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六年作

北海屡乖携手 ② ,西涯最羡比邻 ③ 。欲邀燕子迓春人 ④ ,拦路飞花不肯。  小病亦培诗意,尺书奈阻知闻。数枝秾艳映芳尊,想见天机衮衮 ⑤ 。

注释

①丛翁:伯驹先生一字丛碧。

②乖:违背、隔阻。

③西涯:明诗人李东阳,号西涯,旧居与丛翁居处相连。

④迓:迎接。

⑤天机衮衮:谓牡丹盛开,生机无限。

以词代柬。先言不能携手赏花的遗憾。不说有病,而言飞花拦路,未能成行。措语偏涩,即所谓“陌生化”的技法。“小病亦培诗意”,此亦罕见之硬语。夏公偏于白石清刚一路,不避槎枒骨鲠,此词是也。结拍二句以“天机衮衮”收尾,则槃槃大气,全章为之生色。

得冷生噩耗 ① ,京洛道上作。

一九七六年作

滩声七里 ② ,牙旷知音今已矣 ③ 。旧梦低回,白月烟篷访钓台。

江湖迟暮 ④ ,不分邯郸寻梦路。莫话黄粱 ⑤ ,绕枕风雷过太行。

注释

①冷生:梅雨清字。作者少年时之诗友。

②滩声七里:富春江有七里泷,与严陵相连,风景绝佳。

③牙旷:俞伯牙与师旷,皆妙解音律的著名音乐家。

④江湖迟暮:指晚年奔走道途。

⑤黄粱:黄粱梦,亦名邯郸梦。见唐沈既济《枕中记》。

此词作于1976年8月,作者避震洛阳途中,闻老友过世,悲情苦感,溢于言表。知音谢世,而当日烟篷同访之情景犹历历在目。以景述怀,倍深凄断。下片自述,风波道途,不料(不分)却正在黄粱道上,语境更为凄黯。然而生性旷达的词翁,毕竟能以理制情,吟出了“绕枕风雷过太行”的健句。

一九七六年作

秋来伊洛 ② ,梦瓜皮双桨 ③ ,便欲浮秋到天上。向江天恣意,老杜归来,定自哂、辜负家山高唱。  梦中诗酒会,九老图中 ④ ,倘让鲰生几龄长 ⑤ 。唤起九原听 ⑥ ,望断江南,却付与、龟儿抚掌。诵几篇、秦吟落天风 ⑦ 。笑蚓曲蛩腔 ⑧ ,自矜清响。

注释

①龙门:洛阳龙门,白居易墓园所在。

②伊洛:洛阳有伊水、洛河。

③瓜皮:小船名。

④九老图:白居易居洛阳与裴度、刘禹锡等结为九老,有香山之会。

⑤鲰生:小人之意,多用为谦称,与“不才”义同。几龄长:是说自己已比74岁的白居易年长两岁。

⑥九原:九泉地下。

⑦秦吟:指白居易的乐府诗《秦中吟》。

⑧蚓曲蛩腔:蚯蚓、蟋蟀的声腔,微不足道之意。

词翁来到洛阳,顿发怀古之幽思。他想到大诗人杜甫、白居易在这里的行藏与诗篇。在作者看来,杜甫因作品少于白居易会有点自哂吧。下片高度肯定白居易的九老诗酒之会以及著名的《秦中吟》,作者将这些歌生民之苦的作品比作浩荡天风,认为它远胜那些自矜清响的小情调的作品。从此可以看出老词人的审美情趣之崇高取向。

一九七六年作

关东百里夸形势 ① ,虎掷龙拿地。崤函京索夕阳红 ② ,过我风窗跂脚一龙钟 ③ 。  放船砥柱无人共 ④ ,倚枕还惊梦。四围天乐与谁听 ⑤ ?夜夜万千鼙鼓大河声。

