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太学生 一首

南乡子

洪迈被拘留,稽首垂哀告敌仇。一日忍饥犹不耐①,堪羞!苏武争禁十九秋②? 厥父既无谋③,厥子安能解国忧④?万里归来夸舌辨⑤,村牛⑥!好摆头时便摆头⑦。

①洪迈被拘留三句:《宋史·洪迈传》载宋高宗末年派遣翰林学士洪迈使金。最初洪迈不肯称“陪臣”,并且要求用对等的“敌国礼”见金主。金人便把使馆锁起来,“自旦至暮,水浆不进”。这样一来,洪迈便屈服了。稽首,跪拜。

②苏武争禁十九秋:《汉书·苏武传》载汉武帝时,苏武以中郎将使匈奴。单于要他投降。苏武不肯屈服,居北海上无人处牧羊,留匈奴十九年才回来。争禁,怎么受得住。杜牧《边上闻笳》诗:“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

③厥父既无谋:洪迈的父亲洪皓使金被留,十五年始归。宋高宗称他“苏武不能过”,《宋史》本传把他肯定为有“忠节”的人。这里说他“无谋”,可能是指他待在金国束手无策。

④解国忧:为国家消除忧虑、解决问题。

⑤夸舌辨:自夸能说善道。

⑥村牛:骂人的俗语。

⑦好摆头时便摆头:罗大经鹤林玉露》载洪迈“素有风疾,头常微掉”。摆头,指他掉头的毛病,此处也有摇头摆脑(得意貌)的双关意义。这句词是说:你在敌寇的面前不敢摆头表示反抗,回国后却神气活现地摆起头来了。

词评:这首词具有民间文学风格。作者以无情的笔调,嘲讽一个毫无骨气的官僚,揭露了当时朝廷权贵恐金病的丑陋面貌。

韩元吉 三首

韩元吉(1118—1187)字无咎,号南涧,许昌(今河南市名)人,寓居信州(今江西上饶市)。宋孝宗初年,做过吏部(掌管任免、升降官吏等事务)尚书(主管一部的长官)。兴办学校是他的政绩之一。他主张恢复中原,但反对轻举妄动。张浚不听他的劝阻,招致符离(今属安徽宿州)之败。黄 《花庵词选》称他:“政事文学为一代冠冕。”今传《南涧诗余》。

好事近

汴京赐宴①,闻教坊乐②,有感。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③。多少梨园声在④,总不堪华发⑤。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⑥,似知人呜咽。

①汴京赐宴:这时金都在汴京。赐宴,指招待南宋使节的宴会。《金史·交聘表》:“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三月癸巳朔,宋遣礼部尚书韩元吉、利州观察使郑兴裔等贺万春节。”

②教坊乐:指原来属于宋朝的教坊音乐。教坊,皇家的音乐班子。

③凝碧旧池头两句:计有功唐诗纪事》载:“安禄山大会凝碧池。梨园弟子欷 泣下。乐工雷海清掷乐器西向大恸,贼支解于试马殿。王维时拘于菩提寺,有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落叶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凝碧池,在河南洛阳宫廷里面。

④梨园声在:还能听到北宋遗留下来的老乐师的吹弹之声。梨园,传习戏曲的地方。

⑤不堪华发:禁不住老大迟暮之感。

⑥御沟:流经皇宫里的河道。

水调歌头

九日①

今日我重九②,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蹑屐上崔嵬③。放目苍崖万仞④,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⑤。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尘埃⑥。

笑谈间,风满座,酒盈杯。仙人跨海休问,随处是蓬莱⑦。落日平原西望⑧,鼓角秋深悲壮⑨,戏马但荒台⑩。细把茱萸看⑪,一醉且徘徊。

①九日:这首词是作者重阳节游云洞作。云洞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市)西面。

②今日我重九:苏轼《和陶己酉岁九月九日》诗,“今日我重九,谁谓秋冬交。”

③蹑屐上崔嵬(wéi):穿草鞋,上高山。崔嵬,同崔巍,形容山险而高。

④苍崖万仞:崖,山边,山的峭立面。万仞,形容山高,古时以周朝的七尺或八尺为仞。

⑤君:指同游的辛弃疾

⑥飞槛:高楼上的阑干。

⑦仙人跨海休问两句:是说在云层上眺望(就云洞说),就像仙人游海上的神仙,不用说,到处都是美景。海,兼有云海义。蓬莱,《史记·封禅书》说是海上的三神山之一。作者原注:“洞有仙骨岩。”

⑧落日平原西望:西望平原辽阔,太阳下落了。

⑨鼓角:这里指日落时军中报时的鼓声和号角声。

⑩戏马但荒台:戏马台,是楚、汉的战场,在今江苏徐州市南。《南史·孔靖传》载:孔靖“辞事(职)东归,帝(宋武帝刘裕)亲饯之戏马台,百僚咸赋诗以述其美。”饯行时适为重阳节,谢灵运的《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就是在这时候写的。

⑪细把茱萸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诗,“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茱萸,植物名。古人重阳节登高,携带茱萸,据说可以避免灾祸(见吴均齐谐记·九日登高》)。另一说:这是指茱萸酒。

词评:这首词是韩元吉晚年寓居信州(上饶)所作。词中有“平原西望”,又提到“戏马但荒台”这个和曾经北伐中原的刘裕有关的典故,作者的命意便不止于题咏重阳节和云洞的景色。诚如黄蓼园《蓼园词选》里所说,可能是有“神州陆沉之慨”的。

