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氏 一首
闻笛
玉楼十二春寒侧,楼角暮寒吹玉笛①。天津桥上旧曾听②,三十六宫秋草碧③。 昭华人去无消息④,江上青山空晚色。一声落尽短亭花⑤,无数行人归未得⑥。
①玉楼十二春寒侧两句:玉楼,天帝或仙人住的地方。这里指南宋京城里的宫苑。《十洲记》载昆仑山天墉城上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所”。侧,轻寒貌。杨慎《词品》说是“峭寒”的意思。暮寒,一作“何人”。
②天津桥上旧曾听:这支曲子曾经在汴京(没有沦陷时)听过。元稹《连昌宫词》:“李谟压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自注:“玄宗尝于上阳宫夜后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明日密追捕捉笛者诘验之。自云:‘其夕窃于天津桥玩月,闻宫中度曲,遂于桥柱上插谱记之。臣即长安少年善笛者李谟也。’玄宗异而遣之。”天津桥,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洛水上,唐宋时名胜地区。
③三十六宫秋草碧:宫苑里都长满了碧草。暗示宫里无人,君国沦亡。骆宾王《帝京篇》:“汉家离宫三十六。”这里指宋宫。
④昭华人去无消息:被金兵掳去的徽、钦二帝及其妃嫔们都没有来归的消息。昭华,宫廷里的女官名。这里是泛指。《南史·后妃传序》:“昭华,魏明帝所置。”又:“(宋)孝武孝建三年,……又置昭仪、昭容、昭华,以代修华、修仪、修容。”
⑤一声落尽短亭花:笛子里吹着离别的曲调。花,梅花,即《梅花落》,一名《梅花引》,笛曲名。短亭,见前25页柳永《雨霖铃》注①。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⑥行人归未得:是说南渡人士不能北归。
词评:这首词《历代诗余》题王武子作。
无名氏 一首
御街行
霜风渐紧寒侵被,听孤雁声嘹唳①,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告语②:“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 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河西岸小红楼③,门外梧桐雕砌④。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无寐⑤。”
①嘹(liáo)唳(liáo):形容响亮而漫长的声音。
②披衣:作者本来睡了,听到雁声悲切,披着衣服起来。
③红楼:妇女住的地方。李白《陌上赠美人》诗:“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④雕砌:雕花的台阶。
⑤人人:那个人,指爱人。
词评:这首词不同于传统文人的作品,选择题材和写作方法都不落陈套。全篇没有使用“相思”一类的词汇,可是作者思念和关怀爱人的感情表达得很深切。
鲁逸仲 一首
鲁逸仲生平事迹不详。王灼《碧鸡漫志》说是孔夷的托名。厉鹗《宋诗纪事》说孔夷字方平,哲宗元 中隐士。黄 《花庵词选》选录他的词三首。
南 浦
旅怀
风悲画角①,听单于、三弄落谯门②。投宿 征骑③,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阑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乍离烟水,嘹唳度寒云④。 好在半胧溪月⑤,到如今、无处不消魂⑥。故国梅花归梦⑦,愁损绿罗裙⑧。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⑨。算翠屏应是,两眉余恨倚黄昏⑩。
①风悲画角:寒风里传来号角悲凉的声音。画角,见前13页张先《青门引》注③。相传画角有长鸣、中鸣的区别。长鸣时声调激昂,中鸣时声音很悲切。
②听单(chán)于、三弄落谯门:城楼上反复吹奏着《单于》曲,表明天色已晚。唐代的《大角曲》中有《大单于》《小单于》等曲。弄,奏乐。谯门,见前68页秦观《满庭芳》注②。
③ (qīn) :马行快速貌。
④嘹唳:见前页《御街行》注①。
⑤好在半胧溪月:月儿依然无恙,半明半暗地照在溪头。好在,依旧。
⑥消魂:即销魂。见前68页秦观《满庭芳》注⑧。
⑦故国梅花归梦:听了《梅花》曲引起思归的梦想。《梅花》,即《梅花落》,一种容易引起乡愁的曲子。
⑧愁损绿罗裙:想起家里的爱人便愁坏了。绿罗裙,这里指穿绿罗裙的人。牛希济《生查子》词:“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⑨为问暗香闲艳两句:表示不能忘怀过去的歌舞享乐生活。暗香闲艳,大约是指歌舞女一类的人。
⑩算翠屏应是两句:这是设想爱人也在思念自己。翠屏,借指爱人(她正站在屏风边愁思苦想)。
词评:这首词前段写凄凉的旅况,后段写怀念故乡的感情,可能是通过思乡而寄情故国。黄蓼园《蓼园词选》说:“细玩词意.似亦经靖康乱后作也。第词旨含蓄,耐人寻味。”
吕渭老 一首
吕渭老(一作滨老),字圣求,秀州(今浙江嘉兴市)人。宋徽宗宣和末年在朝廷里做过小官。南渡后情况不详。今传《圣求词》。
好事近
飞雪过江来①,船在赤阑桥侧②。为报布帆无恙③,着两行亲札④。
从今日日在南栖,发自此时白。一咏一觞谁共⑤?负平生书册⑥。
①飞雪过江来:冒着雪渡过长江南来。
②赤阑桥:红阑干的桥。这里疑是专名,地址不详。
③布帆无恙:旅途平安,没有出事故。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载顾长康写信给殷浩说:“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④亲札:亲笔写的信。
⑤一咏一觞(shāng)谁共:跟谁一道作诗、喝酒呢?觞,酒杯。谁,指志同道合的朋友。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⑥负平生书册:辜负了读一辈子的书(不能挽救国家的危亡)。
词评:这是吕渭老南渡后写给友人的词。词虽简短,忧国和忏悔的心情都表达了出来。
蔡 伸 一首
蔡伸字伸道,自号友古居士,莆田(今福建市名)人。宋徽宗时进士。做过太学博士(国立大学的教官)和徐州(今江苏市名)等处的地方官。有《友古词》。
苍梧谣①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②。人何在?桂影自婵娟③。
①《苍梧谣》:通称《十六字令》。
②圆(chán):圆月。蟾,蟾蜍,月里的嫦娥。《后汉书·天文志》刘昭注引张衡《灵宪浑仪》:“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 娥窃之以奔月,……是为蟾蜍。”这里作为月的代称。
③桂影自婵娟:桂影,指月影。见前54页苏轼《念奴娇》第二首注①。自,空自。婵娟,美好貌。
叶梦得 三首
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自号石林居士,苏州(今江苏市名)人。举进士。宋徽宗时官翰林学士(替皇帝草拟诏令的官吏)。南渡后,两次任建康(今江苏南京市)知府,对军事的补给工作做得很好,有助于前方的抗金战争。晚年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卞山,以读书吟咏自乐。他写过一部《石林诗话》,对苏轼的诗有所不满,可是他的词无可讳言地受了苏轼的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豪放风格。毛晋称他“不作柔语 人”,关注称他晚年的词“能于简淡时出雄杰”①,都指出了他的作品的特征。今传《石林词》。
①毛晋、关注语,见《石林词》题、跋。
水调歌头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病不能射①。
霜降碧天静②,秋事促西风③。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④。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⑤,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⑥,飞骑引雕弓⑦。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⑧: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⑨,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⑩。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⑪。
①九月望日三句:曾 《乐府雅词》题作,“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痛不能射。客较胜相先。将领岳德,弓强二石五斗,连三发中的。观者尽惊。因作此词示坐客。前一夕大风,是日始寒。”望日,旧历月之十五日。
②静:一作“净”。
③秋事促西风:意即西风促秋事。促,催促。秋事,秋收的事情。唐彦谦《和陶渊明贫士诗》:“去年秋事荒,贩籴仰邻州。”这和上句都是写深秋景象。
④寒声隐地初听两句:是说本来还只隐约地感到一点秋凉,到了夜半,西风猛烈地吹打着梧桐,就带来了更多的寒意。地,助词。
⑤起瞰高城回望两句:登上城楼远望,遍地都是一派冷落的秋色。关河,见前30页柳永《八声甘州》注③。另一解释:作者回望的是中原广大的沦陷区。
⑥叠鼓:接连不断地打鼓(指早晨报时的鼓声)。
⑦引雕弓:张弓,开弓。弓背上雕绘纹彩的弓叫雕弓。
⑧衰翁:作者年老有病,自称衰翁。
⑨虎士:勇士,指岳德。
⑩双雁落遥空:形容箭术的神乎其技。《北史·长孙晟传》载长孙晟有一箭贯双雕的故事。落遥空,从高空被射落下来。
⑪回首望云中:王维《观猎》诗,“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里“云中”也可以释为地名。汉时云中(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是在军事上占重要地位的边郡,魏尚、李广都曾经在此击溃匈奴的军队。
词评:作者因“病不能射”产生了许多感慨。末两句是自伤衰老,不能再为国家效力。“回首望云中”,显然含有“不堪回首望中原”的意思。
前 调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①。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 斜②。为问山公何事③,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④?徙倚望沧海⑤,天净水明霞⑥。
念平昔⑦,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⑧。却恨悲风时起⑨,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⑩。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⑩!
