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观 一首

王观字通叟,如皋(今江苏县名)人①。宋哲宗朝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替皇帝草拟诏令的官吏)。因作词得罪,受到贬谪,自号逐客。他的词今传《冠柳集》②。

①另一说:他是高邮人。官大理寺丞,知江都县事。

②词名《冠柳》,表示高出柳永的意思。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①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②。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③。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①送鲍浩然之浙东:鲍浩然,不详。浙东,今浙江东南部,宋朝属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②水是眼波横两句:向来把美人的眼比成水波,所以说眼波;把美人的眉比成山峰,所以说眉峰。这里反过来说的意思是借景寓情:水是眼波横流,山是愁眉攒聚。

③眉眼盈盈处:比喻山水秀丽的地方(浙东一带是以山水著称的)。盈盈,美好貌。《古诗》:“盈盈楼上女。”

贺 铸 十首

贺铸(1052—1125)①字方回,原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市),生长于卫州(今河南卫辉市)。为人豪侠尚气,喜谈论当世事。早岁曾任武职,后转文官。宋哲宗时做过泗州(今安徽泗县)等处的通判(州府行政长官的助理)。晚年退居苏州(今江苏市名),自号庆湖遗老。陆游称他:“诗文皆高,不独工长短句也。”(《老学庵笔记》)今传《东山词》,一名《东山寓声乐府》②。

贺铸一生渴望建立事功,隐退江湖本非所愿。他在《望长安》里说:“莼羹鲈 非吾好,去国讴吟,半落江南调。满眼青山恨西照,长安不见使人老。”可见他去国之后如何的悒悒寡欢。与此同时,也必须指出,从作者的好些词里又可以看到他醉心于“莼羹、鲈 ”生活的消极退隐思想③,这正表现了作者人生观的矛盾。

苏轼羽翼下的词人,向来以秦(观)、黄(庭坚)最受到推重。可是苏门文人张耒对贺铸也称颂不遗余力。他在《东山词序》里说:“方回乐府妙绝一世,盛丽如游金、张之堂,妖冶如揽嫱、施之袂,幽索如屈、宋,悲壮如苏、李。”这几句话说明了贺铸词的丰富多彩。除了部分作品是写春花秋月的闲愁外,我们有根据指出作者的视野已不限于狭隘的个人生活,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例如思妇词《捣练子》(共五首,本书选四首),在唐诗中思念边疆征人的作品本是常见的,在宋词中便是难得的珍品。又如弃妇词《生查子》(“西津海鹘舟”)也不是词里常见的题材。有名的长调《台城游》(“南国本潇洒”)和《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前者怀古,后者言志,豪壮之气,都逼近苏轼。他的写景咏物也有独到之处。张炎指出贺铸的特点只是“善于炼字面”(《词源》),那是说得不够的。王国维认为“北宋名家以方回为最次”(《人间词话》),也说得不公允。

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定为1052—1125。

②《 村丛书》里有《贺方回词》《东山词》《东山词补》三种校刻本。

③例如《罗敷歌》后段:“季鹰久负鲈鱼兴,不住今秋,已办归舟,伴我江湖作胜游。”

捣练子

收锦字①,下鸳机②,净拂床砧夜捣衣③。马上少年今健否④?过瓜时见雁南归⑤。

①收锦字:把织好准备寄给征人的锦字回文诗收起来。《晋书·窦滔妻苏氏传》:“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婉。”(按武则天璇玑图序》说苏诗是为着窦滔另有宠姬而作的。)

②鸳机:织锦机。

③净拂床砧(zhēn)夜捣衣:砧,捣衣的石头。床,支持捣衣石的架子。古时妇女于秋天捣平寒衣寄征人御寒。

④马上少年:军中少年(她所思念的征人)。

⑤过瓜时见雁南归:过了瓜代的时候,只见雁儿南归,不见人还。瓜时,指瓜代,即服役期满换人接替的意思。《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

前 调

砧面莹①,杵声齐②,捣就征衣泪墨题③。寄到玉关应万里④,戍人犹在玉关西⑤。

①莹:光洁貌。

②杵(chǔ):捣衣的木槌。

③泪墨题:用和着泪水的墨水写封套。

④玉关:玉门关,在甘肃敦煌西面,在古代是西北边陲的交通要道。

⑤戍人:防守边疆的军人。

前 调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①。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②。

①捣欲穿:不断地捣衣,心都要被捣碎了。

②破除今夜:度过今夜。

前 调

边堠远①,置邮稀,附与征衣衬铁衣②。连夜不妨频梦见,过年惟望得书归③。

①边堠(hòu):边境驻扎军队的地方。堠,军队的 望所。

②铁衣:军衣。衣服上有护身的铁片,故云。

③过年惟望得书归:只盼冬去春来能得到征人的回信。

词评:以上四首都是闺中少妇怀念出征军人的词。《 村丛书·东山词》分别题作《夜捣衣》《杵声齐》《夜如年》《望书归》。

生查子①

西津海鹘舟②,径度沧江雨。双橹本无情,鸦轧如人语③。 挥金陌上郎④,化石山头妇⑤。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

①《生查子》:《 村丛书·东山词》题作《陌上郎》。

②海鹘(hú)舟:是一种快船,像老鹰飞过海那样迅速,故称。苏轼《荔枝叹》诗:“飞车跨山鹘横海。”

③鸦轧:船行时的桨橹声。刘禹锡《堤上行》:“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鸦轧在中流。”(鸦,一作幽。幽轧,通鸦轧。)

④挥金陌上郎:用《秋胡行》的典故。刘向列女传》:“鲁秋胡纳妻五日而官于陈。五年乃归。未至家,见路旁有美妇人采桑,悦之,下车谓曰:‘力田不如逢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吾有金,愿以与夫人。’妇曰:‘采桑力作,纺绩织红,以供衣食,奉二亲,吾不愿金。’秋胡归至家,奉金遗母,使人唤妇至,乃向采桑者也。妇污其行,去而东走,自投于河而死。”(节录)按《秋胡行》一作《陌上桑》。这里陌上郎指秋胡,以喻对爱情不忠贞的丈夫。挥金,挥金如土的意思。