霜天晓角

题采石蛾眉亭①

倚天绝壁②,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③,愁与恨④,几时极⑤?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⑥。试问谪仙何处⑦?青山外⑧,远烟碧。

①采石蛾眉亭:采石矶,在安徽当涂县西北牛渚山下突出于江中处。蛾眉亭建立在绝壁上。《当涂县志》称它的形势:“据牛渚绝壁,大江西来,天门两山(即东西梁山)对立,望之若蛾眉然。”

②倚天:一作“倚空”。

③两蛾凝黛:把长江两岸东西对峙的梁山比作美人的黛眉。

④愁与恨:古代文人往往把美人的蛾眉描绘成为含愁凝恨的样子。

⑤极:穷尽,消失。

⑥塞笛:边笛,边防军队里吹奏的笛声。当时采石矶就是边防的军事重镇(1161年虞允文曾大败金兵于此)。闻塞笛,暗示了作者的感触。

⑦谪仙:李白,唐人称为谪仙。他晚年住在当涂,并且死在那里。

⑧青山:在当涂东南,山北麓有李白墓(据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公墓志》)。

词评:这首词描绘了壮丽的景色并寓以家国之感。在题咏采石蛾眉亭的词中,吴师道吴礼部词话》说是“未有能继之者”。杨慎词品》也同意这样的说法。周密绝妙好词》题为刘仙伦作。

张孝祥 八首

张孝祥(1132—1170)①字安国,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宋高宗时考取进士第一。历任中书舍人(审阅公事、草拟有关诏令的官吏)、直学士院(在翰林学士院里值班,替皇帝草拟诏令)。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市)留守任内,极力赞助张浚的北伐计划,主和派打击他,受到免职的处分②。后来担任荆南荆湖北路(今湖北西南部和湖南北部一带地方)安抚使(掌管一路军政民政的长官),他的某些措施得到人民的欢迎。《宣城张氏信谱传》里说:

荆州当虏骑之冲,自建炎以来,岁无宁日。公内修外攘,百废俱兴。虽羽檄旁午,民得休息。筑寸金堤以免水患,置万盈仓以储漕运,为国为民计也。

同时,他也是当代著名的文学家,谢尧仁在《于湖居士文集序》里说:“自渡江以来,将近百年,惟先生文章翰墨,为当代独步。”除诗文外,有《于湖词》传世。

张孝祥的词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他和张元 可以说是南宋初期词坛的双璧,是伟大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他写下了《水调歌头》(“雪洗虏尘静”“猩鬼啸篁竹”)和《六州歌头》(“长淮望断”)一些有历史意义的名篇。

和他的诗文一样,他写词也极力追踪苏轼。胸次笔力,都相仿佛。陈应行赞美他的“自在如神之笔,迈往凌云之气”(《于湖先生雅词序》),汤衡称他的词“骏发踔厉,寓以诗人句法”(《紫微雅词序》),这都表明他风格上的豪放特征。

应该指出,作者的世界观也和苏轼一样,有其消极、超世的一面。在他的词集里“万事只今如梦”(《西江月》)、“万事举杯空”(《望江南》)一类的虚无思想是不难发现的。

①关于张孝祥的生卒年,还没有确定的说法,这里依据《于湖居士文集》附录的《宣城张氏信谱传》所载。

②《宋史·张孝祥传》:“渡江初,大议惟和战。张浚主复仇。汤思退祖秦桧之说,力主和。孝祥出入二人之门,而两持其说,议者惜之。”《宣城张氏信谱传》驳斥这种论断,说:“公始登第,出思退之门。及魏公(张浚)志在恢复,公力赞相。且与敬夫(浚子)志同道合,故魏公屡荐公,遂不为思退所悦。或者因公召对‘要先立自治之策以应之’等语,谓公‘出入二相之门,两持其说’,岂知公者哉!”

水调歌头

闻采石战胜①

雪洗虏尘静②,风约楚云留③。何人为写悲壮④?吹角古城楼⑤。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⑥,剪烛看吴钩⑦。剩喜燃犀处⑧,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⑨。小乔初嫁⑩,香囊未解⑪,勋业故优游⑫。赤壁矶头落照⑬,肥水桥边蓑草⑭,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⑮,击楫誓中流⑯。

①闻采石战胜:指1161年冬天虞允文击溃金主完颜亮的部队于采石矶的战事。采石矶,见前155页韩元吉《霜天晓角》注①。《于湖居士文集》题作“和庞佑父”。

②雪洗虏尘静:雪洗,洗刷。(这里用雪字疑与冬天用兵有关。)虏尘,敌人所掀起的战尘。

③风约楚云留:是说自己为风云所阻,羁留后方。这时张孝祥知抚州(今江西市名),未能参加前方工作,故云。抚州,旧属楚国。

④悲壮:指悲壮的胜利战绩。

⑤吹角:奏军乐。这是用军乐象征胜利和喜悦的心情。

⑥湖海平生豪气两句:上句是说平生抱着湖海般壮阔、豪迈的志气。《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载许汜语:“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元龙,陈登字。这里作者以他自比。下句里的“风景”,用周 “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语意(见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⑦剪烛看吴钩:夜里燃烛把宝刀拿出来看(希望有机会使用它以立功)。吴钩,宝刀名。