①霜信报黄花:黄花开时表明是降霜的季节。
②小窗低户深映两句:是说幽居掩映在黄花秋色之中,外面环绕着曲折 斜的小路。小窗低户,指简陋的房屋。
③山公:《晋书·山简传》载山简好酒易醉,时人称为山公。作者借以自称。
④鬓双华:两鬓花白。
⑤徙倚望沧海:依恋不舍地眺望着浩渺的沧波远水。徙倚,徘徊往复。沧海,可能指临近吴兴的太湖。(作者晚年寓居吴兴西北的卞山,太湖在卞山的东北面。)
⑥天净水明霞:秋天高空里清净无尘,霞彩映照水中,格外明丽。
⑦平昔:往日。
⑧归来三径重扫两句:写归隐田园。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三径,院子里的小路。
⑨悲风:寒风。
⑩冉冉云间新雁两句:云间的新雁带来了敌人侵扰的讯息。冉冉,飞行貌。边马怨胡笳,写边地悲凉景象,借指战争。蔡琰《悲愤诗》:“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这里指敌人军中的号角。
⑪谁似东山老两句:谢安字安石,曾隐居东山(在今浙江上虞县西南),他是东晋淝水之战的指导人,在这一战役中击溃了前秦(胡族之一)的百万雄师。据说,当战争正在激烈进行的时候,他在别墅里下棋,不动声色(见《通鉴》卷一 五),所以说“谈笑净胡沙”。作者这时闲居山中,故以东山谢安自况。李白《永王东巡歌》:“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①
缥缈危亭②,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③。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④。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①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五十九岁,闲居吴兴卞山。绝顶,指卞山山顶,它是吴兴地区的最高峰。小亭,《宋六十名家词·石林词》作“水亭”,疑误。
②缥缈:高远、隐约貌。
③烟浪:烟云如浪。
④天涯想:立功万里的想头。
赵 佶 一首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他做了二十五年荒淫腐败的皇帝,加速了北宋王朝的崩溃。靖康二年(1127)被掳北去后,又过了九年耻辱的俘虏生活,死在五国城(在今黑龙江省境)。他做皇帝豪华的享受和亡国的遭遇,在政治上的昏庸和艺术上的才能,都有些像李后主。今传有《宋徽宗词》。
他前期的词是处在深宫里写的,除了像《探春令》“去年对着东风,曾许不负莺花愿”反映极度曼艳的生活外,挑不出什么好作品。只有亡国以后在北地写的两首哀歌,特别是《燕山亭》一首,标志着他的艺术的高度成就。
燕山亭①
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②。新样靓妆③,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④。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⑤,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⑥,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⑦。
①《燕山亭》:一作“宴山亭”。
②裁剪冰绡三句:写杏花的形色。冰绡,白色丝绸,用来比喻花瓣。燕脂,同胭脂。
③靓(jìng)妆:用脂粉打扮。
④蕊珠宫女:仙女。蕊珠宫,是道教传说的仙宫(赵佶也是道教徒,自号教主道君皇帝)。
⑤凭寄:托寄。
⑥怎不思量:是说怎么不思念故宫呢,可是那也不过空想一番罢了。
⑦和梦也新来不做:和,连。新来,一作“有时”。
词评:这首词据说是宋徽宗的“绝笔”。他以杏花的凋零比喻自己横被摧残的命运;婉转而绝望地倾诉出内心无限的哀愁。杨慎《词品》说:“词极凄惋。”问题在于作者经过这样巨大的变乱之后,所怀恋不忘的仍然限于他的“故宫”(另外一首《眼儿媚》也是这样)。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可以和《诗经》里面爱国的名篇《黍离》相比,就思想意义说,显然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李清照 十一首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生于济南(今山东市名)历城西南的柳絮泉。父亲李格非是一个能文的官吏。丈夫赵明诚历任地方官职,对于金石学很有研究。她的身份是贵族夫人,但和别的贵族夫人有所不同,生活在一个学术文艺气息非常浓厚的家庭里,而且十分认真地参加研究和创作的工作。金人的笳鼓毁灭了她的美满生活。南渡不久,丈夫病死。当敌军侵扰浙东的时候,她在颠沛流离中,珍藏的金石书画丧失殆尽。若干年后,在愁苦寡欢中死去①。她是宋代可以和第一流作家抗衡的女词人。作品散失很多②,今传《漱玉词》一卷。
以1127年的大变乱划界,李清照前后期作品有显著的区别。前期作品的反映面比较狭隘,限于闺情一类。如《一剪梅》《醉花阴》《凤凰台上忆吹箫》都是脍炙一时之作。到了后期,凄凉的身世之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创作思想,风格突变。如“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这种愁苦之词所反映的不仅是个人的感情,同时也是南渡人士辞乡别土、破国亡家的共同哀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李清照在创作上遵守旧的传统,以诗言志,以词抒情。这就自然而然地导致她的词的内容和诗歌里所表现的爱国思想相形见绌。但是也应当承认她的词里的愁情和诗里的爱国思想必然有其相通的地方。所以宋末词人刘辰翁读了她的《永遇乐》,“为之涕下”③,并且从而激起了家国之恨。不过,作者有不少的词在渲染愁情上尽其能事,难于确指其内涵的现实意义,而且情调过分低沉,这不免要给读者带来一些消极因素。
作者在语言艺术方面的创获是特别值得推荐的。她能不依傍古人,自出机杼。如《声声慢》一开头用了七对叠字,为前此所无。所以罗大经在《鹤林玉露》里惊叹地说:“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她写词不喜欢堆砌故实,偶尔用典,也没有掉书袋的毛病。她善于运用民间语言,而又不同于柳永的“词语尘下”④;还善于用浅俗、清新的语句描绘出鲜明、动人的形象。这是可以比之于李煜而毫无逊色的。王灼本是对李清照表示很不满意的人,可是他也不得不推许她的词采,不得不承认她“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碧鸡漫志》)。
①俞正燮《癸巳类稿·易安居士事辑》辑录李清照的生平事迹较为完备。
②《宋史·艺文志》著录李清照的文集七卷、词六卷。
③刘辰翁《永遇乐》词序:“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④李清照《词论》中语。
点绛唇
蹴罢秋千①,起来慵整纤纤手②。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 金钗溜③,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④。
①蹴罢秋千:打过了秋千。蹴,踩,踏。
②慵整纤纤手:整,理。纤纤手,细嫩柔美的手。《古诗》:“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③袜 金钗溜:急忙中来不及穿鞋,就穿着袜子在地上走;头上的金钗冷不防也滑脱了。李煜《浣溪沙》词:“佳人舞点金钗溜。”又《菩萨蛮》词:“ 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④却把青梅嗅: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①,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②。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①溪亭:临水的亭台。作者在此玩赏景色、喝酒。
②藕花:荷花。
词评:这首词黄 《花庵词选》题作“酒兴”。
前 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①。试问卷帘人②,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③。”
①浓睡不消残酒:睡得很好,但还有残余的酒意未消。
②卷帘人:指侍女。这时她正在卷帘,故称。
③知否三句:女主人纠正侍女的话说:“你知道吗?海棠不是‘依旧’,该是绿叶多,红花少了。”
词评:李清照在北宋颠覆之前的词多饮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种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这首词在写作上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翁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绿肥红瘦”,用语简练,又很形象化。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④,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⑤。
①玉簟秋:用竹席有些嫌凉了。玉簟,席子的美称。
②独上兰舟:独自坐船出游。兰舟,见前25页柳永《雨霖铃》注④。
③云中谁寄锦书来:是谁从远方捎带了信来?谁,实指作者所想念的丈夫。锦书,书信的美称。
④雁字回时:雁儿来到的时候。相传雁能传书,故云。雁字,见前35页晏几道《阮郎归》注②。
⑤才下眉头两句:方才眉头不皱,心里头又想念起来了。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词评:这首词黄 《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伊士珍《琅 记》载:“易安结 (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①。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②,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③,有暗香盈袖④。莫道不消魂⑤,帘卷西风⑥,人比黄花瘦⑦!