⑤化石山头妇:刘义庆幽明录》:“武昌阳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相传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弱子,饯送此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因以为名焉。”刘禹锡《望夫山》诗:“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踏莎行①

杨柳回塘②,鸳鸯别浦③,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④,红衣脱尽芳心苦⑤。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⑥。当年不肯嫁春风⑦,无端却被西风误。

①《踏莎行》:《 村丛书·东山词》题作《芳心苦》。

②回塘:曲折的水塘。

③别浦:大水有小口别通曰浦,也称别浦。郑谷《题杭州梓亭诗》:“潮平无别浦,木落见他山。”

④幽香:这里指的是荷花。

⑤红衣脱尽芳心苦:秋天荷花落了,它结的莲子,心有苦味。红衣,荷花。姜夔有自度曲《惜红衣》就是题咏荷花的。

⑥骚人:诗人。

⑦嫁春风:张先《一丛花令》词:“深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春风。”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①。锦瑟华年谁与度②?月台花榭③,琐窗朱户④,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⑤,彩笔新题断肠句⑥。试问闲愁都几许⑦?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⑧。

①凌波不过横塘路三句:写和美人离别。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凌波,形容女人步履轻盈。横塘,在苏州城外。龚明之中吴纪闻》:“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芳尘,美人经过的尘土,借指美人。

②锦瑟华年:指青春时期。李商隐《无题》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③月台花榭:一作“月桥花院”。

④琐窗:雕花的窗。

⑤碧云冉冉蘅皋暮:碧云,一作“飞云”。冉冉,流动貌。蘅皋,长满蘅草(香草名)的水边高地。

⑥彩笔:《南史·江淹传》,“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⑦试问闲愁都几许:试问闲愁,一作“若问闲情”。都几许,共有多少。

⑧一川烟草三句:罗大经鹤林玉露》“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一川,满地。风絮,随风飘扬的柳花。旧历四五月间多雨,正值梅子成熟时,俗称梅雨。

词评:周紫芝竹坡诗话》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这是他寓居苏州(今江苏市名)时所作,写梅雨时节幽居生活里的闲愁。通篇的意境很平常;古人之所以极口称赏它,主要还是在修辞上,特别是后面三句以景色来说明愁情的比喻。

六州歌头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①。肝胆洞②,毛发耸③。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④。推翘勇⑤,矜豪纵⑥,轻盖拥,联飞 ⑦,斗城东⑧。轰饮酒垆⑨,春色浮寒瓮⑩,吸海垂虹⑪。闲呼鹰嗾犬⑫,白羽摘雕弓⑬,狡穴俄空⑭。乐匆匆⑮。 似黄粱梦,辞丹凤⑯;明月共,漾孤篷⑰。官冗从⑱,怀倥偬⑲,落尘笼⑳,簿书丛㉑。 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㉒。笳鼓动,渔阳弄㉓;思悲翁㉔,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㉕。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㉖,目送归鸿 。

①五都:汉代以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为五都。唐代以长安、洛阳、凤翔、江陵、太原为五都。这里借指宋朝的各大都市。

②肝胆洞:肝胆照人,待人极其真诚。

③毛发耸:表示具有强烈的正义感。

④一诺千金:是说诺言可靠。《史记·季布列传》引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⑤翘勇:勇敢。特出者称翘。

⑥矜豪纵:在生活上以狂放不羁傲视于人(和拘谨的人恰恰相反)。

⑦轻盖拥两句:车马随从很盛。盖,车盖,指车子。飞 ,飞驰的马。 ,有嚼口的马络头。

⑧斗城:汉长安故城,这里借指北宋汴京。《三辅黄图》载长安故城“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

⑨轰饮酒垆:在酒店里狂饮。

⑩春色浮寒瓮:酒坛子浮现出诱人的春色(写酒徒垂涎的心理)。

⑪吸海垂虹:像长鲸那么大喝,像垂虹那么深饮(写酒徒狂饮、豪饮的形态)。杜甫《饮中八仙歌》:“饮如长鲸吸百川。”吸海,疑即化用此典。俗称大碗为海,这里也可能是说用大碗饮酒。垂虹,用虹饮的典故。刘敬叔异苑》(卷一):“晋义熙初,晋陵薛愿,有虹饮其釜澳,须臾 响便竭。愿辇酒灌之,随投随涸。”

⑫呼鹰嗾(sǒu)犬:鹰、犬,打猎时用来寻找猎物。嗾,指使犬的声音。

⑬白羽摘雕弓:弯弓射箭。白羽,箭名。雕弓,弓背上雕花的弓。

⑭狡穴俄空:兽类的巢穴很迅速地就被搜寻、猎取一空。狡穴,狡兔的巢穴。《战国策·齐策》载冯谖对孟尝君说:“狡兔有三窟。”

⑮乐匆匆:极一时之乐。匆匆,急遽貌。另一解释:欢乐很快地消逝了。

⑯似黄粱梦两句:是说离开京师以后,回忆过去的游乐生活真像黄粱一梦。沈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困居邯郸旅舍,遇道士吕翁授以枕,梦中历尽富贵荣华以至老死,醒来时吕翁还在身边,旅舍主人蒸黄粱还没有熟。这故事后人称为黄粱梦。辞丹凤,离开京师。丹凤,唐时长安有丹凤门,一般都用指京城。沈 期《独不见》诗:“丹凤城南秋夜长。”

⑰漾孤篷:驾着孤独的小船在水里漂流着。

⑱冗从:散职侍从官。

⑲倥(kǒng)偬(zǒng):事情促迫、匆忙。

⑳落尘笼:受了尘俗事务的束缚。尘笼,指仕途。

㉑簿书丛:担任繁重的文书事务。簿书,官府中的文书簿册。

㉒ (hé)弁如云众三句:是说这许多武职人员,都只做些粗杂、无意义的事情,没有建立功业的机会。 弁,插有鸟羽的武士帽子,指武官。

㉓笳鼓动两句:写安禄山据渔阳称兵叛变事。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禄山本胡人,此指侵扰北宋的少数民族。笳鼓动,战争爆发了。渔阳,郡名,在今河北蓟县一带。弄,弄兵,发动战争。