⑧燃犀处:《晋书·温峤传》载苏峻兵反,温峤奉命平乱。还镇,“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按毁犀,后人多作燃犀,即照妖的意思。这里把金兵作为妖魔来说。燃犀处,指牛渚矶,即采石矶。

⑨周与谢两句:指周瑜和谢玄(见《于湖居士文集·进故事》)。周瑜是三国时吴军的主将,他在赤壁之战击溃曹操的军队,时三十四岁。谢玄是东晋军的主将之一,他在淝水之战击溃前秦的大军,时四十一岁。富春秋,指少壮之年,正好是建功立业的时期。

⑩小乔初嫁:见前53页苏轼《念奴娇》注⑩。

⑪香囊未解:指谢玄年少时事。《晋书·谢玄传》:“玄少好佩紫罗香囊。(谢)安患之,而不欲伤其意,因戏赌取,即焚之于地,遂止。”

⑫勋业故优游:从容不迫地建立了功业。优游,闲暇自得貌。

⑬赤壁:见前52页苏轼《念奴娇》注①。

⑭肥水:即淝水,在安徽省境,流经寿县一带,是东晋谢玄、谢石击溃前秦苻坚大军的地方。

⑮乘风去:《南史·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对叔父表示自己的志愿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⑯击楫誓中流:《晋书·祖逖传》载祖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①。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②,黯销凝③!追想当年事④,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⑤,亦膻腥⑥。隔水毡乡⑦,落日牛羊下⑧,区脱纵横⑨。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⑩。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⑪,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⑫,渺神京⑬。干羽方怀远⑭,静烽燧⑮,且休兵。冠盖使⑯,纷驰骛⑰,若为情⑱?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⑲。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⑳,有泪如倾。

①长淮望断两句:远望淮河一带,草木长得和关塞一样高了。这是针对南宋撤掉两淮边备而言。长淮,即淮河,南宋的前线。莽然,草木茂密貌。

②征尘暗三句:是说飞尘阴暗,寒风猛烈,此外边地上一切都是静悄悄的(暗示放弃了抵抗)。

③黯销凝:伤怀,伤神。黯,精神颓丧貌。

④追想当年事:回想当年(1127)中原沦陷的事变。

⑤洙泗上两句:洙、泗二水,流经山东曲阜(春秋时鲁国的国都)。孔子在这里讲学,培养了许多弟子。弦歌,乐歌。《史记·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他很重视结合音乐进行教育。)弦歌地,指有文化教育的地方。

⑥亦膻(shān)腥:是说圣地也被敌人的腥臊气玷污了。膻腥,牛羊的腥臊气。

⑦隔水毡乡:隔一条淮河,北岸就是金国。北方民族人民住在毡帐里,故称毡乡。

⑧落日牛羊下:这句写暮色,暗中讥刺金人落后的游牧生活。《诗经·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⑨区(ōu)脱:土室,汉时匈奴筑以守边的。

⑩看名王宵猎四句:写敌军的威势。1163年南宋军队在符离溃败以后,金兵很猖狂。名王,指金兵的主将。宵猎,夜里打猎,这里指夜行军。

⑪埃蠹(dù):白白地被尘埃和蠹虫侵蚀坏了。

⑫零:尽。

⑬神京:指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⑭干羽方怀远:用礼乐文化怀柔远方(这里指对敌妥协、求和)。《书经·大禹谟》:“舞干羽于两阶。”干盾和翟羽,都是供乐舞之用的。

⑮静烽燧(suì):平静无战事。烽燧,在高台上烧起烟火来,作为报道敌人来攻打的信号。

⑯冠盖使:使臣。指1163年与金通使议和事。冠盖,官员的服装和车马。盖,车盖。

⑰驰骛:奔走。

⑱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⑲翠葆霓旌:翠羽装饰的车盖,像虹霓似的彩色旌旗,都是帝王所用,借指王师。这句是希望南宋的军队北伐,恢复中原。

⑳填膺:满怀。江淹《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词评: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北伐军在符离溃败后,主和派得势,与金国通使议和,这时张孝祥在建康(南京)任留守,作此词。前段描写沦陷区的凄凉景象和敌人的骄纵横行:后段感叹自己报国的志愿不能实现,对渴望北伐的中原父老寄以深切的同情。全词忠愤填膺,一气呵成。相传这是在一个宴会上做的,当时都督江、淮兵马的张浚(主战派的大将)读后深为感动,为之罢席而入(见《说郛·朝野遗记》)。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称赞这首词:“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

水调歌头

金山观月①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②。幽壑鱼龙悲啸③,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④。涌起白银阙⑤,危驻紫金山⑥。

表独立⑦,飞霞佩⑧,切云冠⑨。漱冰濯雪⑩,眇视万里一毫端⑪。回首三山何处⑫?闻道神仙笑我,要我欲俱还。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⑬。

①金山观月:《宋六十名家词·于湖词》题作“舟过金山寺”,又题作“咏月”。金山在今江苏镇江市,本矗立在长江中,因山下沙涨,与南岸毗连。金山寺是有名的古刹。

②玉鉴:玉镜。

③幽壑鱼龙:藏在深水里的鱼龙。壑,水沟。

④海气夜漫漫(念阳平声):海气,江面上的雾气。金山以下江面广阔,古人常作为海来说。彭国光《重建吞海亭碑记》:“金山崛起中流,立江海之间。”漫漫,无边际貌。

⑤涌起白银阙:水上涌现银白色的浪涛,像仙宫一样。

⑥危驻紫金山:危驻,高驻。紫金山,即金山。释惠凯《金山志》载唐裴头陀开山得金,故名。《丹徒县志》引洪迈《重建金山佛殿记》:“金、焦二山举然天立,镇乎东流,皆有大兰若, 其上,古记谓紫金、浮玉者是矣。”

