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一年作

巨灵孤擘 ③ 。问何年推出,撑空岩壁。劫火烧残山骨冷,丹篆犹摩拳石。云护精灵,天开图画,奇句江山辟。银笺重搨 ④ ,墨花还绣苔碧。我羡老去刘晨 ⑤ ,朅来丘壑 ⑥ ,爱着寻幽屐。断碣残碑闲送日,何似岣嵝邹峄 ⑦ 。胜地神游,故山春到,梦境迷仙迹。何时鸾背,和公云外吹笛。

注释

①百字令:念奴娇之别名。

②厚庄:刘次饶字,浙江平阳诗人。

③巨灵:天神名,力可举山。

④银笺:犹银钩,指笔力健劲。

⑤刘晨:传为东汉人,天台采药,得遇仙女。

⑥朅来:去来。来去之意。

⑦岣嵝:衡山岣嵝峰有碑,传为夏禹所书。邹峄:邹城有铁山摩崖石颂碑。

此词作于1921年春,作者时任永嘉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校长。词为读到刘次饶翁灵峰石搨词后的和作。雁荡山灵岩寺前之天柱峰,色白体圆,有立地擎天之势。峰北摩崖有“壁立千仞”“天不塌,赖以柱其间”诸字。石搨,当指此。此词上片写出山势与碑搨之神奇,如巨灵造就鬼神呵护的人间奇迹。笔力千钧,神完气足。下片写自己对刘翁游山雅兴之羡慕与向往。“何时鸾背”二句,谓拟追踪刘翁的步履,一遂寻山之乐。“和公云外吹笛”,一结高卓,极有远致。

一九二一年作

吟鞭西指,满眼兴亡事。一派商声笳外起,阵阵关河兵气 ② 。

马头十丈尘沙,江南无数风花。塞雁得无离恨,年年队队天涯。

注释

①鸿门:在陕西临潼东。项羽、刘邦曾会于此,鸿门宴由此得名。

②商声、兵气:指当时军阀混战。

此词作于1921年11月,作者由北京前往西安赴任教育厅职事途中。当时北洋军阀争权夺利,战火不断。作者目睹乱象,慨然作此。上片写西行道上,满目杀伐之气。用胡笳弹出的商声,烘托关河的兵气,言简意赅,凸现出辉煌的河洛关山,竟沦为兵戈满眼的乱世。下片一起二句,以马头的尘沙与江南风花对比写出,有以离雁自喻之感喟。塞雁的离恨,不正是说明自己此行的无奈吗?用笔婉曲,寄情深沉,小词却有大容量!

一九二五年作

过眼秦皇与汉皇,马头但有路尘黄。扫眉人唱三峰媚 ① ,折臂翁耕百战场 ② 。  风浩荡,劫苍茫。旁观莫笑客郎当 ③ 。贾生涕泪无挥处 ④ ,要上潼关看夕阳。

注释

①扫眉人:歌女。三峰:华山南峰落雁峰最高,与东侧松桧峰、西侧孝子峰合称“三峰”。

②折臂翁:白居易乐府诗中人物。

③郎当:拖沓,不整齐。“鲍老当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杨大年《傀儡》)

④贾生:贾谊,西汉政治家。其《治安策》云:“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叹息者六。”

此词作于1925年6月,是词人由长安返温途中所写。再宿潼关,有《忆放翁》“衣上征尘杂酒痕”诗云:“风雨潼关驴背上,自携秋色出长安。”以及《潼关赠居停》云“问予亦何事,跋马到天涯”诸作。故地重来,填胸仍是对战乱生民的深切关怀。一边是扫眉歌女的卖笑歌声,一边却是折臂老人的苦海挣扎。对比写出,倍觉感人。下片云:莫要笑我客衫郎当。在这挥泪无地的乱世,且让我一上潼关看看落日的辉煌吧。忧国之深心与图强之壮志,一笔写出,雄浑而有气象。大家手笔,落落不凡如此。

一九二六年作

落帽休嫌种种 ① ,看山常恨匆匆。扁舟过海倘相逢,莫问琼儋旧梦 ② 。  昨夜禅床听雨,啖灯无数蛟龙 ③ 。篆烟一炷忽摇风,句里千峰飞动。

注释

①种种:秃发貌。

②琼儋:琼州、儋州。在海南,苏轼贬谪之地。

③啖灯:吞吐灯光。“当窗试与然高烛,要看鱼龙啖影来。”(黄仲则《山馆夜作》)

此词作于1926年普陀山中,是充满奇思妙想的杰作。落帽句,用孟嘉九日龙山登高落帽的典故。看山落帽而浑然不觉,一派风雅洒脱的高致。扁舟过海,将东坡贬谪南海与自己的普陀之旅对比写出,遥想高风,自然入妙。下片写梦中的情境:鱼龙啖舐着灯影,伴我参悟禅机,风摇篆香,引发灵感,吟出了千峰飞动的奇句。寸毫而能生万象,可谓神来之笔。

一九二七年作

万象挂空明 ② ,秋欲三更。短篷摇梦过江城。可惜层楼无铁笛,负我诗成。  杯酒劝长庚 ③ ,高咏谁听?当头河汉任纵横。一雁不飞钟未动,只有滩声。

注释

①七里泷:即桐庐之七里濑,邻近子陵滩,风景幽绝。

②空明:澄澈的水面。

③长庚:星名,即太白星。

此词作于1927年8月,时在建德严州中学任教。桐江七里滩秋色绝佳。厉鹗《百字令》云:“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夏公此词更别开奇境,不止嗣响厉鹗而已。其最胜处在于将人与山水和谐统一之美妙灵境,自然地呈现出来。“万象挂空明”,星辰万象倒垂水中,一个“挂”字下得何等之好。“当头河汉任纵横”,一个“任”字又何其高旷自然,与张孝祥“万象为宾客”正相仿佛。“一雁”二句以“滩声”烘托静谧,真是一片化机,有无上妙谛。夏公离世前叮嘱亲友:“我过老时,你们不要哭,在我耳边念《浪淘沙》词吧!”这是老词人一生相伴的灵境啊!

一九二八年秋,予寓建德字民坊黌舍,自宋至清旧官廨也。偶阅《癸辛杂识》云“先君子于绍定四年辛卯出宰富春。壬辰岁,余实生于县斋”云云,乃知是周草窗诞生处。时予方撰词人年谱,得此惊喜。凉夕坐月,即用《 洲渔笛谱·中秋对月》韵作此,距草窗之生六百九十六年矣 ① 。

一九二八年作

词仙何许?呼片云去问,洞天消息 ② 。一道银潢星斗满,梦见吟商踪迹 ③ 。宋玉生前 ④ ,子云身后 ⑤ ,落落千秋客。江山如此,与谁分占秋色?  此处地下词流,放翁莱老 ⑥ ,高咏长沉寂。欲挈山河鸾背上,一和诸公横笛。辽鹤归迟 ⑦ ,江城寒早,抚劫遥相忆 ⑧ 。古人如见,海天惊吐孤魄 ⑨ 。

注释

①建德:浙江严州府治所在。《癸辛杂识》:周密著。草窗,周密之号。《 洲渔笛谱》:周密词集名。

②洞天:神仙居处。

③吟商:指填词。

④宋玉:战国楚人,辞赋家。其生前住宅,后为庾信所居。

⑤子云:扬雄字。扬所著《太玄》等书,不为同时人所重,乃曰:“俟知音者之在后也。”

