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右书传 六卷,总序一卷,文公先生 门人九峰 蔡先生 所集也。始书 未有传,分命门人纂集,莫可其义,乃专属之九峰 。其说出于一家,则必著姓氏。至于行有删句,句有刊字,附以己意,为之缘饰者悉不复录,用诗集传 例也。宏纲要指,奥辞突义,既饫闻而熟讲之矣。又复玩心绎意,融会其归,精思力践,务造其极。文公 既殁,垂三十年,而后始出其书,故其援据的确,训释明备,文从字顺,了无可疑。典 谟 五篇,则又文公 未易箦前所定手毕也。西山先生 谓“考序 文之误,订诸儒之说,发明二帝 三王 群圣贤之用心,有先儒所未及者”,岂虚语哉?传本文公 所命,故不复表著师说。若周公 迪后,本以治洛 ,非封伯禽 ;秦穆 悔过,在听杞子 ,非为孟明 ;居东以避流言,则康成 为是;作书以留召公 ,则苏氏 近之。他如此类,难遍每举。

自然 之生也后,不及一登考亭 之门。岁庚辰,侍九峰 于洪都郡 斋,旦夕习闻其说,因请受以□□ [2] ,犹“主善协一”之旨,语录 所记,若有合于横渠 ;书传 之云,乃少异于文公 。揆之内心,亦有未释然者。间窃从而质焉,则知一以心言,纯粹不杂之义;一以理言,融会贯通之名也。从语录 之说,逆上经文,既或未明,“协”下“克”字,复为长语。味书传 之训,惟能合而一之,故始虽主于一善,终则无一之不善,自涣然而无疑矣。审乎此,则文公 释经不尽同于程子 者,非求异也,言盖有在也。

若夫洪范 九畴,每以奇行,五常居中,地本无十,备见于皇极内外篇 。根极理要,探索幽眇,又其深造而自得之者,每以不获先师印可为恨。九原可作,其谓斯何?精义无二,终归一揆。自然 受质不敏,虽涉其藩,未测其奥,忧患罪罚,偶未即死。方将执经联屦,日侍诲席,而山颓木坏,已不胜其悲矣。曩不自揆,僭状其行,以请铭于当世名卿,辄复叙次所闻,挂名传末,虽不足以发明□ [3] 旨,姑以志无穷之憾焉耳。

绍定 壬辰□□ [4] 后十日,后学黄自然 拜手敬书

* * *

[1] 此题目原无,系整理者所加。

[2] “□□”原漫漶不清。

[3] “□”原漫漶不清,疑当作“其”。

[4] “□□”原漫漶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