①瑞脑消金兽:香炉里的香料渐渐烧完了。瑞脑,一称龙瑞脑,香料。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②玉枕纱厨:瓷枕、纱帐。
③东篱:种菊花的地方。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④暗香:幽香。
⑤消魂:即销魂。见前68页秦观《满庭芳》注⑧。
⑥帘卷西风:西风卷起帘子。
⑦黄花:菊花。
词评:这首词黄 《花庵词选》题作“九日”。据伊士珍《琅 记》记载:“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政(正)易安作也。”这个故事说明李清照的艺术技巧是高人一等的;她在这里塑造了一个多愁多感,为封建士大夫所欣赏的、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①,被翻红浪②,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③,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④,不是悲秋。 休休⑤!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⑥,也则难留⑦。念武陵人远⑧,烟锁秦楼⑨。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⑩。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①金猊(ní):狻猊形的铜香炉。
②被翻红浪:红锦被没有折好,乱摊在床上(表示主人公的懒散心情)。柳永《凤栖梧》词:“鸳鸯绣被翻红浪。”
③宝奁:华贵的梳妆镜匣。
④非干:不关。
⑤休休:完了,没有办法。
⑥阳关:即《阳关三叠》,是送别的曲子。源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见前87页张舜民《卖花声》注⑥。
⑦也则:也便。
⑧武陵人远:古代词曲中所谓“桃源”“武陵”,多用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事。见前72页秦观《踏莎行》注③。这里借指自己的爱人去到遥远的地方。韩琦《点绛唇》词:“武陵凝睇,人远波空翠。”
⑨烟锁秦楼:是说自己孤独地住在这个狭隘的妆楼里。锁,表示隔绝的意思。秦楼,即凤台,相传是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和她的爱人萧史飞升以前的住所。
⑩凝眸:注视,呆看。
词评:这是李清照早期写别情的词。她在《金石录后序》里说赵明诚曾经“屏居乡里十年”(作者二十五岁至三十五岁)。此词大约就在这个期间内夫妇离别时写的。黄 《花庵词选》和曾 《乐府雅词》都选录了这首词。这里依据黄本,文字较胜。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①。仿佛梦魂归帝所②,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③。九万里风鹏正举④。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⑤。
①天接云涛连晓雾两句:夜色将晓的时候,满天云雾里露出一线曙光,天河在流转着,成千的帆船在天河里飞舞。
②帝所:天帝住的处所。
③我报路长嗟日暮两句:我告诉天帝,自己虽有才学,写出惊人的诗句,可是现在日暮途远,没有出路。《楚辞·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④九万里风鹏正举:表示自己正要像鹏鸟高飞远举。
⑤蓬舟吹取三山去:蓬舟,像蓬草一般的轻舟。三山,传说中的仙山。《史记·封禅书》载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在渤海中。
词评:这首词黄 《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一般是消极、愁苦的作品,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外。她借助于梦,幻想着一条精神上可以寄托的道路,显示出豪迈健举的气概。类似的风格在她的诗歌里是容易发现的。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①。乍暖还寒时候②,最难将息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④。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⑤!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⑥,怎一个愁字了得!
①寻寻觅觅三句:作品里的主人公抱着百无聊赖的心情,去寻觅自己精神上可以寄托的安慰。但是寻觅给她带来了失望,秋天的景色和周围的气氛那么冷落、凄清,这一来她的心境便更加凄然寡欢、惨然不乐了。
②乍暖还寒时候:忽然回暖、一会儿又冷的时候。
③将息:调养、休息。
④雁过也三句:是说雁儿飞过的时候,正好托它带信,可是丈夫已死,信寄给谁,想想只有“伤心”。再一看,这雁儿原来是替她带过书信的“旧时相识”,这就使她更加难受了。雁足传书的出典见前30页柳永《夜半乐》注⑬。
⑤怎生:怎样。
⑥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词评: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名篇之一(张端义《贵耳集》说是晚年的作品)。南渡是她生活逆流的开始,不久她的丈夫死了,在浙东遭遇金人南侵的大紊乱,饱尝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此后一直都在孤苦伶仃的日子里煎熬。这就是作者所要吐露的哀愁。作为一个封建社会里饱经忧患、晚年孤独无依的寡妇,她有种种难以言传的哀愁是可以理解的。在残酷的命运面前表现得这样消极、绝望,说明了她的阶级局限。但是这里写的不只是个人苦闷,而是代表着多少不幸妇女在动乱的时代里的苦难遭遇,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在这首词里,作者特别显示出她的艺术才能;巧妙而自然地用铺叙的手法,把日常生活概括得很突出,还用上大量确切的叠字,加强了感情的渲染。历来词话家都称赞她这样创造性地用叠字,徐 在《词苑丛谈》里说:“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
念奴娇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①,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②,扶头酒醒③,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④。被冷香消新梦觉⑤,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⑥,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①宠柳娇花:柳条飘扬飞舞,像是很受春天宠爱似的。娇,含有娇贵和娇嫩的意思。人爱花,花就显得更娇。
②险韵诗:用冷僻生疏、难押的字做韵脚的诗。
③扶头酒:容易喝醉的酒。
④玉阑干:阑干的美称。
⑤香消:香炉里的香烧完了。
⑥清露晨流两句: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初引,初长。
词评:这首词写主人公抑郁、愁苦的心情,随着明媚的春光的到来,有逐渐开朗的一面。
永遇乐
落日熔金①,暮云合璧②,人在何处③?染柳烟浓,吹梅笛怨④,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⑤?来相召,香车宝马⑥,谢他酒朋诗侣⑦。 中州盛日⑧,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⑨。铺翠冠儿⑩,捻金雪柳⑪,簇带争济楚⑫。如今憔悴,风鬟雾鬓⑬,怕见夜间出去⑭。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①熔金:形容落日灿烂的颜色。宋人多以熔金形容映照在水里的落日,如廖世美《好事近》词:“落日水熔金。”辛弃疾《西江月》词:“一川落日熔金。”
②暮云合璧:暮云连成一片如白玉相合。
③人在何处:这是感伤自己孤独无依。人,亲人,指她死去的丈夫赵明诚。
④染柳烟浓两句:意即烟染柳浓,笛吹梅怨。梅,《梅花曲》。见前74页秦观《如梦令》第二首注②。
⑤次第岂无风雨:这表示一种好景无常的悲观心理。次第,转眼。
⑥香车宝马:华美的车马。
⑦谢他酒朋诗侣:辞谢喝酒作诗的朋友们的邀请。
