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引
【题解】
这是《相和歌·瑟调曲》歌辞。古辞《公无渡河》篇现存,写一个女子悲悼她的溺水而死的丈夫。这一篇是宴宾客的歌辞,和《箜篌引》本事无关。本篇前半是宴饮的描写,后半是议论。大意说盛满不常是一定的道理,君子明白这个道理就是知命,因而就无所忧而且能“久要不忘”,“谦谦磬折”。本篇又题为《野田黄雀行》,因为在《野田黄雀行》那个曲调里也歌唱过这篇辞。箜篌,乐器名,体曲而长,二十三弦。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1〕 。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2〕 。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3〕 。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4〕 。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5〕 。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6〕 。
谦谦君子德,磬折何所求 〔7〕 ?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8〕 。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9〕 。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10〕 ?
【注释】
〔1〕 亲交:亲近的友人。
〔2〕 秦筝:筝是弦乐器,古筝五弦,形如筑。秦人蒙恬改为十二弦,变形如瑟。唐以后又改为十三弦。齐瑟:瑟是弦乐器,有五十弦、二十五弦、二十三弦、十九弦几种。在齐国都城临淄这种乐器很普遍(见《战国策》)。
〔3〕 阳阿:《淮南子》注说“阳阿”是人名,古代的名倡。梁元帝《纂要》(《太平御览》引)以为古艳曲名。这里用来和“京洛”相对,是以为地名。《汉书》说赵飞燕微贱时属阳阿公主家,学歌舞。这个阳阿是县名,在今山西凤台西北。京洛:即洛京,指洛阳。这两句说奏阳阿来的奇舞,唱洛阳出的名歌。
〔4〕 爵:酒杯。缓带:解带(脱去礼服换便服)。庶羞:多种美味。
〔5〕 称:举。寿:以金帛赠人表示敬意为寿。酬:答谢。这两句说,主人以千金赠客,客祝主人万年。
〔6〕 久要:旧约。(《论语》:“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尤:过失。这两句说,对朋友始厚而终薄是道义所不许的。
〔7〕 谦谦:卑谦貌。磬折:弯着身体像磬(“磬”是石制乐器,作八形)一般,这是恭敬的样子。何所求:言无所求。君子谦恭虚己并非有求于人。“何所”一作“欲何”。
〔8〕 惊风:疾风。光景:指白日。
〔9〕 再来:一作“可再”。百年:指人一生将尽之年。我遒:迫近我。
〔10〕 先民:过去的人。命:指人皆有死。
薤露行
【题解】
这是作者言志的诗,大意说人生短暂,必须及时建立功业,否则也要以著作垂身后之名。作者《与杨德祖书》道:“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就是这首诗前半的意思。那篇书札又说:“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辨时俗之得失,定仁义之衷,成一家之言。”就是这诗后半的意思。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 〔1〕 。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 〔2〕 。
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3〕 。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 〔4〕 。
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 〔5〕 。