㉔思悲翁:自伤衰老。古乐府《汉铙歌》中有《思悲翁》曲,意义与此似无关连。

㉕不请长缨三句:是说不能为国家抗御敌人,宝剑也感觉不平,在西风里怒吼起来。请缨,用终军的故事。《汉书·终军传》载终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世称请求参军杀敌曰请缨。天骄种,本指胡族。《汉书·匈奴传》:“胡者,天之骄子也。”这里泛指边族。

㉖手寄七弦桐:以弹琴寄托自己的感情。七弦桐,即七弦琴,晋朝已有这种乐器。

目送归鸿:嵇康《赠秀才入军》诗:“目送征鸿,手挥五弦。”

词评:这是一首自叙词:前段写少年时期交结豪侠,重然诺,轻生死,意气飞扬,使酒任性,以骑射为乐,生活豪迈不羁。后段写当年的欢乐和豪情一去不返,仕途失意,担任卑微的武职,忙于庸俗、琐屑的工作,虽然壮志凌云,而请缨无路。通篇音调激昂,词情慷慨,反映了作者悲愤的爱国激情。夏敬观称这首词:“雄姿壮采,不可一世。”(《手批东山词》)

石州引

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蓓才黄①,倚马何人先折②?烟横水漫③,映带几点归鸿,平沙销尽龙荒雪④。犹记出关来,恰如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⑤,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欲知方寸⑥,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⑦。憔悴一天涯⑧,两厌厌风月⑨。

①柳蓓才黄:一作“柳色才黄”。这个词调因此又称为《柳色黄》。

②倚马:指整装待发。

③水漫:远水。漫,一作“际”。

④平沙销尽龙荒雪:平沙,指初春还没有生草的沙地。龙荒,和龙沙都是泛指塞外。

⑤红泪:指妇女的眼泪,沾了脸上的胭脂成为红色。

⑥方寸:寸心,心。

⑦芭蕉不展丁香结:李商隐《代赠》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芭蕉不展,比喻愁眉不展。丁香花蕾丛生,比喻愁结不解。

⑧一天涯:天各一方,极言距离之远。《古诗》:“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⑨两厌(yān)厌风月:彼此都触景伤情。厌厌,同恹恹,烦恼、愁苦貌。风月,景色。

词评:贺铸在太原担任过监工(据叶梦得《贺铸传》所说),这首词可能是在那里写的。词的内容没有什么特色,只是写一般的离别相思之情。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写词认真负责的态度。王灼碧鸡漫志》载:“贺方回《石州慢》(即《石州引》),予见其旧稿:‘风色收寒,云影弄晴’,改作‘薄雨收寒,斜照弄晴’。又‘冰垂玉箸,向午滴沥檐楹,泥融消尽墙阴雪’,改作‘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消尽龙沙雪’。”和本篇的语句对照一下,就知道修改已不止一次。而景色的描绘却改写得更为确切、生动了。

鹧鸪天

重过阊门万事非①,同来何事不同归②?梧桐半死清霜后③,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 ④,旧栖新垅两依依⑤。空床卧听南窗雨⑥,谁复挑灯夜补衣?

①阊门:苏州(今江苏市名)著名的城门,借指苏州。

②同来何事不同归:作者夫妇曾经住在苏州,后来妻子死在那里。这句是说同来没有同回去。

③梧桐半死:比喻失偶。枚乘七发》说“龙门之桐”,“其根半死半生”。

④原上草两句:比喻死亡。古乐府《薤露歌》:“薤上露,何易 !露 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薤(xiè),草名。 (xī),干掉了。

⑤旧栖新垅:旧栖,从前住过的地方。垅,坟墓。

⑥空床:指妻子死亡,独宿一床。

李之仪 一首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山东县名)人。宋神宗时进士。做过枢密院(掌管国家军事的最高机关)编修官(担任撰述职务)。后以文章获罪,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晚年就住在那里。著有《姑溪词》。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词评:这首词是模仿民歌写的。古乐府《上邪》:“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里的“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也是同样的意思。

张舜民 一首

张舜民字芸叟,号浮休居士, 州(今陕西彬州)人。进士出身。做过监察御史(掌管监察、执法的官吏)。宋徽宗时,贬楚州(今江苏淮安市)团练副使(执掌地方军事的助理官)卒。今传《画墁词》(只有四首)。

卖花声①

岳阳楼

木叶下君山③,空水漫漫④。十分斟酒敛芳颜⑤。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⑥。 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⑦?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⑧。

①《卖花声》:通称《浪淘沙》。

②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城西门上,面对洞庭湖。唐朝初年所建;宋仁宗时,滕宗谅为巴陵郡(今岳阳县)太守,曾经重修过(见范仲淹所著散文《岳阳楼记》)。

③木叶下君山:君山,在洞庭湖中。下,落。《楚辞·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

④空水漫(念阳平声)漫:长空和湖水,看去都茫无边际。

⑤敛芳颜:收敛她的笑容,显出严肃貌(指斟酒的歌女)。

⑥不是渭城西去客两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张舜民这时羁旅南方,不是西行,故云。但这还是表面的话,实际上是怕听离别的曲子,以免增加羁旅的哀愁。阳关,根据王维这首诗谱成的《阳关三叠》。

⑦此路:指贬窜远方。

⑧回首夕阳红尽处两句:白居易《题岳阳楼》诗,“夕阳红处是长安。”长安,今陕西西安市,汉唐时代的京城,这里借指宋朝的汴京。

词评: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张舜民贬官郴州(今湖南市名),经过岳阳时作。

僧仲殊 一首

僧仲殊即张挥,安州(今河北安新县)人。进士出身。后来弃家为僧,居杭州宝月寺。仲殊是他的法号,字师利。和苏轼有交游。宋徽宗初年,自缢死。他虽然做了出家人,词风可不清淡。如黄 所最称颂的《诉衷情》:“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简直太浓艳了。今传《宝月集》。

南柯子①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②。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①《南柯子》:就是双调《南歌子》。

②凄凉时候:指秋天。

词评:这首词黄 《花庵词选》题作“忆旧”。

周邦彦 十首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①。宋神宗时,献《汴都赋》万余言,得到皇帝的赏识,擢为太学正(大学里管训导的官)。后来长期浮沉于州县间担任官职。宋徽宗颁布《大晟乐》,召邦彦提举大晟府(管理乐府的官吏)。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在审订词调方面做了一些精密的工作。他的词今传《片玉集》②,有陈元龙的注本。