⑧中州盛日:指汴京沦陷前的繁盛时期。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古代称河南为豫州,也称中州。
⑨偏重三五:宋朝元宵节是盛大的节日,故云。三五,指旧历正月十五夜。
⑩铺翠冠儿:妇女们戴的翡翠珠子镶的帽儿。吴自牧《梦粱录·元宵》:“官巷口、苏家巷二十四家傀儡,衣装鲜丽,细旦戴花朵肩、珠翠冠儿,腰肢纤袅,宛若妇人。”
⑪捻金雪柳:用绢、纸、金箔等做成的柳丝状的头饰。雪柳,宋朝妇女们元宵节插戴的妆饰品。
⑫簇带争济楚:插戴满头,夸自己打扮得漂亮。《宣和遗事·十二月预赏元宵》:“京师民有似云浪,尽头上戴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下看灯。”簇带,插戴着很多的饰物。周密《武林旧事·都人避暑》载茉莉花“初出之时,其价甚穹(高),妇人簇带,多至七插”。济楚,整齐,漂亮。
⑬风鬟雾鬓:头发蓬松散乱的样子。李朝威《柳毅传》:“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所不忍睹。”苏轼也有“雾鬓风鬟木叶衣”(《题毛女真》)的诗句。
⑭怕见夜间出去:一作“怕向花间重去”。怕见,懒得。
词评:张端义《贵耳集》说李清照“南渡以来,常怀念京、洛旧事。晚年赋《永遇乐》词。”这首词主要是抒发她饱经忧患后不安定的心情和自甘寂寞的消沉思想。词中追怀“中州盛日”的元宵景象,也适当地表现出作者对故国的眷念不忘。(南渡词人往往通过写汴京灯节的盛况以寄托自己的爱国思想。)南宋末年词人刘辰翁说:“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见《须溪词·永遇乐》题序)可想见其强烈的感染力。通篇把今昔不同的情景构成鲜明的对照,又把一些寻常用语组织入词,格外显得生动。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①,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②,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
②双溪:浙江金华市的江名。本来是两条溪,一为东港,一为南港,至金华合流的一段称婺港,又名双溪。唐宋时已成为诗人骚客吟咏的风景区。
词评:俞正燮《癸巳类稿·易安居士事辑》把这首词定为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作者避乱至金华以后的作品,并且指出词的内容“流寓有故乡之思”。
向子 一首
向子 (1086—1153),字伯恭,自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樟树市)人。他坚持抗金的立场,并且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市)亲率部队抵抗过强大的金兵。官至吏部(掌管任免、升降官吏等事务)侍郎(管理部务的副长官)。后以反对和议,与秦桧不合,致仕。今传《酒边词》,包括《江北旧词》和《江南新词》两部分。作者自己特别看重《江南新词》,其中有些是感慨很深的。他在一首《鹧鸪天》里唱道:“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是这种深刻地怀念故国的作品(虽然不多),构成《酒边词》的特色。《四库全书提要》说他“老境渐归平淡”,那只是看到作者的一面。
水龙吟
绍兴甲子上元有怀京师①
华灯明月光中②,绮罗弦管春风路③。龙如骏马④,车如流水,软红成雾⑤。太液池边⑥,葆真宫里⑦,玉楼珠树。见飞琼伴侣⑧,霓裳缥渺⑨,星回眼,莲微步⑩。 笑入彩云深处⑪,更冥冥、一帘花雨⑫。金钿半落,宝钗斜坠⑬,乘鸾归去⑭。醉失桃源,梦回蓬岛⑮,满身风露。到而今江上⑯,愁山万叠⑰,鬓丝千缕⑱。
①绍兴甲子上元有怀京师: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作。上元,即元宵节。见前19页欧阳修《生查子》注①。京师,指沦陷的汴京。
②华灯:花灯。
③绮罗弦管:绮罗,指游人华丽的服装。弦管,音乐。
④龙如骏马:倒装句子。李煜《望江南》词:“车如流水马如龙。”是说车马很多。
⑤软红:飞扬的尘土。
⑥太液池:汉唐都有太液池。唐时太液池在长安城东大明宫内。这里借指汴京宫里的池苑。
⑦葆真宫:宋宫名。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是元夕张灯的宫殿之一。北宋人诗里有描绘葆真宫张灯的盛况的。
⑧飞琼伴侣:犹言神仙伴侣。许飞琼,女仙名。《汉武帝内传》:“王母乃命侍女许飞琼鼓震灵之簧。”
⑨霓裳缥渺:是说歌舞可望而不可即。《霓裳羽衣曲》,唐时著名的舞曲。
⑩星回眼两句:星眼、莲步,写歌舞美人的媚态、娇态。
⑪彩云深处:指彩山。吴自牧《梦粱录·元宵》:“汴京大内前缚山棚,对宣德楼,悉以彩结。山沓上皆画群仙故事,左右以五色彩结文殊、普贤,跨狮子白象,各手指内五道出水。”
⑫更冥冥、一帘花雨:天空里出现一片焰火。冥冥,远空。花雨,落花如雨,形容焰火的盛况。
⑬金钿半落两句:是说妇女们的妆饰品在这狂欢的夜里多所遗落。周密《武林旧事·元夕》:“至夜阑则有持小灯照路拾遗者,谓之扫街。遗钿堕珥,往往得之。亦东都遗风也。”
⑭乘鸾:借指美女。见前54页苏轼《念奴娇》第二首注③。
⑮醉失桃源两句:陶渊明所记的桃花源和相传海上三神山之一的蓬莱岛,是人们所向往的美好的而又缥渺难求的仙境,这里借指沦陷的汴京。梦回,梦醒。
⑯到而今江上:现在流浪江南。
⑰愁山万叠:形容愁多,如同万山重叠。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忧端齐终南。”此用其意。
⑱鬓丝:鬓发像银白色的丝一般(表示衰老)。
陈与义 一首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河南市名)人。宋徽宗时进士。南渡后,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以诗著名,有《简斋集》,附《无住词》十八首。词虽不多,具有一定的质量。《四库全书提要》说他超过黄庭坚。甚至还有人说他的词的成就“可摩坡仙(苏轼)之垒”(黄 《花庵词选》语),那就未免过甚其辞了。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①
忆昔午桥桥上饮②,坐中多是豪英③。长沟流月去无声④。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成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⑤。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⑥。
①忆洛中旧游:《草堂诗余》题作“忆吴中旧游”,误。这是作者回忆自己二十四岁以前在洛阳故乡度过的青年生活。《宋史》本传称他:“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与抗。”可见作者是年少成名的。
②午桥:《大清一统志·河南府》,“午桥庄在洛阳县南十里。”《新唐书·裴度传》载裴度晚年居洛阳,在午桥作别墅,和白居易、刘禹锡为文章,把酒相欢,不问人间事。
③豪英:杰出的人物。
④长沟流月去无声:这句写深夜时月影躺在静静的河里,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黄蓼园《蓼园词选》说:“长沟流月即‘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诗句)之意。”
⑤新晴:新雨初晴。晴,这里指晴夜,月夜。
⑥古今多少事两句:古往今来多少事变,都只有付之半夜里渔人当作歌唱罢了。
词评:这是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里极力推荐,认为“清婉奇丽”的一首词。词里说的“二十余年成一梦”,是针对北宋末年毁灭性的大变乱所引起生活上的巨大变化而言。金兵占领汴京以后,陈与义曾“避乱襄、汉,转湖、湘,逾岭峤”,经过艰苦的历程,才从广东回到偏安江左的南宋朝廷里来。他说“此身虽在堪惊”,写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可是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却采取消极和袖手旁观的态度,因而他最后只是发出软弱无力的感叹。
张元 五首
张元 (1091—约1170)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永福(今福建永泰县)人①。北宋末年以词著称于时②。南渡后,秦桧当国,他不愿和奸佞同朝,弃官而去。后因作词送胡铨被除名。今传《芦川词》。
