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山东曲阜孔府历史档案记

一九五六年六月间,我和同事李公接受文化部文物局委托的任务,到山东曲阜文管所协助清理文物、档案及查看古建筑等事。我们在六月十八日由北京出发,十九日到济南与省文化局联系,这时省文管处路大荒先生、博物馆李季陶先生、文化局鞠秘书及省建设厅董、崔二位工程师,已在前三日先往。我们在二十日由济转车南下,当日下午到兖州,过滋阳渡口到达曲阜。

曲阜是春秋时代孔子的家乡,在这里有孔庙、孔林、颜庙、周公庙等。都是著名的古迹。此外旧鲁城遗迹和鲁灵光殿遗址,也还一一可指,在阡陌纵横中,汉画像残石和瓦当等物随地可见。曲阜在我国历史文化区域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域。孔子生在公元前六世纪,死后受到历代统治阶级的尊崇。从汉代以来,二千多年中,封建帝王改朝换代的事在历史书里记载得很清楚,孔子以一儒生的世家,却比历代帝王传世悠久,他并不由于改朝换代而有所变更,并且是愈来愈受到后代的尊崇,子孙也受到崇高的封爵。所以孔庙建筑十分壮丽,盘龙的石柱较历代帝王宫殿尤为雄伟,孔林有几千亩大的范围,松柏参天无人采伐,即死去千年的古树,也从来无人折其枯枝,若与历代帝王陵寝在易代之后,墓门荆棘,铜驼倒朴的结局相比,一代儒师,万世师表,真是骄傲千古了。

曲阜文物保管所是在孔子后裔世袭衍圣公府内,公府建筑富丽,紧邻孔庙,在这里收藏着历代衍圣公的文物。我们在到达的第二天,将府内所有库藏作了一次全面了解,文物中以衣冠、画像、家俱等物为最珍贵,都是四五百年来历史文物,它是明清故宫中所没有的东西。此外则是由明代以来衍圣公府的文书档案,在中国历史档案里;在中央政府系统与地方政府系统之外,它是一个特殊性系统,从现存的案卷来看,它还是很完整的。这些文物和档案,在以前没有得到妥善的整理与保管,这次我们按照文物局所提的初步意见与省、县文化部门同志交换了意见,作了初步抢救工作,并拟定了今后整理和保管的办法。关于文物和档案的详况,拟分为两部分写出报告材料,下面所汇报的是关于档案部分。

一 衍圣公府的组织

孔子后裔在汉魏之际,即享有封号,有褒圣、褒成、宗圣等名,晋宋之间又称奉圣,到了后魏称崇圣,北齐时代称恭圣,在封号下或称君、称侯、称公、称大夫,各代不同。到了唐代开元年间,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始以其后裔为文宣公,宋至和间改孔子后裔为衍圣公。后来一度改奉圣公,崇宁间复改称衍圣,元泰定年在衍圣公府内,设司乐、管勾、典籍等官。明洪武初以衍圣公官陛列文官之首,在府内设管勾一员,管理五屯钱粮,司乐一员,管理乐章乐舞,典籍一员,管理祀和书籍。掌书一名,管理文移(文书);书写一名,管理缮写;知印一名,管理用印;奏差一名,管理差遣各事。这些官职都是由衍圣公保举列入国家职官编制里。到了清代也设有司乐、典籍、屯田、管勾、林庙守卫百户、知印、奏差、随朝伴官等职,因此衍圣公府不是一般的世袭公爵住宅,而是一个衙属的组织,所以在府中有大量的文书档案。辛亥革命后,尤其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对于旧历史档案,除去收藏在故宫中内阁大库、军机处、内务府的档案处,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大都散佚销毁。曲阜衍圣公的封建特权,历封建王朝时代、北洋军阀政府时代,及国民政府时代,一贯保持未变,北伐后虽将衍圣公改称奉祀官,但本质内容仍旧,因此它保存了由明代以迄民国的长时期的档案。

