,世为虎墩兔憨,犹华言可汗也。杂于二十四营中,时出没为辽患,而受伤于广宁,颇就戎索无他异,兵甲粗且,边人呼为皮袄达子。万历末,酋插汉儿者新立,年少嗜酒及色,即能雄视朵颜诸旗。会金人勃起,时蚕食其边界,驱杀牛马羊无数,不能支,其大市在宣、云,皆俺答后卜失兔辈为政。彼贪汉物,每附市其牛马皮角毡罽,多为卜酋所渔食,积不能平,会卜酋款,久若长豢于缯絮面蘖,部落亦稍稍效板升,大边有诛茅构土室以居者,势益慵弱,插部以久荒漠,忍嗜欲恶衣食,既为金逼处,遂悍然有故土之思焉。则席卷西行,战胜哈慎,兀摆诸部,无有抗捍者,徒(应为‘徙’——译注者)帐直压宣、云,拥八娘子,各有部曲,其志亦欲得金印,专市利,自为大可汗,不亦愉快乎!天启末,遣百人讲于新平堡,守将夜袭坑杀之,则愤而起,众薄大同城,杀军民数万人,诸城郭燉煌大震。今上即位,朝廷以王象乾久在边,卵翼此酋数十年,镇蓟时曾为加抚赏,遂从致籍,召入京,年八十矣。平台召对王曰:臣能号召西北永邵诸部合从以抗之,无难也。于是用为总督,尽监护诸将于阳和,至则果令卜,永辈合从与插战,皆战负,插卤卜酋阏氏与其印,弄其印曰:为大可汗何需此,即尽夷。俺答诸种遣精骑入套,吉囊子孙皆顺首属之,东起辽东,西至洮河,皆受此虏约束矣。象乾不能持初议,则上章曰:急用款天子计,犹豫姑允款,尚责战,王则遣通事与讲私市金帛遗插曰:此不腆,聊以贺可汗,且有后命也。事势,始缓插亦称王,太师马法,报以牛羊,有善语,遂尽反平台,初议持款疏上,廷议犹断断和戎非计,上终俞象乾策,乃讲款事,新加入八百万于边门外, 刀刑马,盟而罢。案此云与察哈尔会盟而回,盖即其事也。当时吉囊子孙,盖皆俯首而为林丹之役矣。”

[71] ……年三十一岁: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上云:岁丁卯,二十八岁,则甲戌当三十五岁,此语下文已见,此疑重复。”

[72] 即此甲戌年: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崇祯七年。”

[73] ……即其先合罕之位: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要略》额璘臣居河套,其先属察哈尔,林丹汗恶之,夺济农号。据上文起兵外出,及由瀚海退回,是林丹汗吞并套部,额璘臣曾逃往漠北。此匝噶喇斡尔弟·彻辰济农,即额璘臣父,其时已早殁矣。此处语意未了,而额璘臣之复归也,必非无故,叙述有脱文也。”

[74] ……收聚举国之众: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是岁为天聪八年,盖林丹汗西奔之遗众也。”

[75] ……额尔克诺延: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天聪八年即崇祯七年,上与留守诸贝勒谕言,林丹汗死,其众来归。察哈尔八大福金,其一叶赫女,为察哈尔之(似是汗之误——译注者)之妹夫,朵内额尔克,楚虎尔携之逃入明国。朵内额尔克、楚虎尔,疑即此额尔克诺延,名楚古克尔者也。”

[76] 萨囊·洪台吉: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即前萨纳囊·彻辰洪台吉。”

[77] 使立足有地,安居乐业矣: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要略》天聪九年五月,鄂尔多斯济农额璘臣私要额哲盟,分取其众以行,我军追及之,索所获,额璘臣惧,献察哈尔户千余,其部亦自是内附,今鄂尔多斯七扎萨克皆其裔属。”

