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是代宗的年号,自公元七六六年起至七七九年止,共十四年。所谓大历间的诗人,并不是说这班诗人的活动,恰恰限于这十四年里,不过他们大多数死在大历中或大历后,为叙述方便起见,我们只好喊他们为“大历诗人”。

大历诗人的作品可分为三派:一派是与杜甫相鼓吹的人生派;一派是表里王维、孟浩然的田园派;一派是以研练字句,工秀幽隽,借五七言律绝称长的小诗派。

人生派以元结、顾况为代表。

元结,字次山,河南人。代宗时为道州刺史,为民营舍给田,免徭役,流亡归者万余。进容管经略使,罢还京师,卒年五十三。在政治措施上,可见他是个关心民瘼的人。在文学上表现当然也是如此。天宝丙戌(七四六)见运河流域百姓遭水灾后的愁苦,假借隋人冤歌作《闵荒诗》一篇。次年在长安待制,又作《治风诗》五篇、《乱风诗》五篇,合名《二风诗》,与他所作《皇漠》(时议)三篇,想献之朝廷未果。诗仿《卿云》《虞帝》等歌体裁,甚为拙劣,故胡适说它毫没有诗的意味。又作《系乐府》十二首,其中《贫妇词》《农臣怨》也可表现当时下层阶级的痛苦。

大乱以后他这类诗更多了,如《忝官引》《舂陵行》《贼退示官吏》都是很沉痛的作品。《舂陵行》写道州赋税之苛重,百姓之困苦:“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去冬山贼来,杀夺几无遗。所愿见王官,抚养以惠慈。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贼退示官吏》序云:“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全诗如下: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杜甫在夔州时读了元结这两篇诗,作《同元使君舂陵行》序云:“今盗贼未息,知民疾苦,得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少安可得矣。”可见杜甫很高兴得着元结这个同志。

元结在乾元三年(七六〇)选集他的师友沈千运、于逖、孟云卿、张彪、赵微明、王季友与元季川七人的诗二十四首,名为《箧中集》,其序云:“……近世作者更相沿袭,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且以流易为辞,不知丧于雅正。然哉。彼则指咏时物,会谐丝竹,与歌儿舞女生污惑之声于私室可矣。若今方直之士、大雅君子听而诵之,则未见其可矣。吴兴沈千运独挺于流俗之中,强攘于已溺之后,穷老不惑,五十余年,凡所为文皆与时异,故朋友后生稍见师效,能似类者有五六人。……”这可见《箧中集》的诗人有独立成为一派的状况了。

孟云卿,河南人,一说武昌人。第进士为校书郎,与杜甫亦友善,故甫有“孟子论文更不疑”之句。其《伤时》云:“独立正伤心,悲风来孟津。大方载群物,先死有常伦。虎豹不相食,哀哉人食人!”即纪安史之乱。赵微明,天水人,工书,其《回军跛者》云:“既老又不全,始得离边城。一枝假枯木,步步向南行。去时日一百,来时月一程。常恐道路旁,掩弃狐兔茔。所愿死乡里,到日不愿生!”写残废老军人极动人。

沈千运,吴兴人,家于汝北。其《古歌》云:“北邙不种田,但种松与柏。松柏未生处,留待市朝客!”颇有王梵志“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之意。

王季友,河南人,家贫卖履,博极群书。诗虽浅率而有真趣,如《宿东溪李十五山亭》“上山下山入山谷,溪中落日留我宿。松石依依当主人,主人不在意亦足”即其例。其余各存诗数首不录。

顾况,字逋翁,海盐人。肃宗至德进士,长于歌诗,性好诙谐,与李泌、柳浑友善。他作社会诗态度虽然不如杜甫、元结严肃,但滑稽之中也含至理,有《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其《上古》乃悯农之作:“啬夫咨咨,盛苗衰,耕之耰之,袯襫锄犁。手胼足胝,水之蛭螾,吮喋我肌。”《持斧》为伐人墓上松柏为薪之兵士而作:“持斧,持斧,无翦我松柏兮,柏下之土藏吾亲之体魄兮!”《囝》在十三章中为上乘。原注:“囝音蹇,闽俗呼子为囝,父为郎罢。”

囝生闽方,闽吏得之,乃绝其阳,为臧为获,致金满屋,为髠为钳,如视草木。天道无知,我罹其毒,神道无知,彼受其福。郎罢别囝,吾悔生汝,及汝既生,人劝不举。不从人言,果获是苦!囝别郎罢,心摧血下,隔地绝天,及至黄泉,不得在郎罢前!