周邦彦是北宋末年一大词家,词誉极高。南宋末年人陈郁藏一话腴》称他:“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贵人、学士、市儇、妓女,皆知美成词为可爱。”这话不免夸大一些。但是无可否认,他的词开了南宋姜夔、史达祖一派,对后世词坛有巨大的影响。

沈义父乐府指迷》说:

凡作词当以清真为主。盖清真最为知音,且无一点市井气,下字运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宋诸贤诗句中来,而不用经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为冠绝也。

这里指出了他的知音、无市井俚俗气、有法度、善于融化古人诗句的一些优点;再加上陈振孙说的“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直斋书录解题》),以及强焕说的“抚写物态,曲尽其妙”(《题周美成词》),周词的特征大体上便是如此。这些特征都是属于形式格律和艺术技巧方面的。

周词的主要内容是写男女之情。他步趋着柳永的后尘,喜欢作艳语。例如:

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天便要人,霎时厮见何妨!—《风流子》

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③。—《解连环》

他的好些作品都可以说是柳词的翻版。不同于柳永的是,他的某些词写得较为含蓄。如《少年游》(感旧)后段:“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写得如此昵狎温柔,而又不堕入柳永、黄庭坚猥亵的恶道,怪不得周济称为“佳制”④。问题在于这种词所反映的仍旧是冶荡无聊的生活,风格不高。

作者最擅长于写景和咏物。名句如《玉楼春》的写黄昏景色:“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苏幕遮》的写荷花:“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六丑》的写蔷薇:“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都描绘得很出色。他的词绝大部分都是即景抒情⑤。字句雕琢的精工固不待言(有时嫌失之过甚);特别是结构的曲折和前后呼应,把许多层次组成一片,使全词具有完整性而又灵活自如,这是他的特长。所以后世的词话家最喜欢谈《片玉词》的篇章结构,最推重他的词法。

对于周邦彦的评述,参看《前言》。

①周邦彦生平事迹有王国维的《清真先生遗事》可资参考。

毛晋《片玉词跋》:“余家藏凡三本,一名《清真集》,一名《美成长短句》,皆不满百阕。最后得宋刻《片玉集》二卷,计调百八十有奇。”(这是收集最完备的本子。)

③张炎《词源·杂论》引周邦彦的《解连环》《风流子》《庆春宫》为例,指责他“为情所役”,“失其雅正之音”。

④周济《宋四家词选》论《少年游》(感旧):“此亦本色佳制也。本色至此便足,再过一分,便入山谷恶道矣。”

⑤十卷本《片玉集》前六卷分题春、夏、秋、冬四景,多属即景寓情之作。

兰陵王

柳阴直①,烟里丝丝弄碧②。隋堤上③、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④,谁识京华倦客⑤?长亭路⑥,年去年来,应折柔条过千尺⑦。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⑧。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⑨,望人在天北⑩。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⑪,津堠岑寂⑫,斜阳冉冉春无极⑬。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⑭。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①柳阴直:长堤上的柳树,行列整齐,柳树的阴影也连缀成一直线。

②烟里丝丝弄碧:笼罩在烟气里的杨柳丝丝飞舞,在卖弄它嫩绿的姿色。

③隋堤:指汴京附近汴河一带的堤,这条堤是隋朝开的,故称隋堤。

④故国:指故乡。

⑤京华倦客:作者久客京师,感觉厌倦,故云。京华,京师。

⑥长亭:见前25页柳永《雨霖铃》注①。

⑦应折柔条过千尺:古人送行,多折柳赠别。这句说明作者经常在送行,为离愁所苦。柔条,这里指柳枝。

⑧梨花榆火催寒食:旧历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有禁火的风俗,节后另取新火。唐宋时朝廷于清明日取榆柳的火以赐百官。这句指明饯别的时令正是梨花盛开的寒食节前。

⑨愁一箭风快三句:愁着顺风船行如箭,回头一看就过了几个驿站。周济《宋四家词选》说这个“愁”字是“代行者设想”。半篙,指撑船的竿没入水中部分。时令已经接近暮春,所以说波暖。迢递,远貌。

⑩望人在天北:回头看送行的人远在天北。

⑪别浦萦回:船开走了,水波在回旋着。

⑫津堠岑寂:码头上冷清清的。津堠,码头上守望、可供住宿的处所。

⑬斜阳冉冉春无极:斜阳西下,春色无边。冉冉,慢慢地移动貌。

⑭念月榭携手两句:月榭、露桥,都是指夜游的地方。

词评:张端义贵耳集》说这首词和宋徽宗的风流故事有关。据说,周邦彦有一次隐匿在名妓李师师的床下,听到宋徽宗和她的情话以后,写了一首《少年游》。徽宗知道了大怒,借故把他押出都门。周邦彦临走时写了这首和李师师分别的作品。后来徽宗听李师师唱此词受了感动,又把周邦彦召回来做大晟乐正。这是一个荒唐的传说,不可信,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一文中曾经予以辨明。细玩词意,不像告别而是送别的语气。周济《宋四家词选》说是“客中送客”。这是作者借送别来表达自己“京华倦客”的抑郁心情。

苏幕遮

燎沉香①,消溽暑②。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③。叶上初阳干宿雨④,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⑤。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⑥,久作长安旅⑦。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⑧。

①燎(liáo)沉香:烧香。沉香,一名沉水,是一种香气很浓的香料。

②溽(lù)暑:潮湿的夏天天气。

③侵晓:天刚亮的时候。

④宿雨:昨夜的雨。

⑤水面清圆两句:浮在水面上的荷叶是那么圆润,晨风吹来的时候,片片的荷叶一颠一颠地擎举起来。连上面一句,王国维《人间词话》称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⑥吴门:苏州是古代吴国的首都,有吴门、吴中等名称。这里指作者的故乡钱塘。钱塘原属吴郡(为三吴之地),故称。作者《满庭芳·忆钱塘》:“似梦魂迢递,长到吴门。”