附录

清译本文:于乙丑年遣回乃起程回归之际会及从前曾在赛音济农汗前许以奉请缮写银字之丹珠尔经于丙寅年缮写送至母氏哈屯乃齐集鄂尔多斯之诺延并延请迈达哩胡土克图诺们汗特授银字丹珠尔经正在散花开光之际土默特之达赉绰尔济达尔罕绰尔济二人为首率领胡巴喇克等以及博硕克图汗之侄乌什启伊勒登塔布囊哈噶图台吉策凌洪岱青唐古岱公塔布囊塔拉图丞相达尔扎洪台吉之温杂特巴诺延唐噶哩克塔布囊唐古忒公锡格沁喀喇沁汗之绰尔济卫征垂扎木苏唐古岱固实布延阿海之布木班谔勒哲图侍卫等使者至焉是时次子林沁额叶齐岱青系庚子年生丁卯年二十八岁即汗位谓系有根基人之子遂上萨囊彻辰洪台吉之号称汗于是念君臣之道在诺们罕迈达哩胡土克图之前同听功德金刚灌顶仗彼福力大获利益灵丹胡土克图与汗为髫发之交后大国废坠之时萨囊彻辰洪台吉起兵外出正值察哈尔之官员等会盟而回因与珠拉图巴图尔侍卫迈都该达尔罕侍卫囊苏巴图尔伊勒都齐三人自幼为友遂纠合三百人岁次甲戌年三十一岁由瀚海退回彼时向林沁彻辰济农奏曰我等与察哈尔会合而回今欲与汗一同回去林沁彻辰济农然之遂回即于是年戌月初三吉日照依普木粗克凌庙内能识一切喇嘛之卦验回至萨囊彻辰洪台吉国之达木地方一路安善由是林沁彻辰济农前往原游牧处所叩拜昭释迦牟尼佛往宿于伊纳之家从前察哈尔阿勒苏苏巴尔罕之宰桑策楞将博多玛勒主之白室令图巴台总洪台吉特古勒德尔居住亦曾宿于伊讷家中于是弟兄大聚人众岁次甲戌年三十五岁匝噶喇斡尔第彻辰济农先即罕位其时鄂尔多斯土默特所余之大小诺延收集所属人众乘乱脱出途中相会遂称博达台楚古克尔号为额尔克诺延并给与首先纠众击仇之萨囊洪台吉号为额尔克彻辰洪台吉封为行兵则执纛前行围场则居中行走之达尔罕其大小诺延等则论其功绩酌量加恩有差措天下于太平一如前日焉。

* * *

而今生满洲太祖者,首以智勇收服众庶,再降水居之三珠尔齐特讫,由是取恩克·察罕·珠尔齐特之精太师 [78] 之国,其后于午年行兵汉地,取大明合罕之东省——乐亭府时,天现景星,多示祥瑞焉。时鄂尔多斯之瓦齐尔·图迈灌顶大王固什 [79] 曰:“此太祖乃一大命之人也,此星其为大力合罕之紫极乎!由此观之,迥避非凡人所能比也。”云,由是举世皆称:大力英雄太祖 [80] 焉。

其次子太宗,乃壬辰年生,岁次丙寅,自二十九岁始,率兵征进,至明海州,其总兵出战,则尽屠之,大摆京观,步行突出矣。其后,攻三太师诺延之城,大加俘获,正躏其地时,五部喀勒喀之苏克宰桑诺延 [81] 曰:“汝何得破我食邑耶?”而护之,则执其宰赛诺延 [82] 去矣。于是其妻子兴议,欲复昔日取城之仇。因曰:“汝等奈何与本族(之人)起衅耶?然则,我不欲与蒙古国相恶,汝等若求和以复汝诺延,当谢罪议和。”遂取二台吉为首及牲畜万头,而放还宰赛诺延矣。

由是,诏命日渐多出,威势日张,边陲之蒙古国畏惧,林丹·胡图克图合罕出走,以三万骑迁徙之,乃诱降科尔沁之诸诺延,遂共称谓:彻辰合罕焉。

由是,林丹·胡图克图合罕躬逢厄运之后,其妻——乃珠尔齐特,精太师之子德勒格尔太师之女 [83] ——苏岱太后 [84] ,与其子额尔克·洪果尔合罕二人 [85] ,依天命自行返来时,合罕乃(遣)族中四官 [86] ,率兵迎之,岁次乙亥,五月,于鄂尔多斯部之托里地方 [87] 相遇而获之。遂取蒙古合罕之国 [88] 。岁次乙丑年四十四岁时,上尊号称:宽仁崇德雍和圣聪合罕 [89] 矣。

其后,岁次丁丑,年四十六岁时行兵明地,围困锦州城一年,屠洪侍郎 [90] 巴图尔 [91] 总兵等十三总兵之兵,克锦州城,平安而还矣。

注释

[78] 精太师: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精太师即叶赫贝勒金台什。”

[79] 鄂尔多斯之瓦齐尔·图迈灌顶大王固什: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此明是和硕特之顾实汗,何云鄂尔多斯也?”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据明之书称:卜失兔、庄秃赖从边外川底走,松山酋著力兔亦欲掠黄毛达(即瓦剌)时套虏何业阿不害壁镇番边,火落赤驰范家营,套部诸酋无何业阿不害,何业盖哈尼诺颜对音,顾实汗之父也。其称套虏与此称鄂尔多斯正同(官书称:顾实汗国初自西北侵入青海,又称:和硕特始祖阿克萨噶勒代诺颜,为哈萨尔七世孙,恐皆系传说,荒裔本无信史也。)事在万历十四年,然则和硕特之兴也,已肇于仰华迎佛之日矣。独怪《明史·西番传》乃无一语及之,何也?”