二 档案基本情况

在衍圣公府三堂的前院是旧日典籍房,档案库就在西配房里。在靠墙的地方,有下丰上锐的黑漆大柜,是档案柜,从制作形式和黑漆断纹来看,还是属于明代的制作,陈年旧卷,在柜橱后也堆积成山,库藏情景仿佛三十年前我们初次进入清宫内阁大库一样,柜架的腿子被压陷在地下寸许,这样大约也是一二百年前的原状了,在内宅后堂楼上堆积了大批的地契存根,楼下还有大席包盛装的档案,这是后来移存在这里的。我们按柜橱的顺序进行清理;首先除尘,折叠包扎,根据“原包原捆”“称不离砣”的原则,清理集中,一张包皮也不遗弃,不使一张文件挪移失群。有些在几十年前就霉烂成了砖块的,另放一处,俟有妥善办法时,再进行揭开整理。这样的工作了四天,并随时分类,然后在新选择的后堂佛楼下新档案房排好柜橱,分类庋藏,完成初步整理。

三 孔府的档案

对于研究封建社会制度是一种极珍贵的资料,比中央历史档案馆所收藏的档案,更是具体的基层性的材料。在这次清理中,知道它原来分为八大类,用天、地、元、黄、宇、宙、洪、荒八个字编号。内容是:衍圣公的职掌主要是奉祀;孔庙南北长六百三十余米,东西一百四五十米,建筑数千间;孔林的范围有三千多亩,设有百户管理;此外,还有颜庙、周公庙,以及各处的孔庙和书院;关于祭祀、乐器、修缮、林木等,是属于天字号。衍圣公拥有两千多顷祭田,分布南北各省,由佃户承种,收入满归孔府,不纳税,不出徭役,是衍圣公的主要经济来源,档案数量也多,这种档案编为地字号。历代衍圣公袭爵的事,孔氏三个世袭博士和其他“圣贤”后裔东野氏、颜氏、曾氏等二十家世袭博士的承袭事件,以及历朝尊孔的典例……编为元字号。衍圣公属员事件,属员佃户诉讼事件,编为黄字号。关于各家世袭博士杂项事件,及各处“学堂岗”事件,编为宇字号。孔府的经济来源除祭田外,还有集市收税的特权,和孔府经营的买卖,这类文件,编为宙字号。关于京都的大事,如皇帝登极、王朝的喜庆事项、颁布的“誊黄”等,和各省的大事记载文件、杂件,编为洪字号。(现存档案以洪字号为最多,内容最复杂)孔府历年修族谱,及孔氏族人属员、佃户免徭役事件,编为荒字号。在清理工作中发现了一九二二年孔府清查档案时几本不完全的册子,它的分类编号与我们实际看到的各字号的档案相合,因此知道孔府档案还是很完整的。原册简单号签是这样:

天字:孔林、孔庙。

地字:祭祀、田地。

元字:衍圣公及世袭博士承袭、官俸、历朝尊圣典例。

黄字:属员。

宇字:世袭博士、学堂岗案。

宙字:集市、收税。

洪字:杂卷。

荒字:修谱、差徭。

在几天短短的时间,没有来得及逐卷检视,只是作了大体分类的认识,其中珍贵的文件不能列举,兹将所见到介绍于下,以见一斑:

明万历十九年佃户补级档案

天启五年给庄头批文

崇祯四年佃户诉状、传票

清顺治年间地亩档案

康熙三十五年老家人册,康熙幸鲁盛典

雍正八年修建孔庙册

雍正年间年羹尧的写本从祀参考

雍正九年钦赐府第房租赤历

乾隆南巡专案

乾隆朝至光绪的历朝“誊黄”