注释

①关东:潼关以东。

②崤函京索:崤,崤山。函,函谷关。京索,地名,在荥阳一带。

③跂(qì)脚:翘足。

④砥柱:山名,即三门峡。

⑤天乐:天奏音乐,指黄河浪声。

气象壮伟,妙于形容。在此虎掷龙拿之古战场,词人竟翘足风窗悠然度过。用笔铺垫有力,胸襟之高旷,俨然如见。

一九七六年作

垂老登高不讳狂,七层塔顶俯秋光。小诗脱手意苍茫 ② 。  欲唤终南来袖底,恍疑杜老在身旁。归惊灯火有光芒。

高杜前头谢不能 ③ ,老来脚力仗枝藤。看谁健句赛高鹰?  五十七年云去住 ④ ,百千万劫水奔腾。小诗且纳塔层层。

注释

①大慈恩寺:唐高宗为报母恩所修,故名慈恩。玄奘取经回,译经于此。褚遂良亲书圣教序、记皆在大雁塔中。

②苍茫:浩荡。

③高杜:高适、杜甫,二人皆有《登大雁塔》诗。

④五十七年:作者20多岁曾于西安任教,至此已历57年。

小词而有大境界,垂老不减少年心,是其特点。“垂老登高不讳狂”“看谁健句赛高鹰”,正是词翁老当益壮襟怀的展现。“欲唤终南来袖底”“小诗且纳塔层层”,则有驱遣造化,纳须弥于芥子的气概。刘梦得云:“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正此之谓。

予年二十,初游京师,寓校场五条胡同之温州会馆,后知朱彊村翁寓王半塘之四印斋,作《庚子秋词》,实在邻近之校场头条胡同。偕友往访,归成此阕。予生于庚子,正诸翁作秋词之年,距今七十六年矣 ① 。

一九七六年作

攀天梦断诸词老,劫罅吟商愁打稿 ② 。沧桑弹指隔千尘 ③ ,楼阁回头悬七宝 ④ 。  词坛秋气谁同扫?万户朝暾红杲杲。痴龙何路瞰蓬莱 ⑤ ,眼底冠裳横海到 ⑥ 。

注释

①彊村:朱孝臧号。半塘:王鹏运号。二人皆晚清词坛泰斗。王鹏运等所作《庚子秋词》,记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的痛史。

②吟商:吟商刻羽,指推敲词曲。此言作《庚子秋词》。

③千尘:道家以一世为一尘。

④悬七宝:指宣武门旧城基,已建新楼。七宝楼台,指华美的建筑。

⑤痴龙:神龙。张岱《快园记》:“如入琅嬛福地,痴龙护门。”

⑥冠裳横海:时美国总统福特到京访问。

此词从历史的萦回入手,突出了今昔之不同。当年京阙沦陷时诸词老悲吟之地,如今已涌现出华丽庄严的楼台。词坛衰飒的哀吟,已换为红旭满天的豪唱。如今第一强国的总统也前来谈国事了。“痴龙”“横海”皆奇横无比,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一九七六年作

湖纳潇湘日夜流,同来吴楚倚高秋 ① 。乾坤正色此层楼。  壁上龙蛇看抱负 ② ,酒边人物几沉浮。双鸥约我御风游 ③ 。

注释

①吴楚:岳阳三国时属吴,鲁肃于此建楼以阅水兵。

②壁上龙蛇:指壁间所悬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御风游:《庄子》:“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岳阳楼为长江三大名楼之首,始建于东吴。历史最长,影响最巨,形势也最为壮观。老杜有诗句云:“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孟浩然亦赏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复得范公先忧后乐之鸿篇发扬,遂令后之登临者,难于措笔。而夏公乃以“乾坤正色”“壁上龙蛇”八字括之,足证此翁之胸襟胆识非同凡响也。