[80] 大力英雄太祖: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天命十一年太祖崩,科尔沁,土谢图汗奥巴致书曰:‘恭闻强武英明大可汗上宾,昔察希尔巴敦汗主四方,握七宝,数尽则必死,雪山白狮子,其力虽大,限到亦死’云云。盖蒙人称太祖为大力汗,实当时通语也。”

[81] 五部喀勒喀之苏克宰桑诺延: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天命四年,察哈尔林丹汗及喀尔喀五部,贻书于我,喀尔喀五部,即此五鄂托克也。”

[82] 宰赛诺延: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集沙诺延者喀尔喀贝勒介寨也。此天命四年取明铁岭时事。《明史》称万历四十七年,大清兵灭宰赛即此役也。”

[83] ……德勒格尔太师之女: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金台石子德勒格尔,见《东华录》天命四年。”

[84] 苏岱太后:清译为“苏台吉太后。”沈曾植先生笺证云“《东华录》称苏泰太后,诸本无吉字。”

[85] 与其子额尔克·洪果尔合罕二人: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东华录》、《要略》并作额尔克孔果尔,其一人名额哲。案额尔克孔果尔后尚皇第二女马喀塔格格。”

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额尔克洪果尔即额哲封号,额哲天聪十年尚主,崇德六年卒,其弟阿布奈袭,仍以公主降焉。康熙十四年,阿布奈子布尔尼,罗卜藏叛,阿布奈赐死,察哈尔王庭夷为牧厂,而林丹之祀斩焉。北(应为‘此’——译注者)但言二人者,盖有所讳略也。林丹汗吞并套部,不详叙者亦讳之。”

[86] 族中四官: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四诺延即:德参济旺、噶尔玛济农、多尔济达尔罕、多尼库鲁克四大宰桑也。当日并无战事,但携林丹汗妻子来降耳。”

[87] 托里地方:沈曾植先生清译本校注云“《东华录》作托里图。”

[88] 遂取蒙古合罕之国: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要略》天聪九年五月丙子,林丹汗子额尔克洪果尔,额哲降。初贝勒多尔济岳,托萨哈璘豪格统兵至黄河西,额哲所驻托里图地,其母苏泰福晋,叶赫贝勒锦台什女孙,因遣其弟南楚,偕同族往告招之降,时天雾昏黑,额哲不虞,军至无备,苏泰与额哲乃惶遽率众宰桑出迎,于是全部平。《世系谱》灵丹汗之苏台哈吞,囊哈吞挈其子额遮洪郭尔,阿卜乃台吉归国,至阿尔滩厄墨格尔之地,东行至托里莽堪,遇大兵投降。封额遮洪郭尔亲王,尚国长公主,无嗣,阿卜乃亦封亲王,尚公主,生卜尔尼,罗卜藏,居察哈尔,后叛,征灭,灵丹之后,自此遂之。”

[89] 宽仁崇德雍和圣聪合罕: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天聪十年丙子,太宗受宽温仁圣皇帝尊号,此作己丑,与国史不合。王静安校:己丑,疑乙亥之讹,即丙子前一年也。”

[90] 洪侍郎:清译为“洪苏朗”。张尔田先生校注云“案苏朗即苏拉对音,满洲语散员也。洪苏朗谓洪承畴。”其实“苏朗”即侍郎之蒙语读音,与所谓满洲语“苏拉”无关。

[91] 巴图尔: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马祖常《燕帖木儿碑》八都儿者,华言猛士也。国初以此为勇号。”

附录

清译本文:再满珠太祖汗初以智勇收服众庶招降三江之珠尔齐特取恩克察罕珠尔齐特精太师之统其后午年行兵内地取大明汗之东省乐亭府郡天视明星昭示祥瑞鄂尔多斯之斡齐尔图迈灌顶大王固实曰此太祖汗系有大福之人此星系大力汗之威力星由是观之非常人也由是遐迩地方俱称为大力巴图鲁太祖汗焉嗣统为太宗汗壬辰年降生岁次丙寅年二十九岁行兵至明盖州其总兵官领兵出战大队齐发三太师诺延由后掩袭取城掠众占据地方大有俘获乃五鄂托克喀尔喀之苏克宰桑诺延以我等取贡之城邑尔为何破取遂兴兵来战因而掳其集沙诺延复遣人向哈屯台吉属人等谕曰尔等未破他人城垣之欲先自乱其部落乎我实不肯作恶于尔蒙古等耳尔等其体道遵理认罪悔过诚心恳祈放尔诺延于是遣二台吉为首献上牲畜亿万始将集沙诺延放还由是诣旨曰渐远播威棱大振沿边之蒙古等无不畏惧其林丹库图克图汗带领右翼之三万人众迁移乃联络科尔沁之众诺延等遂称为彻辰汗其后林丹库图克图汗运败妻苏台吉太后系珠尔齐特精太师之子德勒格尔太师之女同子额尔克洪果尔二人限于时命仍回原处汗族之诺延四人领兵往迎岁次乙亥五月于鄂尔多斯游牧之托赉地方被获因取蒙古汗之统岁次乙丑年四十四岁遂尊为阿固达鄂罗锡叶克齐德勒格都额尔德木图鼐喇穆达果博克达彻辰汗岁次丁丑年四十六岁行兵明地围锦洲城一年剿杀洪苏朗巴图鲁等十三总兵官所属之兵遂破锦洲全军而回。

