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幕喜剧。曹禺改编、导演并参加演出。1936年根据19世纪法国喜剧作家拉毕虚的3幕喜剧《迷眼的砂子》改编。曹禺认为,《镀金》容易有舞台效果,“可以使初学表演的人尝尝初次面对观众是什么滋味。……这个戏的演出风格的高低,会因演员的修养水平的高低而大不一样,……很能考验演员与导演的修养水平”。1936年11月5日,该剧由国立戏剧学校学生在南京香铺营中正堂公演,作为援绥公演,义演4场。曹禺亲任导演,并和其他几位国立剧校的老师一起粉墨登场。曹禺扮演收账的,马彦祥扮演送牛奶的。这两个人物虽然都是配角,但两位老师就在那简短的台词和动作中,也将他们过去丰富的舞台经验、精湛的演技表现了出来。曹禺扮演的收账人一出场,就活现出一副油滑的面貌,整个演出笑声不断。观众从剧情的展开中感受到了此剧讽刺现实生活中一切虚荣与虚伪的含义,而它的表现又是那么富于幽默感。评论界纷纷撰文赞扬此剧演出成功,尤其赞赏《镀金》的导演细腻而不滞呆、幽默而不过火,“能把握住每个人的个性,施以漫画的色彩,并予以夸张,……赋给他生命。”并说“观众的哄堂大笑,恰就是导演者的成功”。1937年4月10日,该剧又以国立戏剧学校的名义参加全国美展公演,演出于南京国民大会堂,共演两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