⑥放翁:陆游别号,陆曾官严州。莱老:李莱老,字周隐,号遁翁。周密之友。有《秋崖词》。

⑦辽鹤句:汉丁令威学道灵虚山,千年后化鹤归辽东。

⑧劫:佛法谓天地一成毁为一劫。

⑨孤魄:孤月。

“呼片云”三句,一起喷醒。下引“一道银潢”至“落落千秋客”五句,如骏马注坡,酣畅极矣。末用“与谁分占秋色”,犹言谁可与我共享此间秋色呢?极占地步,结得有力,与山谷“风流犹拍古人肩”(《定风波》)如出一辙。下片,历数此处之地下词仙,如放翁、莱老、草窗之昔日高风,已然沉寂。纵欲追踪古贤,抚劫遥相忆也不可得。只有海天的孤月,可见证我这段怀古之幽情了。返虚入浑,自成高境。

一九二九年作

风妍烟丽,乍是晴天气 ② 。欲揽春江供一醉,人道东流是水。

江湖天远扁舟,梦中灯火高楼。只有一枝红杏,教人难问春愁 ③ 。

注释

①富阳:浙江市名,在富春江北岸。

②乍:才,刚刚。

③问:探听。

此词作于1929年1月,作者时在浙江建德。上片写眼前景色,风烟清丽,江水溶溶,令人欲醉。不辨是水、是酒,结得何其颖妙!下片则取神于虚处,追想当年西安的游踪。现在虽有一枝杏花在手,但泛舟江上的嬉春,与高亢的黄土高原固自不同了。夏师词素以气象高奇为特色,似此绵丽清婉之笔,比较罕见。

一九二九年作

五剧车尘欲坐忘 ② ,数鸿带雨落丁江 ③ 。客怀但验灯深浅,归梦难量路短长。  琴绕榻, 鸣廊 ④ ,两三竿竹一秋凉。龙湫雁荡家山好,却共鸥凫恋水乡。

注释

①严陵:严子陵钓台,在富春江畔七里泷下。

②五剧:大路。卢照邻《长安古意》:“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③丁江:富春江与兰溪在严州汇合处,成“丁”字形。

④琴绕榻二句:指水声悦耳,有如音乐。

此词作于1929年秋间。词人从大都会杭州返回富春江畔的严滩听雨,远离了闹市的喧嚣,聆听如琴珮叮当的水声和雨声,这份难得的清幽,应该够惬意了吧。然而最令词人难忘的,还是龙湫雁荡的家山奇景。一步一转,烘托出“归梦”的主题。技法之妙,值得仔细玩味。

一九二九年作

东风才被丝杨觉 ① ,闲愁已在低阑角。何处识春浓,村姑笑语中。  一灯堪避世,自爱闲中味。沸市任笙歌 ② ,书窗月自多。

注释

①东风句:言杨柳在东风里抽丝,春天已经来到。

②沸市:热闹的城市。

这首感春之词作于1929年。词人时年三十,在严州任教。开句既新且细,言东风刚到就唤醒了杨柳的丝条。“觉”字下得极好,与韩愈“草色遥看近却无”可谓同一工致。“何处识春浓,村姑笑语中”承接上意,饶有生趣。下片则着重写学人的心境,与常人眼中的春光不同,词人所钟爱的是闲静的书窗月色与笔耕的学海泛舟。正如作者的另一首词中所说的:“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这份淡定、从容,多么难得。

一九二九年作

把钓人何往 ① ,飞鸥意最闲。两年看遍浙东山,每到西台一笑 ② 、又忘还。  不负浮家约 ③ ,仍惊薄袂寒。南来北去世无关,携得六桥片月、过严滩。

注释

①把钓人:指严光避世,于此垂钓。

②西台:即子陵钓台之别名,在桐庐富春江畔。文天祥就义以后,谢翱于此哭祭文天祥。

③浮家:指以船为家,浮居水上。

此词作于1929年秋间。作者以散淡的心情发怀古之幽思。如提到严光的高踪与西台的往事,都很从容自在。“不负浮家约”,是说自己愿意效仿张志和过渔父的生活。“携得六桥片月、过严滩”,结响入云,最饶清致,的是词中高境。

胡汀鹭画家藏顾梁汾书寄吴汉槎《金缕曲》词箑,谢玉岑嘱题 ① 。

一九三○年作

展卷寒芒立 ② 。有当年、河梁凄泪 ③ ,扪之犹湿。比赎蛾眉艰难事 ④ ,多此几行斜墨,便万古神喑鬼泣 ⑤ 。何物人间情一点,长相望、旷劫通呼吸 ⑥ 。携酒问,贯华石 ⑦ 。  生还忍数秋笳拍 ⑧ 。念苏卿、雁书不到,乌头难白 ⑨ 。绝域头颅知多少,放汝玉关生入。天要与、词坛生色。渌水亭头行吟地 ⑩ ,谢故人、轻屈平生膝 。东阁酒,咽邻笛 。

注释

①胡汀鹭:近代画家胡振别号汀鹭。顾梁汾:名贞观,清初词人。吴汉槎:名兆骞,清初词人。词箑:题有词作的折扇。谢玉岑:现代词人,作者之友。此词背景是顾贞观为救因科场案发配北荒的老友吴汉槎,而跪求纳兰性德之父宰相明珠。吴终得从宁古塔返回江南。顾有词扇寄吴汉槎。夏师于胡汀鹭家见之,而作此词。

②寒芒:汗毛。汗毛竖起,惊悚之貌。

③河梁凄泪:李陵别苏武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梁,桥。

④赎蛾眉:蔡琰陷身匈奴,曹操以黄金赎之。

⑤神喑鬼泣:惊动鬼神。喑,啼泣无声貌。

⑥旷劫:隔世。

⑦贯华石:无锡之惠山有贯华阁。顾梁汾家山宅。

⑧秋笳拍:吴兆骞有《秋笳集》。

⑨苏卿:苏武。乌头难白:燕丹太子质于秦,求归。秦王曰:“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

⑩渌水亭:纳兰性德之父明珠家中亭名。

谢故人句:吴汉槎入关,过纳兰所,见斋壁大书“顾梁汾为松陵才子吴汉槎屈膝处”,不禁大恸。

东阁二句:丞相府第曰东阁,此指明珠宅。咽邻笛:向秀过山阴,闻笛声凄苦,乃作《思旧赋》以怀嵇康之不幸。

此词作于1930年,是夏师中年时代之力作。一起三句“展卷寒芒立。有当年、河梁凄泪,扪之犹湿”写当时感受是汗毛根根倒立,凄泪可扪。这种心灵的震撼,千古词林少此笔墨。接着用黄金赎文姬、绝域生还的苏武加以烘托类比。拟之为“何物人间情一点,长相望、旷劫通呼吸”之人间奇迹。认为这段生死不二的词人之交,是“天要与、词坛生色”。化裁典故,一如胸中流出。用事精切,非深于史学者不办。朱彊村先辈读之激赏,曰“历落有风格,绝非涂附秾丽者所能梦见。题梁汾扇一阕尤胜。私庆吾党不孤”云云,赞誉之高,由此可见。