毛晋《芦川词跋》说:“人称其长于悲愤,及读《花庵》《草堂》所选,又极妩秀之致,真堪与《片玉》《白石》并垂不朽。”这说得不确切。尽管张元 的词有其妩秀的一面,决不能拉进周邦彦、姜夔一派里去。他的作品里最杰出的仍然是以悲愤为主的“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水调歌头》)一类的主题,这些作品给张孝祥、陆游、辛弃疾等爱国词人开辟出一条康庄的创作道路。过去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被安排得偏低,我们认为应当把他和南宋杰出的词人相提并论。
①一作三山人。三山,今福州市。
②周必大《益公题跋·跋张元 送胡邦衡词》称张元 “在政和、宣和间,已有能乐府声。”
兰陵王
春恨
卷珠箔①,朝雨轻阴乍阁②。阑干外,烟柳弄晴,芳草侵阶映红药③。东风妒花恶④,吹落梢头嫩萼。屏山掩⑤,沉水倦熏⑥,中酒心情怕杯勺⑦。
寻思旧京洛⑧,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障泥油壁催梳掠⑨。曾驰道同载⑩,上林携手⑪,灯夜初过早共约⑫。又争信漂泊⑬? 寂寞,念行乐,甚粉淡衣襟⑭,音断弦索⑮。琼枝璧月春如昨⑯。怅别后华表,那回双鹤⑰。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⑱。
①珠箔:珠帘。
②朝雨轻阴乍阁:早晨的雨已经停止了,天气逐渐开朗。乍阁,初停。阁,同搁。
③红药:芍药花。
④东风妒花恶:一作“东风如许恶”。
⑤屏山:屏风。
⑥沉水:香料。
⑦中(念去声)酒心情怕杯勺:中酒,饮酒成病。杯勺,酒器,酒杯。
⑧旧京洛:指未沦陷时的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和洛阳(今河南市名)。北宋以汴京为东京,洛阳为西京。
⑨障泥油壁催梳掠:出游的车马已备,催着梳妆出发。障泥,马鞯,这里指马。油壁,用油漆涂饰车壁,这里指一种华丽的车子。
⑩驰道:御道,皇帝经行的道路。
⑪上林:秦、汉时皇帝的花园,在长安西面,周围数百里。
⑫灯夜初过早共约:刚过了元宵灯节,又约好了继续游乐的时期。
⑬又争信漂泊:又怎么想得到京师突然沦陷、要过飘流的生活呢?
⑭粉淡衣襟:衣襟上的脂粉气消失了,表示和美人分离已久(也就是说和故国分离已久)。
⑮弦索:乐器。
⑯琼枝璧月:花好如玉,月圆如璧。
⑰怅别后华表两句:这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对世事多变、好景不常的伤感。《搜神后记》载:“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华表,桥梁、宫殿、城垣或陵墓前作为标志和装饰用的石柱。
⑱相思除是三句:照词意应该标点为“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
词评:这首词题为“春恨”,实质上是作者南渡后感怀故国的作品。
石州慢
己酉秋吴兴舟中①
雨急云飞,瞥然惊散,暮天凉月。谁家疏柳低迷②,几点流萤明灭。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茫③,菰蒲零乱秋声咽④。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⑤。 心折⑥,长庚光怒⑦:群盗纵横⑧,逆胡猖獗⑨。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⑩。两宫何处⑪?塞垣只隔长江⑫,唾壶空击悲歌缺⑬。万里想龙沙⑭,泣孤臣吴越⑮。
①己酉秋吴兴舟中: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吴兴,见前15页张先《木兰花》注②。
②低迷:模糊不清的样子。
③苍茫:茫无边际貌。
④秋声咽:西风的声音凄切。
⑤危樯:船上高耸的桅杆。
⑥心折:中心摧折,伤心之极。江淹《别赋》:“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
⑦长庚光怒:长庚星发出忿怒的光闪。长庚,即金星。《史记·天官书》载金星主兵戈之事。
⑧群盗:宋高宗建炎二年十二月济南知府刘豫叛变降金。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作乱,逼迫宋高宗传位太子,后兵败被杀。作者这里是痛斥那些叛逆者。又《宋史·宗泽传》:“泽疏曰:‘自敌围京城,忠义之士愤懑争奋,广之东西,湖之南北,福建、江淮,越数千里,争先勤王。当时大臣无远识大略,不能抚而用之,使之饥饿困穷,弱者填沟壑,强者为盗贼。此非勤王者之罪,乃一时措置乖谬所致耳。’”这里作为对此不幸情况的痛惜语似乎也讲得通。
⑨逆胡猖獗:作者痛恨金人的侵扰,斥为逆胡。胡,古代对于北方民族的泛称。猖獗,猖狂,骄纵。
⑩欲挽天河两句:想挽天河里的水,洗掉中原的血腥。这就是说要赶走敌人,使人民不再被屠杀。挽天河的出典见前110页无名氏《水调歌头》注⑪。
⑪两宫:指徽宗、钦宗。
⑫塞垣只隔长江:这时南宋与金国只隔着长江一水。塞垣,边境。
⑬唾壶空击悲歌缺: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里的诗句)。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不能杀敌雪耻的悲愤心情。
⑭想龙沙:想念徽宗、钦宗二帝。龙沙,白龙堆沙漠,也泛指塞外沙漠地区,这里作为二帝被掳北行后所在地的代称。
⑮泣孤臣吴越:孤臣,作者自称。吴、越,是南宋政府的中心地区,今江苏、浙江一带。
词评: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春天,金兵南侵,高宗从扬州狼狈不堪地渡江逃走,江北地区完全失守。这首词作于同年秋天,所以词中有“塞垣只隔长江”的痛语。
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①
春水迷天,桃花浪②、几番风恶。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绿遍芳洲生杜若③,楚帆带雨烟中落。傍向来、沙嘴共停桡④,伤漂泊。
寒犹在,衾偏薄。肠欲断,愁难著。倚篷窗无寐⑤,引杯孤酌。寒食清明都过却⑥,最怜轻负年时约。想小楼、终日望归舟⑦,人如削。
①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豫章,今江西南昌市。阻风,船行为风所阻。
②桃花浪:旧历二三月水涨,正是桃花开的时候,故称桃花浪或桃花水。杜甫《春水》(复归草堂作):“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③绿遍芳洲生杜若:《楚辞·湘君》,“采芳洲兮杜若。”杜若,香草名。
④沙嘴共停桡:沙洲突出水中,称沙嘴。停桡,停船。桡,划船的桨板。
⑤篷窗:船窗。
⑥寒食清明都过却:表示春天已成了尾声。寒食、清明,这里作为春天游赏的节日来说。
⑦想小楼、终日望归舟:柳永《八声甘州》词,“想佳人妆楼 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词评:这首词黄 《花庵词选》题作“旅思”。无名氏《草堂诗余》题作“春晚”。景是春晚,情是旅思。末两句写家人思念自己,藉以表示诗人思归的心情。
贺新郎
寄李伯纪丞相①
曳杖危楼去②,斗垂天③,沧波万顷,月流烟渚④。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⑤,谁伴我,醉中舞⑥? 十年一梦扬州路⑦,倚高寒,愁中故国⑧,气吞骄虏⑨。要斩楼兰三尺剑⑩,遗恨琵琶旧语⑪。谩暗涩、铜华尘土⑫。唤取谪仙平章看⑬,过苕溪尚许垂纶否⑭?风浩荡,欲飞举⑮。
①李伯纪:李纲字伯纪,南宋坚持抗金的名臣。宋高宗建炎元年做过宰相。这时罢职寓居长乐(今福建县名)。
②危楼:见前26页柳永《蝶恋花》注②。
③斗垂天:北斗星在天空里垂垂欲坠的样子。
④烟渚:雾气笼罩着的水边洲渚。
⑤鼻息鸣鼍(tuó)鼓:鼻息像鼍鼓般的响声。鼍鼓,用鼍皮冒的鼓。这句指深夜,人们已在睡梦中(似含有“众人皆醉”的感慨)。
⑥谁伴我两句:《晋书·祖逖传》,“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此用其意。谁,是说除你以外还有谁。
⑦十年一梦扬州路:十年以前,即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高宗这一年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图谋恢复(正是李纲为相的时候)。后来金兵南侵,高宗匆匆逃往江南,扬州被金兵焚毁。恢复事业便成一梦。扬州当时属淮南东路。
⑧倚高寒两句:是说倚楼望月,怀念故国,不觉生愁。高寒,指月亮。苏轼《水调歌头》咏月词:“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故国,指沦陷的中原地区。
⑨气吞骄虏:壮气足以吞灭敌人。《汉书·匈奴传》说匈奴是“天之骄子”。