他的诗时作诙谐语,又喜以俗话入诗,如《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江村小儿好夸骋,脚踏牛头上牛领,浅草平田攃过时,大虫著钝几落井。”“大虫”是俗话的老虎,“著钝”或者是受惊吧?又《梁司马画马歌》:“此马昂然独出群,阿爷是龙飞入云。”旧传良马为龙种,杜甫所谓“云雾晦冥方降精”是也。但“阿爷”二字用得实教人发笑。

《题叶道士山房》顾况

但顾况虽好作滑稽语,诗的大部分实是新清隽秀一路。其小诗思致空灵透澈,有如寒泉水晶,读之令人心口皆爽。

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归山作》)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过山农家》)

山中好处无人别,涧梅伪作山中雪。野客相逢夜不眠,山中童子烧松节。(《山中赠客》)

暂出河边思远道,却来窗下听新莺。故人一别几时见,春草还从旧处生!(《赠远》)

田园派则以韦应物为代表。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少以三卫郎事明皇,晚更折节读书。大历中间自鄠令制除为栎阳令,建中(德宗年号)三年(七八二)拜比部郎,出为滁州刺史,后又为苏州刺史。应物性高洁,所在焚香扫地而坐,与顾况、刘长卿、丘丹、秦系、皎然之俦酬唱,其诗闲淡简远,人比之陶潜,称陶、韦云。今引其气味似陶之作品二首。

《寄诸弟》韦应物

幽居捐世事,佳雨散园芳,入门霭已绿,水禽鸣春塘。重云始成夕,忽霁尚残阳。轻舟因风泛,郡阁望苍苍。私燕阻外好,临欢一停觞。兹游无时尽,旭日愿相将。(《池上怀王卿》)

兹晨乃休暇,适往田家庐。原谷径途涩,春阳草木敷。才遵板桥曲,复此清涧纡,崩壑方见射,回流忽已舒,明灭泛孤景,杳霭含夕虚。无将为邑志,一酌澄波余。(《往云门郊居途经回流作》)

葛立方《韵语阳秋》:“韦应物诗平平处甚多,至于五字句则超然出于畦径之外,如《游溪》诗:‘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南斋》诗:‘春水不生烟,荒冈筠翳石。’《咏声》诗:‘万物自生听,太空常寂寥。’如此等句岂下于‘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哉?故白乐天云:‘韦苏州五言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东坡亦云:‘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岘佣说诗》:“韦公古淡胜于右丞,故于陶为独近,如‘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不觉朝已晏,起来望青天’,如出五柳先生口也。”张戒《岁寒堂诗话》也说韦的作品“韵高而气清”。

元和间文人柳宗元作诗也学陶潜,与韦应物合称韦柳。但柳境遇至为拂逆,学陶乃强作达观,其气息实不类,所以《岘佣说诗》说道:“柳子厚幽怨,有得骚旨,而不甚似陶公,盖怡旷气少,沉至语少也。”

小诗派以大历十才子为代表。

所谓大历十才子的说法颇为纷歧。《唐书·文艺传·卢纶传》为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十人。《江邻几杂志》则为卢纶、钱起、郎士元、司空曙、李益、李端、李嘉祐、皇甫曾、耿湋、苗发、吉中孚等十一人。严羽《沧浪诗话》又多一冷朝阳。

胡光炜又引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所载“大历十子”人名为刘长卿、钱起、郎士元、皇甫冉、李嘉祐、司空曙、韩翃、卢纶、李端、李益。(《中国文学史讲稿》)胡氏说管氏此语必有所本,且此十人诗个个不坏,又都存在。现在我们就以管说为根据吧。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七三三)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终随州刺史。在他诗里我们可以知道他和孔巢父、高适、孟云卿、皇甫冉、张继都有相知之雅。上元、宝应间(七六〇至七六二),权德舆常称之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也说:“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矣;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云溪友议》谓刘因人说“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便说:“李嘉祐、郎士元何得与余并驱?”可见他自负不浅。

他既以五言著名,我们便来看他的五言。《全唐诗话》称其“春风吴草绿,古木剡山深。明日沧洲路,孤云不可寻”及“沙鸥惊小吏,湖月上高枝”,但我更爱他的五绝: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送方外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送灵澈上人》)