⑦长安:见前87页张舜民《卖花声》注⑧。

⑧芙蓉浦: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古时称荷花为芙蓉。

词评:周邦彦的词向以“富艳精工”著称;这首词前段描绘雨后风荷的神态,后段写小楫轻舟的归梦,清新淡雅,别具一格。

六 丑

蔷薇谢后作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①,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②。钗钿堕处遗香泽③,乱点桃蹊,轻翻柳陌④。多情为谁追惜⑤?但蜂媒蝶使⑥,时叩窗 ⑦。

东园岑寂⑧,渐蒙笼暗碧⑨。静绕珍丛底⑩,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⑪,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⑫。残英小,强簪巾帻⑬;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 侧⑭。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⑮。

①如过翼:像鸟儿飞掠过去那么快。

②葬楚宫倾国:蔷薇花被摧残(葬送)了。这里以楚王宫里的美人比喻蔷薇花。倾国,容华绝代的美人。语出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③钗钿:用美人遗落的钗钿比喻落掉的花瓣。

④乱点桃蹊两句:写蔷薇花谢后飞散貌。桃蹊、柳陌,桃树、柳树下面的路径。

⑤多情为谁追惜:有哪一个多情的人替落花惋惜呢?为谁,谁为。为,一作“更”。

⑥蜂媒蝶使:指蜂和蝶。它们在花枝上飞来飞去,故作为花的媒人和使者来说。

⑦窗 (gé):窗格子。 ,一作“隔”。

⑧岑寂:寂静,因花事凋零而产生的寂静。

⑨蒙笼暗碧:草木茂密,绿叶成荫,环境显得幽暗些了。

⑩珍丛:珍贵的蔷薇花丛。

⑪长条故惹行客:蔷薇有刺,会勾住人的衣服,故云。

⑫似牵衣待话两句:依《四部丛刊》本《草堂诗余》的断句,应标点为“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这也可通。周济《宋四家词选》指出这两句的特点:“不说人惜花,却说花恋人。”

⑬强簪巾帻(zé):把残花勉强插在头巾上。

⑭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两句:终不如盛开的花朵插在钗头上摇曳多姿。颤袅,摆动。向人 侧,有悦人、媚人之意。这里作者也许是以残花自比。

⑮漂流处三句:大意是劝落花不要随潮水漂去,因为:如果还有相思之情未了,那就永远不会被人发现而埋没了。庞元英谈薮》认为这几句词是暗用红叶题诗的故事。范摅云溪友议》:“卢渥舍人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乃有一绝句。……诗云:‘水流何太急,深宫竟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这里用落花比红叶。潮,早潮。汐,晚潮。

词评:这首词《 村丛书·片玉词》题作“落花”。全词有好些细节,而且安排得很好:前段从春归写到花谢、花飞,随后以无人追惜作结。后段多情的诗人为岑寂的东园而“叹息”,失掉花朵的长条也对诗人依依不舍。于是他拾起了一朵残花,把它插在头巾上,并为它的零落而感到怅惘。最后对漂流的落花还致以不能忘情的惋惜与关怀。大意如此。是否有寄托呢?黄蓼园《蓼园词选》说:“自叹年老远宦,意境落寞,借花起兴。以下是花、是自己,已比兴无端,指与物化,奇情四溢,不可方物,人巧极而天工生矣!结处意致尤缠绵无已,耐人寻绎。”我们则认为这首词主要是咏物,几个细节写得很生动,但没有构成一个较高的意境,结处也只是由落花扯到红叶的故事以寄情,思想上的寄托即使有也是并不深刻的。过去许多词话家对此词内容的评价都嫌太高。

解语花

上元①

风销绛蜡②,露 红莲③,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④,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⑤。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⑥。箫鼓喧,人影参差⑦,满路飘香麝⑧。 因念都城放夜⑨,望千门如昼⑩,嬉笑游冶。钿车罗帕⑪,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⑫。年光是也⑬,惟只见旧情衰谢⑭。清漏移⑮,飞盖归来⑯,从舞休歌罢⑰。

①上元:一题《元宵》。

②绛蜡:红烛。绛,一作“焰”。

③红莲:荷花灯。欧阳修《蓦山溪》(元夕)词:“纤手染香罗,剪红莲满城开遍。”

④桂华:月光。相传月中有大桂树,故以桂代月。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意谓“桂华”两字不免陈滥。)

⑤耿耿素娥欲下:见前54页苏轼《念奴娇》第二首注③。这里的素娥亦可用来指月里的嫦娥。耿耿,光明貌。

⑥楚女纤腰一把:《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杜牧《遣怀》诗:“楚腰纤细掌中轻。”这里用来指美人。

⑦参差:不齐,杂乱貌。

⑧香麝(shè):即麝香。麝是一种似鹿而小的动物,雄麝脐部有香腺,可以做香料。

⑨放夜:开放夜禁。陈元龙《片玉集注》引《新记》:“京城街衢,有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夜,勒许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谓之放夜。”

⑩千门:指皇宫里的千门万户。杜甫《哀江头》诗:“江头宫殿锁千门。”

⑪钿车罗帕:车上的少女用香罗手帕和游人相招。钿车,以金为饰的华丽的车子。元稹《 卧闻幕中诸公征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钿车迎妓乐。”

⑫暗尘随马:车马经行的地方,尘土飞扬。这里是说车马经行的地方聚拢了很多游人。苏味道《观灯》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⑬是也:还是一样。

⑭旧情:过去的豪情。

⑮清漏移:夜深了。漏,古代用水计时的用具。

⑯飞盖:见前70页秦观《望海潮》注⑩。

⑰从舞休歌罢:让它歌舞休歇也就算了吧。

词评:周济《宋四家词选》说:“此美成在荆南作,当与《齐天乐》同时。到处歌舞太平,京师尤为绝盛。”荆南,即荆州(今湖北江陵县)。作者寓居荆州的时期是三十二岁以后、三十七岁以前。这时他远离京师,在仕途上很不得意,从词里也可以看出他颇有抑塞不舒之感。

满庭芳

夏日溧水无想山作①

风老莺雏②,雨肥梅子③,午阴嘉树清圆④。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⑤。人静乌鸢自乐⑥,小桥外、新绿溅溅⑦。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⑧。

年年如社燕⑨,飘流瀚海⑩,来寄修椽⑪。且莫思身外⑫,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⑬,不堪听、急管繁弦⑭。歌筵畔,先安簟枕⑮,容我醉时眠。