乾隆至道光时代历朝衍圣公与文武大臣的结拜兰谱、联姻婚书与各省抚督巡抚的咨文。

以上所举出来的是几十万件中的零金碎玉,不能说明全貌。此外在这次清理中有一部分信劄,大都是民国以来的东西,我们遂在八类外,信劄也作为一类。

四 档案遭劫的经历

在我国档案史里,曾经有过这样的故事:在一九二一年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为了筹措经费,将清宣统年间由于修理内阁大库库房而移存在午门的清代内阁大库档案出卖给纸商作还魂纸的原料,一共装了八千麻袋,后来被一位玩古董的名士又由纸商手里买回来,在辗转中损失了不少。这是我国档案史中一件痛心的事。曲阜孔府档案,也有同样的经历,在曲阜将解放的前夕,孔府族人曾偷走大批档案,运至滋阳渡口被人截回,以后旧孔府属员又偷卖了一千多斤,第二次又准备偷运,被人发现未能运走,这些劫余就装了二十席包,这批席包在这次清理中使之分类归档了。在反动政权时代,写中国档案史时,八千麻袋与二十席包应并列在历史档案遭劫的一章里。

五 孔府管档老人

在我们到曲阜的第一天,听说原来管理档案的老人,还有一位存在,我们请文管所王所长进行访问,第二天即在北关外访到这位老人,名叫孔昭培,他是孔子七十一代的孙子,比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德成长六辈(孔德成是七十七代),在清光绪末年进孔府作典籍官,今年七十三岁了。典籍是孔府的属员,若是孔氏族人任职,必须改姓,所以这位老人就改姓刘。又因为七十二代衍圣公名叫孔宪培,老人为了避讳,又将他的名字昭培改为昭丕。原来的孔昭培,一改再改,就成了刘昭丕了。我们约他一起清理档案,他是感慨万分,提起偷卖档案的事,更是愤慨异常,在清理工作中,老人爱护档案的心情,随时都可看出来,因为他与这些故纸陈编,打了一辈子交道了,二次进府如逢故人一般,老人感情的激动,是很自然的事。据老人谈:在光绪时管理档案的人那时是二十多名,一九一九年进行过一次清查,但非全部,老黑漆柜上的是从来没有动过的陈年旧卷。这次彻底清理,使老人感到无限的兴奋。

六 工作中的体会和收获

历史档案是反映历史的真实材料,孔府档案更是基层具体的材料,在这些档案中,反映出:

(一)封建社会制度,尤其是孔府的特殊制度。

(二)孔府约三万亩的祭田生产情况及佃户组织。

(三)孔府祭田区域内,雨水、河流的历史情况。

(四)历代衍圣公大地主的生活情况。

(五)孔庙孔林等建筑历史。

这些资料不仅能够帮助研究历史,关于雨水河流建筑等也是今天祖国建设中的重要参考资料。我们对于这一家一姓的历史档案,应当重视它,利用它。我们还体会出这些重要文献材料,如果不作这次抢救工作,一二年后,它的后果,将是一堆泥块和纸灰,那真是不可补偿的损失了。这次文物局布置的紧急措施,是及时的,正确的。在我们一周工作之后,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普遍重视,举行一次座谈会,曲阜县县长、文化科长、保管所长及各工作同志均参加,一致认识到:通过这次工作,由不重视到重视,王县长并作总结性发言,保证今后将慎重保管。这是一个最大的收获。

七 建议

一周来的工作,仅是作了初步抢救,使重要的档案不再继续损失毁灭。其次是普遍地提高了保管同志的认识。但档案的整理和保管是长期的细致工作,若使历史档案在祖国建设中起作用,那更需要有组织地有计划地进行整理,因此我建议有关部门抓紧这个工作,为了更清楚孔府档案内容和过去旧档保管各情况,以及培养新的管档干部,那位孔昭培老人是应当留在文管所工作,使之继续进行整理和带徒弟,这也是很必要的事。