⑩要斩楼兰三尺剑:这里以楼兰影射金国,以斩楼兰王的傅介子比喻李纲一派主战人物。《汉书·傅介子传》载傅介子奉使西域,先后诛斩匈奴使者并设计刺死为匈奴作间谍的楼兰王安归,以功封侯。要,同腰。
⑪遗恨琵琶旧语:用王昭君出塞事。借王昭君被迫出塞和亲的遗恨,点明当前朝廷向金人一味屈膝求和是一种莫赎的遗恨。杜甫《咏怀古迹》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相传王昭君善弹琵琶,琵琶曲中有《昭君怨》是她作的。这里似是暗指靖康二年宋朝的后妃宫女被金人掳赴北庭的悲剧。
⑫谩暗涩、铜华尘土:是说宝剑不用,生了铜锈。以喻李纲一派忠直之臣被摒弃不用。谩,同漫,徒然。暗涩,形容铜上了锈黯然无色。尘土,付之尘土,表示被弃。
⑬唤取谪仙平章看:征询李纲的意见。谪仙,唐人对李白的称号,这里借指李纲。平章,评论。
⑭过苕溪尚许垂纶否:是说国家前途危险,即使想在苕溪隐居垂钓也未必可能。苕溪,源出浙西天目山,流经吴兴入太湖。南宋定都临安后,这一带成为文人学士游赏的风景区。
⑮欲飞举:想乘风高举(表示雄心勃发之意)。
词评: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宋金和议已成定局。在秦桧、王伦的导演下,高宗向金拜表称臣。李纲上书反对无效。张元 便写了这首忠愤填膺的词寄给李纲,对他坚持不屈的抗金主张表示极力支持和无限同情。
前 调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①
梦绕神州路②。怅秋风、连营画角③,故宫离黍④。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⑤?聚万落千村狐兔⑥。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⑦,更南浦、送君去⑧。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⑨,疏星淡月,断云微度⑩。万里江山知何处⑪?回首对床夜语⑫。雁不到,书成谁与⑬?目尽青天怀今古⑭,肯儿曹恩怨相尔汝⑮!举大白,听金缕⑯。
①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胡铨字邦衡。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胡铨受到除名、编管新州的处罚,张元 在福州作此词给他送行。待制,朝廷里的顾问官。新州,今广东新兴县。按胡铨于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除宝谟阁待制”(见《宋史》本传),是二十多年以后的事情。此词黄 《花庵词选》题作“送胡邦衡谪新州”,“待制”二字疑为后人所妄加。
②神州:本指全中国,这里指中原沦陷地区。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引王导语:“当共 力王室,克复神州。”
③连营画角:各个营垒里响起了一片凄凉的号角声。画角,见前13页张先《青门引》注③。
④故宫离黍:《诗经·黍离》篇,写周朝的志士看到故都宫里尽是禾黍,悼念国家的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此诗。头一句是“彼黍离离”,故以名篇。
⑤底事昆仑倾砥(dǐ)柱两句:是说黄河本是循着昆仑山流下来的,为什么它的支柱(砥柱山)会突然倾倒而让洪水到处泛滥呢?上句和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里“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的意思有相同之处。这两句是用洪流所造成的灾难比喻金人侵扰所造成的灾难。砥柱山,在黄河中。九地,九州之地,即遍地的意思。王明清《挥麈录·后录》作“九陌”。
⑥聚万落千村狐兔:无数的村落都变成荒野,狐兔成群。就是说遍地都是敌人盘踞着。
⑦天意从来高难问两句:皇天高高在上,它的意旨使人难测。这里是对宋高宗信任奸臣、赞同和议表示怀疑和不满。人情老易,是说南渡君臣渐渐老大、暮气沉沉,丧失了抗敌的热情(这时南渡已十五年,岳飞被杀,和议已成定局)。
⑧更南浦、送君去:胡铨在朝廷里是敢言的忠贞之士,竟被革职贬谪远方,作者更感到朝廷无人。这个“更”字表示更进一层的失望。南浦,泛指送别的地方。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⑨耿斜河:明朗的天河。斜河,一称斜汉,即天河。
⑩断云:片段的云。
⑪万里江山知何处:是说远隔万里江山,别后就不知道胡铨到什么地方去了。
⑫回首对床夜语:过去对床夜语,谈心论政,这些往事真是不堪回想。白居易《招张司业诗》:“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
⑬雁不到两句:是说书信难通。传说雁能传书,但北雁南飞止于衡阳(见前6页范仲淹《渔家傲》注②),新州属广东,是雁所不到之处,故云。宋时朝臣受罚,流窜远方,友好多不敢通音问,这里暗示出通讯的困难。
⑭目尽青天怀今古:放宽眼界来看天下,怀想古往今来的国家大事。
⑮肯儿曹恩怨相尔汝:怎么肯像孩子们彼此之间专讲些恩怨私情呢?(这也就是说明他同情胡铨不是为了朋友私情。)肯,这里是怎么肯的意思。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⑯举大白两句:喝酒、听歌吧。大白,酒盏名。《金缕》,《贺新郎》的异名。杨慎《百绯明珠》:“张元 以送胡铨及寄李纲词坐罪,皆《金缕曲》也。”
词评:张元 写这首词是在绍兴十二年(1142)。《宋史·胡铨传》载诗人王庭 因作诗为胡铨送行,竟判了充军罪,可见当时对主战派表同情是朝廷所不许的。相传张元 也以此受到除名的处罚。《四库全书提要》称赞这两首送李纲、胡铨的词说:“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这确是张词压卷之作。
岳 飞 一首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县名)人。少年从军。他是南宋初期抗金的名将,屡次打败金兵,战功卓著。因坚持抗敌,反对和议,为秦桧所陷害。他的文学作品虽不多,质量却很高。有文集传世。
满江红
怒发冲冠①,凭栏处、潇潇雨歇②。抬望眼③,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④,八千里路云和月⑤。莫等闲、白了少年头⑥,空悲切。
靖康耻⑦,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⑧。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⑨。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⑩。
①怒发冲冠:忿怒得头发竖了起来,顶住了帽子。《史记·刺客列传》:“士皆 目,发尽上指冠。”
②潇潇:骤急的雨势。
③抬望眼:抬头望远。
④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虽然建立了一些功名,像尘土一样地微不足道。三十,举成数言。这时岳飞已三十多岁。
⑤八千里路云和月:这句写转战数千里、披星戴月的战场艰苦生活。《宋史·岳飞传》:“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这里似是以摧毁“八千里”金国的根据地作为目标来说的。
⑥等闲:见前21页欧阳修《南歌子》注⑤。
⑦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二年京师和中原沦陷、二帝被掳的奇耻大辱。
⑧驾长车踏破两句:驾着战车向敌军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破它,成为平地。贺兰山是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界山,这里借指宋金边界的关山。缺,残缺。
⑨壮志饥餐胡虏肉两句:表示对敌人罪行的极度憎恨。苏舜钦《吾闻》诗:“马跃践胡肠,士渴饮胡血。”
⑩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皇帝住的地方。
词评:这是一首向来以忠愤著称的“壮怀激烈”的好词。表现了作者对敌寇无比的痛恨、报仇雪耻的迫切心情及其收复中原失地的不可动摇的意志,完全符合人民的共同愿望。词中虽然流露忠君思想的局限,但也并不影响其为杰出的爱国主义名作。通篇风格粗犷,音词激越,一气呵成,不可抑勒。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千载后读之,凛凛有生气焉。”
胡 铨 一首