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
孔氏删诗书,王业灿已分 〔6〕 。
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 〔7〕 。
【注释】
〔1〕 朔风:北风。用:因。魏都:指魏的故都邺城,文帝迁都以后和洛阳同为魏国的皇都,曹操的陵墓在此地。
〔2〕 代马:代郡所产之马,古诗:“代马依北风。”徂:往。以上是怀念故居和先人。
〔3〕 凯风:南风。永:远。蛮方:指吴国。越鸟:越国所产之鸟,古诗:“越鸟巢南枝。”以上四句是望南征,求自试的意思。
〔4〕 四气:四季的气候。代谢:依次交替。
〔5〕 悬景:指日月。这句是说日月运行周而复始。
〔6〕 脱若:忽然。三秋:即三季,这里是说不止一季,“三”不是确数。
〔7〕 初迁:指奉命迁到浚仪的时候。
〔8〕 希:就是“稀”。“朱华未稀”指春天。
〔9〕 旋止:归来,指回到雍丘。“止”是语终助词,无意义。
〔10〕 素:白。云:助词。以上几句就是说别离此地好像没有多久,谁料一忽儿就是几季了。
〔11〕 天阻:犹“天险”。“俯降千仞,仰登天阻”就是《吁嗟篇》“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泉”的意思,言飘蓬忽上忽下,比喻自己的跋涉奔走。
〔12〕 载:犹“则”。离:历。
〔13〕 同袍:指最亲近的人,《诗经·无衣》用来指战友,《古诗·凛凛岁云暮》用来指爱人,本篇指兄弟(曹彰和曹彪,一死别,一生离)。袍,就是被 ,像现在的斗篷(或叫“披风”),行军的人白天当衣穿,夜晚当被盖。
〔14〕 “子”、“尔”指明帝,“芳草”比喻忠爱之心。这两句是说,你所望于我的是忠爱,而我从来不曾忘记给你忠爱。
〔15〕 繁华:犹言“百花”,比君子。秋霜:比小人。悴:伤残。这两句言忠诚的人都被宵小中伤。
〔16〕 “岂云”二句:言即使君对我不加顾念,我的忠诚总是不转变的。作者在《求存问亲戚疏》云:“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臣窃自比葵藿。”和这句意思相同。云,旋。
〔17〕 “秋兰”二句:言我的忠诚可以用兰桂作比,兰永远不改其芳,桂也不变其荣。
〔18〕 荡思:荡涤忧思。
〔19〕 何为泛舟:“何”就是谁,言没有人为我泛舟。
〔20〕 “岂无”二句:申述“弦歌”两句的意思,“和乐”指弦歌,言并非没有人和我一同歌唱,但这些人都不是我的同志(“邻”是《论语》“德不孤,必有邻”的“邻”)。作者在《求存问亲戚疏》道:“每四节之会,块然独处。左右惟仆隶,所对惟妻子,高谈无所与陈,发义无所与展。未尝不闻乐而拊心,临觞而叹息也。”可以说明这两句。
〔21〕 谁忘:一作“何以”。榜人:操舟的人。末两句申述“临川”两句的意思,言自己是不自由的,“泛舟”不过是空想罢了。
矫 志
【题解】
“矫志”犹言“厉志”,同时的丁仪有《厉志赋》。这首诗用比喻很多,大意是说从政要实干,称职,不耻下位。人君要远佞人,争取贤士,宽和,慎言。本篇显然有脱句,《文选注》所引“仁虎匿爪,神龙隐鳞”两句今本就没有。
芝桂虽芳,难以饵鱼 〔1〕 ;尸位素餐,难以成居 〔2〕 。磁石引铁,于金不连 〔3〕 ,大朝举士,愚不闻焉。抱璧涂乞,无为贵宝 〔4〕 ;履仁遘祸,无为贵道 〔5〕 。鸳雏远害,不羞卑栖;灵虬避难,不耻污泥 〔6〕 。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巧言虽美,用之必灭 〔7〕 。济济唐朝,万邦作孚 〔8〕 。逢蒙虽巧 〔9〕 ,必得良弓;圣主虽知,亦待英雄。螳螂见叹,齐士轻战 〔10〕 ;越王轼蛙,国以死献 〔11〕 。道远知骥,世伪知贤。覆之焘之 〔12〕 ,顺天之矩。泽如凯风,惠如时雨。口为禁门,舌为发机 〔13〕 ,门机之闿,楛矢不迫 〔14〕 。
【注释】
〔1〕 “芝桂”二句:比喻徒有高名美言而无实际才能的人是没有用的。《太平御览》引《阙子》:“钓之务不在芳饵,事之急不在辩言。”
〔2〕 尸位素餐: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不完成任务,白白地吃俸禄(就是《求自试表》所谓“圈牢之养物”)。尸,主。素,空。成居:见《精微篇》。