①溧水:今江苏地名。

②风老莺雏:小莺儿在暖风里成长了。

③雨肥梅子:梅子受到雨水的滋润,肥大起来。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红绽雨肥梅。”

④午阴嘉树清圆:正午的时候,太阳光下的树影既清晰,又圆正。刘禹锡《昼居池上亭独吟》:“日午树阴正。”嘉,一作“佳”。

⑤炉烟:用来熏衣服,去潮湿气。

⑥人静乌鸢自乐:《片玉集》陈元龙注,“杜甫诗:‘人静乌鸢乐。’”(按杜诗里没有这一句。)乌鸢,即乌鸦。

⑦溅(念阴平声)溅:急流中的水声。

⑧黄芦苦竹两句:白居易《琵琶行》,“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上句是说溧水“地卑山近”与湓江同;下句是说要追踪白居易,也就是以白居易贬谪江州(即九江,今江西市名)时的处境与心情自比。

⑨社燕:相传燕子于春天的社日从南方飞来,秋天的社日飞回去,故称社燕。

⑩瀚海:沙漠地区。这里泛指遥远、荒僻地区。

⑪修椽(chuán):承屋瓦的长椽子(燕子筑巢之所)。

⑫身外:把功名事业等等都作为身外的事情看待。

⑬江南倦客:作者自称。倦客,倦于作客、做官。

⑭急管繁弦:音响强烈、繁复的音乐。

⑮簟(diàn):席子。古人常用簟枕比喻闲居生活。

词评:周邦彦于宋哲宗元 八年(1093)移官溧水令,时年三十七岁。这首词是在溧水任内写的。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指出它的特点说:“此中有多少说不出处,或是依人之苦,或有患失之心,但说得虽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后人为词,好作尽头语,令人一览无余,有何趣味。”寻根究底,他之所以写得不激烈,是因为缺少积极的思想感情,所以显得苍白无力。

蝶恋花

早行

月皎惊乌栖不定①,更漏将阑, 辘牵金井②。唤起双眸清炯炯③,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徘徊④,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⑤,露寒人远鸡相应。

①月皎惊乌栖不定:月色太明亮,常常惊醒乌鸦。这里暗示人也睡不着。

②更漏将阑两句:夜快完了,人家已经起来汲水。 辘,一作“辘轳”,汲水器。

③双眸清炯炯:眼珠子亮晶晶的(表示没有睡着)。炯炯,明亮貌。

④徘徊:见前9页晏殊《浣溪沙》注①。一作“徊徨”。

⑤楼上阑干横斗柄:北斗星位置低落了,仿佛就在栏杆的上头,这是夜快完了的征象。另一解释:阑干,横斜貌,是说斗柄斜挂楼头。斗柄,指北斗七星中五至七三颗星,样子有点像斗柄。

词评:这首词写秋天早晨送别爱人。黄蓼园《蓼园词选》说:“首一阕言未行前,闻乌惊漏残、辘轳声响而警醒泪落。次阕言别时情况凄楚,玉人远而惟鸡相应,更觉凄婉矣。”

西 河

金陵怀古

佳丽地①,南朝盛事谁记②?山围故国③,绕清江、髻鬟对起④。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⑤。 断崖树⑥,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⑦。空余旧迹,郁苍苍⑧、雾沉半垒⑨。夜深月过女墙来⑩,伤心东望淮水⑪。

酒旗戏鼓甚处市⑫?想依稀王谢邻里⑬。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⑭,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①佳丽地:指金陵(今江苏南京市)。谢 《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②南朝:指偏安南方的吴、东晋、宋、齐、梁、陈那些朝代。

③故国:指金陵,它是南朝的故都。

④绕清江两句:长江两岸环绕着对峙的青山,形状像女人的髻鬟。

⑤风樯:张着风帆的船。樯,桅杆。

⑥断崖:临水的山崖。

⑦莫愁艇子:古乐府《莫愁乐》,“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今南京水西门外有莫愁湖。

⑧郁苍苍:云雾很浓,望去一片苍青色。这里联系前面“断崖树”“空余旧迹”,也可以作为树木茂密的形容词。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山树郁苍苍。”

⑨雾沉半垒:雾气遮盖了半座营垒。《大清一统志·江苏江宁府》:“韩擒虎垒在上元县西四里。”“贺若弼垒在上元县北二十里。”上元县,今属江苏江宁区。

⑩女墙:城上的小墙。

⑪伤心东望淮水:淮水,指秦淮河,横贯南京城中,南朝时都人士女游宴之所。伤心,一作“赏心”,指赏心亭。《景定建康志》:“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

⑫酒旗戏鼓:指酒楼、戏馆,繁华的场所。

⑬想依稀王谢邻里:想来是王、谢故家所在。依稀,仿佛。王、谢,东晋时期的豪门大族。他们的宅第都在乌衣巷一带(今南京市东南),比邻而居,故称邻里。

⑭寻常巷陌:普通的街道。

词评:这首词主要是 栝刘禹锡的两首诗而成。其一,《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其二,《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张炎《词源》里说:“清真最长处,在善融化诗句,如自己出。”这首词在《片玉词》里也要算是风格较高的一首词。

夜游宫

叶下斜阳照水①,卷轻浪沉沉千里②。桥上酸风射眸子③。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④,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⑤?

