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外传》佚文

说明:所辑《韩诗外传》佚文,均标明出处。其佚文并见诸书者,内容大同,则据较早之书辑出;较晚之书内容更为详多,则据较晚之书辑出。又,诸书所引,或言引自《韩诗》,或言引自《韩诗外传》,或言引自《韩诗内传》,或言引自《韩诗章句》等,出处不一,难以遽为论定是否为《外传》佚文,姑立“存疑”之目以存之,可参屈守元《韩诗外传笺疏》考辨。

周成王与弟戏乃,以桐叶为圭,曰:“吾以封汝。”周公曰:“天子无戏言。”王乃应时而封,故曰应侯,乡亦曰应乡。(《水经注》卷三一引。又见《汉书·地理志》应劭注、《太平御览》卷一五九、宋罗泌路史》卷十九引)

颜回望吴门马,见一疋练。孔子曰:“马也。”然则马之光景,一疋长耳,故后人号马为一疋。(《艺文类聚》卷九三引。又见《史记·货殖列传·索隐》、《太平御览》卷八一八引,文字略异)

楚襄王遣使者持金千斤、白璧百双聘庄子,欲以为相。庄子曰:“独不见未入庙之牲乎?衣以文绣,食以刍豢,出则清道而行,止则居帐之内,此岂不贵乎?及其不免于死,宰执旌居前,或持在后。当此之时,虽欲为孤犊,从鸡鼠游,岂可得乎!仆闻之,左手据天下之国,右手刎其吭,愚者不为也。”(《太平御览》卷四七四引。又见《艺文类聚》卷八三、卷八四、《初学记》卷二七、《北堂书钞》卷三四、《文选·拟古诗》《月赋》李善注、《白氏六帖》卷二、卷八引)

赵简子太子名伯鲁,小子名无恤。简子自为二书牍,亲自表之。书曰:“节用听聪,敬贤勿慢,使能勿贱。”与二子,使诵之。居三年,简子坐清台之上,问二书所在。伯鲁忘其表,令诵不能得。无恤出其书于袖,令诵习焉。乃黜伯鲁而立无恤。(《太平御览》卷一四六引。又见《太平御览》卷六〇六、《文选·古诗十九首》李善注引)

崔杼杀庄公,陈不占,东观渔者,闻君有难,将往死之,飡则失哺,上车失轼。仆曰:“敌在数百里外,今食则失哺,上车失轼,虽往,其有益乎?”陈不占曰:“死君,义也;无勇,私也。”遂驱车。比至门,闻钟鼓之音、斗战之声,遂骇而死。君子闻之,曰:“陈不占可谓志士矣,无勇而能行义,天下鲜矣。”(《太平御览》卷四九九引。又见《太平御览》卷四一八、《文选·长笛赋》李善注、《册府元龟》卷九二七引)

鲁哀公使人穿井,三月不得泉,得一玉羊焉。公以为玉羊,使祝鼓舞之,欲上于天,羊不能上。孔子见曰:“水之精为玉,土之精为羊。愿无怪之,此羊肝,土也。”公使杀之,视肝即土矣。(《太平御览》卷九〇二引。又见《初学记》卷七、《白氏六帖》卷三、宋吴淑事类赋》卷二二引)

东郭书知宋之将亡,故褰褐而过鬲其朝,曰:“宋将有棘荆,故褰褐而避之也。”居三年,宋果亡。(《太平御览》卷六九三引。又见宋曾慥类说》卷三八引)

死为鬼。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土,血归于水,脉归于泽,声归于雷,动作归于风,眼归于日月,骨归于木,筋归于山,齿归于石,膏归于露,发归于草,呼吸之气,复归于人。(《法苑珠林》卷十引。又见《太平御览》卷八八三引)

孔子曰:“老篚为雀,老蒲为苇。”(《法苑珠林》卷四三引)