一九五六年七月四日。

附 孔府典籍官孔昭培给单士元的信

单先生赐鉴,自违教益转瞬经年,每忆芝光辄深向往。近维公私顺利,福躬迪古,仰詹山斗,式符臆颂。兹有恳者,去岁夏阅,车驾莅曲。关于孔府档案,拟在即须清理,斯时文管所无人负责,当由该所领导介绍昭培担任是责,当以档案在过去时间,经管有年,少有经验,故未便推诿,遂面见尊驾,陈述该案旧时规程,分天、地、元、黄、宇、宙、洪、荒八号。清理,并将各号内事件,均有区别,略为报告,经报之后,即奉命按照所陈,着即进行整顿,以期早日恢复旧观。谁知解放后乏人保管,视档案如故纸,勿论何地任意抛弃,以致紊乱不堪,且损坏极多,似此清理方面,将来颇费时期,又缘尊驾急于遄返,未俟门类分明,即行就道,惟白承走后逾时无几,文管所王主任即着停止,是以该档案,迨至今日,置之高阁,昭培本一士民,曷敢妄为提议。奈前在孔府服务四十余年,对此档案,经心管理有三十年之久,其中事情了解颇多,故对档案经管之苦心,实不忍于埋没。际此国家提高士民有擅长之处,准其登报声明,今既有此时机,拟欲将所能,登诸报端,以供阅览。第恐有不合,未敢遽办。昨闻文化部陈处长来屈尊下顾。询及孔子林庙及孔府事务并档案各情况,昭培当将所知,略为叙述,复想尊驾在曲,待遇昭培非常高厚,每一念及,愧无报酬,兹幸逢此机缘,特修芜函问候起居,并将档案各号事件,缮单呈上,祈公余之暇烦为一阅。该档案是否报纸可以登载,如有可能,即祈代登,且如有错点,务求改削,倘蒙俞允,无任衔感,肃此敬颂公绥,并祈赐复。附说明档案各号事件一纸,陈处长前祈叱名问候不另。

士民孔昭培谨上

一九五七年五月八日

此件寄来,由于当日社会上刊物甚少,而对这类历史资料亦不予发刊,尘封箧中三十多年矣,昭培老人早归道山,兹附刊于此,以纪念老人。

一九九二年六月识

山东省曲阜县城区,北关镇五街士民孔昭培,在过去保管衍圣公府数百年之档案,用将所知尽情叙述,以供阅览。

档案的说明:

档案有区别,共有天、地、元、黄、宇、宙、洪、荒八个号头,俾妥善保管,取用方便。

天字号:属孔子林庙,该林庙建修,以及庙内陈设之礼乐器,皆由国家出款办理。

国家尊崇孔子,每年祭祀四次,其祭祀时期,在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每月初十日以前,遇丁日即祭,俗称为丁祭,又名大丁,所需祭品,有牛、羊、猪等牲畜,并有鲜鱼,各种的果菜,及香帛烛酒各祭品,其所需款,概由祀田收入项下开支,祀田由何而来,在下列地字号内说明。

国家祭祀孔子,由衍圣公主祭,陪祭者有孔氏族人四十人,名为四十员,又名为执事官,且品级有分别,有三品者、四品者、五品者、六品者、七品者、八品者、九品者,至执事官品级人位之不等,在下列黄字号说明。

外有典祭者,百户官、管勾官、司乐官、典籍官、提调官。

百户官管祭烛祭酒;管勾官管香帛、干果、青菜、鲜鱼、牛羊猪各祭品,并总管矩野屯祀民;司乐官管乐舞生,共一百六十名,内分吹部、击部、弹部、歌部、舞部,在祭祀前一日来庙服务;典籍官管礼生,共一百一十名,内分引赞、鸣赞、起乐各职务,在祭祀前三日来庙服务。其他大丁后十日之中,丁名为家祭,系衍圣公私人之祭,该祭地点在庙内大成殿东北,并有尼山书院、洙泗书院、中庸书院。清明、十月一日、林祭各祭日该礼生均去服务,朔望日,衍圣公赴庙行香,礼生亦来赞礼。