胡铨(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宋高宗朝进士。任枢密院编修官(担任撰述职务)。他坚决反对与金国议和。因上书请斩王伦、秦桧、孙近三人头并羁留虏使,贬谪福州(今福建市名)签判(府署的幕僚)。后来和议成,主和派旧事重提,诬胡铨上书为妄言,予以除名,押送新州(今广东新兴县)编管。后又远徙吉阳军(今海南岛南部)。宋孝宗即位后,回到朝廷任职,仍然坚持他的抗金主张。符离之战失败,宋孝宗以和议征询十四个朝臣的意见,言不可和者只有胡铨一人。今传《澹庵词》。
好事近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使猿惊鹤怨①,误薜萝秋月②。 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③。欲驾巾车归去④,有豺狼当辙⑤。
①猿惊鹤怨:山中猿鹤都怪怨主人离开它们去做官。孔稚 《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
②薜(bì)萝:薜荔、女萝。指隐士的服装。《楚辞·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世借指隐士住所。
③囊锥刚要出头来两句:是说自己本来可以像毛遂一样表现自己的才能(如“囊锥出头”);但是权臣在位,做官不合时宜(愤慨语)。《史记·平原君列传》载毛遂自荐事:“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尖端立即显露出来)。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颂,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全部脱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不道甚时节,不了解这是怎样的时势。
④巾车:有帷幔的小车。陶渊明《归去来辞》:“或命巾车。”
⑤豺狼当辙:比喻秦桧当权误国。东汉顺帝时,梁冀专权,张纲斥为“豺狼当路”(见《后汉书·张纲传》)。当辙,当路。
词评: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胡铨贬谪广东新州时所作。由于其中有“豺狼当辙”句,秦桧的私党张棣迎合意旨,向朝廷检举胡铨“谤讪、怨望”,把他移谪到更遥远、更荒僻的海南岛。秦桧死后才量移内地(见《宋名臣言行录·别集》)。按此词也刊载于高登的《东溪词》。王鹏运在《东溪词》的跋语里肯定这是高登的作品。但查宋人王明清《挥麈录·后录》(卷十)载:“邦衡在新兴尝赋词(即《好事近》),郡守张棣缴上之,以谓讪谤。秦(桧)愈怒,移送吉阳军编管。”下面并特别注明:“此一段皆邦衡之子 手为删定。”元人韦居安《梅 诗话》所载亦同。因此,王鹏运的鉴定,似还不能作为定论。
吕本中 二首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号紫微,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宋高宗朝,做过中书舍人(审阅公事、草拟有关诏令的官吏)等官职。他赞成恢复事业,同时也要求政治清明。因得罪秦桧,被免职。学者称为东莱先生。他的诗深受江西诗派的束缚;倒不如他的小词俚俗、清新,具有民歌的气味。今传《紫微词》。
采桑子
别情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南歌子
旅思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①。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②。只言江左好风光③,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④。
①驿路侵斜月两句:夜里在斜月照着的旅途上行走,早晨踱过有霜的溪桥(写早晚旅行的辛苦)。
②旅枕元无梦两句:在旅店里睡不着,觉得夜里太长。元,同原。寒更,秋夜的更声。
③江左:江东。这里泛指东南地区。
④不道中原归思(念去声)转凄凉:不料一想到中原故国不能回去,心境却转为悲伤。不道,不料。
朱敦儒 九首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今河南市名)人。早年以清高自许,不愿做官。北宋末年大变乱发生,他经过江西逃往两广,在岭南流落了一个时期。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应朝廷的征召,做过秘书省正字(校正文字的官吏)等职务。后以“专立异论,与李光交通”的罪名被劾,罢官。李光是指斥秦桧“怀奸误国”的名臣,这说明朱敦儒在南渡初期的政治立场并不和主和派同流合污。在这时期写的词也比较具有现实意义。王鹏运称他:“忧时念乱,忠愤之致,触感而生,拟之于诗,前似白乐天,后似陆务观。”(四印斋刊本《樵歌跋》)这当然是溢美之辞,朱敦儒的文学地位绝不能和白居易、陆游相提并论。可是应当承认他的某些词唱出了时代悲凉的声音。晚年在秦桧的牢笼之下做过鸿胪少卿(赞礼官),成为他的政治生活上一大污点。
朱敦儒一生七十多年中,做官的时间极短,长期隐居在江湖间,被称为“天资旷逸,有神仙风致”(黄 (《花庵词选》语)的词人。他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反映闲适的生活,严重地脱离现实。他在一首《朝中措》里是这样歌咏自己飘然不羁的生活的:
先生筇杖是生涯,担月更挑花。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恰似黄鹂无定,不知飞向谁家。
在思想感情里削掉了“憎爱”,作品里便不会再有家国之感,剩下的便只有风月了。
他的词集有《樵歌》,一名《太平樵唱》。就艺术表达的角度来说,语言清新晓畅,一扫绮靡的习气,这一特点是应当予以肯定的。
鹧鸪天
西都作①
我是清都山水郎②,天教懒慢带疏狂③。曾批给露支风敕,累奏留云借月章④。 诗万首,酒千觞⑤,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⑥,且插梅花醉洛阳。
①西都:宋时洛阳称西京,即西都。
②清都山水郎:天上管理山水的郎官。作者以此表示自己爱好山水出于天性。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宫阙。
③疏狂:狂放,不受礼法的拘束。
④曾批给露支风敕(chì)两句:是说自己管风、露、云、月的生活是奉旨这样做,同时也是再三上奏章请求的。敕,皇帝的诏命。
⑤觞:见前114页吕渭老《好事近》注⑤。
⑥玉楼金阙慵归去:表示不愿到朝廷里做官。
词评:《宋史·文苑传》记朱敦儒:“靖康中召至京师,将处以学官。敦儒辞曰:‘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固辞,还山。”这首词大约是从汴京回洛阳后所作。他那种“几曾着眼看侯王”的卑视权贵的精神不无可取,可是当时的局势已是沦陷的前夕,他只管“插梅花醉洛阳”,不能不说是严重的逃避现实。
卜算子
旅雁向南飞①,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②,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 缴忧相逼③。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①旅雁:雁是迁徙的候鸟,春秋两季都在空中旅行,故称旅雁。
②辛勤:劳苦。
③ (zēng)缴(zhuó):打鸟的用具。
词评:1127年大变乱发生时,贵族官僚占有大量交通工具,满载自己的财宝南迁。无数人民丧失了自己的一切,在南逃中饥寒交迫,妻离子散,惨不忍睹。朱敦儒这时没有官职,逃难时也就艰苦备尝。这首词反映了当时乱离、苦难的生活现实和作者哀苦、颓丧的心情。
采桑子
彭浪矶①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②,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相映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①彭浪矶:在江西彭泽县的长江南岸。王象之《舆地纪胜》引《同安志》:“江州有澎浪矶,语转为彭郎矶。”
②烟尘:指战争。
词评:这首词黄 《花庵词选》题为“乱后作”。
水龙吟
放船千里 波去①,略为吴山留顾②。云屯水府,涛随神女③,九江东注④。北客翩然⑤,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⑥,南柯梦,遽如许⑦! 回首妖氛未扫⑧,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⑨。铁锁横江,锦帆冲浪⑩,孙郎良苦⑪。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⑫,泪流如雨!