一九三○年作

秦山好,带水绕钱塘。一道秋光天上下,五更潮信月苍茫。窗户挂银潢 ② 。

秦山好,飞观俯西兴 ③ 。沧海未生残夜日,鱼龙来啖半江灯。人在最高层。

秦山好,面面面江窗。千万里帆过矮枕,十三层塔管斜阳 ④ 。诗思比江长。

秦山好,晴翠九龙环 ⑤ 。隔个屏风住西子,露双佛髻是南山 ⑥ 。东面爱凭栏。

秦山好,绝顶爱寻诗。花外星辰灯皛皛 ⑦ ,云边栏槛雨丝丝。凉意薄罗知。

秦山好,隐几听惊雷 ⑧ 。残险已无罗刹石 ⑨ ,怒潮欲到子陵台。秋色雨中来。

秦山好,短咏写云蓝。谁坐秋香横一笛,满身淡月杏黄衫。唱我望江南。

注释

①月轮楼:作者所居之浙江大学宿舍,在钱塘江边秦望山的月轮山上,因名月轮楼。

②银潢:银河。

③西兴:地名,在钱塘江南岸。

④十三层塔:指六和塔高十三层。

⑤九龙:秦望山有九支,人以九个龙头名之。

⑥南山:钱塘江边的山峰。

⑦皛皛(xiǎo xiǎo):明亮貌。

⑧隐几:凭几。几,茶几。

⑨罗刹石:杭州地名。《北梦琐言》云:“杭州连岁潮头直打罗刹石。吴越钱尚父(镠)俾张弓驽,候潮至,逆而射之。由是渐退,罗刹石化而为陆地。”

《望江南》组词七首,作于1930年。这年秋天,夏老因邵潭秋之介,赴之江大学国文系任教。这是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拐点。从此登上一流大学的教席,住在风景绝胜的月轮山,开创了事业的新辉煌,心情之快乐可知。洋溢笔端的是一派欣悦、进取和阳光般的色彩。词以秦望山为立足点,左顾右盼,逸兴遄飞。耳目所及,无一不是绝好诗料。“一道秋光天上下,五更潮信月苍茫”,这是凭窗所见;“沧海未生残夜日,鱼龙来啖半江灯”,这是俯观的印象;“千万里帆过矮枕,十三层塔管斜阳”,这是登高的感受;“隔个屏风住西子,露双佛髻是南山”,是说与西湖和名山为伴;“花外星辰灯皛皛,云边栏槛雨丝丝”,丝雨与星辉滋润着作者的诗心;“残险已无罗刹石,怒潮欲到子陵台”,如雷的潮声,唤起了作者对历史的回忆。如此种种,为读者展现了天堂般的完美与神奇空灵的词境。毫无疑问,这是作者最为欣快的时刻。但他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的孟郊不同,多了些学者的高雅与宁静,少了些得意时的张狂与自恣。在这人生最惬意的当儿,词人所向往的是“谁坐秋香横一笛,满身淡月杏黄衫。唱我望江南”。这种心境与风致不正是魏晋名士的现代模式吗?

清明渡太湖至鼋头渚,同金松岑、冯振心、李续川、邵潭秋 ① 。

一九三一年作

烟光摇缥素 ② ,正万顷浮空,悄无风雨。天外褰裳 ③ ,念五湖人往,冷鸥谁语?酒醒云归,疑醉我、昆仑玄圃 ④ 。瑶瑟沉沉,愁抱都空,浪声东去。  同诵《远游》章句 ⑤ ,有翠袂成轮,酒狂如虎。石室寻花,恨未遂坡老,后车琴女 ⑥ 。唤起鸱夷 ⑦ ,待商略、浮家眉妩。剩有霜蟾照我 ⑧ ,归帆如舞。

注释

①鼋头渚:太湖地名,在无锡,风景佳胜。金松岑:诗人,号鹤望。冯振心:名振,诗人。李续川:诗人。邵潭秋:名祖平,诗人。

②缥素:青色绸帛,此指湖水色如青帛。

③褰裳:撩起裤脚。

④昆仑玄圃:传说中昆仑山顶神仙居住之处。

⑤《远游》:屈原诗篇名。

⑥坡老:苏轼。琴女:歌女侍者。

⑦鸱夷:范蠡化名鸱夷子。

⑧霜蟾:月亮之别名。月中有蟾蜍,故名。

此词作于1931年4月。词人赴苏州、无锡,与诸诗友偕游太湖,逸兴遄飞而成此作。“烟光摇缥素”五字形容水色之美,颇能新颖尽致。“天外”三句,言古贤已逝,未免落寞。过片“有翠袂成轮,酒狂如虎”,何等狂放恣肆。中间配以坡老之“琴女”,鸱夷之西子,更是一派名士风流模样,俨如李商隐所谓“新人桥上着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之风度。最后以“霜蟾照我,归帆如舞”作结,则变妩媚为清奇,别是一番情境了。

一九三一年作

朗吟人去。剩一片湖山,仍对尊俎 ② 。唤起老逋魂 ③ ,能同歌远游章句。江湖投老,又看柳长亭几度 ④ 。容与。招素云黄鹤何许 ⑤ ?

红箫垂虹旧伴 ⑥ ,忆黄月梅边新谱 ⑦ 。环佩胡沙 ⑧ ,肠断江南哀赋。听角长淮 ⑨ ,送春南浦,此愁天付。携酒路。马塍连夜风雨 ⑩ 。

注释

①白石道人:姜蘷之别号。

②尊俎:盛酒食之器皿。

③老逋:北宋诗人林逋之别号。

④看柳长亭:“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戴叔伦诗。意谓折柳长亭话别。

⑤素云:白云。

⑥红箫句:范成大以小红赠白石。途经吴江垂虹桥,白石有诗云:“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⑦黄月句:姜蘷在范成大家作《暗香》梅词,有“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⑧环佩胡沙:姜蘷《疏影》词有:“昭君不惯胡沙远,……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⑨听角长淮:军号曰角。此指宋金在长淮作战。

⑩马塍(chéng):西湖孤山畔有西马塍,白石葬地所在。

这是一首怀古思人的名作。孤山马塍为白石葬处,有石刻白石造像在。睹物怀人,不禁万感中来,遂赋此篇。“朗吟人去”起得清劲。“唤起老逋魂”,以林逋高士作偶,更是灵气珊珊,使湖光增色。过片“红箫垂虹旧伴”点出一段与小红吹箫度曲的佳话,更令人遐想无尽。下面笔锋一转,拈出“环佩胡沙”“听角长淮”的兵气,其故安在?查作者年谱本年11月云:作《满江红·答任二北》《贺新凉·闻马占山将军嫩江捷报》《石湖仙·孤山白石道人像》三词相连续。乃知为有感日寇占领东三省而发。则此作非但怀古,亦有爱国伤时之深忧在。读者于此细节亦不可放过。

闻彊村先生十二月三十日上海讣,用草窗吊紫霞翁韵 ① 。

一九三二年春作

乍惊辽鹤尧年语 ② ,骑鲸又传仙杳 ③ 。楚些漫相招 ④ ,正昏昏八表 ⑤ 。半生垂钓手,应不恋、棘驼残照 ⑥ 。一瞑同忘,九州幽愤 ⑦ ,五湖高操 ⑧ 。  愁眺海东云 ⑨ ,幽坊宅、花时梦游长绕。佛火数扬尘 ⑩ ,念看桑垂老 。 山青未了 。更谁续、四明孤调 ?听鹃恨、怕有来生,奈暮年哀抱 。