提调官四员,在祭祀时间管催各部者,具役报告主祭官上殿行礼。

这是历代国家尊崇孔子、祭祀事宜,至民国成立,荣典、祀典悉仍其旧。

地字号:属祀田,该祀田由历代国家继续令曲阜附近各县民田内拨给。总计两千大顷,以备祭祀孔子,由祀田收入项下购办祭品。

祀田坐落地点:东河(该县祀田庄名东河屯纳银子)、东平县(祀田庄名东半厂纳银子,多年未纳)、郓城县〔祀田庄名郓城(屯厂)纳银子〕、钜野县〔祀田庄名钜野(屯厂)纳银子〕、菏泽县(祀田庄名年阳厂纳银子)、鱼台县(祀田庄名独山屯纳银子)、济宁县〔祀田庄名黄土岗(该处多年归湖田局经管)〕、邹县〔祀田庄名(鲁庄,尼山柜)纳银子〕、滋阳县〔祀田庄名(滋阳厂洗河屯)纳银子〕、汶上县(祀田庄名泗汶庄纳银子)、泗水县〔祀田庄名黄新庄纳银子(多年未纳)、(大戈山小戈山)厂纳银子、西岩庄纳粮食、(安宁庄、魏庄)纳银子〕、曲阜县〔祀田庄名(春亭庄、下庄、张羊庄、红庙庄、下地屯、齐王坡、安基庄、马单坡、南池、齐王庄、颜孟庄)以上十一庄纳粮食,坊上庄纳黄米,大薛庄纳麦子,上下庄管村纳黄米〕。

外省江苏铜山县、沛县、雨县祀田租价由徐州道代,收到时派人前往领取该租价,至民国初年停止不发。

关于坐落各县祀田,因久未清理,迷失很多,在未解放以前,约计现有祀田不过一千大顷,且又有多处每年应交祀银抗不完纳,是以所有祀田内,每年收入食粮和租银仅够林庙各书院祭费及孔府用人一切开支,决不敢少有浪费,用特经过叙述祀田案列此完结。

元字号:系历代衍圣公承袭案。

衍圣公封号,自宋朝向由孔子嫡裔接袭是职。自宋高宗南渡,衍圣公随驾前往久未回籍,曲阜林庙主祭乏人,即经国家着二支承袭衍圣公以便奉祀,而长支在浙江衢县遂家焉,名为南宗,五经博士二支承袭后,历经元、明、清三朝,其衍圣公名义仍旧,迨至民国二十四年,由国家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着将前朝颁发旧银印缴于中央政府,另发给新银印,随时应用,有承袭案可查。

黄字号:系属员,案该属员,均由国家设立,着衍圣公拣选。

属员之内有林庙,孔氏陪祭,执事官四十员,其品级等项人位计三品者二员,四品者四员,五品者六员,七品者八员,八品者、九品者皆十员。有六品官一员,不在四十员之列,该六品官系曲阜县世职知县。因该县外姓人及孔姓人,双方遇有词讼而该知县往往徇情护庇孔姓族人,使外姓人受累情事,后经国家查知将孔氏世职知县取销,改为六品官。以上各员每年由国家各发给俸银六十两,在夏历五月间衍圣公派人赴山东巡抚衙门请领,至民国成立该项俸银停止不发。

外有启事官二员,一名(金熊诗礼)当启事知印官一员,掌书官一员,书写官一员,斋奏官一员,随朝伴官六员,以上各员均随衍圣公办事,东河屯屯官一员(管该屯袒银),郓城屯屯官一员,同上。

钜野屯屯官一员,同上;洗河屯屯官一员,同上;独山屯屯官一员,同上。其百户官、管勾官、司乐官、典籍官该四员所管事务,已于天字号林庙祭祀案内说明,属员案到此终结。

宇字号:各翰博案。

翰博是先贤先儒后裔,先贤是孔子弟子,先儒是历代文学家,因能总续孔子的学说,为有功于圣教,国家遂提高他们的地位,着是后裔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之职,概归衍圣公统属。遇有该翰病故开缺时期,其后裔必须报由衍圣公转请国家袭世职,即有其他事故不能自行解决者,亦须请由衍圣公主张处理,各翰博均有国家发给祀田。自民国成立,荣典、祀典依然仍旧,惟翰博名称,悉改为奉祀官,翰博案完结。

宙字号:祀田各屯庄厂小甲,经祀案,祀田庄名、厂名,已在地字号祀田案内说明,不再重复。

祀田所在地,或名为某庄、某厂或租银、租粮均有小甲负责(小甲即庄头)催办,且庄厂之内亦设有集市,便利交易,有集头负责经理(集头即经纪)。设集地址有郓城屯、钜野屯、东河屯、曲阜厂、群厂五处集市,其小甲经纪皆由衍圣公分派,这是小甲经纪案的说明。