〔3〕 “磁石”二句:本于《淮南子》:“磁石能引铁,及其于铜则不行也。”比喻朝廷只招揽贤士,不收纳不贤的人,就是本诗下两句的意思。
〔4〕 “抱璧”二句:将玉制成平圆形,中心有孔,叫做“璧”。璧是贵重的东西,就是所谓“宝”。假使抱着璧在道路上讨饭,那就表示这个“宝”不是真可贵的,因为它是没有实际用处的。
〔5〕 “履仁”二句:“遘”同“构”。假如履行“仁”道而构成祸害,那么这种“道”也不是真正可行之道。这几句说明这个时代对于“贤才”的新看法。曹操首先反对过去所谓“经明行修”的人才考核标准,而代之以“唯才是举”。他认为“有行之士未必进取,进取之士未必有行”(建安十九年令)。他看重那些“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建安二十二年令)的人。曹植这诗的议论和曹操略同。
〔6〕 鸳雏: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灵虬:传说中的神物,犹言“神龙”,虬是没角的龙。这四句是说凤鸟飞在高空,龙族住在深渊,是为了远害,并不以栖息在低处和住在污泥中为耻。比喻不以居下位为羞。
〔7〕 都蔗:又作“ 蔗”,就是甘蔗。这四句本于刘向《杖铭》:“都蔗虽甘,殆不可杖,佞人悦己,亦不可相。”
〔8〕 济济:美盛。此句上缺两句。唐朝:指传说中的帝尧时代。万邦作孚:《诗经·大雅·文王》篇句,言在各国树立了信誉。孚,信。
〔9〕 逢蒙:上古射箭的名手。
〔10〕 “螳螂”二句:春秋时齐庄公出外打猎,有一只螳螂举起前足要和车轮搏斗,庄公说这个虫如成为人一定是天下的勇士了。便叫车子让过螳螂。这件事使得人人都知道齐庄公尊重勇士,许多勇士都归向齐国(见《韩诗外传》)。轻战,敢于打仗,不怕死。
〔11〕 “越王”二句:越王句践乘车出门,道上有一只怒蛙,越王对它行礼。别人问他为何敬重一只蛙,他道:因为它气盛。当越国伐吴的时候勇士纷纷地要求献出生命(见《韩非子》)。“轼”是车前横木,坐车的人行敬礼时伏在轼上也叫做轼。
〔12〕 焘:覆盖。又作“帱”。“覆帱”见《礼记》。
〔13〕 发机:弩上管发射的机关。
〔14〕 闿:开。楛矢:用楛木茎做杆子的箭。末两句是说言语要谨慎,就是“驷不及舌”的意思。
杂 诗
【题解】
本篇集本题为《闺情》,这里依照《玉台新咏》。诗中写女子对丈夫的怀念和对前途的忧惧。
揽衣出中闺,逍遥步两楹 〔1〕 。
闲房何寂莫,绿草被堦庭。
空穴自生风 〔2〕 ,百鸟翔南征。
春思安可忘,忧戚与君并 〔3〕 。
佳人在远道 〔4〕 ,妾身单且茕。
欢会难再逢,芝兰不重荣。
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 〔5〕 ?
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 〔6〕 。
束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 〔7〕 。
倘终顾眄恩,永副我中情 〔8〕 。
【注释】
〔1〕 逍遥:缓步貌。两楹:“楹”就是柱,两柱之间就是户前。
〔2〕 空穴:门户的孔隙。
〔3〕 君:一作“我”。
〔4〕 佳人:指丈夫。这诗如果是借夫妇喻君臣,“佳人”就是指文帝。
〔5〕 平生:指少年时。
〔6〕 女萝:植物名,即松萝,常缠绕在树上,下垂如丝状。这两句以女萝依树、浮萍依水喻妻依夫。
〔7〕 “束身”二句:古代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要为她结上蔽膝的带,同时说几句训诫的话。这句是追溯初嫁的时候。“束身”言对事谨慎,约束其身。“衿”就是蔽膝。堕倾,失误。
〔8〕 顾眄恩:眷顾之情。副:审察。末两句和“君岂若平生”都是忧惧丈夫对她情好不终。作者对文帝也有类似的疑虑,黄初六年(二二五)曹丕到雍丘和曹植见面,两人的关系好转。曹植有令道:“孤小人尔,身更以荣为戚,何者?将恐简易之尤出于细微,脱尔之愆一朝复露也,故欲修吾往业,守吾初志,欲使皇帝恩在摩天,使孤心常存入地,将以全陛下厚德,究孤犬马之年,此难能也。”可以参看。
三 良
【题解】
春秋时代秦穆公死后以一百七十人殉葬,其中有子车氏的三子:奄息、仲行和 虎,称为“三良”。《诗经·秦风》有《黄鸟》篇,就是哀悼三良的诗。建安十六年(二一一)曹植从军征马超曾到关中,这篇诗或许是过秦穆公墓吊古之作。诗中一方面把三良从葬说成忠义,一方面也认为他们如此捐躯是可悲的。隐含对秦穆公以活人殉葬不满的意思。