注释

①彊村:清末词家朱孝臧,号彊村。紫霞翁,南宋词家杨缵别名。

②辽鹤句:用丁令威化鹤归辽东典故。尧年语:《异苑》:“太康二年冬,大寒……二白鹤语于桥下,曰:‘今兹寒不减尧崩年也。’于是飞去。”

③骑鲸:辞世仙游之意。

④楚些:《楚辞》多用“些”字,故称“楚些”。漫相招,莫匆匆招去之意。《楚辞》有《招魂》篇。

⑤昏昏八表:乱世之称。

⑥棘驼:铜驼弃于荆棘,比喻乱世。见《晋书·索靖传》。

⑦九州幽愤:举国悲愤。

⑧五湖高操:范蠡助越王灭吴后急流勇退,归隐五湖。

⑨海东云句:指日寇入侵东三省。

⑩佛火句:谓累扬战尘如佛家劫难。此指去年作者诣彊村翁时谈及庚子年战祸诸事。

看桑句:眼见沧海桑田巨变之省文。

山:宁波山名。

四明孤调:指吴文英。彊村词风与文英相近。

听鹃恨三句彊村绝笔:《鹧鸪天》结句云:“可哀惟有人间事,不结他生未了因。”语极沉痛。

朱彊村为晚清词派三大家之一,开宗立派,于词学贡献巨大,对夏公亦有扶掖之功。故此词用笔隆敬,赋情哀重,有关词史。起笔以鹤语大寒尧崩,形容噩耗传来的震撼,可谓庄重之至。“漫相招”,莫要匆匆招去啊。痛惜之情,溢于言表。“九州”“五湖”二句形容忧国之深心与立身之高洁。下片“愁眺海东云”写作者对时局的忧心。“幽坊宅”二句,似指作者去年四月造访老人宅第之事。结尾点出老人暮年哀句“可哀惟有人间世,不结他生未了因”之痛语作结。彊村立朝有节、胆识俱高,曾力斥义和团不可恃,董福祥不可用,外衅不可开,大忤慈禧意。后归隐沪上,感伤时局,心痛于世运之惨与骨肉之悲而发此哀叹。夏公此作语重情深,哀感之至。

一九三二年夏作

西湖千顷烟波窟,画舫清尊,宝钿香尘,满地江湖恋绿人 ① 。  何时苕霅扁舟去 ② ,一月随身,一水如银,三十六陂看绿云 ③ 。

注释

①恋绿人:爱赏绿荷的游人。

②苕霅:二水名,在浙江湖州。该地区有水晶宫之称。

③三十六陂:在武陵(常德)。姜蘷《念奴娇》:“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陂:水塘。绿云:荷叶。

这首画荷之作,构思极妙。作者没有就画论画,而是把它置于广阔的时空中,纵横挥洒。先把纸上的荷花转换到西湖。在这个浩渺的烟波窟里,有清尊名士与画舫美女的徜徉,还有无数爱赏荷花的游客。什么时候能去水晶宫月下泛舟,欣赏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的美景呢?空灵而有情致,咏物之佳构也。凡咏物不可死于句下,放开写去,才能充分表现创作主体的情怀与风致。这就是本词给我们的启示。

一九三二年作

雨声只在高楼侧,战风蒲万叶 ① 。二更雁过卷疏帘,满江天是月。  乱帆奔马,怒涛拥雪,动寒光四壁。谁吹霜竹上扁舟 ② ,引老龙夜泣。

注释

①风蒲万叶:此与上句之雨声,皆非实指,而是写钱塘江的秋声。

②霜竹:笛。黄山谷《念奴娇》:“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此词语硬意深,反映了作者刻意追求的坚苍深窈的风格。一起二句写雨声、风蒲声,皆非实指,而是借以写在高楼听到钱塘江涛声。不然何以解释满江月色呢?过片后之“奔马”“拥雪”皆反衬起句之潮声。“吹霜竹”“老龙夜泣”皆出语奇崛,意象突兀,别开生面。

一九三二年作

乱莺换了春声 ② ,客怀渐爱危阑凭。垂杨西北,千红一瞬,啼鹃怎听?渡海笳声 ③ ,过江诗句 ④ ,暂同高咏。笑昂藏自放 ⑤ ,观天双眼,年年向、樽前醒。  下界浮云未定。待张筵、上昆仑顶。沧洲回望,扇尘乍敛 ⑥ ,斜阳欲暝。烟艇呼鸥,水楼传盏,且迟清兴 ⑦ 。任江城入暮,鱼龙风恶,又寒潮打。

注释

①之江诗社:之江大学师生组织的诗社。

②换了莺声:时当五月,已过了莺花闹春的时节了。

③渡海:未详。苏东坡有《渡海帖》与《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诸作,疑或指此。

④过江诗句:晋室南渡以来,过江名士多如鲫。刘琨、祖逖俱有诗句流传。李白有《横江词》之作:“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浪似连山喷雪来。”皆一时高咏。

⑤昂藏:轩昂之意。指气宇不凡,精神抖擞。

⑥扇尘句:《世说新语》载,王导恶庾亮权势逼人,举扇避尘,曰:“元规(庾亮字)尘污人。”此处言日已向晚,尘嚣渐息。

⑦且迟清兴:享受清兴。迟:舒缓适意貌。

此词为诗社雅集的课业,属于当场命题之作。词人从眼前风景说起:已过了莺花春色,凭栏唯见绿柳垂丝。红花都已消歇,怎忍听杜鹃的啼声呢?那就仿效过海、渡江的前贤,填首词以消遣吧。“笑昂藏”三句高岸而有气象,令人精神一振。下片愈唱愈高:俯视尘寰的纷扰,欲摆宴昆仑之顶。回望沧洲景色,水楼呼酒,聊享清兴。哪管他鱼龙风猛、寒潮直打呢!通篇洋溢着雄杰豪放之气,回环得势,起结俱佳。

休日偕晓沧、钟山游许氏榆园、龚氏玉玲珑馆,看花石纲遗石 ① 。战讯暂息,不废嬉春,诵宋人“更待何年是太平”句,百感惘惘也。

一九三二年作

一片花飞,流莺啼散,故家吟社 ② 。沧桑挂眼 ③ ,历历绿阴亭榭。似茶声、绕枕未歇,晚涛正闹松窗罅 ④ 。剩度湖旧月,重帘幽楯,照人如画。  临夜,寒钟打。便唤起吟魂 ⑤ ,再来应诧。凭高倦眼,莽莽春愁难写。避狂尘、障扇自归,乱鸦又送哀歌下。待移灯扪石,来听山鬼宣和话 ⑥ 。

