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鳣宋本书集传跋

书集传 六卷,宋 刻本每叶十六行,行十七字,首题“书 卷第一,晦庵先生 订定,门人蔡沉 集传”,余卷止题“蔡沉 集传”四字,与前序云“二典 禹谟 ,先生盖尝是正”之言合,此其原式。今本第一卷删去“晦庵先生 订定”六字及“门人”二字,殊失本来面目。集传 本无音,前序亦无注,今本有之,盖明 初坊间附以鄱阳 邹氏 音释 ,而今本夏书 仍不附音,惟成化 本尚有。宋 本序后有真西山 题跋,又载孔安国 序一篇、汉书 艺文志 一条、孔颖达 疏说一条,皆有注,后载书序 亦有注。盖集传 于书序 亦如朱文公 之攻诗序 ,逐条辨驳,后来书肆重刊,率尔削去,并前序所附者俱削之,良可浩叹。考淳祐 中,蔡氏 子抗 进表偁“集传 六卷,小序 一卷,朱熹问答 一卷,缮写成十二册”云云,其问答 一卷久佚,仅散见于董鼎 书传纂注 中。自宋 以来,张葆舒 有蔡传订误 ,黄景昌 有蔡氏传正误 ,程直方 有蔡传辨疑 ,余芑舒 [1] 有读蔡传疑 ,递相诘难。及元 延祐 二年,议复贡举,书 用蔡氏 与古注疏 并行。陈栎 初作书传折衷 ,颇论蔡氏 之失,迨法制既定,乃改作纂疏 ,以发明之。至明 洪武 十年,太祖 与群臣论蔡 传 之失。二十七年诏刘三吾 等撰书传会选 ,其所纠正凡六十六条。永乐 中,胡广 等奉敕撰书传大全 ,复耑主蔡 传 ,定为功令,以迄于今。盖屡晦屡显,究之渊原有自,以视陈澔 礼记集说 、胡安国 春秋传 ,可取实多。但累经坊刻,又失其真。是本为吴中 顾安道 所藏,惜缺夏 商 二卷,尝借读而校之。经文如禹谟 “降水儆予”不作“洚水”,“夔夔斋栗”不作“齐栗”,益稷 “州十有二师”不作“有十”,泰誓 “无辜吁天”不作“龥天”,武成 “师逾孟津 ”不作“师渡”,金縢 “惟朕小子,其新逆”不作“亲迎”,酒诰 “又惟殷 之由诸臣惟工”不作“百工”,“弗蠲乃事”不作“汝事”,君奭 “越我民罔尤违”不作“曰我”,费誓 “勿敢越逐”不作“无敢”,皆足以证今本之误。集传 若尧典 “母嚚”传引吕氏春秋 增多十九字,今考定武成 一篇低一格,无传,惟“垂拱而天下治”后夹注十余行,异同居多,又增多百余字,其它字句之异者更复不少,知今本皆为后人删改。是书与家藏宋 刻易本义 、诗集传 正堪并行,安得有力而好事者尽付诸梓,以还先儒旧观,且以广益天下后世之诵习也哉?

(清 涉闻梓旧 本陈鳝 经籍跋文 )

钱泰吉跋书经集传校本

道光 己亥秋日,仁和 邵蕙西 孝廉懿辰 见余曝书杂记 ,知欲访求邹氏 蔡传音释 ,以明 正统 本书集传 借读。既钞音释 于别册,乃以此本校核正文传文,他事间断,至庚子季夏四日甫毕,读旧书生 记于海昌学舍 。

附录异文。咸丰 癸丑得见至正 刻本,亦附著异同。

序 “二典 禹谟 ”,坊本多误作“三谟 ”,朱子 实止于禹谟 ,正统 本不误,元 至正 本作“禹谟 ”。○后凡至正 本与正统 本同者不著。禹贡 “伊 、洛 、瀍 、涧 ,既入于河 ”传云“瀍水 ,地志 云出河南郡 谷城县 朁亭 北”,坊本“朁”误“替”;“过九江 至于敷浅原 ”传引地志 “傅昜山 ”,坊本“昜”误“易”;“五百里荒服”传云“或以为禹 直方计”,坊本少“为”字。汤诰 “弗忍荼毒”传“如荼之苦,如螫之毒”,坊本作“如毒之螫”,元 至正 本作“如毒之螫”,与今本同。伊训 “制官刑”节传文“异时太甲 ”,坊本“异时”作“当时”。盘庚上 “盘庚 斅于民”节传文“盖小民患舄卤垫隘”,坊本“小”作“以”。泰誓上 “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 ”传文“尤为无艺”,坊本“艺”作“义”。更定武成 篇末,坊本传文少百余字,正统 本与钦定传说汇纂 所录同。洪范 “明作晢”、“曰晢时燠若”,今本“晢”皆误“哲”,至正 本亦误。金縢 “惟朕小子其新逆”,坊本“逆”误“迎”,至正 本作“迎”;“史乃册祝”节传文“以纾危急”,今本“纾”作“输”,至正 本传文作“输”,音释 作“纾”。大诰 “王若曰猷大诰尔多邦”传文“言我不为天所恤”,今本“不”作“命”;“绍天明”传文“以其可以绍介天明”,今本“明”作“命”。酒诰 “又惟殷 之迪诸臣惟工”,今本“惟”误“百”。无逸 “自朝至于日中”,今本“”作“昃”,至正 本作“昃”。周官 “司空掌邦土”传文“主国空土”,今本“空”误“邦”。康王之诰 “用端命于上帝”传文“文 武 用受正命于天”,今本作“天下”,衍“下”字,至正 本亦多“下”字。

(以上二文均出自清 钱泰吉 甘泉乡人稿 卷六,同治 十一年刻,光绪 十一年增修本)

钱泰吉跋影写元至正重刊蔡传凡例

道光 庚子,从仁和 邵蕙西 部郎懿辰 假正统 本书集传 ,录邹氏 音释 ,阅十四年矣,曾寄大梁 请吾兄衎翁 刻入经苑 ,未几,吾兄下世,不果。蒋生沐 光煦 近得元 至正 辛卯双桂书堂 刊本,拟借校一过,忽忽未暇。唐茂午 孝廉兆榴 适馆余斋,因倩摹重刊凡例一叶,视元 本不爽豪发,足与汲古阁 影写本颉颃矣。蔡氏 书传 虽三家村塾皆有之,而穷经之士皓首不见音释 ,于蔡氏 传文袭俗沿误者十盖八九也。生沐 能倩人摹写经传及音释 ,依式授梓,加以校勘,俾家有随 和 ,岂非盛事?此叶则吾家径尺之璧也。咸丰 三年七月廿六日,识于海昌 城东寓庐。

* * *

[1] “芑”,原作“苞”,今据前书录解题 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