一九七六年作

黄鹤楼头听笛,相思五十年前。三湘七泽水连天,照影苍颜如见。  惭愧杜诗未熟,空灵敢问江船 ② 。风帘吹动五更烟,梦路望衡九面 ③ 。

注释

①天倪:陈鼎忠先生之字。陈为国学大家,曾任教东北大学、中山大学。在无锡国专时与夏翁同事。

②空灵句:杜甫有《次空灵岸》诗,地在湘潭西。

③望衡:古民谣“帆随湘转,望衡九面”。衡,南岳衡山。

上片言50年前游黄鹤楼时就很敬仰先生。老辈的苍颜,依稀如见。下片言自己不如陈翁精通杜诗。“望衡九面”是借喻,以表示对天倪老人的景仰。以物寄情,空灵而有高致。

读陈天倪翁遗集,即呈云章教授 ① 。

一九七六年作

西去行行白雁,南归一一仓庚 ② 。东流沟水逝无声,碧落看飞明镜 ③ 。  昨梦岳阳楼上,逢翁诗兴纵横。打窗风雪酒初醒,拈起瓶梅自证 ④ 。

注释

①云章教授:姓陈,天倪翁长公子,著名学者。夏公避震南行,即由云章先生安排。

②仓庚:黄鹂。

③明镜:指朗照碧霄的明月。

④拈起瓶梅自证:此用天倪翁自叙中成句。

此词上片略言平生南北行踪。“碧落看飞明镜”,则形象地道出了光明磊落的心境。下片则言天倪翁之纵横才气与高尚品格。以斗寒盛开的瓶梅形容老人的思想境界,可谓寄情高远。夏公此次南行,居长沙三月,云章教授照护殷勤。湘中学界从者如云,大兴吟道,对以后中国韵文学会的成立并落籍于湘潭,关系甚巨。人们比之“词学南行”。

长沙客夜,诵夏完淳集 ① 。

一九七六年作

十七龄为旷代人,戴头谈笑入修门 ② 。六洲万国一星辰 ③ 。  小腆年光非旧腊 ④ ,大哀心事是顽民 ⑤ 。湘江昨夜月如轮 ⑥ 。

注释

①夏完淳:字存古,明末松江人,夏允彝子。明亡起义反清被执,不屈死,年仅17。所著《大哀赋》最著名。

②戴头:犹言提着头来,不怕砍头。见《新唐书·段秀实传》。修门:楚国都城名,后指京城。

③六洲:指世界。谓夏完淳之才华品格世界少有。

④小腆句:《尚书·大诰》“殷小腆”条,王肃云:“腆,主也。殷小主,谓禄父也。”禄父,纣子武庚。此谓明已亡,而夏完淳等仍奉为国朝,不忘腊祭。

⑤顽民:不驯服之民。

⑥湘江句:《大哀赋》有句云:“国亡家破,军败身全。招魂而湘江有泪,从军而蜀国无弦。”其意欲至湖南、四川一带继续抗清,但未能实现。

夏完淳受审,洪承畴以其年幼有才,欲为开脱。完淳当堂痛斥,坦然就义。夏公以“六洲万国一星辰”赞之,可谓至当。此词用典奥僻,如“戴头”“小腆”“顽民”云云,皆词中罕用。而夏公用之,是学人词之典型。末以“湘江昨夜月如轮”,写心中的感受,光昌伟丽,令人气壮。

一九七六年作

江山醉颊为谁红。朝旭升东,夕照匆匆。恰衬衰翁醉颊红 ② 。  画作龙钟还自喜 ③ 。莫笑龙钟,折了长筇。再走前山一两重。

注释

①欠呵:打呵欠,伸懒腰。

②恰衬:恰配,恰似。

③龙钟:联绵词,衰老迟缓貌。

据“画作龙钟还自喜”看,似为自题画像之作。亦庄亦谐,有自嘲意味。“折了长筇。再走前山一两重”,则其倔强不服老之形象跃然纸上。此词于律第一句失韵,应为异体。

一九七六年作

皓月当窗语有神。龙蛇落腕笔轮囷 ② 。众中谁识此翁真。  共挈辛陈湖海气 ③ ,来瞻河岳日星人 ④ 。这回不负叩京门。

注释

①诵先:郑诵先,号砚斋,工章草。题耑:题书名。

②轮囷:盘曲而有奇气。

③挈:携。辛陈:辛弃疾、陈亮,二人词风豪放。

④河岳日星人:文天祥《正气歌》有“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语。

此词作于1976年。作者1975年到京后即谒北京文文山祠,作《平韵满江红》以抒忠义之怀,词友纷有和作,乃汇为《河岳日星词》,请诵先翁为题卷首。上片赞郑翁笔健而性真;下片言此卷精神伟烈,佳作连篇,为此番来京之重大收获。浩然正气,充塞六合,令人肃然起敬。

一九七六年作

高枕都忘梦有无,疏棂冻雀听歌呼 ① 。湘天风雪在江湖。  乍讶鸾皇满空阔 ② ,莫惊甲子在泥涂 ③ 。吟成谁画九嶷图。

注释

①疏棂:窗户格子。

②鸾皇:指君子。

③甲子在泥涂:泥涂,烂泥地,指困于路途。“家人忧几杖,甲子混泥涂”,杜甫诗句。

此写雪景。晨醒眺目,风雪满天而冻雀啁啾,景色清奇,历历在目。作者乍逢雪景,心情欣喜,乃有凤凰高翥之壮思,而无一点泥涂困顿之伤感,足证乐观的心境。

一九七七年作

犹胜王尼驾露车 ① ,吟边独木几编书,能回春色到蜗庐 ② 。  如画江云和海日,相逢语燕与飞乌。心闲到处是天居 ③ 。

注释

①王尼:字孝孙,城阳人。西晋名士,性豪放不羁。洛阳陷,避乱江夏。无居宅,唯畜露车,有牛一头。叹云:“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终以饿死。