注释

①晓沧:郑宗海字。钟山:钟泰字。榆园、玉玲珑馆:皆在杭州。花石纲遗石:宋徽宗好珍玩,蔡京乃以太湖美石进,号花石纲。

②故家吟社:指榆园许氏主人、玉玲珑馆龚氏主人。

③沧桑挂眼:犹言眼见沧桑世变。

④似茶声三句:指松窗下的江涛声如茶声入耳。

⑤吟魂:指许家、龚家已逝的诗人。

⑥宣和:宋徽宗年号。

此为怀古之作。作者来到宋代的故家庭园。眼前是绿荫台榭,入耳有窗罅涛声。手扪着花纲遗石,无尽的沧桑之感涌向心头。最后用“来听山鬼宣和话”,以奇矫阴森之意象来表现胸中的哀感,便有一种直指本心的冲击力量。

甲戌春,之江大学友生探梅超山 ① ,小病未从,次日承德失守。

一九三四年作

昨梦清无价。曳一筇、冷云乱水,唐栖山下。屈注钱塘供砚滴 ② ,批判风天雪夜 ③ 。正旧月楼台如画。魏晋风人脂粉手 ④ ,剩此花颜色无人写 ⑤ 。二三子,笑陶谢。  醒来铅泪纷成把。念陇头、惊沙千斛,边声万马 ⑥ 。南渡湖山巾屐盛 ⑦ ,日日歌围酒社。天水恨 ⑧ 、花应能话。换了尊前筝笛耳,听北风鼓角从天下。香影拍 ⑨ ,忍重打。

注释

①超山:又名唐栖。南宋义士唐珏曾隐居于此。

②屈注:曲折流入。

③批判:评判,评章风月。

④风人:风流文人。

⑤此花:指梅花。

⑥惊沙二句:指日寇入侵。

⑦巾屐:饰巾与木头鞋。名士出游的装束。

⑧天水:天水为赵姓之郡望,此指宋朝。

⑨香影拍:此指姜蘷咏梅的《暗香》《疏影》词。

此词上片前六句写梦游超山赏梅:冷云乱水,风天雪夜,清景无价。后四句笔锋一转,言魏晋文人涂脂抹粉,却不曾题咏梅花。下片以“铅泪纷成把”起句,痛言在承德沦陷、日寇入侵的关头,难道还忍心赏花听曲吗?立论正大,音韵铿锵,不愧佳作。

一九三四年作

一曲喝驮子 ① ,自听胜筝琶。伤麟叹凤何意 ② ,亦不解催花 ③ 。满眼 山苍翠 ④ ,招手群真天际,无分共餐霞。吾驾指幽冀,打面飒风沙 ⑤ 。  笑轻盈,歌婉转,舞夭斜。华胥国里人物 ⑥ ,梦醒各天涯。我有七哀九辩,唤起八叉三变,短筑和红牙 ⑦ 。此曲不堪续,隐隐万方笳 ⑧ 。

注释

①喝驮子:古民间曲调。

②伤麟叹凤:用孔子故事。“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唐玄宗咏孔子句)

③催花:羯鼓催花,用唐玄宗故事。

④ 山:指吴文英。此三句言不学吴文英词风。

⑤吾驾二句:言幽冀风沙大漠才是自己追求的风格。

⑥华胥国句:黄帝梦里的华胥国。此谓承平梦境应该醒了。

⑦七哀:王粲诗名。九辩:宋玉诗名。八叉:温庭筠才捷,八叉手而诗成。三变:柳永号三变。筑:乐器名,其声慷慨。红牙:艳歌的拍板。

⑧万方笳:杜甫《秦州杂诗》有“鼓角缘边郡”及“万方声一概”的诗句。

此为夏公自言创作宗旨之作。首言民间曲调胜过酒边的筝琶。叹凤伤麟的孔子,也不欣赏花间月下的小情调。至于吴梦窗笔下的天际真人、餐霞饮露的境界,跟自己更没有缘分。下片更言轻盈的歌舞、富贵的美梦,与我无干。只有《七哀》《九辩》这样关注民生国运的鸿篇大著才是我向往的。温庭筠的花间小曲,柳永的酒边曼声,都无须模仿。追寻杜甫的《秦州杂诗》,表现万方生民的关切,才是我的创作目标。夏公在1929年的日记中强调:“思中国词中风花雪月、滴粉搓酥之辞太多……求若拜伦哀希腊等伟大精神,中国诗中当难其匹……以后作词,试从此辟一新途径。”正是对此很好的说明。

一九三四年作

太华一莲朵 ② ,捧出古长安。梦中重挈云影 ③ ,千仞倚高寒。一觉灯床夜语,何许天风万里,吹堕碧琅玕 ④ 。之子隔秋水,相望动经年。  五车书,三亩竹,一婵娟 ⑤ 。榆关雪岭何世 ⑥ ,归路见东山 ⑦ 。收拾江潭楚些 ⑧ ,起看天涯秦月,昔昔似刀环 ⑨ 。我有小园赋 ⑩ ,身世亦江关。

注释

①王陆一:作者友人。王陆一弱冠以文才名震关中,后随于右任至南京,为国民政府要员、安徽大学教授。其反映枣庄会战之作,名动中外,有重要史料价值。

②太华:西岳华山,形似莲朵。

③挈:提携。

④碧琅 :碧玉。此指信函。

⑤五车书,三亩竹:言其书多、地美。一婵娟:言其得美妇而完婚。

⑥榆关雪岭:泛指北方边地。榆关,山海关。

⑦东山:在绍兴,谢安隐居处。

⑧江潭楚些:屈原流落江潭。楚些:楚辞。

⑨昔昔:通“夕夕”。刀环:刀头有环,谐“还”,回归之意。

⑩小园赋:庾信有《小园赋》。杜甫诗:“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言其晚年思乡,有《哀江南赋》。

此词为回复王陆一的来函之作。陆一是夏公执教西安时的友人,以文雄于世。故词以太华为喻,极具气势。过片起三句贺其华屋新婚,何其风流倜傥!“归路见东山”,是以谢安为比,寄望深矣。此文以词代柬,叙平生契阔而清雄、悃挚如此,非大手莫办。

客杭州之三年,始尽夜湖之胜。人定后舣舟苏堤待月,绕三潭折入里湖。高荷如幄,俯见银河。冷香袭人,如在梦境。少选,吴山出日,外湖绛云荡射,一镜皆赪。里湖犹残月疏星,荧然在水。一堤之隔,划分晓夜,尤为奇观。归用梦窗《垂虹桥》韵赋此。同游陈竺同有怀归之咏,并以调之 ① 。

一九三四年作

梦华逝水 ② ,剩一鉴、冷光未凝 ③ 。换语鹤湖山 ④ ,听蛩灯火,过我翩然一艇。水佩风裳无人唱 ⑤ ,问旧谱、凌波谁定 ⑥ ?容独占鹭汀,一竿丝外,万千人境。  归兴。浮家旧约,待描奁镜 ⑦ 。挽百丈秋潢,白荷花底,看写高寒双影。问讯南鸿,江楼今夜,风露单衣应冷。嘱晓角、莫唤城乌 ⑧ ,隔水数峰犹暝。

注释

①少选:少许,不久。赪:赤红色。梦窗:吴文英号。陈竺同:作者友人。调之:笑之。

②梦华:梦里繁华。黄帝有华胥梦。

③一鉴:一镜,指西湖。未凝:水波荡漾貌。

④语鹤湖山:用丁令威化鹤归辽事。

⑤水佩风裳:姜蘷《念奴娇·闹红一舸》:“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⑥旧谱:旧曲,指姜词。凌波谁定: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⑦待描奁镜及其后六句:指陈竺同怀归思妻之作。

