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灿

杨芳灿
  • 姓名:杨芳灿
  • 别名:字才叔,号蓉裳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常州金匮县
  • 出生日期:1754年1月10日
  • 逝世日期:1816年1月19日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杨芳灿(1754年1月10日—1816年1月19日),中国清代文学家。字才叔,号蓉裳。常州金匮县(今江苏无锡)人。性早慧,有“神童”之目。乾隆四十三年(1778),26岁的杨芳灿应廷试,以拔贡入一等,出为甘肃伏羌知县20年。回京后历任户部员外郎、《会典》馆总纂修官等职。嘉庆十一年(1806)辞官,先后主衢杭、关中、锦江书院讲席。著述颇富,诗词骈文兼善,卓然为乾嘉之际一大家。


杨芳灿是乾嘉诗坛“才人之诗”的名家,代表了一种清新华艳的诗风。这类诗风在其早年诗集《真率斋初稿》体现得最为鲜明。其中以七言歌行《董小宛贴梅扇子歌》《凤龄曲》成就最高。王豫誉之为“吴梅村后一人”。在中年赴官甘肃之后,诗风陡然一变。占大多数的写景、抒情、序志之什,均因江山之助而变得笔力雄健。尤以号称“可参史乘”的《伏羌纪事诗一百韵》影响较大。晚年回到京师后,发展出一种清新瘦硬的风格,卓然自立一格。他形容女子娇弱“娇如新月真宜拜,瘦到秋花转耐看”(《题梁溪女史凉瑶环仕女小帧》);渲染老来孤寂“虚堂说剑邀奇士,小像焚香拜美人”(《拨闷四首柬二三知己和之》之四),脍炙人口。


杨芳灿在乾嘉词坛也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他的《抝莲词》和《移筝词》各集温庭筠李商隐的诗句为词,形式别致,亦显示出他本人的词学门径。杨芳灿骈文的成就和影响不亚于其诗。袁枚把杨芳灿与顾立方许为“门下双绝”。王昶誉其“骈体之工,几于上掩温邢,下侪卢骆”(《蒲褐山房诗话》卷上),全椒吴鼒认为其声名堪与乾嘉时期的“骈文八大家”相埒。光绪本《芙蓉山馆全集》含文钞8卷,收有骈文167篇,赋、记、书、启、序跋、碑铭、表诔、传赞各体俱备。有《散花集序》《绿净园记》《当亭诸烈士赞》等名篇。


著作有嘉庆刻本《芙蓉山馆诗钞词钞文钞》与光绪刻本《芙蓉山馆诗钞词钞文钞》。二本虽均名“芙蓉山馆全集”,但实为选集。另有清抄本《芙蓉山馆尺牍》16卷和光绪间赐书堂木活字本《志序存稿》若干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