①叶下:叶落。

②沉沉:形容流水渺远不尽貌。

③酸风射眸子:冷风刺眼。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东关酸风射眸子。”

④寒窗底:寒窗里。

⑤为萧娘两句:杨巨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萧娘,女子的泛称。

菩萨蛮

梅雪

银河宛转三千曲①,浴凫飞鹭澄波绿。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②。 天憎梅浪发③,故下封枝雪。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①银河:天河,借指人间的河。

②江上楼:面临江上,可以望远的妆楼。

③浪发:滥开。

词评:这首词通过题咏梅花雪景,体现出思妇念远的深情。与柳永的《八声甘州》并读,不难发现作者和柳永风格不同的含蓄的一面。

虞美人

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①。天寒山色有无中②,野外一声钟起送孤篷③。 添衣策马寻亭堠④,愁抱惟宜酒⑤。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⑥。

①云树开清晓:早晨太阳出来,笼罩在树林上的云气散开了。秦观《满庭芳》词有“晓色云开”语。

②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③送孤篷:送别。篷,指小船。

④亭堠(hòu):古时有亭堡、驿站的地方可以买酒喝。堠,土城。

⑤愁抱惟宜酒:要解愁只有喝酒。愁抱,愁怀。

⑥菰蒲睡鸭占陂塘两句:这是以水鸭双宿双飞反衬自己的孤身作客。菰蒲,水草。陂塘,蓄水的池塘。黄庭坚《睡鸭》诗:“天下真成长会合,两凫相倚睡秋江。”又《题郑防画夹》诗:“睡鸭不知飘雪,寒雀四顾风枝。”

廖世美 一首

廖世美生平事迹不详。黄 《花庵词选》录他的词两首。

好事近

夕景

落日水熔金①,天淡暮烟凝碧。楼上谁家红袖②,靠阑干无力。 鸳鸯相对浴红衣③。短棹弄长笛④。惊起一双飞去,听波声拍拍。

①熔金:形容落日照在水里灿烂的颜色。

②红袖:指少妇。

③鸳鸯相对浴红衣: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红衣,彩色羽毛。

④短棹:小船,这里指游船。

李重元 一首

李重元生平事迹不详。黄 《花庵词选》录他的词四首。

忆王孙

春词

萋萋芳草忆王孙①,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②。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①萋萋芳草忆王孙:刘安《招隐士》赋:“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草盛貌。

②杜宇:即子规鸟。见前49页苏轼《浣溪沙》注②。

词评:这首词一题秦观作。

曾布妻 一首

曾布妻魏氏,襄阳(今湖北襄阳市)人。宋徽宗时,曾布做过宰相,当时称她为魏夫人。在妇女中以能文著称。曾 《乐府雅词》录她的词十首。

菩萨蛮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词评:这是一首风调谐婉、传诵一时的闺情词。黄 《花庵词选》题作“春景”。

无名氏 十五首

九张机①

其一

一张机,织梭光景去如飞②。兰房夜永愁无寐③。呕呕轧轧④,织成春恨,留着待郎归。

①《九张机》:这不是一般词调的名称,曾 《乐府雅词》把它列入“转踏”类。“转踏”是用一些诗和词组合起来的叙事歌曲。《九张机》的体制比较简单,不是诗、词相间,内容不是叙事,重在抒情。除了九首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外,它的性质和一般的词没有基本的区别,所以朱彝尊把它选入《词综》。

②光景:时光。

③兰房:等于说香房,妇女所居。

④呕呕轧轧:机织的声音。

其二

两张机,月明人静漏声稀①。千丝万缕相萦系。织成一段,回纹锦字②,将去寄呈伊。

①漏声稀:指深夜。漏,古代用水计时的用具。到了深夜,漏壶里水少,滴得比较慢,故云。

②回纹锦字:把回文诗织成锦字。回文诗是一种可以往复回环诵读的诗。

其三

三张机,中心有朵耍花儿①。娇红嫩绿春明媚。君须早折,一枝浓艳,莫待过芳菲②。

①耍花儿:指织锦上的花儿。耍,似是“有趣”“可爱”的意思。

②君须早折三句:是说爱情要及时,不要虚度青春。过芳菲,过了花草的香美时期。杜秋娘《金缕衣》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其四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其五

七张机,春蚕吐尽一生丝。莫教容易裁罗绮,无端剪破,仙鸾彩凤,分作两边衣。

其六

春衣,素丝染就已堪悲①。尘昏汗污无颜色②。应同秋扇,从兹永弃③,无复奉君时。

①素丝染就已堪悲:素丝染后,失掉本来的洁白之色,所以兴悲。《淮南子·说林训》:“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

②尘昏汗污无颜色:春衣受到人们的糟蹋,被尘土、粉汗沾污,失去原来的光彩。白居易《缭绫》诗:“汗沾粉污不再着,曳土踏泥无惜心。”这个句子显然还有它的比喻意义:把素丝比作织女的玉颜,把尘昏汗污比作容颜的憔悴和衰老。这样就和下文联系更密切。

③应同秋扇两句:是说色衰被弃和秋扇见捐一样。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前 调

其一

一张机,采桑陌上试春衣。风晴日暖慵无力。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①。

①啼莺言语两句:被黄莺儿美妙的歌声迷住了,舍不得回去(这里说成是黄莺儿不让她回去)。

其二

两张机,行人立马意迟迟①。深心未忍轻分付②。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③。

①行人立马意迟迟:行人,指即将远行的爱人。立马,驻马。意迟迟,迟疑不决,准备走而又没有走开。

②深心未忍轻分付:自己的深情密意不好意思表示出来。

③只恐被花知:生怕自己的心事被花知道。

其三

三张机,吴蚕已老燕雏飞①。东风宴罢长洲苑②,轻绡催趁③,馆娃宫女④,要换舞时衣。

①吴蚕:吴地(今江苏苏州市一带)是盛产蚕丝的地区。

②长洲苑:春秋时吴国国王游猎的苑囿,在苏州市西南。

③轻绡催趁:催促织女赶织轻绡(为了宫里“要换舞时衣”)。趁,有赶快的意思。

④馆娃宫:吴王夫差特地建造起来给西施住的宫,在苏州市西南的灵岩山。

其四

四张机, 哑声里暗颦眉①。回梭织朵垂莲子②。盘花易绾③,愁心难整④,脉脉乱如丝⑤。

① 哑:织机的声音。 ,同咿。

②垂莲子:是“垂怜子”(即“爱你”)的双关语。莲和怜谐音。南朝民间乐府里常用这个词。

③盘花易绾(wǎn):要曲折回环地织成花朵倒是容易的。盘、绾,都是曲绕的意思。

④愁心难整:整,理。李煜《相见欢》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⑤脉脉:含情欲吐貌。

其五

五张机,横纹织就沈郎诗①。中心一句无人会。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①沈郎:指南朝梁诗人沈约。伊士珍《琅 记》引《子真杂抄》:“谢秘书平生不嗜书,独爱沈约集。行立坐卧,靡不讽咏。薛道衡戏曰:‘沈郎书真可秘耶?’……(谢)大书于额曰‘沈郎书室’。”

其六

六张机,行行都是耍花儿①,花间更有双蝴蝶。停梭一饷②,闲窗影里③,独自看多时。

①耍花儿:见前103页《九张机》(其三)注①。

②一饷:片刻。

③闲窗影里:在阳光悄悄地照进来的窗子里。

其七

七张机,鸳鸯织就又迟疑。只恐被人轻裁剪,分飞两处,一场离恨,何计再相随?

