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1902年8月24日—1985年11月27日),法国历史学家。自本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史学界,恐怕鲜有人不知布罗代尔的名字。1949年布罗代尔的《地中海和腓力二世时期的地中海世界》一书出版,布氏在史学界的显赫地位初步确立。30年后,1979年,布氏的第二部巨著《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问世,更使他的学术声誉趋于鼎盛,被公认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大学毕业后曾多年在中学任教。1935年赴巴西圣保罗大学任教直至1937年他被任命为法国高等研究院研究员。1947年,他通过论文答辩,并成为《年鉴》杂志主编。1949年接替费弗尔任法兰西学院教授。1956年出任法国高等研究院第六分部(后独立为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主任直至1972年。他是人文科学之家的创立者之一,并任主任直至1985年。在此期间,他还长期兼任历史教师资格评委会主席。1984年他被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达到其事业的巅峰。
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年鉴派的发展无论从人材的选拔、资金的配置,还是研究方向的确定等方面,布罗代尔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布罗代尔是年鉴派众望所归的领袖人物。布罗代尔的成名作《地中海》一书在现代史学发展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在书中首次将历史划分为三种不同的时间演进层面:一是缓慢而接近静止的自然史时间,指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生态环境的变迁;二是相对缓慢的但有节奏的社会史时间,指包括经济、商业、社会、人口、文化等结构性或局势性的历史演变;三是变化显著的事件史时间,指传统历史学研究的政治、军事、外交等的变化。1958年,布罗代尔在《历史与社会科学,长时段》一文中将这一三维历史时间更为系统和理论化了,并且明确完整地提出了长时段概念。从历史的整体着眼注重长时段的历史运动的研究构成了布罗代尔治史思想的核心。为《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书的写作,布罗代尔花了近三十年的时间。在此书中,他的视野超出欧洲,扩大到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整个世界。从结构上看,此书仍然遵循着他的三维历史时间观。他分析的起点是人类的物质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理环境、人口的自然繁衍,文明起源时的自然选择等)。这一生活层面,是历史上的与现代的农业社会的农民的日常生活之所依,同样也是现代工业所借以发展起来的基础。这是“市场之外”的经济生活,是很少为人注意的一个历史层面,但却是最基本的经济生活。在市场经济之上的资本主义,是指统辖物质生活与市场经济的现代经济制度,它按照自己的方式控制和改变着其他两个层面的运行,从交换关系到生产秩序甚至生活方式。从这里,布罗代尔引出两个重要结论:15至18世纪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动力有两个,一是欧洲经济世界向全球的扩张,一是这个经济世界中心的转移与承袭。经济世界中心的转移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而这种危机又是资本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所固有的对立与冲突的表现。按照布氏的理论,自地理大发现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史即是一部经济世界中心不断转移的历史,如以威尼斯为中心的地中海经济世界向以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或伦敦甚至纽约为中心的大西洋经济世界的转移。而当今世界,经济世界中心由大西洋向太平洋地区的转移正是历史上经济中心转移的继续。
布罗代尔在晚年仍然老骥伏枥,计划写一部四大卷的《法国史》。第一卷题目为:《空间与历史》,论述法国的自然环境及其影响;第二卷《人与物》论述法国人口与经济;第三卷《国家、文化、社会》从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法国的特质;第四卷《法国以外的法国》。按照布氏的计划,第四卷将打破传统的国际关系史的格局,并作为全书的结论。但是布罗代尔未能来得及完成这一巨著,它的三、四卷将永远付诸阙如了。但从前两卷和全书计划来看,这应该是一部总体的全面的开创性的法国史,是布氏总体历史观在治史实践上的最为系统的运用。布罗代尔的史学思想与方法影响是巨大的,他的总体历史观与长时段的研究范式已经成为年鉴派史学的支柱性理论。他的影响实际上已远远超出了史学界,而对各人文学科包括哲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冲击力量。从短期看,这一影响将持续下去。他的某些治史方法包括其写作风格,如三维时间概念的娴熟运用,虽然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却无力模仿。从这个角度上说,他还是一位恢宏的艺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