* * *

是时,生灵归依之圣班禅额尔德尼、能识一切达赖喇嘛二人降旨,封昔日承运之密纳克之固什绰尔济 [92] 为伊勒固克散·胡土克图之号,遣往东方之天帝 [93] ——崇德圣聪合罕处 [94] ,赍送奉运之书 [95] 奏曰:

“窃观三界之中,生生轮回之众生,则得自由人之珍身者,诚属稀如白日之星辰也。就中得为揽天下之权柄而为合罕者,其难得不啻如获如意琼珍矣。是以值此争斗之秋,而为应运之大力合罕者,以政教抚育天下大众,乃可称为合罕之分也。谨此,奉请扶持佛教,而为我教之施主,故具印文奉达。”云云。

合罕乃躬自迎见,叩拜已了,请入盛京城,尊伊勒固克散·胡土克图为功德喇嘛,受如意接引之灌顶,聆听精微之经义,而初获法教焉。

于是,岁次癸未 [96] ,当伊勒固克散·胡图克图之辞归也,奉献尊喇嘛以无量之赆仪。并由主上奉献二圣喇嘛以无数珍宝金银及各色财帛,而降密旨曰:

“我将取大明合罕之大都城矣。容先理竣世事,再使请二圣喇嘛,拜活佛而恢宏教法可也。”言讫遣归。

其后,降旨:“今可起兵攻取大都城 [97] 矣。”正自行兵途中,岁次癸未,年五十二岁,寿终而归天矣。于是,诸王大臣等遵遗旨出征。围困九门之城时,有汉匪之首李自成者,害大明崇祯合罕而取大都城矣。时山海关之主吴总兵者,归附合罕之诸王 [98] ,遂以满汉会合而进,逐出李自成,岁次甲申,取汉帝之国焉。

注释

[92] 密纳克之固什绰尔济: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此喇嘛《源流》册作:色沁曲结,曲结即绰尔济也。”

[93] 天帝:清译本音译原文为“和尔摩斯达。”张尔田先生校注云“案当是呼伦哈达异文。”其实“和尔摩斯达”即玉皇或上帝,故译如文。

[94] 崇德圣聪合罕处:清译本用原文音译为“德格都·额尔德穆图·博克达·彻辰汗处”亦似可。张尔田先生校注云“案此太宗汗号与前有异,译音有详略也。”案当如新译文。

[95] 赍送奉运之书: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圣武记》崇德二年,喀尔喀三汗奏请:发帑使延达赖喇嘛。四年,因厄鲁特使贻书达赖,于是达赖,班禅及藏巴汗,青海固始汗,闻我朝兴东土,各报使绕塞外数万里,以七年至盛京,奉书及方物,约共行善事,并献卦验,知必当一统。”

[96] 岁次癸未: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崇德八年,崇祯十六年。”

[97] 降旨:今可起兵攻取大都城: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诸本作降旨取大都城。”张尔田先生校补云“阁本与诸本同。”据蒙文原文当如新译文。

[98] ……归附合罕之诸王: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吴三桂请兵睿亲王事,详国史。阁本无奉书请兵四字。”据蒙文原文当如新译文。

附录

清译本文:是时博克达班禅额尔德尼能识一切达赖喇嘛备书印馈仪差密纳克之固实绰尔济号为伊拉固克散胡土克图者前往东方和尔摩斯达德格都额尔德穆图博克达彻辰汗处致书并将从前卦验呈阅云伏见三世轮回众生而得此可珍可宝之身实如晨星罕见况统驭大众尊而为大汗者不更难乎是以值此战斗之时幸有大有威力之汗以道法教育人众乃要务耳更祈扶持佛教为我教中施主等语汗亲身接见齐集大众请入居住盛京城尊伊拉固克散胡土克图为巴克什喇嘛受取惬意灌顶陇教讲究精微经典以广衍教法岁次癸未伊拉固克散胡土克图辞回本处赠与赆仪无算汗复赠与博克达喇嘛二人诸宝金银各色币帛降密谕言朕将往取大明汗都城俟世事理竣再迎博克达喇嘛二人相见以阐扬佛教遂降谕往攻大明汗都城正欲行兵之际岁次癸未寿享五十二岁升遐诸王大臣尊奉遗敕往征明地以围九门之城乃贼目李闯已害大明崇祯汗而克取大都城山海关之吴姓总兵归附汗王奉书请兵于是满汉会合逐出李闯岁次甲申遂承明统而为君焉。

