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言中,我曾回忆到“文革”前写的诗词,大多已忘记,只引了“长夏种山蓣,牵藤日壮足”句,最后一句“年荒应惜福”未引,因为根本未想到。近日翻阅学校发还之“文革”中在牛棚内所写检查,见有“关于旧诗词的交待和初步批判”一段,内中有不少句引文,都是当年所写诗词中的句子,原诗已无处寻觅,见此零星句子,自感亦可珍惜,且当时交待、批判,都是实际历史,亦有保留价值,因之用来作为本书之后记二,弥可珍焉。戊寅九月初五记于浦西水流云在之室晴窗下。
关于旧诗词的交待和初步批判
我从小比较喜欢旧诗词一类的东西,日久天长,就受到了非常坏的影响。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学习着作,便也是一些消极、低沉、甚至颓废的情调。有些甚至“发思古之幽情”,把封建文人抒写乡愁、旅况的东西,顺手牵来,改头换面,作为自己的作品,没有什么内容,形同文字游戏。解放后,很多年没有再搞这些东西。一九五六年调来电校,见组内朱剑心、黄康屯他们年龄较大,能写旧诗词,便又重拾故技,写了起来。一九五六年年末,看到报载政府救济民间艺人的消息,心中很有感触,觉得他们在旧社会流浪江湖,生活困苦,饱受压迫凌辱,新社会中,党和政府关心他们生活,年终救济,照顾无微不至,就写了两首《闻救济民间艺人有感》的旧诗,后来投登《新闻日报》,给已故黄炎培副委员长看到了,写了一篇《有感》的短文,特别提到诗中“谓言长夜何由彻,喜见东方出早霞”两句。自此以后,更提起我写旧诗词的兴趣。如果思想改造得好,自然旧体诗词也能表现新的健康的内容,但是自己在这些年的思想改造过程中,问题很多,矛盾很多。一般在工作顺利,看到和听到国家的伟大建设成就时,就感到兴奋,诗中表现的便是比较健康的感情。当受到批评,客观上有困难,想到自己的一些问题时,便灰溜溜的,消极、颓废甚至抵触的情绪便表现出来,有时候两种思想交织在一起,便产生出一种形势大好,自己不好的惭愧消极情绪。加以常看封建文人的诗集,那些封建腐朽的东西,又常常影响自己。再有写旧诗词时,总要用典故,要变化古人的成句,要押韵,要对仗,自己没有先进的思想去驾驭它,在文字上也便作了封建文化的俘虏,甚至为了所谓“诗味”,无病呻吟起来。现在将记得起来的一些不好的诗、联系当时的思想、感情,向组织作个交待:
一、在一九六〇年秋,因我工作中的一些缺点错误,学习小组中对我展开批评,当时王学安发言最尖锐,说我是“混的典型”。我听了很反感,感到自己担任班级很多,工作很重;而他在组内平时总是夸夸其谈,工作一点也不踏实,反而说我是“混的典型”。后来小组长许明德同志和我个别谈话时,我也和他说了,但总感到生气,便写一首诗,题目是《自况》,开头第二句是“屋檐舱口要低头”,第五、六句是“一笑何妨对鼯鼠,全心且自学犁牛”。当时认为在这种人面前只好低头而过,一笑置之;不要争辩,免得他再生枝节,自己学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自己学自己的老黄牛吧。结句是“皮里当存春与秋”用“皮里春秋”这个成语,表示我嘴上虽然不与你争,但心里是知道的。当时对同志的批评不能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虚心接受,反而写诗发泄对抗情绪,而且因他个子小,把他比作“鼯鼠”,对他侮骂,这是更大的错误。
二、在一九六一年初阴历除夕前后,正好立春,我假期中晚上没事,写了两首《贺新凉》的词。第一首歌颂祖国大好形势,内容较为高昂。这首写好后,又想到自己,不由地消极的思想抬头了,想起弟妹的情况,北京家中的情况,父亲生病等等,又想起调离北京转瞬已经好几年了,想调回北京工作,但事实又不可能,总之个人的腐朽想法很多,便又写了一首,上半片中说道:“岂敢羡雕裘季子”,用战国时苏秦的典故,说自己不敢羡慕位置高的人。又说:“温饱耳,敢言志”,说只是求个温饱,不敢谈“大志”。下半片中又说:“谁念我亲老多病,弟兄千里。”又说:“念去去韶华似水,莫道往事浑如梦,便梦也无从做起。”又说不会吃酒,过年有酒,也不会吃醉。变化宋人词句“便新来和梦也不做”,把一种光阴似水,一年将尽,浮生如梦、自怨自艾的封建文人的腐朽感情,推向最高潮,表现出这种感情,除去说明自己灵魂深处封建腐朽的脏东西根深蒂固而外,是更无其他解释的。
三、一九六〇年冬天,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生活较艰苦,有时想到北京的一些吃的东西,如烘山芋、老豆腐、面茶等,都是北京街头的廉价食物,小时上学时,正是沦陷时期,生活困难,常买来当早饭。便写了几首古诗,第一首是写烘山芋的,结尾一句是“年荒应惜福”。当时家中常吃菜饭和粥,小孩们有意见,我告诉他们在自然灾害时期,要珍惜幸福。自己内心也想,上海国家照顾特别优厚,想想当时的全国灾荒地方的情况,不由地产生出一种“年荒应惜福”的感情,只有这首,稍有意思,其他几首则是单纯的回忆、述事,只是反映了一种回首过去,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思想感情。一切思想感情的反映,都不是凭空的,必然结合在具体事物上,这几首诗虽然以述事为主,但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仍是要不得的。
