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幕话剧。原名《全民总动员》,出版时更名为《黑字二十八》。创作于1938年,1940年由正中书店出版单行本。该剧由宋之的与曹禺合编,第3幕由曹禺执笔。底本为宋之的、陈荒煤、罗烽、舒群等集体创作的4幕剧《总动员》,但只借用原作个别情节和姓名,剧名改为《全民总动员》。这个剧本是为1938年10月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在重庆举行第1届戏剧节,进一步唤起民众的抗战热情而创作的。剧本围绕着保卫大武汉而展开剧情,写了一群救亡工作者、热血青年,如邓疯子、韦明、耿杰等。他们投入动员民众的工作,演出宣传抗战的戏剧,救济难民,同时还组织人员到敌占区去开展工作。尽管如夏玛莉、夏迈进、江云峰等人,他们爱国为国的思想尚嫌稚嫩,有时难免过于简单冲动,但他们的心是赤诚热烈的。他们勇于献身的热情,感染了处于战争中不利地位的人们,唤起了大家的正义感和使命感,就连过去把钱看得很重的商人夏晓仓也慷慨地拿出10万元来支持抗战。在剧中,曹禺写了一个代号 “黑字二十八” 的日本间谍,潜入我抗日后方基地进行破坏活动,特别是破坏抗日团体向敌占区派遣特工人员的计划,并收买汉奸进行恐怖暗杀活动,最后被抗日团体所破获。剧本歌颂了前线浴血奋战的战士和将领,歌颂了爱国青年积极投入救亡工作的高昂热情,揭露了沈树人之类出卖灵魂变节事敌的汉奸。这个剧本因为写到了隐藏的汉奸、潜入我方的日本间谍、从事秘密工作的我抗战团体领导人而具有较强的悬念。《黑字二十八》 的创作演出,其意义也许不在戏剧上,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部话剧的演出,团结了一大批戏剧界人士。由于一批著名作家、导演、演员共同参与此剧的演出,因而在当时产生了十分强烈的政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