* * *

先是,蒙古之托欢·帖木尔·乌哈噶图合罕时,岁次戊申,汉人朱葛诺延,年二十五岁,袭取大都城,即合罕位,称大明朱洪武合罕焉。当时,乌哈噶图合罕之第三妃子——乃洪吉喇特之托克托阿太师之女 [99] ——格哷勒台夫人,适怀孕七月,因步重而不行,洪武合罕纳之,越三月,即此戊甲年,诞一男矣。朱洪武乃降旨曰:“先时,我主天王,多曾惠爱我焉。而今此子,其所出也,当以德报德,可为吾子,汝等勿以为非也。”遂为己子 [100] 矣。与汉夫人所生之子朱达噶雅 [101] 共二子。乃父朱洪武合罕在位三十年,岁次戊寅,年五十五岁崩。

其后,大小汉官共议之曰:“蒙古夫人之子虽居长,乃他人之子也。若其长成,难免与汉国为仇。汉夫人之子虽为弟,乃嫡子也。当奉为合罕。”

朱达噶雅庚戌年生,岁次戊寅,年二十九岁即罕位,经四月又十八日,即于此戊寅年崩。因其无子,遂以蒙古夫人之(子)为主,岁次乙卯,年三十二岁即罕位,即请噶尔玛之如来罗勒贝·道尔济 [102] ;萨斯嘉大乘之丹簪·绰尔济 [103] ;黄教之大慈萨木禅·绰尔济 [104] 等三人,以立政教之治,致大国于太平。在位二十二年。岁次庚子,年五十岁崩 [105] 。

其子宣德合罕,丙寅年生,岁次辛丑,年三十六岁即合罕位。信奉其父之喇嘛萨木禅·绰尔济 [106] ,二者至大国于太平安乐,在位十年,岁次庚戌,年四十五岁崩。

其子正统合罕,戊戌年生,岁次甲寅,年十七岁即罕位,戊午年,二十岁时,卫喇特之额森太师执去。乃弟景泰合罕,庚子年生,岁次己未,年二十岁即罕位,越五年,岁次癸亥,卫喇特国送还正统合罕。乃弟景泰合罕曰:“以伦序之,汝当居此合罕位。”乃兄正统合罕辞曰:“天已厌我矣,汝当仍在位。”以故,乃弟景泰居合罕位又三年,共越八年,年四十七(应为“二十七”——译注者)岁崩。于是正统合罕,岁次丁卯,年三十岁,复即合罕位,称天顺合罕焉。——天顺者,天之所赐也——在位十七年,岁次癸未,年四十六岁崩。

其子成化合罕,甲寅年生,年三十一岁即合罕位,在位二十三年,岁次甲子,年五十六岁崩 [107] 。

其子正德合罕,丙戌年生,岁次乙丑,四十岁即合罕位,在位十六年,岁次庚辰,年五十五岁崩。

嘉靖合罕,戊午年生,岁次辛巳,年二十四岁即合罕位,在位四十五年,岁次己丑,年六十八岁崩。

其子隆庆合罕,壬午年生,岁次丙寅即罕位,在位七年,岁次壬申,年五十岁崩。

其子万历合罕,辛亥年生,岁次癸酉,年二十三岁即罕位,在位四十八年。在此合罕时,一如先世永乐皇帝之世,致大国于安康焉。岁次庚申,年七十七岁崩。

其子泰昌合罕,辛巳年生,岁次辛酉即合罕位,在位十一月,即此辛酉年,年四十一岁崩。

其弟天启合罕,甲辰年生,岁次壬戌,年十九岁即合罕位,在位七年,岁次戊辰,年二十五岁崩。

其侄崇祯合罕,乙亥年生,岁次己巳,三十一岁即合罕位,在位十六年,岁次甲申,满洲之顺治合罕 [108] 取其国焉。

注释

[99] 托克托阿太师之女: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广阳杂记明成祖之母甕妃,蒙古人,元顺帝妃也。宫中别有庙,藏神主,世世祀之,不关宗伯。此书前称托克托太师为弘吉喇氏,本又作甕吉剌,彼此相合。”