四、一九六一年暑假回北京,到陶然亭公园去了一次,陶然亭过去非常荒凉,一九五一年改建为公园,建设很好,我看了感触很深,觉得从一个小小的公园中,真看出了祖国伟大的变化,便写了一首七古《陶然曲》,歌颂陶然亭的巨大变化,都是真情实感,是比较好的。但是在陶然亭墙上又看到别人颂扬清代反动妓女赛金花的题诗碑,另外她的坟没有了。过去对这个反动妓女认识不清,小时曾听到她不少传说,都信以为真,解放前也写过凭吊她的诗,这次又写了几首。说什么“疲乏绿营齐曳甲,从容红粉尚哀民。大臣犹自轻堂庙,小德何妨责妇人”。意思是说八国联军侵略时,清代的绿营兵都逃跑了,赛金花很从容,没有逃,还知道哀痛百姓,清代的大官僚都不管国家,为什么人们还为一点“小德”,她同侵略者瓦德西的关系责怪她。对一个清代投靠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反动妓女推崇备至,这不单是一个对历史人物认识模糊的问题,这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错误。而且对修公园时平掉她的坟也有意见,有两句说:“中原都为英雄改,寸土难容老妓坟。”“中原”对“寸土”,一大一小,意思是全国解放,广大土地都为英雄而改观了,一个坟头,何必铲掉,随它去算了。
五、一九六一年暑假在北京,有一次我父亲叫我和他到四川饭店吃餐饭,我本不想去,他要去,便去了,排队等了很长时间,才喊到号,吃了一条鱼,事后我想到这次吃饭,尤其是想到同时排队等吃饭的那些人,便写了两首讽刺诗,用了很多典故,内容很晦涩,讽刺自己,也讽刺了别人,似乎用来解嘲,实际是表现了一种不满情绪。吟赛金花的诗和这两首诗另外一首读《宋史纪事本末》和一首在街上看到国际妇女买东西有感的诗,都是七律,体裁、风格一样,便抄在一起,加了个《咏史》的题目。回忆当时写作时的思想感情,过去认为这是些牢骚,在前人诗集咏史的体裁里这种写法是很多的。现在提高到原则上来讲,思想内容是腐朽反动的。
六、一九六二年暑假在京,有一次傍晚雨后我到中山公园去闲逛,看到雨后干净的不得了,正是旧历七月初,天边有一弯新月,风景实在好,便想起一句“浮云如水月如船”的诗句,接着凑成了一首小词。结尾两句因望见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正在举行宴会,灯火辉煌,从树丛中望去,好像是在空中一样,不由想起古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的诗句,结尾便写了“画栋雕梁今又起,不在人间”两句。后来几次想到结尾这句不好,想改为“改造人间”、又想改为“重建人间”,想来想去总没有想好。这首词结尾仍是有严重错误的。
七、一九六二年夏天,我想到在各地过夏天的情景,写了好多首绝句,总题作《消夏诗》。其中以写北京的最多,我在北京居住最长的一个地方是在一个破旧花园中租了几间房,地方很大,树木很多,人家很多,我在那里住了十四年,由十来岁住到二十五六岁,思想感情上印象太深,这组诗中回忆这个地方的有好多首。我小时第一次到北海公园,是“七七事变”前不久,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北京便沦陷了,所以有一首回忆北海公园的诗结尾一句是“别来都是乱离人”。这诗如写在抗战期间,自然不成问题,而写在解放了十三年的新社会,不加说明,这问题就非常严重了。这组诗其他各首大都也散发着封建文人的闲情逸致,腐朽感情,也是必须加以严格批判的。
八、一九六四年春到浦东劳动,看到油菜大丰收,亩产二百斤,我的确受到很大的鼓舞。劳动后偶然想到一些句子,回来整理了十来首小词,有写景、有抒情,内容还一般。其中有一首写门前小塘中看潮水涨落的词,前三句较开阔,下面想到自己的问题不知何时能解决,一种灰溜溜的消极情绪便产生出来,写出“春来有讯海生愁”的句子,与“小塘也接大江流”的开阔情调全不相同,表现了一种矛盾、复杂的感情。
九、我与朱剑心等,有时唱和两首诗,这些唱和的诗词,有的是有题目的,有的是互相赠送的。有题的比较明确,互相赠送的则内容笼统,堆积些典故,相互吹捧一番,这种封建文人式的互相勾连,无聊吹捧,极易散发腐朽的封建感情。为朱剑心去杭州,回来后,我用唐代杜甫《秋兴》八首的诗韵,写了八首诗送他,称他作“梅花万树一诗翁”,把他捧得有些飘飘然,当时感到这是什么文人积习,没有什么,通过“文化大革命”,深深认识到这种唱和,不只是无聊、腐朽,而且是互相传播封建毒素,在政治上是严重错误的。
以上是我根据记忆,就我写过的诗词问题比较严重的向组织作个交待、检查。这里我首先表示,今后一定要痛改前非,决不再写旧诗、旧词,决不再搞那种封建文人的唱和来往。
再有,我在交待、检查中,对这些旧诗词的批判还是不够的,因记忆有限,引的材料还是不够多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着重批、批深、批臭,真正从中得到彻底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