洪字号:系杂案。

杂案中的事情很复杂,关于上述各号档案,并无牵连,如各省长官知会到任,或国家对于政治颁发新定章程或新立学校专函知会校内手续,此项文件,皆可在杂案之列。惟各处所来文件,宜入杂案者,在民国十一年清理时间有数千号之多,碍难尽述,特举数端,说明杂案中的事件。

荒字号:孔氏修谱案。

孔氏之有家谱,犹国家之有史,在宋朝以前悉为钞册,至元丰八年始有印本,嗣后代有续修印发族中存储。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历续至今,昭昭可考。且孔氏人丁繁衍,初分二十派,后则分为六十户,其户各有大宗户,衍圣公为大宗户,有文献户、临沂户、沂北户、孔户、官庄户、林前户、林西户,特略举数户,不再尽述。并有前朝议定行辈曰希、讷、公、彦、承、洪、闻、贞、尚、衍、兴、毓、传、总、广、昭、宪、发、繁、祥、令、德、淮、纯、佑、钦、绍、念、显、杨三十字。民国时代又有议定行辈二十字,曰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俾孔氏遵守,以利称谓。该行辈皆由国家发给,是历代国家不惟嘱对孔子尊崇之处达于极点,而且待遇其嫡裔衍圣公以及孔氏人等至优,且兹将以上八号档案,所有了解者逐一说明,以告结束。

(选自《我在故宫七十年》)

中国档案史讲义提纲

商周

从考古上所得的材料证明,我国档案史已有三千多年了。这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河南安阳小屯地方发现了公元前一六〇〇年——一一〇〇年时代的殷墟甲骨。自从甲骨发见后,不仅使中国文字比过去所知道的时间延长近千年,而甲骨上所刻的字都是殷商时代,记录当时雨、渔、猎、祭、祀、奴隶各事。殷商是奴隶社会,有一套奴隶社会制度,阶级压迫十分残酷。它把当日生活、政治、经济情况,对待奴隶使用、杀害时情况,刻在龟背板上或兽骨上,以窖藏的方式保存起来。在发见的版片上还能看到,它是经整理编排手续才窖藏起来的。据一九三一年安阳小屯发掘报告记载,有数片甲骨粘连在一起,在龟版尾右甲中有孔,用韦穿编,且有“册六”的记载字样。后来又将“册六释”为“册入”,并确定册入为当日史官的名。它的形象见图一。从册六来解释是编排的意思,从册入讲则释为史官。不管哪个解释是肯定的,但龟版出土实际情况是经过整理,把它叠落在一起的。按册字在甲骨文上还有的样式,是属于象形的文字,在金文中还有作,后来逐渐简化便写作“册”了。在以前解释册字曾指为象竹简或木简象形字,根据甲骨出现,较早的象形应是多片龟板样子。

图一

另外还有刻成“编六(入)”的版片(见图二),读作编,它的左旁是人的象形、是皮韦的象形。从专家们这些研究结论看,甲骨是经过编排而储藏起来的。又郭沫若《古代铭刻汇缜编》,甲骨文中有是包之古文,象有所包裹而加以缄漆的形,小篆作即从此而出。知为,则刻辞中之若干,即言卜骨之包裹……根据这个研究,甲骨是古代奴隶社会留下来的,和后来的历史档案一样。再据史字之由来中“”,其上为册,其下为手,即以手持册之形。江永《周礼疑义举要·秋官》中写道:“凡官府簿书谓之中。故诸官言治中、受中。小司寇断庶民讼狱之中,皆谓簿书,犹今案卷也”。此中字之本义。故掌文书者谓之史,其字从又、从中。又者,右手以手持简书也。史字、事字皆有中字。

图二

商代是在氏族组织崩溃后进入阶级社会——奴隶社会。生产上起了大变化,人和自然的斗争一天比一天复杂,人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