⑦表独立:屹然独立。《楚辞·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表,特出。

⑧飞霞佩:以飞霞为佩。韩愈《调张籍》诗:“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佩,指佩带的玉饰。

⑨切云冠:高帽子。《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

⑩漱冰濯雪:浸润在如同冰雪洁白的月光里(这是写作者的感受)。

⑪眇视万里一毫端:万里之外渺小如毫末的景物也都看得十分清楚,说明作者这时视野广阔。眇视,细视。

⑫三山:见前125页李清照《渔家傲》注⑤。

⑬翳凤更骖鸾:用凤羽做华盖,用鸾鸟驾车(表示游仙的意思)。翳,华盖,古代帝王车子上所张的绸伞。

词评:善于描绘雄丽的景色,寄意高远,是张孝祥词的特点之一。可是我们必须批判他那种飘飘欲仙的超尘思想。陈应行说,读了他的词“泠然,洒然,真非烟火食人辞语”(《于湖词序》),大约是指这一类的词说的。和陈应行的意见相反,我们有时倒是嫌作者的人间烟火气太少了。

前 调

泛湘江①

濯足夜滩急②, 发北风凉③。吴山楚泽行遍④,只欠到潇湘⑤。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⑥。蝉蜕尘埃外⑦,蝶梦水云乡⑧。

制荷衣⑨,纫兰佩⑩,把琼芳⑪。湘妃起舞一笑⑫,抚瑟奏清商⑬。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⑭。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⑮。

①泛湘江:《宋六十名家词·于湖词》题作“过潇湘寺”。

②濯足:《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③ (xī)发北风凉: ,晒干。《楚辞·少司命》:“ 女发兮阳之阿。”北风凉,语出《诗经·邶风》里的“北风其凉”。这和上句都用来表示高洁。陆云《九愍·纡思》:“朝弹冠以 发,夕振裳而濯足。”

④吴山楚泽:泛指南方的山水。司马相如子虚赋》说“楚有七泽”。

⑤潇湘:见前72页秦观《踏莎行》注⑦。

⑥沧浪(láng):水名。《楚辞·渔父》里有《沧浪歌》,这里借指湘江。

⑦蝉蜕尘埃外:《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 然泥而不滓者也。”这是以蝉脱皮、浮游于尘埃之外赞美屈原为人不肯同流合污。这里作者用来自喻。

⑧蝶梦水云乡:这句表示作者放浪于江湖间的闲适心情。《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⑨制荷衣:用荷叶制衣服。《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一说,芰荷是菱花的别名。

⑩纫兰佩:把兰草贯穿起来为佩带。《楚辞·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⑪把琼芳:手里拿着美丽的花草。《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瑶席兮玉 ,盍将把兮琼芳。”

⑫湘妃:指《楚辞·九歌》里《湘君》《湘夫人》两篇中的女神。相传是舜皇帝的二妃,后来自沉湘江而死,故称湘妃。《九歌》是祭神的乐歌,歌舞并用,所以句中有“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语。

⑬清商:悲哀的音调。

⑭唤起九歌忠愤三句:《九歌》,用来泛指屈原的作品。忠愤,指屈原因忠被谤而愤怨的心情。三闾,指屈原,他做过三闾大夫,因以为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⑮莫遣儿辈觉两句:苏轼《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诗:“人生此乐须天付,莫遣儿郎取次知。”(语本《晋书·王羲之传》)未渠央,无尽。

词评:《宋史》本传载张孝祥在广南西路(今广西和广东西南部一带地方)经略安抚使(掌管一路军政民政的长官)任上“治有声绩”,被谗言落职。这首词是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作者从桂林(今广西市名)北归,在湘江上泛舟的作品。他在这时候想起高洁、忠愤而自沉于汨罗江的伟大诗人屈原是很自然而有意义的事情。从注解可以看出,全词基本上是隐括《楚辞》和《史记·屈原列传》里的语意,难得的是运用灵活,毫不生硬。

念奴娇

过洞庭①

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③,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④,表里俱澄澈⑤。悠然心会⑥,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⑦,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⑧。短发萧骚襟袖冷⑨,稳泛沧溟空阔⑩。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⑪。扣舷独啸⑫,不知今夕何夕⑬!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岳阳县西面。

②青草:湖名,在岳阳西南面,和洞庭相通,总称洞庭湖。

③玉鉴琼田:形容月光下的湖上景色。玉鉴,玉镜。

④明河共影:月影照彻了天河和洞庭湖。明河,天河。

⑤表里:里外、上下。

⑥悠然:闲适貌。

⑦岭表经年:在岭南过了一年。指作者担任广南西路经略宣抚使事。岭表,五岭以南,今广东、广西地区。

⑧孤光自照两句:表示自己心地光明磊落、冰清玉洁。孤光,指月亮。苏轼《西江月》词:“中秋谁与共孤光。”

⑨短发萧骚:头发少了。骚,一作“疏”。

⑩沧溟空阔:水天空阔。沧溟,大水弥漫貌。

⑪尽挹西江三句:汲尽西江的水以为酒,把北斗(星)当作酒器来舀酒喝,邀请天上的星辰万象作客人。“西江之水”,语出《庄子·外物篇》。《楚辞·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此用其意。北斗,是七颗星组成的星座,形状像舀酒的斗。斟,酌酒。挹,一作“吸”。