人有五藏六府。何谓五藏?精藏于肾,神藏于心,魂藏于肝,魄藏于肺,志藏于脾。此之谓五藏也。何谓六府?咽喉者,量肠之府也;胃者,五谷之府也;大肠者,转输之府也;小肠者,受成之府也;胆者,积精之府也;旁光者,凑液之府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后汉书·马融传》注引。又见《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首有“惟天命本人情”句,末无引《诗》。又略见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三引)

十一

知者知其所知,乃为知矣。(《后汉书·杜笃传》注引)

十二

禽息,秦大夫。荐百里奚不见纳,缪公出,当车以头击闑,脑乃精出。曰:“臣生无补于国,不如死也。”缪公感寤而用百里奚。秦以大化。(《后汉书·朱晖传》注引。又见《后汉书·孟尝传》注、《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卷三七五引)

十三

禽息,秦人,知百里奚之贤,荐之于穆公,为私而加刑焉。公后知百里之贤,乃召禽息谢之。禽息对曰:“臣闻忠臣进贤不私显,烈士忧国不丧志。奚陷刑臣之罪也。”乃对使者以首触楹而死,以上卿之礼葬之。(《文选·演连珠》李善注引)

十四

众或满堂而饮酒,有人向而悲泣,则一堂为之不乐。王者之于天下也,有一物不得其所,则为之凄怆心伤,尽祭不举乐焉。(《文选·笙赋》李善注引)

十五

天见其象,地见其形,圣人则之。(《文选·晋武帝华林园集诗》李善注引)

十六

孔子曰:“水之精为土,老蒲为苇,愿无怪之。”(《文选·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李善注引)

十七

鲍叔有疾,管仲为之不食,不内水浆。宁戚患之,曰:“鲍叔有疾,而为之不内水浆,无益于鲍叔,又将自伤。且鲍叔非君臣之恩、父子之亲,为之不内水浆,不亦失宜乎?”管子曰:“非子之所知也。昔者吾尝与鲍叔负贩于南阳,而见辱于市中。鲍子不以我为不勇者,知吾欲有名于天下。吾与鲍子说诸侯,三见而三不中,不以我为不肖者,知吾不遇贤主人。吾与鲍子分财而多自与,不以我为贪者,知吾贫无有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士为知己者死,马为知御者良。鲍子卒,天下莫我知,安用水浆?诚有知者,虽为之死,亦何可伤乎?”(《册府元龟》卷八八一引。又见《初学记》卷十八引)

十八

曾参丧妻不更娶,人问其故,曾子曰:“以华元善人也。”(《汉书·王吉传》如淳注引。又见《白氏六帖》卷六引)

十九

孤竹君,是殷汤三月丙寅日所封。相传至夷、齐之父,名初,字子朝。伯夷名允,字公信。叔齐名致,字公达。(《史记·伯夷列传·索隐》引)

二十

文子与叔向观于九原。(《礼记·檀弓》孔颖达疏引)

二十一

阴阳相胜,氛祲絪氲也。(《大戴礼记·少间》卢辩注引)

二十二

礼,皮弁以征。(《公羊传·成公二年》徐彦疏引)

二十三

田伯好士。(《北堂书钞》卷三四引)

二十四

子曰:“终日言,不遗己之忧,终日行,不遗己之患,唯智者有之。故恐惧所以除患也,恭俭所以避难者也。终日为之,一言败之,可以不谨乎?”(薛据《孔子集语·子观》引)

二十五

子骞早丧母,父娶后妻,生二子,疾恶子骞,以芦花衣之。父察知之,欲逐后母。子骞启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善之而止。母悔改之。后至均平,遂成慈母。(朱熹四书或问》十六据吴棫说引)

存疑

古封太山、禅梁甫者万余人,仲尼观焉,不能尽识。(《尚书序》孔颍达疏引)

天子社广五丈,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冒以黄土。将封诸侯,各取其方色土,苴以白茅,以为社,明有土,谨敬洁清也。(《尚书·禹贡》孔颍达疏引。又见《史记·夏本纪·正义》、《孝经注疏》卷二引)

孔子升泰山,观易姓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人,不得而数者,万数也。(《史记·封禅书·正义》引)