②蜗庐:此指抗震小棚。

③天居:天上神仙洞府。

唐山地震,波及京津。友人搭小棚露宿街头。词翁以王尼露车、编书独木为喻,用典生新确切。结语“心闲到处是天居”,真能转绿回黄,化苦海为乐土矣。哲人道心定力,令人佩服。

题王船山先生《宋论》手稿,湖南博物馆藏 ① 。

一九七七年作

六经生面 ② ,岩壑书成关世变 ③ 。宙合苍茫 ④ ,并世相望有顾黄 ⑤ 。

风云叱咤 ⑥ ,红紫江山环讲座。不待扶筇,开卷光芒见祝融 ⑦ 。

注释

①船山: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

②六经生面:“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王夫之名联。

③岩壑:此指隐居山林,以度乱世。

④宙合:天地上下古今之谓。

⑤顾黄:顾亭林、黄梨洲。皆清初时爱国思想家。

⑥叱咤:呼叫,指挥。“咤”字出韵。当是方言。

⑦祝融:湖南衡山最高峰。

此词上片述古。一起二句推崇敢于突破经典而应时变的王船山。并将其与博通古今之顾、黄并称,是对船山思想学术贡献的充分肯定。用笔庄严隆重。下片述今,是对“四人帮”垮台以后生机满眼之形势之赞美与歌呼。“开卷光芒见祝融”,气象高奇,令人振奋。

一九七七年作

太华终南走百层 ① ,年年梦路一枝藤。这回却负懒残僧 ② 。  脱手一诗随处写,何须绝顶倚崚嶒?片云来往想仪型 ③ 。

注释

①太华、终南:即华山与终南山,皆陕西名山。

②懒残:唐代高僧明瓒禅师之别号。性疏懒而好食芋。李泌往见,正拨火煨芋,取其半与泌,曰:“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

③仪型:榜样,此指南岳与华山。

此为题画之作。字字着力,有如亲历。首言年年梦登天险百层之华山与终南。这回观赏南岳,却不能亲访懒残的遗迹,只好用诗笔以代攀登,从画中欣赏衡岳之片云与灵气了。脱手为诗,自成高逸。

甡翁归自邢台,偕晓川兄过访 ① 。

一九七七年作

抛却长筇登叠阁,共惊脚力如仙。暂同杯茗亦前缘。迎风为禹步 ② ,踏雪过尧年 ③ 。  他日京华耆旧传 ④ ,几人名氏相联。梦中卵色五湖天 ⑤ 。烦君横帚笔 ⑥ ,画我峭帆船 ⑦ 。

注释

①甡翁:黄君坦号,已见前。

②禹步:本道家修炼之步法,此指散步。

③尧年:太平岁月。

④耆旧传:品德高卓人物的传记。

⑤卵色:青色。

⑥横帚笔:大笔如椽之意。

⑦峭帆:风帆。

夏老居京时与君坦翁诗书来往甚多,交谊深至。此次探访,余陪侍在侧。谈及彼此故乡逸事颇多。后三句寄托了对雁荡家山之思。愿借君彩笔,画我归船,笔致空灵而寄情要眇,是其特点。

一九七八年作

峥嵘头角,犹记儿时初放学 ② 。池草飞霞,梦路还应绕永嘉 ③ 。

百编名世 ④ ,十载京华携手地。杰阁秋晴,遥指层霄是去程 ⑤ 。

注释

①西谛:郑振铎之字。郑为文化名家,曾任文化部副部长。1958年出访开罗,以飞机失事去世。

②儿时初放学:作者七八岁时与西谛同为温州塾师黄筱泉先生的受业弟子。

③池草飞霞:谢灵运的春草池塘与飞霞洞,皆在温州城内。永嘉:温州之古称。

④名世:知名于世。

⑤层霄是去程:指郑以飞机失事而去世。

头两句起得很有奇彩,写七八岁时同向黄筱泉夫子问学情况。一位私塾先生门下,出了这样卓越的两位文学家,是非同寻常的。旋又以“池草”“飞霞”烘托,更强化了此词的灵光异彩。