⑫独啸:一作“独笑”。

⑬不知今夕何夕:见前54页苏轼《念奴娇》第二首注⑥。

词评:这首词是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被谗言落职,从桂林北归,过洞庭湖所作。他用“肝胆皆冰雪”来表示自己的高洁忠贞;用“吸江酌斗,宾客万象”的豪迈气概,来回答小人的谗害,显示了作者高尚的品质。所以南宋学者魏了翁很是赏识,认为“在集中最为杰特”(见查为仁厉鹗绝妙好词笺》卷一)。如果和苏轼的《念奴娇》咏中秋词并读,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位词家的精神风格有其相通的地方。

西江月

黄陵庙①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②。 明日风回更好③,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④,准拟岳阳楼上⑤。

①黄陵庙:黄陵山在湖南湘阴县北洞庭湖边,湘水由此入湖。相传山上有舜之二妃娥皇、女英的庙,世称黄陵庙。《四部丛刊》本《于湖居士文集》题作“阻风三峰下”,辞句小异。

②波神留我看斜阳两句:作者把船被风浪所阻、不能前进,说成是水神要留他看夕阳的景色。鳞鳞,形容波纹像鱼鳞似的。

③风回:转为顺风。

④水晶宫里奏霓裳:美妙的波涛声像是水府在演奏悦耳的歌曲。

⑤准拟岳阳楼上:准定在岳阳楼上看湖上的景色。

词评: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张孝祥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市)。这首词是他改官离开湖南道上作。他写给诗人黄子默的信里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前 调

题溧阳三塔寺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②,此心到处悠然③。寒光亭下水连天④,飞起沙鸥一片。

①题溧阳三塔寺:黄 《花庵词选》题作“洞庭”。周密《绝妙好词》题作“丹阳湖”。今依查为仁、厉鹗《绝妙好词笺》引《景定建康志》所题。三塔寺在溧阳市西三塔湖。

②世路如今已惯:《宋史》本传称张孝祥“年少气锐”,这是经过多年宦海风波、熟悉世情以后带几分消极的感慨语。

③悠然:见前164页《念奴娇》注⑥。

④寒光亭:在三塔寺里。

浣溪沙

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②,鸣鞘声里绣旗红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④,一尊浊酒戍楼东⑤,酒阑挥泪向悲风⑥。

①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张孝祥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任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驻节荆州(今湖北江陵县)。当时荆州是南宋的国防前线。塞,边塞,国防线。马举先,不详。

②霜日明霄水蘸空:秋天的太阳照在天空里像蘸了水似的那么明亮。霄,天空。

③鸣鞘(shāo)声里绣旗红:鸣鞘声,挥动马鞭发出的响声。鞘,通梢,鞭梢。绣旗,锦绣的军旗。

④万里中原烽火北:被敌人占领的万里中原远在火线的北面。

⑤戍楼:城楼上有驻防的军队,称戍楼。

⑥挥泪:掉泪。

词评:这首词是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秋天张孝祥在荆州作,时年三十七岁。

范成大 二首

范成大(1126—1193)①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进士出身。曾充赴金使节。官至四川制置使(掌管边防军务的长官)、参知政事(副宰相)。他是南宋负盛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词,所涉及的面没有诗歌那么广阔,主要写自己闲适的生活,缺少社会意义,文字精美,音节谐婉,可是温软无力,和婉约派一脉相通。姜夔以晚辈的身份和他往来,受了他的词风的一定影响。今传《石湖词》。

①关于范成大的卒年,《宋史》本传说“绍兴三年,加大学士,四年薨”。按“绍兴”该是宋光宗“绍熙”年号的误写。绍熙三年范成大还写过一首《次韵养正元日六言》,自注:“今年六十七。”死于绍熙四年(1193),年六十八。

忆秦娥

楼阴缺①,阑干影卧东厢月②。东厢月,一天风露③,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④,罗帏黯淡灯花结⑤。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⑥。

①楼阴缺:楼房在树荫里露出一面。阴,是说树木成荫。缺,指房子没有被树木遮蔽的一面。

②阑干影卧东厢月:月照东厢,阑干的影子躺在地面上(或者墙壁上)。厢,厢房。

③一天:满天。

④隔烟催漏金虬(qiú)咽:夜雾迷茫,看不到远处,只听着呜咽的更漏声催着时光消逝。烟,雾气。金虬,即铜龙,铜制的龙头(水从龙口里吐出),装置在漏器上用来计时的。李商隐《深宫》诗:“金殿销香闭绮笼,玉壶传点咽铜龙。”

⑤罗帏黯淡灯花结:灯烛结花,房间里显得更昏暗。旧俗相传,结灯花表示有喜讯。罗帏,轻软的纱罗做的帐子。此指闺房。

⑥片时春梦两句:上句感叹美梦易醒,下句极言隔离之远。春梦,指和爱人在梦里相会。岑参《春梦》诗:“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这里化用其意,更觉含蓄而意味深长。

醉落魄

栖乌飞绝①,绛河绿雾星明灭②。烧香曳簟眠清樾③。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④。鬓丝撩乱纶巾折⑤。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⑥。