① 波:一作“凌波”,从波涛上漂浮过去。
②吴山:泛指吴地(今江苏南部)的山。
③云屯水府两句:水府,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东井西南四星曰水府,主水之官也。”云屯水府,是说水府星附近乌云密布。神女,宋玉《高唐赋》说楚王梦见一个神女自称“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余朝京都,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④九江:说法很纷歧。乐史《太平寰宇记》以浙江、扬子江、楚江、湘江、荆江、汉江、南江、吴江、松江为九江。这里大约是指众水汇流的大江。
⑤北客翩然:作者从洛阳到南方来,故称北客。翩然,一作“苍颜”,苍青憔悴的容颜。
⑥念伊嵩旧隐两句:回忆在洛阳时和朋友在一起遨游山水的隐居生活。伊,伊阙,在河南洛阳市南;嵩,嵩高,在河南登封县北;都是名山。巢,巢父。由,许由。都是古代的隐士,作者用来自比。
⑦南柯梦两句:感叹以往的舒适生活像梦那么快地消逝了。李公佐《南柯记》叙述淳于棼梦至槐安国,国王妻以公主,用他做南柯太守,备极荣显,醒来才知道是一场梦。
⑧妖氛:不祥之气,借指侵扰中原的金国。
⑨尘昏白羽:李白《北风行》,“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这里当是悼念抗金的将士。尘,尘土。白羽,箭名。
⑩铁锁横江两句:三国末年,吴国听说晋军来攻,沉铁锁(铁链)于长江以阻挡他们。可是晋军烧断了铁锁,战舰开行毫无阻碍(见《通鉴》卷八十一)。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锦帆,船的美称,这里指兵船。
⑪孙郎:指吴主孙皓。晋军攻入金陵后,孙皓投降。这里以吴国受困于晋的局面比喻南宋为金兵所逼的艰危局势。
⑫但愁敲桂棹两句:敲着桂树做的棹(打拍子),吟诵《梁父》诗,以发抒自己的悲愁。苏轼《赤壁赋》:“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棹,划船的工具。《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好为《梁父吟》。这里作者以隐居南阳、关心天下事的诸葛亮自比。
词评:这首词大约是1129年金人大举南侵以后的作品。当时艰危的局势深刻地影响了作者。在他的《樵歌》里,这是对国事最关怀、写得比较沉痛的篇章。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①。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②,簪缨散③,几时收④?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⑤。
①金陵城上西楼两句:在金陵(南京)城上靠着西楼看清秋的景色。
②中原乱:指1127年金兵占领北宋中原地区的变乱。
③簪缨散:贵族官僚都逃散了。簪缨,贵人的帽饰。
④收:恢复。
⑤试倩悲风吹泪两句:按照词意,这是一句。倩,托。悲风,悲凉的秋风。过,到。扬州,今江苏市名,当时是南宋的前方,曾经多次受到金兵的侵扰。
临江仙
直自凤凰城破后①,擘钗破镜分飞②。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③。 月解团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④。年年看塞雁⑤,一十四番回。
①直自凤凰城破后: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汴京沦陷事。直自,自从。凤凰城,指京城。
②擘(bò)钗破镜分飞:这句写夫妇在变乱中离散。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擘钗,分钗,和爱人离别时分钗以资纪念。又孟 《本事诗》载徐德言尚(娶)陈后主妹乐昌公主。陈衰,德言谓妻曰:“以君之才容,国亡必入权豪之家。”乃破镜各执其半,约他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陈亡,公主为杨素所得。德言依期至京,见有苍头卖半镜,出半镜合之,题《破镜诗》一绝。公主得诗,悲泣不食。素知之,召德言还其妻。(节录)
③梦回辽海北两句:写别后相思之情。辽海北,指东北边区。玉关西,指西北边区。玉关,见前78页贺铸《捣练子》第二首注④。
④杜鹃啼:见前49页苏轼《浣溪沙》注②。
⑤塞雁:相传鸿雁来自北方边塞地区,故称塞雁。
词评:这首词于伤离念别中寓有沉痛的家国沦亡之感。作者盼望恢复中原已经十四年落空了。一说,“如何不见人归”是怀念徽宗、钦宗二帝的,这也未始不可通。二帝被俘后,金国把他们囚禁在五国城,正是属于辽海地区。但这样解释似乎太狭隘。据《宋史·钦宗本纪》记载,与二帝一同被俘的还有皇家人员和技艺、工匠、倡优等,共三千人之多。尤其是中原人民在敌人侵扰的大变乱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者难以数计。惨痛的情况正如当时流行民间的《吴歌》所咏叹的:“月子弯弯照几州?几家欢喜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作者由于阶级局限,主要还是同情于贵族士大夫遭遇的悲剧(在他的一首《相见欢》词中有“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语);可是这里的“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如果作为泛指的话,它所反映的现实意义应该说是比较广阔的。
减字木兰花
听琵琶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①。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②。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③。万里东风,故国山河落照红。
①刘郎已老两句:这是用两个典故合组起来的词句。刘郎,指唐诗人刘禹锡,他在歌咏桃花的《重游玄都观绝句》里自称“前度刘郎今又来”。“桃花依旧笑春风”,是崔护《题都城南庄诗》里的句子。这里作者以老年诗人自称,表示对春风桃李毫无兴趣。
②重院莺啼觅谢家:重院,深院。谢家,泛称歌妓人家。
③浔阳江上泪: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此用其意。浔阳江,指流经江西境内的一段长江。
好事近
渔父词
摇首出红尘①,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②,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③。
①红尘:尘世,指官场。
②活计绿蓑青笠:依靠打鱼生活。绿蓑青笠,渔人的服装。
③孤鸿明灭:孤鸿飞来飞去,忽近忽远。灭,看不见。
词评:朱敦儒于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离开朝廷后,长期寓居嘉禾(今浙江嘉兴市),在城南放鹤洲经营了一座别墅。他前后用《好事近》词调写了六首渔父词来歌咏自己漫游江海的闲适生活。这里虽然只选一首,也可以看出是“世外人语”。这和他的实际生活是完全一致的。厉鹗《宋诗纪事》引《澄怀录》:“陆放翁云:‘朱希真居嘉禾,与朋侪诣之。闻笛声自烟波间起,顷之,棹小舟而至。则与俱归。室中悬琴、筑、阮咸之类。檐间有珍禽,皆目所未睹。室中篮缶贮果实、脯醢,客至,挑取以奉客①。’”于此可见,作者这时候已经不是二十多年前南渡时哀鸣的孤雁,他似乎忘记了人间的苦难,而安于世外桃源的生活了。
①今本《澄怀录》(周密撰)无此条,褚人获《坚瓠集》所录,文字与此小异。
柳 枝
江南岸,柳枝①;江北岸,柳枝;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 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②,几时归?柳枝。
①柳枝:歌唱时的和声,没有实际意义。如晚唐皇甫松《竹枝》里的“竹枝”“女儿”,《采莲子》里的“举棹”“年少”,都是没有意义的和声。
②君到长安百事违:百事违,事事都不如愿。一说指妻子在家百事不顺心。
词评:这是一首写妇女重视爱情、蔑视富贵的仿民歌。男人到京师求功名富贵去了,可是他的妻子渴望家庭团聚,宁愿男人倒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