渡口发梅花,山中动泉脉。芜城春草生,君作扬州客。(《送子婿崔真甫李穆往扬州》)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钱起,字仲文,吴兴人。天宝十载(七五一)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终尚书考功郎中。诗格新奇,理致清瞻。其《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似乎受王维《辋川集》的影响,其佳处亦不在《辋川集》下。

望山登春台,目尽趣难极。晚景下平阡,花际霞峰色。(《登台》)

净与溪色连,幽宜松雨滴。谁知古石上,不染世人迹。(《石上苔》)

风送出山钟,云霞度水浅。欲知声尽处,鸟灭寥天远。(《远山钟》)

有意莲叶间,瞥然下高树。擘波得潜鱼,一点翠光去。(《衔鱼翠鸟》)

郎士元,字君胄,中山人。天宝中进士,宝应初补渭南尉,历右拾遗,出为郢州刺史。与钱起齐名,自丞相以下出使作牧,不得二人诗祖饯,即为时论鄙薄。但他集中送人诗虽多,出色者却很少。今引其《柏林寺南望》七绝一首:

《舟兴》钱起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皇甫冉,字茂政,润州丹阳人。天宝进士,大历初累迁右补阙,奉使江表,卒于家。其诗天机独得,远出情外。与弟曾齐名,时人比之张氏景阳、孟阳。其《山中五咏》之二:

上路各乘轩,高明尽鸣玉。宁知涧下人,自爱轻波渌。(《南涧》)

山馆长寂寂,闲云朝夕来。空庭复何有?落日照青苔。(《山馆》)

韩翃,字君平,南阳人。天宝进士。以“春城无处不飞花”一诗受知德宗,除驾部郎中,知制诰,擢中书舍人。

前人称其诗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野珍之。我则爱他诗的华贵气象。

《羽林少年行》韩翃

骏马牵来御柳中,鸣鞭欲向渭桥东。红蹄乱踏春城雪,花颔骄嘶上苑风。(《羽林少年行》二首其一)

鸳鸯赭白齿新齐,晚日花中散碧蹄,玉勒斗回初喷沫,金鞭欲下不成嘶。(《看调马》)

这与《寒食》一诗都是开、天太平盛世的景象,安禄山乱后便不可多得了。但他的诗也有极清者,如《送齐山人归长白山》“柴门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万木中”,不啻一幅图画。

卢纶,字允言,河中蒲人。大历初数举进士不第,元载取其文以进,补阌乡尉。建中初迁校检户部郎中。贞元中舅韦渠牟表其才,驿召之,会卒。文宗爱其诗,尝遣中人索其家笥,得诗五百篇以进。他的《和张仆射塞下曲》气概颇雄壮。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

《秋千》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

李益,字君虞,姑臧人。大历四年(七六九)进士。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幛。他少年时北游河朔幽州,为刘济从事,所以长于边塞诗。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从军北征》)

鸿雁新从北地来,闻声一半却飞回。金河戍客肠应断,更在秋风百尺台。(《夜上西城听梁州曲》)

他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颇为后人赞赏。王世贞说:“绝句李益为胜,韩翃次之。”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中唐以李庶子、刘宾客为最,音节神韵,可追逐龙标、供奉。”但我极爱他那首混入李白集中的《长干行》:

《天津桥南山中各题一句》李益

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鸳鸯绿浦上,翡翠锦屏中。自怜十五余,颜色桃花红,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李端,字正已,赵郡人。大历五年(七七〇)进士。尝在驸马郭暧第赋诗,甚工,公主赐以百缣。钱起谓其为宿构,请更以己姓为韵。端即刻又赋一首,起四句云:“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起等乃服。其《拜新月》:“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亦佳。

司空曙,字文明,广平人。终虞部郎中。诗格清华。其《药园》:“春园芳已遍,绿蔓杂红英。独有深山客,时来辨药名。”《石井》:“苔色遍春石,桐阴入寒井。幽人独汲时,先乐残阳影。”意致都幽深秀隽。

尚有戴叔伦、张继也为大历中有名诗人。戴《忆原上人》:“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金陵;不知竹雨竹风夜,吟对秋山那寺灯?”气韵流畅,清无点尘。张继以“月落乌啼霜满天”一诗称最,苏州寒山寺竟因此诗而垂不朽。

大历诗人不为不多,不过天才都算在第二三流以下,其作品婉转清扬,芊绵秀丽如春鸟秋虫,幽花野草,令人可爱,但只能说是“优美”而不能说是“壮美”。杜甫“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以诸公诗与李、杜并读,便会发生这样感想。

《黄子陂》司空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