一九七八年作

尊前试听,门头啄剥 ① ,醉把梅花共嚼。终南太白枕函边 ② ,记过眼万千丘壑。  须髯方薙,齿牙欲豁 ③ ,筋力犹堪行脚。要看人物造承平 ④ ,梦同驾巾车入洛 ⑤ 。

注释

①啄剥:敲门声。

②终南太白:终南山与太白山,在陕西,皆作者早年经行之地。枕函:枕头。此指卧室。

③薙(tì):通“剃”。剃去须发。豁:齿豁,掉牙。

④造承平:造就太平局面。

⑤入洛:邵雍要看天下人物,晚年来到洛阳。其时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皆退居洛中,与邵雍游从甚密。

前三句言京中高客盈门,固已气象不凡。末言垂老入京,想追步邵雍之高蹈,与造就承平的英才相结识。真乃奇气干云、横绝八方之作。

一九七八年作

突兀一松高,百丈横撑铁骨。夭矫风前月底 ② ,学龙蛇飞跃。  年年共守岁寒心,何物是冰雪 ③ ?昨夜新开红萼,报春来消息。

注释

①海粟:即刘海粟。朱笔:用朱砂画出。岁寒三友:松、竹、梅之别称。

②夭矫:联绵词,便捷貌。

③何物:什么东西。犹言冰雪对松、梅、竹来说,又算得了什么?语带贬意。

1978年2月,隆冬之中,海粟翁以朱砂笔绘成松竹梅岁寒三友图索所题。夏公激赏之。乃以“突兀”言其高伟,“夭矫”状其健捷,“龙蛇飞跃”赞其神态,并揭示了在岁寒高操面前,冰雪微不足道之意,因为新开的红梅正报道着春天的到来。一气呵成,而有凌厉冰霜的奇气。

一九七八年作

且莫道寻常,一别灯楼去路长。拭目滔滔东去水,长江。本是家乡莫断肠。  小别又何妨?北海残荷剩冷香。背得阿男诗句否 ② ?琅琅。斜日栖鸦树几行。

注释

①萧湄:四川女诗人。与夏公、鹭山先生有诗词交往。

②阿男:明末清初女诗人纪映淮之小字。其《咏秋柳》诗曰:“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王士祯激赏之,有句云:“栖鸦流水空萧瑟,不见题诗纪阿男。”

萧湄清才秀质,深得老人器赏。此词拟之纪映淮之诗句,可知评价之高。鹭山先生在《山花子·寄酬萧湄》词中亦云:“梦中玄解有丁香,须信江湖元未隔,是心光。”则其人可知。

己未春,与北京诸词友游西山大觉寺。

一九七九年作

吟人尽道江南好,江南人却天涯老。客路看青峰,千峰晓霭中。

绿杨芳草地,伴作寻春计。同唱醉花阴,花深杯更深。

此词作于1979年4月。与伯驹翁、任中敏、药眠、敬文、邦达、钟美、汝昌诸老八条手杖同游阳台山大觉寺,一时传为美谈。瞿老赏花北国,却引起了无尽的家山之思。“江南人却天涯老”“同唱醉花阴,花深杯更深”,纯用白描之语,将一缕乡思寄情于深杯浅盏之中。韦、冯客旅之情,子山乡关之思,不过如此。

己未夏,与二北、丛碧、君坦、李庵、晓川诸词友北海观荷 ① 。

一九七九年作

吟人联袂凌空下,碧眼苍髯杯共把 ② 。亭亭翠盖叠千幢,灼灼风裳开数朵 ③ 。  扶筇昨梦清无价,老去还能歌叱咤。函关驴背少年游 ④ ,红旭当头看太华 ⑤ 。

注释

①二北:任中敏先生字。李庵:徐邦达先生号。

②碧眼:英国留学生培蒂亦参加雅集。

③翠盖:荷叶。风裳:荷花。姜白石咏荷有“水佩风裳无数”之句。

④函关:作者21岁曾过函谷关入陕西。

⑤太华:华山。

豪情巨笔,令人倾倒。“吟人联袂”二句足以凌盖一时。“函关驴背少年游,红旭当头看太华”尤为杰特。气势之雄伟,意境之高远,当推独步。

一九七九年与无闻合作

箫声剑气 ② ,谁识骅骝千里志?力挽狂澜,翠鬓挥戈上将坛 ③ 。

拚将颈血,荡涤膻腥心如铁。花发西泠,慷慨高歌风雨亭 ④ 。

注释

①秋瑾:号竞雄,绍兴人,杰出的女革命家。1907年发动反清起义,兵败,被杀。

②箫声剑气:箫声,文雅。剑气,雄杰。亦文亦武之谓。“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龚自珍句。