①栖乌飞绝:栖乌归林,不再飞了。

②绛河绿雾星明灭:绛河,即天河。明灭,忽明忽暗。

③曳簟眠清樾(yuè):铺着竹席子,睡在清凉的树荫下。樾,交相荫蔽的树木。

④好风碎竹声如雪两句:宋翔凤乐府余论》,“好风碎竹声如雪”写笙声也。‘昭华三弄临风咽’,吹已止也。”竹,指笙管。昭华,古乐器名。《晋书·律历志》:“舜时西王母献昭华之 (管),以玉为之。”弄,吹奏。

⑤鬓丝撩乱纶巾折:鬓丝,鬓发白如丝。纶巾,见前53页苏轼《念奴娇》注⑫。

⑥休共软红说:不要说给世俗的人听。软红,即红尘、尘土,这里指那些仆仆风尘、热衷功名富贵的人。

词评:这首词反映作者退隐后悠闲的生活和孤芳自赏的心情。

杨万里 一首

杨万里(1124—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吉水(今江西县名)人。宋高宗时进士。做过四朝的官。黄 《花庵词选》称他“以道德风范,照映一世”。不肯为权臣韩 胄写《南园记》(宁愿弃官不做)一事,最足以看出他的气节。他是南宋前期著名的诗人。《历代诗余·词话》引《续清言》称他“不特诗有别才,即词亦有奇致”。他的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和诗有相似的地方。今传《诚斋乐府》。

好事近①

月未到诚斋②,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③。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④。

①《好事近》:《 村丛书·诚斋乐府》题作“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②诚斋:杨万里自名他在吉水的书室为诚斋。

③修竹:竹长而直,排列很整齐,称修竹。

④未是秋光奇绝两句:现在还不是秋夜月色奇绝的时候,要看奇绝的月色,且待十五、十六的夜里。

陆 游 十一首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他始终坚持抗金主张,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和打击。中年入蜀,在国防前线上担任过军中职务①。军事的生活实践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从此吐露出万丈光芒。他一生的精力贯注在诗歌方面,成为南宋最杰出的诗人。词作的收获量不如诗篇那么巨大,今所传《放翁词》(一称《渭南词》)约一百三十首。

陆游的词,和他的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有力地反映了作者“气吞残虏”(《谢池春》)的雄心大志和“胡未灭,鬓先秋”(《诉衷情》)的感慨不平,它的质量不容许我们把它列于次要的地位。词里表现的风格又是多种多样的。刘克庄指出:

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感慨者,稼轩(辛弃疾)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与义)、朱希真(敦儒)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几道)、贺方回(铸)之上。

—《后村大全集·诗话续集》

这里所说的“飘逸高妙者”大概是指他的闲适词。其中确有近似朱敦儒恬淡飘逸的一面,例如《好事近》: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 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作者的“渔歌菱唱”,多是晚年所作②,里面搀杂着一些失意的消极思想。可是陆游毕竟不同于朱敦儒那般悠然世外的心境,闲适只是他生活里的一种表面现象,他的内心实在是波动不平的。例如《鹧鸪天》里的“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诉衷情》里的“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虽然强自宽解,显然可见他不能忘情于英雄事业和功名。我们看他表示“江湖上,这回疏放,作个闲人样”(《点绛唇》),看他高傲地说“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鹊桥仙》),甚至说“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鹊桥仙》),这都是话里有话,蕴藏着对腐朽的朝廷的不满。

①在王炎川陕安抚使署任干办公事(边防军事机关的属员)。

②《渭南文集·长短句序》:“余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

钗头凤①

红酥手,黄 酒②,满城春色宫墙柳③。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④。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 鲛绡透⑤。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⑥,锦书难托⑦。莫,莫,莫⑧!

①《钗头凤》:根据周密《齐东野语》、陈鹄耆旧续闻》等书记载,这首词写的是如下的一件爱情悲剧:陆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妇的感情很好。但他的母亲不喜欢这个媳妇,被迫分离。后来陆游另娶,唐琬也改嫁赵士程。有一次陆游春日出游,在绍兴禹迹寺南的沈园相遇。唐琬以酒肴殷勤款待。陆游非常伤感,在园壁上题了一首《钗头凤》。相传唐琬看见之后,和了一首词,其中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不久,抑郁而死。四十年后,陆游旧地重游,不能胜情,又写了两首著名的《沈园》诗:“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②红酥手两句:写唐琬以酒肴款待事。《齐东野语》有“唐以语赵,遣致酒肴”的记载。红酥手,红润而又白嫩的手。黄 (téng)酒,《耆旧续闻》说是“黄封酒”。黄封,是一种官酒。

③宫墙柳:以柳喻唐琬。她这时已嫁人,有如宫禁里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即。一说:绍兴原是古代越国的都城,宋高宗时亦曾一度以此为行都,故有宫墙之称。

④离索:离散,分居。

⑤泪痕红 鲛绡透:沾染着脸上胭脂的红泪把手帕都湿透了。鲛绡,传说中鲛人(人鱼)所织的绡,这里指丝绸制的手帕。

⑥山盟:盟誓如山不可移易,故称山盟。

⑦锦书难托:书信难寄。(唐琬已被弃,而且另有丈夫,就道义说,不能再通书信。)