张尔田先生校补云“案《世系谱》汗避位出京,弘吉喇氏哈屯,仓猝藏覆甕中,为明洪武所获,时哈屯怀娠已三月,默祝曰:弥月而产势难留也,惟天悯佑,至十三月而生,乃得安全。后果十三月生一子,洪武以为己子,育之,此即明之永乐也。后妃以 为姓云,与此所述同一事,而传说小异。”

[100] ……遂为己子: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朱竹坨《南京太常寺志跋》海宁谈迁枣林杂俎》中述,孝慈高皇后无子,不独长陵为高丽 妃所出,而懿文太子及秦晋二王,皆李淑妃产也。闻者争以为骇,今观天启三年《南京太常寺志》大书孝陵殿宇中,设高皇帝后主,左配生子妃五人,右只 妃一人,事足征信,然则《实录》曲笔,不足从也。《太常寺志》今未见,使其信,然则 妃甕妃必居其一,与瀛国公事殆同一例,野史遗闻或未尽无稽欤。”

[101] 朱达噶雅:清译为:朱代。张尔田先生校注云“案代别本一作岱,即棣字译音,盖误。以成祖名为懿文太子也。”据蒙文原文则如新译文。盖指朱棣而言。原文似有误。

[102] 如来罗勒贝·道尔济: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此《明史》之大宝法王噶尔玛巴,即哈立麻也。《卫藏图志》前藏西北山后大寺,住锡噶尔玛巴·瑚图克图。系黑教剌麻云南人也。即明人所谓哈立麻者,藏手卷一轴,长二十余丈,乃绘水乐中哈立麻诵经灵谷寺图。又云:楚布寺,业朗寺,皆在拉撒之北,各有瑚图克图掌之,红帽之宗名噶玛巴,黑帽之宗名为沙玛纳。”

[103] 大乘之丹簪·绰尔济:沈曾植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此大乘法王,《明史》名昆泽思巴。”

[104] 大慈萨木禅·绰尔济: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此大慈法王《明史》名释迦也失亦。《卫藏通志》色拉寺,汉言金山寺也。宗喀巴观其地可建庙,会其弟子甲木庆曲结,沙克加伊喜,明时入中国为禅师,赐物甚盛,回藏后,因令建大寺。此扎木禅·绰尔济即甲木庆曲结之异文(曲结即绰尔济,见《西藏赋注》)《明史》之释迦也失亦,即沙克加伊喜异文也(释迦即沙克加,也失即伊喜)。又按宗喀巴生于永乐十年(《卫藏通志》)或云永乐十五年(《西藏赋》),而释迦也失亦,入朝在十二年,归在十四年,年齿相悬,似不为之弟子,或疑此说诞妄,然宗喀巴大弟子,第一辈达赖,洪武年生,年齿亦为悬绝。盖宗喀巴教成,而后弟子归附,立教之祖,固不以达赖·班禅齿长为师之例例之。又可知释迦也失亦之归于黄教,乃其还藏以后事也。故此书属之黄教,而明人了不言其异旧教也。”

[105] ……年五十岁崩: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此处阙洪熙一朝。”

[106] ……萨木禅·绰尔济: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大慈宣德九年复来朝。”

[107] ……年五十六岁崩: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此下又阙弘治一朝,朔方野乘,各记所闻,不能以正史议之。”

[108] 满洲之顺治合罕:沈曾植先生清译本笺证云“王本顺治下空八格,‘其统绪’上作‘以兵入关代’五字,今依诸本。王本第二顺治下空十四字,第三顺治亦有空格。盖原本于‘皇帝’字皆提行,钞者展转失其行款,遂成空阙,惟诸本不误,今从之。”