其八

八张机,回纹知是阿谁诗①?织成一片凄凉意。行行读遍,厌厌无语②,不忍更寻思③。

①回纹:见前103页《九张机》(其二)注②。

②厌厌:见前84页贺铸《石州引》注⑨。

③寻思:仔细思量。

其九

九张机,双花双叶又双枝。薄情自古多离别①。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

①薄情:薄情郎。

词评:曾 《乐府雅词》里有两组《九张机》。在前一组的开头有一段序,说:“《醉留客》者,乐府之旧名;《九张机》者,才子之新调。凭戛玉之清歌,写掷梭之春怨,章章寄恨,句句言情。恭对华筵,敢陈口号。”从这段骈偶文字和所谓“才子之新调”来看,似不是出自民间的作品。曾 所选的无名氏词都不像来自民间。但这两组词的风格在《乐府雅词》里还算是不太“雅”的,它具有浓厚的民歌色彩,该是文人或者下层文人模拟民间词写的作品。

陈廷焯对这两组词极为推重,他在《白雨斋词话》里说:“《九张机》自是逐臣弃妇之词,凄婉绵丽,绝妙古乐府也。”又说:“词至《九张机》,高处不减《风》《骚》,次亦《子夜》怨歌之匹,千年绝调也。”又说:“词至是,已臻绝顶,虽美成(周邦彦)、白石(姜夔)亦不能为。”这些评语似嫌过高,但他一反许多词话家对它所采取的轻视态度,确有独到的见解。如他指出“三张机,吴蚕已老燕雏飞”一首“刺在言外”,指出“春衣,素丝染就已堪悲”一首“最沉痛”“凄凉怨慕”,都说得对。这两组词所反映的思想感情并不单纯,有怨词,也有艳语。如“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我们可以设想一个织锦的少女是怎样沉醉在旖旎的春光里。我们还可以看出,作者所塑造的女主人公是一个热爱自己的工作和对爱情无比忠贞的人。这人物形象来自民间,迥然不同于名家词里所描绘的妇女。

无名氏 一首

柘枝引

将军奉命即须行,塞外领强兵。闻道烽烟动①,腰间宝剑匣中鸣②。

①烽烟:战火。古时在边地的前哨筑高土台,有敌人来,便在台上燃烽火以告警。

②腰间宝剑匣中鸣:佩剑在剑匣里发出不平的鸣声(意味着杀敌的时候到了)。

词评:这首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列入《舞曲歌辞》,题作《柘枝词》,定为宋朝以前的作品。《钦定词谱》题作《柘枝引》。今依张宗 《词林纪事》列为宋词。

蒋兴祖女 一首

蒋兴祖女,宜兴(今江苏市名)人。能诗词。据《宋史·忠义传》载,钦宗靖康年间金兵南侵的时候,蒋兴祖为阳武(今河南原阳县)令,城被敌军包围,他坚持抵抗,至死不屈,表现得很忠烈。他的妻子、儿子都死于这一事变。又,韦居安《梅 诗话》载:“……其女为贼虏去,题字于雄州驿中,叙其本末。仍作《减字木兰花》词云(略)。蒋令浙西人。其女方笄,美颜色,能诗词。乡人皆能道之。此汤岩起《诗海遗珠》所载。”

减字木兰花

题雄州驿①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②。白草黄沙③,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④。渐近燕山⑤,回首乡关归路难。

①雄州:今河北雄县。

②辘辘:车声。杜牧《阿房宫赋》:“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③白草黄沙:北方边区荒凉景象的特征。

④飞鸿过也两句:是说鸿雁南飞,而自己北行,距离故乡更远,因而愁肠日夜百结不解。无昼夜,不分昼夜。

⑤燕山:指燕京(今北京市)。

词评:况周颐蕙风词话》说这首词“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

无名氏 一首

水调歌头

建炎庚戌题吴江①

平生太湖上②,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③。拟把匣中长剑④,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非吾事⑤,丘壑已蹉跎⑥。

新鲈⑦,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干戈⑧!欲泻三江雪浪⑨,净洗边尘千里⑩,不为挽天河⑪。回首望霄汉⑫,双泪堕清波。

①建炎庚戌题吴江:宋高宗建炎庚戌年(1130),正是金兵侵扰江南、劫掠两浙的时候。吴江,即吴淞江,太湖的支流。

②太湖:古名震泽,又名具区,位置在江苏、浙江之间。

③如今重到何事两句:按照词意,应标点为“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

④长剑:古人佩剑,表示要争取功名。

⑤银艾非吾事:管印信不是自己要做的事情,就是说不要做官。银,银印。艾,绿色像艾草的拴印的丝带。

⑥丘壑已蹉跎:山水虚设已久。蹉跎,失时。

⑦ (kuài)新鲈:烧新鲜的鲈鱼吃。 ,通脍,把鱼肉切细。鲈鱼是吴江、松江一带的名产。

⑧识干戈:遭遇战争。李煜《破阵子》:“几曾识干戈?”

⑨三江:指吴淞江、娄江、东江,都是太湖的支流。

⑩净洗边尘:消灭边境上的敌人。边尘,边境上有战事(指受到敌人的侵扰)。

⑪不为挽天河:是说在国家解除危难以前,决不能放弃努力,定要净洗边尘,收复失地。杜甫《洗兵马》诗:“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这里反用其意。

⑫霄汉:天际,高空。

词评:这首词极悲愤、沉痛。作者不详。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六)载:“绍兴(1131—1162)中有于吴江长桥上题《水调歌头》……不题姓氏。后其词传入禁中。上(宋高宗)命询访其人甚力。秦丞相(桧)乃请降黄榜招之。其人竟不至。或曰:‘隐者也。自谓‘银艾非吾事’,可见其泥涂轩冕(不愿做官)之意。秦丞相请招以黄榜,非求之,乃拒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