⑧莫莫莫:表示绝望,只好作罢。

词评:这首词周密《齐东野语》说是陆游早年(三十一岁)的作品。写作者怀念前妻的深挚感情,反映出封建社会婚姻不自由的悲惨现实。张宗 《词林纪事》引毛晋语:“放翁咏《钗头凤》一事,孝义兼挚,更有一种啼笑不敢之情于笔墨之外,令人不能读竟。”我们认为这里“孝”的意义是不存在的,恰恰相反,“东风恶,欢情薄”两句,正是对破坏美满姻缘的制度表示强烈的抗议。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①。

秋到边城角声哀②,烽火照高台③。悲歌击筑④,凭高酹酒⑤,此兴悠哉⑥!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⑦,曲江池馆⑧,应待人来。

①登高兴亭两句:高兴亭在陕西汉中内城的西北。南山,即终南山,横亘陕西南部,它的主峰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南面。

②角声:见前13页张先《青门引》注③。

③烽火照高台:烽火,战火。高台,指高兴亭。

④悲歌击筑(zhú):《史记·刺客列传》载燕太子丹及宾客送荆轲使秦事,“既祖(饯行),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变徵之声是声高而悲的调子。

⑤酹酒:这里含有祷祝收复失地的意思。

⑥悠哉:深长貌。

⑦灞桥:即霸桥,在长安东面的灞水上,桥边柳树很多。

⑧曲江:池名,在长安东南,唐朝的名胜地区。

词评: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陆游四十八岁,在汉中担任军中职务,前方的有利形势和军队里的壮阔生活激起了作者经略中原、收复长安的热望和坚定的胜利信心。他是那么乐观而又激励地写着:灞桥、曲江那些长安的风景区都在等待宋军的到来。

汉宫春

初自南郑来成都作①

羽箭雕弓②,忆呼鹰古垒③,截虎平川④。吹笳暮归野帐⑤,雪压青毡⑥。淋漓醉墨⑦,看龙蛇、飞落蛮笺⑧。人误许⑨,诗情将略⑩,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⑪,元夕灯山⑫。花时万人乐处⑬, 帽垂鞭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⑮,功名不信由天。

①初自南郑来成都作:这是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陆游在成都(今四川市名)作。南郑,今陕西汉中市。

②羽箭雕弓:精美的弓箭。羽箭,即白羽箭。以白羽为饰,故称。

③呼鹰古垒:鹰,打猎时用来追逐猎物。古垒,荒废的堡垒。

④截虎平川:陆游在汉中时有射虎的故事。他的《忆昔》诗中有“昔者戍梁益,寝饭鞍马间。……挺剑刺乳虎,血溅貂裘殷”语。平川,平地。

⑤野帐:张在野外的帐幕。

⑥青毡:毡帐,用毛织做的帐幕。

⑦淋漓醉墨:趁着酒兴落笔,写得淋漓尽致。

⑧看龙蛇、飞落蛮笺:龙蛇,形容笔势飞舞貌。古时四川所产的彩色笺纸,称蛮笺。

⑨许:推许。

⑩诗情将略:作诗的才情,统率军队作战的谋略。

⑪药市:专门卖药的街道。宋时行会制度兴盛,大城市里有许多行业都是集中在一定的区域里经营的。苏轼《河满子》词:“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傅 注:“益州(成都)有药市,期以七月,四远皆集,其药物品甚众,凡三月而罢。好事者多市取之。”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六)里也曾提到成都九月九日药市的盛况。

⑫灯山:把无数的花灯叠作山形。

⑬花时:成都一带每年百花盛开时,举行花会,非常热闹。

⑭ 帽垂鞭:描绘节日繁华,人们缓步游赏的情形。 帽,帽子歪戴着(表示生活的散漫自适)。垂鞭,骑着马儿缓缓而行,不用鞭打。

⑮封侯事在:指班超在西域立功封侯事。

词评:这首词前后段分别写南郑和成都两种不同的生活情况。作者这时候在成都担任闲散的参议官,不是他所愿意做的,对于这个万人行乐的后方城市也不感兴趣。他十分怀念前方能够发挥“诗情将略”的军中生活,并且坚决相信恢复中原的壮志一定能够实现。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雪晓清笳乱起②,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③。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④。 睡觉寒灯里⑤,漏声断⑥,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⑦。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①师伯浑:师浑甫字伯浑,四川眉山人。隐居不仕。陆游说他很有才气,能诗文(见《渭南文集·师伯浑文集序》)。

②雪晓清笳乱起:这句开始写梦境。雪晓,下雪的早晨。清笳,凄凉的胡笳声。胡笳,古时军中用的乐器。

③铁骑无声望似水:披甲的骑兵,衔枚(无声)前进,望去像一股洪流,一片波光。

④雁门西两句:雁门,关名,在山西代县西北。青海,湖名,在青海省。都是古代西北边防重地。

⑤睡觉:睡醒。

⑥漏声断:见前56页苏轼《卜算子》注②。

⑦自许封侯在万里:自信能够在万里外立功封侯。

词评:这首词是陆游从汉中回到四川以后,四十九岁到五十三岁期间写的作品,可以看出作者念念不忘于回到前方去参加抗敌工作。

渔家傲

寄仲高①

东望山阴何处是②?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③,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④。

①仲高:陆游堂兄。

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陆游的故乡)。

③寄语:传语。

④鬓丝几缕茶烟里:意思是说岁月都消磨在闲散无聊的生活里。鬓丝,鬓发白如丝。

双头莲

呈范致能待制①

华鬓星星②,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③。萧条病骥④,向暗里、消尽当年豪气。梦断故国山川⑤,隔重重烟水。身万里,旧社凋零⑥,青门俊游谁记⑦? 尽道锦里繁华⑧,叹官闲昼永⑨,柴荆添睡⑩。清愁自醉,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纵有楚柁吴樯⑪,知何时东逝?空怅望, 美菰香,秋风又起⑫。