张尔田先生在清译本文“取以兵入关代其统绪”下注云“案阁本无此九字”,作“取其统绪”四字。今据蒙文原文所载,应如新译文。

附录

清译本文:先是蒙古托衮特穆尔哈噶图汗岁次戊申汉人朱葛诺延年二十五岁袭取大都城即汗位称为大明朱洪武汗其乌哈噶图汗之第三福晋系洪吉喇特托克托太师之女名格哷勒德哈屯怀孕七月洪武汗纳之越三月是岁戊申生一男朱洪武降旨曰从前我汗曾有大恩于我此乃伊子也其恩应报可为我子尔等勿以为非遂养为己子与汉福晋所生之子朱代共二子朱洪武在位三十年岁次戊寅五十五岁卒大小官员商议以为蒙古福晋之子虽为兄系他人之子长成不免与汉人为仇汉福晋之子虽为弟乃嫡子应奉以为汗朱代庚戌年生岁次戊寅年二十九岁即位在位四月越十八日即卒于是年无子其蒙古福晋所生子于己卯年三十二岁即位于是即请噶尔玛巴之特衮齐楞伊哷克森罗勒贝多尔济萨斯嘉之大乘丹簪绰尔济黄教之大慈扎木禅绰尔济等三人阐扬法教俾大国普众安享太平在位二十二年岁次庚子年五十岁卒子宣德汗丙寅年生岁次辛丑年三十六岁即汗位以父所请之喇嘛扎木禅绰尔济为护法共享太平在位十年岁次庚戌年四十五岁卒子正统汗戊戌年生岁次甲寅年十七岁即汗位戊午年二十岁为卫喇特之额森太师执去弟景泰汗庚子年生岁次己未年二十岁即位岁次癸亥卫喇特人众送回正统汗弟景泰汗以兄身膺天命让即汗位正统汗自谓为天所厌尔可仍旧不允其请景泰汗复在位三年共八年岁次丙寅年二十七岁卒岁次丁卯正统年三十岁复即汗位回复位遂称为天顺汗在位十七年岁次癸未年四十六岁卒子成化汗甲寅年生岁次甲申年三十一岁即汗位在位二十三年岁次甲子五十六岁卒子正德汗丙戌年生岁次乙丑年四十岁即位在位十六年岁次庚辰年五十五岁卒嘉靖汗戊午年生岁次辛巳年二十四岁即位在位四十五年岁次己丑年六十八岁卒子隆庆汗壬午年生岁次丙寅即位在位七年岁次壬申年五十一岁卒子万历汗辛亥年生岁次癸酉年二十三岁即位在位四十八年汗时一如永乐皇帝令大国人众共享太平岁次庚申年七十七岁卒子泰昌汗辛巳年生辛未年即位年四十一岁在位十一月即于是年卒子天启汗甲辰年生岁次壬戌年一十九岁即位在位七年岁次戊辰年二十五岁卒弟崇祯汗己亥年生岁次己巳年二十一岁即位在位十六年岁次甲申满洲顺治皇帝取以兵入关代其统绪。

* * *

彼顺治合罕者,戊寅年生,岁次甲申,年七岁时,坐大明合罕之金座,天下咸称顺治合罕。统领南方八十万汉人,西方阿达克·喀木之二十六万土伯特,北方四万卫喇特,东方三万高丽,中央四省满洲,六万蒙古 [109] 之地,赐全国诸部之诸罕,诸诺延,诸官员等众以王、贝勒、贝子、公等名爵,视其轻重,依次各加封号讫。立大国之基业,致玉宇于太平矣。

此后,岁次辛卯,年十四岁时,遵先合罕曾有旨谓:“迨取大都城,理竣世事之后,即请二圣喇嘛,以兴经教。”遂遣使请二圣喇嘛,则圣班禅额尔德尼曰:“我已年老,不能行也。”遂不至 [110] 。唯能识一切达赖喇嘛·罗卜藏扎木苏来矣。岁次壬辰,年十五岁时,于大都城外,修筑黄城如制,内建三世佛之庙,又为达赖喇嘛及其随从人等建造所居净舍、库藏,咸极美观。大兴佛教,奉佛子 [111] 圣识一切为顶上花,遥奉生灵向化之圣班禅额尔德尼为喇嘛。大赞佛教,广兴圣道,以致四境不扰,八方无警,大国安乐,如丽日之升天矣。此乃人主合罕之大恩也。当此之时,边陲之民,于愿已足,凡九族之众,手有所置,足有所踏,安享熙攘之福矣。

如是:

始初向化之具像世界,

诸方皈依之胤嗣生灵,

自印度所拥戴之合罕以来,

至此争斗之世为彼生灵——

曾生为圣武合罕平定天下,

亦生为福德菩提接引众生。

俾共享佛教圣道之安乐焉。

未能尽述而仅略道其要义,

尊上有道之彻辰洪台吉嫡孙,

小有才之彻辰萨囊台吉 [112] 我,

谨藉其所见所闻而建此言;

为撰此诸罕统系之《宝鉴》。

观彼《具文要用》之史卷。

更察《奇观花蕾》之列传,

再加《性道因果》之红册,

萨尔瓦尊者著《诸罕之统》

《启明学子心花》之汉文传记。

尊上转轮王著之《经教源流》,

记述蒙古诸罕统之《大黄谱》。 [113]

