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同

王季同
  • 姓名:王季同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江苏苏州人
  • 出生日期:1875
  • 逝世日期:1948
  • 民族族群:
  • 主要作品:

王季同(1875-1948),又名季锴,字孟晋,号小徐,江苏苏州人,出身于书香官宦世家,是光绪年间进士、清朝三品大员王颂蔚之子,同时也是明朝宰相后人,其兄王季烈为中国近代著名物理教育家。


他早年接受新式教育,1891 年进入京师同文馆学习算学,1895 年毕业并留任馆内算学教习,开启了教育生涯。1902 年,他在蔡元培担任总理的爱国学社担任教员,进一步投身近代教育事业;1909 年,他被派赴英国,担任清政府驻欧洲留学生监督署随员,期间还前往英吉利电器公司和德国西门子电机厂开展研究与实习,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1912 年,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邀请王季同担任筹备员,参与教育部组织建设与学制改革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与友人在上海创办大效机器厂,尝试实业救国;1924 年工厂停业后,他先后在中国铁工厂任顾问总工程师、镇江电厂任工程师,持续深耕工程领域;1928 年 7 月,中央研究院工程组独立为工程研究所,他出任专任研究员,专注科研工作。


在学术与专业领域,王季同成就显著。数学方面,1911 年 5 月 8 日,他向英国爱尔兰皇家科学院提交论文《四元函数的微分法》,两个月后该论文在《爱尔兰皇家科学院会刊》发表,这是目前已知中国学者最早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的现代数学论文,文中解决了四元数与其微分非共面情况下函数的一般微分表达式问题,相关方法被称为 “王氏代数”。工程学领域,1916 年他发明电气变流方法,1930 年发现分解电网络的新方法,1934 年这一方法还推动了顾毓琇、丁西林、蔡金涛等国内学者在 20 世纪 30 年代对电网络的研究。晚年他转向佛学研究,著有《佛法与科学之比较》、《独立变数之转换与级数之互求》、《螺旋形弹簧之新公式及不规则形求面积之图解新法》、《变压器诸尺度求最经济比例之方法》、《佛法省要》等,提出佛法是 “应用科学” 的独特命题,阐释佛法与科学相通相容且超越科学的关系。


家庭方面,王季同共育有 12 个子女,存活的四子三女均成就非凡。长子王守竞是中国机械工业创始人,二子王守融是著名精密机械仪器专家,三子王守武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五子王守觉曾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长女王淑贞是上海妇产医院创始人,有 “南王北林(林巧稚)” 之称,二女王明贞是清华大学首位女教授,同时也是物理学家、医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