①范致能待制:范成大字致能,曾任敷文阁待制。1175至1177年任四川制置使(掌管边防军务的长官),陆游时在成都,做他的参议官。他们以文字结交,时常诗酒唱和。这首词就在这期间写的。

②华鬓星星:鬓发花白。星星,形容发白。

③如寄:飘荡无依,没有归宿。

④萧条病骥:以衰老的病马比喻自己老病无用。

⑤梦断故国山川:梦不到故乡的山水。

⑥旧社凋零:旧友星散。社,社友。

⑦青门俊游:指过去在京城里值得纪念的、有意义的生活。青门,长安城门名,借称南宋京城临安。俊游,胜游,有意义的游览和聚会。

⑧锦里:在四川成都之南,是成都的别称。

⑨官闲:时作者担任参议官,没有什么职责。

⑩柴荆:柴门,穷人寒士的住所。

⑪楚柁吴樯:到长江中下游去的船。这里吴、楚是用来泛指江南地区。

⑫ 美菰香两句:《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通脍,把鱼肉切细。

鹊桥仙

华灯纵博①,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②?酒徒一一取封侯③,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 洲烟雨④。镜湖元自属闲人⑤,又何必官家赐与⑥!

①华灯纵博:在华丽明亮的灯下尽情博弈。这是当时一种流行的游戏,如作者《楼上醉书》诗:“酒酣博 为欢娱,信手枭卢喝成采。”

②当年豪举:指作者四十八岁那一年在汉中的军旅生活,经常穿着戎衣,参加骑射,并曾有雪中刺虎的壮举。

③酒徒一一取封侯:酒徒,指那些只知升官发财、饮酒作乐的人。《史记·朱建传》载郦生语:“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一一,一作“一半”。

④占断 洲烟雨:独自享受水边的景色。 洲,丛生 草的小洲。

⑤镜湖:又名鉴湖,在浙江绍兴市南。陆游晚年住在三山,临近镜湖。

⑥又何必官家赐与:《新唐书·隐逸传》载贺知章还乡里为道士,“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这句是针对此事说的。官家,皇家,皇帝。

词评:这是陆游晚年闲居家乡写的词。看来有些消极,但骨子里是愤慨的。朝廷的政治既然如此腐败,“酒徒一一取封侯”,无意收复失地,迫使他只好“独去作江边渔父”。最后两句结语“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也反映出对朝廷不满的情绪。

前 调

夜闻杜鹃①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②,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③,况半世飘然羁旅④!

①杜鹃:即子规,又名杜宇。

②蓬窗:船窗。蓬,蓬舟。

③故山犹自不堪听:即使在故乡(不是作客)听了这种悲切的鸣声,精神上也受不住。

④羁旅:客居异乡。

词评: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特别推重陆游这首词,说是“借物寓言”。这是由于抱负不能施展、失意之极而产生的情调低沉的去国离乡之感。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①,匹马戍梁州②。关河梦断何处③,尘暗旧貂裘④。 胡未灭,鬓先秋⑤,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⑥,身老沧洲⑦。

①觅封侯:寻觅建立功业以取封侯的机会。

②戍梁州:指陆游四十八岁时在汉中川陕宣抚使署任职期间一段军事性的活动。梁州,今陕西汉中市一带地区,因梁山得名。

③关河梦断何处:边塞从军生活像梦一般消逝了。关河,关塞、河防,指边疆。何处,不知何处,无踪迹可寻的意思。

④尘暗旧貂裘:貂裘积满灰尘,颜色也变了。这是表示长期闲散没有建立功业的机会。《战国策·秦策》:“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⑤鬓先秋:两鬓早已白如秋霜。

⑥天山: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这里借指前方。

⑦身老沧洲: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沧洲,水边,古时隐者住的地方。

词评:“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概括了诗人晚年生活和思想矛盾的悲愤情绪。

鹧鸪天

家住苍烟落照间①,丝毫尘事不相关②。斟残玉瀣行穿竹③,卷罢黄庭卧看山④。 贪啸傲⑤,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⑥,老却英雄似等闲⑦。

①家住苍烟落照间:是说住在风景美好的乡下。

②尘事:指时事。

③斟残玉瀣(xiè)行穿竹:喝完了酒到竹林里散步。玉瀣,美酒。

④卷罢黄庭卧看山:看书倦了躺下来看山。卷,把书卷起来不看。《黄庭》,道家的经典著作。

⑤贪啸傲:贪图啸傲自适的生活。以自由自在、不受官府管束自傲。陶渊明《归去来辞》:“倚南窗以寄傲。”

⑥元知造物心肠别:元,同原。造物,上天。

⑦似等闲:不把当一回事。

词评:通篇极写闲适自在的生活,都是故意表示“丝毫尘事不相关”,不是作者心坎里的话。最后两句才点明题意所在:南宋王朝最高统治者(造物者)不图恢复,不用抗敌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自然只好老死牖下了。

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①,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②,只有香如故。

①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

②碾:压碎。

词评:这是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作者积极用世的精神在政治上屡次受到打击以后,不免滋生了几分带消极的孤高自许的成分,但他坚决不肯和主和派同流合污的劲节始终是值得称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