综缆此等七史之书,

此乙丑九紫入宫之第五十九。

于乾元八白创始之第二,

自翼宿值月十一角宿木曜日始,

至箕宿值月朔鬼宿水曜日竣。

就中难乎免其谬误之处,

祈贤哲之士不吝详查赐教,

或有是则惟赖识界之琼珍。

愿为启蒙学子智慧之莲花耳。

注释

[109] 六万蒙古: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此书乃彻辰洪台吉之裔,小彻辰萨囊所述,故详于右翼吉囊一支,左翼已略,三卫源流更所不及,兹略取陈仁锡《八编汇纂》所载,附录于此,以备参考。三卫之设,每卫置都督二人,泰宁卫之祖,其左都督曰:兀捏帖睦儿,再传而绝;右都督曰:革木干帖睦儿,今袭者曰:只尔挨、福余二都督今无正,都指挥曰:打都。惟朵颜最盛,其左都督为完帖木儿,五传为花当,生十一男,又再传而革兰台袭职,生九男,长为影克,影克之子即长昂,今现袭都督,最傑骜;其右都督为脱罗,又三传为朵儿干,又再传而绝,其别枝拾林孛罗继之,今袭者曰:把班。通其所属计之,共一百五十五枝,今在各路讨赏者乃二百四十七枝,比前多九十二枝,案此万历间情形也。其后,小王子东徙,数与之合兵犯辽左,又通套部,未几长昂死,三卫始衰,国初皆服属于我云。”

[110] 班禅额尔德尼……遂不至: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龚定庵《蒙古像教志序》第四辈班禅·罗卜藏曲结嘉勒灿者,自蒙古至盛京,受我太宗皇帝册封归,死后其瑚必勒罕遂有喀木之地。定庵曾见此书,斯语殊误,殆未及参照也。”

[111] ……奉佛子: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案《西藏赋注》国朝太宗文皇帝崇德七年达赖喇嘛同班禅喇嘛差乌巴什台吉达盛京进贡,约行善事。顺治元年达赖喇嘛差人赴京进贡,九年入觐,世祖章皇帝赐居黄寺,封为掌天下黄教西方自在佛,足墨多尔济·嘉木磋喇嘛。金册十五页,宗室奕赓《东华录》缀言:顺治中第五辈达赖喇嘛入觐,世祖章皇帝特赐册印,封为统领西天佛教普觉斡济·达赖喇嘛。”

[112] 小有才之彻辰萨囊台吉:张尔田先生清译本校注云“多桑等《蒙古史》引《源流》称:萨囊薛珍,薛珍即薛禅,彻辰二字异译也。俄人译此书者谓:萨囊生于万历三十二年今书叙至顺治朝止,盖其晚年之著矣。”

[113] 此七种史书,清译本用词颇奇,且有沙尔巴胡土克图编纂《发明贤哲心意之蓬花汉史》之译文。盖将“萨尔瓦尊者著《诸罕之统》和《启明学子心花》之汉文传记”二书合为一书矣。兹据蒙文原文译如文。但这些书究竟是什么情况,尚待考查。

附录

清译本文:顺治皇帝戊寅年降生岁次甲申年七岁坐大明汗之金床天下咸称为顺治皇帝总统南方八十万汉人西方阿木多喀木二十六部落图伯特北方四万卫喇特东方三万高丽中原四省满珠六万蒙古天下一统颁赐恩赏随其大小均给与部落之汗诺延大臣王贝勒贝子公等爵号创建基业统绪又安岁次辛卯年十四岁以先帝曾降旨取大都城后理竣世事即延请博克达喇嘛二人兴起法教于是遣使延请二博克达喇嘛博克达班禅额尔德尼以年老未至惟能识一切达赖喇嘛罗卜藏扎木苏前来岁次壬辰年十五岁至于大都城外修建黄墙庙宇内建三世佛像达赖喇嘛及随从弟子所居精舍以及库藏俱装饰威严大兴佛教以隆重佛嗣博克达能识一切达赖喇嘛遂以众生依庇之博克达班禅额尔德尼称为昂依齐喇嘛辅助佛教广兴圣道俾四境无累八方无扰大国太平如日中天乃大皇帝之恩也赖此有庆边陲宁谧苍生乐利致天下太平于无既矣自昔世界生灵以及额讷特珂克称汗以来以至众生战斗之时乃圣武汗笃生致天下于久安长治而诸佛福慧菩萨显著引导生灵以统摄天下佛教常新列圣御极又安率土笔所不能尽述谨就所识集而成书缘库图克台彻辰洪台吉之裔小彻辰萨囊台吉颇有远识愿知一切乃将汗等源流约略序述并将珍异奇绝之卷讲解精妙意旨红册沙尔巴胡土克图编纂发明贤哲心意之蓬花汉史杂噶拉斡尔第汗所编之经卷源委古昔蒙古汗等源流大黄册等七史合订校自乙丑九宫值年八宫翼火蛇当值之二月十一日角木蛟鬼金羊当值之辰起至六月初一日角木蛟鬼金羊当值之辰告成如有差谬之处辛祈原谅贤哲见之幸为改正若云有合于古则以为上天如意之宝而永为学者开心上莲花云耳。

一九八〇年一月十七日译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