⑧晓角:早晨的军号。城乌:城头的太阳。

词写秋宵月下赏荷。小序状景述情,曲尽其妙,直逼明人小品之高境。一起三句,感叹西湖的繁华已逝,只剩下如镜的湖面和动荡不定的波光。“冷光未凝”四字生新,有独到之胜。“翩然一艇”“独占鹭汀”,极写幽独凄清之境。下片“待描奁镜”之亲昵闺情,与“百丈秋潢”之银河作偶,工于铺垫造势。最后吩咐晓角噤声,莫要惊醒熟睡着的隔水山峰,更是想落天外的奇思妙句。

自京还,过吴门,松岑、瞿安、石遗诸君次第招饮。归杭,一浮翁问游迹,因成此词 ① 。

一九三四年作

有客擅谈马 ② ,笑我鬻雕虫 ③ 。文章政复何用?只发酒颜红。长揖三高烟水 ④ ,来问五噫踪迹 ⑤ ,一醉记相逢。谁解喷霜竹,庭宇飒天风。  冷红径,听怨 ⑥ ,诉春空。垂虹好续低唱,弦语惜匆匆。避世西山高操 ⑦ ,浮海东山雅志 ⑧ ,识此几吴侬。待酌钓台月,乘兴一舟东。

注释

①京:南京。吴门:苏州。松岑:著名诗人,即金鹤望。矍安:曲学大师吴梅之字。石遗:陈石遗,福建人,诗界大佬。一浮:马浮,字一浮,哲学家、诗人。

②谈马:《青箱杂记》云:徐延休为义兴令。县有后汉太尉许馘庙。碑阴有八字云:谈马砺毕壬田数七。时人多不能晓。延休一见,为之解曰:谈马,言午,“许”字;砺毕,石卑,“碑”字;壬田,千里,“重”字;数七,六一,“立”字。即“许碑重立”之隐语。

③鬻:售卖。雕虫:“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语出扬雄。

④三高:苏州有三高祠,祀范蠡、张翰、陆龟蒙。

⑤五噫:后汉梁鸿作《五噫之歌》,以讽世风之浮华。

⑥怨 :伯劳的悲怨啼声。

⑦西山:首阳山,伯夷、叔齐隐居处。

⑧浮海:谢安隐居东山,有“浮海东还”之语。

“有客”二句,推崇席上高宾学问精博、地位隆高,而自惭躭于小技。可谓出手擒题抑扬有致之句。下片“识此几吴侬”是说自己向往的正是“三高”“五噫”等吴门高隐。到严陵钓台做个隐者,便是自己人生的价值取向。

一九三四年作

凝睇湖山黯欲秋,关心小别便花休。笛声谁在最高楼。  百折猩屏防误影 ② ,十年凤纸罢工愁 ③ 。拼移带眼不回头 ④ 。

茵溷辞枝等不归 ⑤ ,未圆短梦已惊飞。回风丝柳莫辞低。  转眼春成长别路 ⑥ ,望乡魂有几鹃啼。肯违心愿趁芳菲?

注释

①从游:指学生。

②猩屏:红色屏风。“猩色屏风画折枝”,韩偓诗句。

③凤纸:纸名。

④移带眼:缩紧皮带的眼孔,说明瘦了。

⑤茵溷句:谓落花辞枝,有的飘到茵席(地毯)上,有的落进溷厕里。同样都是不归。

⑥长别路:“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见《楚辞·招隐士》。此言别情。

1934年5月(阳历)之江诗社复推夏公为社长。6月夏公带诸生踏青,作此词示之。第一首起句颇为依黯,是花期殆尽的惜春情绪。“防误影”谓不要将屏风上的折枝当作真花耽误了赏花。“拼移”句,表示宁肯消瘦也要游春赏花,决不错过。第二首起句言:飘茵落溷虽遭遇不同,但都不可能回到枝上了。纵有回风丝柳的低拂,旧梦也不能重续了。继言春天很快过去了,思乡的杜鹃不断啼着,我们哪能违背心愿而不去赏花呢?以转折之笔,写惜春之心,可谓宛转关情,令人凄恻。

一九三六年夏作

万卷三间迟十载 ② ,得归不负辛勤。一杯来酹六朝人 ③ 。草塘如有梦,诗笔可能神?  招手停云还独喟 ④ ,人间八表同昏 ⑤ 。横流欲到看山身 ⑥ 。翻怜江左屐,未见海东尘 ⑦ 。

注释

①谢池:在温州。谢灵运梦其族弟惠连而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句,因名谢池。

②迟:等候。

③酹:敬酒。六朝人:谢灵运生活在南朝宋代,故云。

④停云:思亲友。陶渊明《停云》诗序中语。喟:叹。

⑤八表:八方。八表同昏,天昏地暗,国家大乱。此指日寇入侵。

⑥横流句:谓自己是个看山人,也受到战乱波及。

⑦江左屐:指谢灵运。他游山时穿可变动的木屐。江左:江南。海东尘,指日寇侵略。

此词紧扣谢灵运。在他高咏之池边买房,而以“谢邻”为名,说明作者对这位古贤的景仰。上片风致潇洒,充满欣悦之情。下片则殷忧时局。“招手”句为转捩之点,词情一变而悲惋。招手停云,上扣家兄。陶渊明《停云》诗序言:“思亲友也。”此为答谢“家兄”买地之意。“还独喟”,面对着八表同昏的乱世,反觉得谢灵运的时代,还没有海东尘起那样糟糕。小词亦有时代的悲戚之感。人是不能脱离时代的,何况是第一流的诗人。

一九三六年作

数遍当门柳几行。湖山无恙絮飞忙。村翁能说藏春坞 ② ,过客还寻秀野堂 ③ 。  鸥鸟约,水云乡。隔年吟事亦沧桑。弥天一老闲无事 ④ ,坐替雷峰管夕阳 ⑤ 。

注释

①湛翁:马一浮之别号,现代哲学家。与梁潄溟、熊十力齐名,有“现代三圣”之誉。

②藏春坞:《本事集》:“钱塘西湖,有诗僧清顺居其上,自名藏春坞。”

③秀野堂:苏轼咏司马光独乐园诗:“花竹秀而野。”

④弥天一老:晋释道安自称“弥天释道安”。弥天:名满天下。

⑤雷峰:雷峰塔,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于五代,以看夕阳出名。1924年倒塌。

此为作者走谒马老之作。上片写马翁园舍景色。在这个絮飞花放的春日,作者来此造访。对于馆舍的模样,并不着墨。却从旁拈出高僧之藏春坞与大贤之秀野堂加以概括,便有无限之气象。妙于取喻此词是也。“鸥鸟”“水云”指年前携游的踪迹。近年国变频繁,游兴并无。然而名满天下的大师却巍坐湖垣,俨如雷峰塔,管领着一方风景呢。以名塔喻宗师,可谓妙想入神。

一九三六年作

掩恨墙东通一顾 ① ,西家愁黛齐深。两难颦笑是春心 ② 。问年羞锦瑟 ③ ,同命惜文禽 ④ 。  消息蓬山无定准 ⑤ ,多生误信瑶琴。花间旧约梦中寻。两鬟仍 鬌 ⑥ ,双泪费沉吟。