③翠鬓挥戈上将坛:用秋瑾题董榕《芝龛记》诗中“翠鬓荷戈上将坛”语。原为称颂秦良玉语,此喻女侠秋瑾烈士。

④风雨亭:在西泠桥畔,秋瑾烈士就义处。

以箫声烘托剑气,足见儒将风采。“翠鬓挥戈上将坛”,尊之为秦良玉一辈女杰。用典庄严确切,恰称其题。

一九七九年作

展翅鲲鹏千万里,归来云水双筇 ② 。几回徙倚画图中,海雨天风迎送。  赠我长松霜雪干,能教户牗生风。安排单枕矮灯红 ③ ,夜夜龙蛇飞动 ④ 。

注释

①刘海粟:著名画家,1979年曾在北京举办画展。

②云水双筇:指海粟夫妇归自海外,云水偕游。

③单枕矮灯:独枕低灯,写卧室陈列。

④龙蛇飞动:形容长松鳞甲宛如龙蛇。

以鲲鹏变化形容海翁之书画人生,可谓形神毕肖。单枕矮灯下欣赏龙蛇飞动的长松,铺垫有力。妙于立意,令人叹服。

寿丛翁八十,步君坦翁韵。

一九七八年作

雁语来天外。落江城 ① ,几行醉墨,灯前光怪。词苑长城千万仞,兀立金刚不坏。欲俯视高楼湖海。红萼一枝人并倚,闹元宵,灯烛春长在。酒可饮,画休卖。  风仪如旧流光改 ② 。看鸥波,霜眉照影,耄期初届 ③ 。百曲霞觞赓金缕 ④ ,想像衣冠罗拜。更不必,尊前寄慨。五岳归来燕关坐,算平生还了看山债。临湖好,胜登 ⑤ 。

注释

①江城:此指长沙。1977年夏老曾旅居长沙。

②风仪:风度。

③耄期:八十、九十曰耄。此指伯老八十寿辰。

④赓金缕:步韵《金缕曲》寿词。赓:连续。

⑤ :山之别称。

1978年元宵,为伯老八十寿辰。黄君坦先生首作《金缕曲》词为贺,海内词家纷起响应。夏公步韵和之,以“词苑长城”“金刚不坏”高度肯定伯老之词宗地位。“红萼一枝人并倚”指伯老与画家潘素夫人生日相连,同期共庆。最后以五岳归来、临湖高咏作结。气象高华,寄情深远,不愧照世名篇。此后不久的1980年,二老联名上书中央,吁请成立中国韵文学会,迅获批准。对于弘扬当代诗运,功不可没。

一九八○年与无闻合作

轻舟浮渡,六次功成临彼土。愿力无边 ② ,招手冯夷看海天 ③ 。

高坛讲律 ④ ,盏盏禅灯明暗室。杖锡千家 ⑤ ,环海都开友谊花。

注释

①鉴真:俗姓淳于,于扬州大明寺出家。唐天宝年间东渡日本传法,第六次始成功到达。对彼方佛学与医学贡献巨大。

②愿力:佛家语,指发大心愿所获致的力量。

③冯夷:河神名。

④讲律句:指鉴真在日本传授佛家的仪轨与戒律,有如暗室之明灯。

⑤杖锡:拄着锡杖,指行脚僧手持的法器。

1980年日本僧众送鉴真大师塑像来华,供养于北京法源寺。赵朴初先生嘱写诗词为贺,乃成此措语高奇、意境宏远之作。余问“愿力”笔意,无闻师母云:荡开用笔,比较空灵,诗词不宜太实。余亦作小词应命。附录于后:“一棹沧波东渡,天花法雨纷纷。扶桑赤县证前因。心灯开别派,仁术济劳民。弹指一声今古,山花涧水长新。万家空巷礼金身。清凉看故国,唇齿结芳邻。”师门家法,不知悟得一二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