鸧括,胎生也。(《史记·司马相如传·正义》引)

孔子使子贡适齐,久而未回。孔子占之,遇鼎。谓弟子曰:“占之遇鼎,无足而不来。”颜回掩口而笑。孔子曰:“回也何哂?”曰:“回谓赐必来。”孔子曰:“如何?”对曰:“卜而鼎,无足,必乘舟而来矣。”赐果至。(《北堂书钞》卷一三七引)

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雪花曰霙,雪云曰同云。(《艺文类聚》卷二引。又见《初学记》卷二、《白氏六帖》卷一、《太平御览》卷十二引。)

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故自唐虞已上,经传无太子称号。夏殷之王,虽则传嗣,其文略矣。至周始见文王世子之制。(《初学记》卷十引。又见《太平御览》卷一四六引)

自上而下曰雨雪。(《初学记》卷二引)

鲁有男子独处,夜暴风雨至,妇人趋而托之,男子闭户不纳,曰:“吾闻男女不六十不同居。”妇人曰:“子何不学柳下惠也?惠不驱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焉。”(《册府元龟》卷七六九引。又见《后汉书·崔骃传》注引)

妇人有五不娶:丧妇之长女不娶,为其不受命也;世有恶疾不娶,弃于天也;世有刑人不娶,弃于人也;乱家女不娶,类不正也;逆家子不娶,废人伦也。(《后汉书·应奉传》注引。又见《册府元龟》卷一百引)

十一

五际,卯、酉、午、戌、亥也。阴阳终始,际会之岁,于此则有变改之政。(《后汉书·郎顗传》注引)

十二

二十行役,六十免役。(《后汉书·班超传》注引)

十三

郑交甫将南适楚,遵彼汉皋台下,乃遇二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文选·南都赋》李善注引)

十四

白骨类象,鱼目似珠。(《文选·到大司马记室笺》李善注引)

十五

凤举曰上翔,集鸣曰归昌。(《文选·七命》李善注引)

十六

鸾在衡,和在轼前。升车则马动,马动则鸾鸣,鸾鸣则和应。(《荀子·正论》杨倞注引)

十七

八尺曰板。(《公羊传·定公十二年》徐彦疏引)

十八

太公使南宫括至义渠,得骇鸡犀献纣。犀角二,一在顶上,一在鼻上。鼻上者,食角也,今人呼为胡 犀是也。(唐段公路北户录》卷一引。又略见明张自烈《正字通》卷六引,又见《艺文类聚》卷九五、《太平御览》卷八九〇引,而无“犀角二”后之文)

十九

夫饮食之礼,不脱屦而即序者,谓之礼;跣而上坐者,谓之宴;能饮者饮之,不能饮者已,谓之醧;齐颜色,均众寡,谓之沉;闭门不出者,谓之湎。故君子可以宴,可以醧,不可以沉,不可以湎。(《太平御览》卷八四五引。又见《初学记》卷十四,卷二六则但称《韩诗》。又见宋吴淑《事类赋》卷十七、宋祝穆《事文类聚》卷十四、宋窦苹酒谱》引)

二十

溱与洧,三月桃花水下之时,众士女执兰拂除。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此两水上招魂,拂除不祥也。(《太平御览》卷五九引)

二十一

溱与洧,说人也。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于两水上招魂续魄,祓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说者俱往观也。(《太平御览》卷八八六引)

二十二

芣苢,伤夫有恶疾也。(《太平御览》卷七四二引)

二十三

短狐,水神也。(《太平御览》卷九五〇引。又见《太平御览》卷九百九引)

二十四

周宣王大夫韩侯子有贤德。(《广韵》卷二引。又见宋邵思《姓解》卷三引)

二十五

鲁哀公赐孔子桃与黍,孔子先饭黍而后食桃。公曰:“以黍雪桃尔。”对曰:“黍,五谷之长;桃,六果之下。君子不以贵雪贱。”(宋吴淑《事类赋》卷二六引)

二十六

蜃能吐气为楼台,海中春夏间见。(宋罗璧《识遗》卷七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