注释

①墙东: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登墙窥臣。”此言有人向己示爱。

②两难:主意不定。因为东邻西家难以抉择。

③锦瑟:指华美的青春恋情。李商隐《无题》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④文禽:鸳鸯。

⑤蓬山:蓬莱仙境,爱人之居。“刘郎莫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李商隐《无题》诗)

⑥ 鬌:发下垂貌。

词写恋情,夏公词中罕见之作。刻画心曲,委婉缠绵,生动入微。如“问年羞锦瑟,同命惜文禽”,“羞”“惜”二字,轻怜深爱的模样,栩栩如生。末三句写梦中结想,两鬟 鬌中着一“仍”字,突出了想念的时间长度。“双泪”句着一“费”字,犹言为了沉吟怀想,费了多少相思的红泪。皆至情至性的感人文字。此词所述,大约是追忆其少年的恋人——一个叫钱蘅青的女郎。他写过七绝“昨夜东风今夜雪,催人愁思到花残”,“酒边记得相逢地,人间更没重逢事”,还有“辛苦说相思,年年笛一枝”(《菩萨蛮》),以及“钟情难觅飘零梦,枉匆匆转队成毬”(《高阳台·杨花》)、“花间旧约梦中寻”《临江仙》,可说是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

一九三七年春作

盟鸥单舸 ② ,千古鉴湖原姓贺 ③ 。却笑方回 ④ ,头白家山只梦来。

渡江风雨,唤起英灵同醉舞。招手三山 ⑤ ,谁是辛刘伯仲间? ⑥

注释

①鉴湖:绍兴著名风景。作者1937年春曾来游。

②盟鸥:即以鸥鸟为伴。单舸:一只小船。

③姓贺:贺知章,越州人。晚年归隐鉴湖。

④方回:贺方回,北宋词家,为知章裔孙,有《鉴湖集》。杨时跋云:“辞义清远。”

⑤三山:鉴湖南岸有三山。

⑥辛刘:辛弃疾、刘过。二人曾约游鉴湖。

1937年,作者曾游鉴湖。单舸招鸥以寻贺老遗踪,起得雄健。“渡江风雨”,指刘过应稼轩约拟渡江赴会不果而写的《沁园春》中首句,词以豪气冲天著称。“招手三山”指作者向三山打招呼。“谁是辛刘伯仲间”乃自喻之词,意谓自己将追随三贤之高风,从事豪放词的创作。节短而韵长,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之佳例。

一九三七年作

小词拂拭,听角湖山寻禹迹 ① 。白雁南来 ② ,莫作惊鸿照影猜。

云门归魄 ③ ,夜夜光芒瞻太白 ④ 。梦路防秋 ⑤ ,枕底南山虎髑髅 ⑥ 。

注释

①禹迹:禹迹寺,在绍兴。其南为沈园。陆游《沈园》有句云:“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②白雁:原指元伯颜丞相率军攻打杭州。民谣有“白雁南来”之语。此指日寇入侵。

③云门:绍兴有云门寺,建于东晋,著名禅林。

④太白:金星。用兵之象征。

⑤防秋:指防止金兵南犯之奏章。林景熙诗:“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

⑥虎髑髅:陆游《醉歌》:“谁知老卧江湖上,犹枕当年虎髑髅。”言其杀敌报国之心,老而不渝。

这首过沈园的小词,寓意却大。作者来到禹迹寺边的沈园,耳中却响起军号之声,使他想起了伯颜率元兵攻入临安的那幕历史。这里已不是惊鸿照影的儿女柔情了。从云门寺回来,夜空上充满了太白星的兵气。做梦都想到上前线防秋,头下枕着的还是他射杀老虎的头骨呢。通篇写陆游,将惊鸿照影的伤感化为金戈铁马的沙场杀伐之声,充满爱国的万丈豪情,就是此词的特色。

一九三七年作

百书一面重回首 ② ,归计吴鸿后。严滩负了钓丝风,莫向铜驼陌上约相逢 ③ 。  燕南赵北今何世 ④ ,鹃语堪垂涕。围城玉貌十年心 ⑤ ,忍见幽州日与陆同沉 ⑥ 。

注释

①孟劬:张尔田之字。张为文史大家,清代举人,曾官刑部主事。民国时曾为燕京大学教授。弟张东荪,现代著名哲学家。

②百书一面:成语,即百次通信不如一次见面。

③铜驼陌上:洛阳为西晋首都,有铜驼门。

④燕南赵北:此指北平,当时已为日寇占领地区。

⑤围城玉貌:典出《战国策》。秦兵围赵,邯郸告急,人心不定,而鲁仲连神态自若。魏使辛垣衍曰:“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而不去也?”

⑥陆同沉:即陆沉。大地陷落,国家破亡。孟劬老后来未能走出北平,1945年殁于北平城内。

张尔田,一代宗师,对夏公奖掖良多,而二人未曾谋面。七七事变,陷于北平。夏公忧之,作词劝其脱身凶地,回到故乡杭州来。此词精于用典,语重情长,学人词之典范。

玉岑既殁 ① ,余欲写其遗词行世,逾年余亦大病,伤逝自念,辞不胜情。

一九三七年作

荒丘剑气 ② ,一诺犹孤人换世 ③ 。残稿青山 ④ ,玉笥孤云唤不还 ⑤ 。

有涯无益 ⑥ ,汗简难青头易白 ⑦ 。楚老相逢,后死龚生此恨同。

注释

①玉岑:词人谢觐虞,字玉岑。作者挚友。

②荒丘:指玉岑墓地。剑气:郝经《华不注行》:“平地拔起惊孱颜,剑气劲插青云间。”

③一诺句:谓整理玉岑遗稿尚未完成,辜负了诺言。

④残稿青山:谢 筑室于当涂青山之南。这是以谢 比谢玉岑。

⑤玉笥:山名,在浙东。陆游有“吹尽浮云天宇清……玉笥峰头看月生”之诗。

⑥有涯无益:项莲生《忆云词序》:“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⑦汗简:竹简,书之代称。青:杀青。以火烤竹简,令出汗,可以防蠹。

此词悼亡友,叹人生,语极沉痛。“荒丘剑气”见出玉岑才气之高杰;“有涯无益”慨叹生者之悲哀。沉吟讽咏,弥增友朋之重。

丁丑七夕,叶遐庵在沪集词人为李后主作千年周忌 ① ,读榆生词,感成此阕。

一九三七年作

南朝人是秋风客 ② ,此恨无今昔。虞兮歌罢别宫娥 ③ ,千古重瞳无奈是情多 ④ 。  人生便合多情死,莫问他生事。百哀成就一词人 ⑤ ,明德楼前不用更销魂 ⑥ 。

注释

①叶遐庵:叶恭绰号遐庵。著名词人。

②南朝人:南唐李煜,都于南京,故云。秋风客:汉武帝。有“秋风起兮白云飞”之句。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指此。

③虞兮歌罢:项羽《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④千古重瞳:项羽、李煜皆重瞳子,又都有别嫔妃之哀词。

⑤百哀句:王国维《人间词话》:“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此用其义。

⑥明德楼:上海地名。

这首缅怀李煜的词,强调多情是词人的天性。项羽、李煜都是如此。为情能死的人便能写出不朽的篇章。至于身后与来生,也就可以不计了。惺惺相惜,可谓千古同心。此词别本亦作“泪痕被面说兴亡,又见台城杯酒别仓皇”,则指日寇进攻,南京又将面临南唐小朝廷的悲剧,则是忧念世运之悲感,角度与此有别。

丁丑冬偕鹭山谒慈山叶水心墓 ① ,时闻南京沦陷。

一九三七年作

九原人比山高,海云过垄皆奇气。草间下拜,风前共忍,神州凄涕 ② 。梁甫孤吟 ③ ,南园尊酒 ④ ,谁知心事。招放翁同甫 ⑤ ,精魂相语,南渡恨,鹃声里。  沉陆相望何世。送千鸦、苍茫天水。遮江身手,可堪重听,石城哀吹 ⑥ 。临夜回飙,排阊余愤 ⑦ ,定惊山鬼 ⑧ 。待铜铙伴打 ⑨ ,收京新曲,唤先生起。

注释

①慈山:在温州。叶水心,名适,永嘉人。

②神州凄涕:谓许多地方沦陷于日寇铁蹄之下。

③梁甫孤吟:诸葛亮好为梁甫吟。

④南园尊酒:韩侂胄住南国,以抗金相号召。叶曾为韩家上宾。

⑤放翁:陆游号。同甫:陈亮字。

⑥遮江、石城二句:叶适曾知建康,尝拒金兵于江上。

⑦排阊句:推开皇宫大门,以陈治国方略。

⑧山鬼:《楚辞》篇名。

⑨铜铙:铜钲,指军歌。

“九原”二句,九泉下的灵魂高过大山险峰,连过海的长云也因此而焕发奇光,写足了墓主人之崇高,可谓惊人奇句。下片历数当时困顿时局,残破山河。继言叶水心遮江挫敌之神勇、排阊上奏之孤愤,是以史为鉴,直切当下。一结三句,以乐观之豪情断言必能高奏军歌,收复失地。到那时,再来禀报先生。真是字字精光、气冲牛斗的抗战必胜之宣言书。

一九三七年作

梅边笛里,冰雪相看人有几 ② ?商略行藏 ③ ,坡颍平生愿未忘 ④ 。

名山事业 ⑤ ,我亦乐闻人隐遁。卿法何如 ⑥ ?已倦飞腾可著书。

注释

①冷生:温州人梅雨清之字。冷生为作者至交。

②冰雪: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冰雪聪明喻人才高洁敏锐。

③商略:商讨。行藏:出仕与居家。

④坡颍:苏轼与苏辙兄弟。兄号东坡居士,弟曰颍滨遗老。

⑤名山事业:隐居著书,以藏之名山。

⑥卿法:你的打算。卿,第二人称,你。

冷生为夏公少年挚友,温州著名诗人。此词上片四句,言二人风致有如梅笛冰霜之高旷,感情则不减东坡兄弟之亲密无间。下片首言,我将遁隐名山,一心做学问去了!你是否也收拾向外飞腾的念头,闭门著书呢?如此着笔,可谓节短韵长、情深笔健之作了!

一九三七年作

梦里谢池家咫尺,记陪二老从容 ② 。故山回首乱离中。江湖招独鹤,书札负犹龙 ③ 。  满地秦灰满头雪 ④ ,相看心力雕虫。解嘲多事笑扬雄 ⑤ 。守玄何羡白 ⑥ ,剩有颊双红。

注释

①高性朴:浙江乐清诗人。

②二老:谓高性朴与刘次饶二位家乡前辈。

③犹龙:孔子曰:“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此是对高老的赞词。

④秦灰:秦朝劫灰。

⑤解嘲:扬雄赋名。

⑥守玄:扬雄著有《太玄经》。羡白:“羡白首之词臣,久赤墀之记注。”见吴敬梓《移家赋》。此言不必羡慕官禄。

此为寿乡邦老辈而作,贵在格高味永。“招独鹤”是以林和靖作比,“负犹龙”更抬出老子为喻。“何羡白”是不慕富贵,“颊双红”言面如童颜。如此安排,则境界高古。

一九三七年作

空翠遥山不可名,鸟飞回处塔层层,珠玑照水几春灯。  笠屐重来成换劫 ① ,阑干再凭似前生,为谁无恙此江声。

注释

①笠屐:斗笠与木屐。

此词作于1937年4月。春日游山,却充满忧生之嗟,时势使然也。上片多用倒装句式,技法与老杜“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相近。依语法当作“遥翠空山不可名,塔层层处鸟飞回,春灯照水几珠玑”。一经拗折,便加深了寻思体味之过程,诗味也更隽永生新。

一九三七年作

欲话西湖各怆神,巫夔归路亦兵尘 ② 。重温旧梦真如画,不泣新亭要有人 ③ 。  诗脱手,酒沾唇,何须攀柳更逡巡 ④ 。疏梅筋骨凭君看,数点能回天地春。

注释

①成业:毕业。

②巫夔:巫山、夔门,在三峡。此言毕业生将去抗战后方工作,然而重庆一带也充满了杀伐兵尘。

③新亭:南京地名。东晋渡江名士,常于此聚会,想起国家的倾败,多流泪痛哭。唯丞相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④攀柳:折柳留别。逡巡:步履不前。

这是临别赠言。上片言虽国难深沉,令人悲抑,然仍当振作精神,为恢复神州奋斗。下片愈唱愈高,鼓励大家摆脱攀柳伤怀的小情调,学习疏梅迎寒怒放的精神,要唤回天地的生机元气。末二句取譬生动,气象发皇,令人振奋。

一九三七年作

短筑唱先咽 ① ,大白泪同吞 ② 。九原荆聂相望 ③ ,耿耿几精魂。照眼光芒百字,瞰户咽填万鬼 ④ ,风雨正昏昏。一吷吐真气 ⑤ ,翻海倒昆仑。  归国谣,收京乐,付诸君。当场只手能了,儿女莫沾巾。待饮黄龙杯酒 ⑥ ,忽动长城鼓角,黯黯九边尘。我亦有孤剑,植发望燕云 ⑦ 。

注释

①短筑:弦乐器名,其声悲亢激越。

②大白:一大杯酒。

③荆聂:荆轲、聂政,古之刺客。

④瞰户:望着民居门窗。咽填:咽气失声。

⑤一吷:以气吹剑首作声。

⑥黄龙:黄龙府,地在吉林农安,为金人发祥地。此指东京。

⑦植发:头发直立,怒发冲冠之意。燕云:北方,泛指失地。

抗战时期,朝鲜爱国志士多在中国。反日斗志高昂,一如前时刺杀伊藤博文的安重根。对于这样舍身报国的壮士,作者激情地高歌赞颂。用词曲的形式,保留了一段重要的史实。先以荆轲、聂政相比,极表推崇。“一吷”二句写足了义勇志士翻山倒海、扭转乾坤的神勇,可谓千古得未曾有之词境。下片急管繁弦,一气直下,有如破竹。最后言自己持孤剑,欲扫平幽燕敌穴。“植发”二字,奇矫威狞,创格之语。

丁丑腊月,与徐堇侯、吴鹭山、方介堪、戴幼和、蒋云从诸子探梅茶山,诵白石“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之句,黯然成咏 ① 。何日重到杭州,当补填《疏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