功名不可为,忠义我所安 〔1〕 。
秦穆先下世,三臣皆自残 〔2〕 。
生时等荣乐,既没同忧患。
谁言捐躯易,杀身诚独难。
揽涕登君墓,临穴仰天叹 〔3〕 。
长夜何冥冥 〔4〕 ,一往不复还。
黄鸟为悲鸣 〔5〕 ,哀哉伤肺肝。
【注释】
〔1〕 开头两句说立功立名非人力所能强为,而忠义却是自己所慕的。我,代三良自称。安,乐。
〔2〕 秦穆:秦穆公,名任好,春秋时代“五霸”之一。下世:死亡。三臣:指三良。“臣”一作“良”。自残:自杀。
〔3〕 登君墓:指三良临殉葬时登秦君之墓,殉葬的人是活着送到圹里去的。穴:指塚圹。
〔4〕 长夜:人死永远埋在地下不见天日,所以叫“长夜”。冥冥:昏暗。
〔5〕 黄鸟:鸟名,今名“黄雀”。《诗经·黄鸟》篇每章都以“交交黄鸟”起头。
情 诗
【题解】
《玉台新咏》作杂诗,今从《文选》。本篇写徭役思归之情。
微阴翳阳景 〔1〕 ,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绿水,翔鸟薄天飞 〔2〕 。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3〕 。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 〔4〕 ,处者歌式微 〔5〕 。
慷慨对嘉宾,悽怆内伤悲。
【注释】
〔1〕 翳:遮蔽。阳景:日光。
〔2〕 薄:迫近。这两句以鱼鸟的自由对照征夫的不自由。
〔3〕 眇眇:远。徭:一作“遥”。
〔4〕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首章云:“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据《毛诗序》,东周大夫行役到陕西旧都,见宫室旧址都长了禾黍,感慨而作此诗。本篇提到《黍离》只取义行役。
〔5〕 式微:《诗经·邶风》篇名。《毛诗序》说:黎侯寄居在卫国,他的臣属劝他回国而作此诗。首章云:“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曹植盖从《毛诗序》以《式微》为劝归的诗。
弃妇诗
【题解】
本篇见于《玉台新咏》和《太平御览》,本集不载。这是代弃妇诉悲的诗。建安末平虏将军刘勋妻王宋被出,曹丕有《代刘勋出妻王氏作》二首,已见前。同时王粲有《出妇赋》,曹植有《出妇赋》和本诗,可能都是为王氏而作。
石榴植前庭,绿叶摇缥青 〔1〕 ,
丹华灼烈烈,璀采有光荣 〔2〕 。
光荣晔流离,可以处淑灵 〔3〕 。
翠鸟飞来集,拊翼以悲鸣 〔4〕 。
悲鸣夫何为?丹华实不成 〔5〕 。
拊心长叹息,无子当归宁 〔6〕 。
有子月经天,无子若流星,
天月相终始,流星没无精 〔7〕 。
栖迟失所宜,下与瓦石并 〔8〕 。
忧怀从中来,叹息通鸡鸣。
反侧不能寐 〔9〕 ,逍遥于前庭。
踟蹰还入房,肃肃帷幕声。
搴帷更摄带 〔10〕 ,抚弦调鸣筝。
慷慨有余音,要妙悲且清 〔11〕 。
收泪长叹息,何以负神灵 〔12〕 。
招摇待霜露,何必春夏成 〔13〕 ?
晚获为良实,愿君且安宁 〔14〕 。
【注释】
〔1〕 缥:浅青色。
〔2〕 灼烈烈:犹“灼灼烈烈”,形容石榴花赤色而有光辉像火似的。璀采:即璀璨,本是形容玉光的词,这里指花的光泽。
〔3〕 晔流离:言光亮如流离。“流离”是“璧流离”的省称,今通称“琉璃”,有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自然的又叫“青金石”,人为的就是珐琅和玻璃。处淑灵:让神物居住。“淑灵”指下文所说的翠鸟。“处”一作“戏”。
〔4〕 拊翼:拍翅膀。
〔5〕 “丹华”句:言空有红花不结果实,喻妇人无子。
〔6〕 拊心:以手椎胸,悲伤的表示。归宁:已嫁的女子回家省视父母叫“归宁”,这里以“归宁”代“大归”(即永归母家)。古代妇女犯了“七出”之一就构成被夫家驱逐的条件,七出是: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7〕 精:光明。这两句以“天月终始”喻夫妇偕老,以“流星没落”比弃妇。古代妇女称“丈夫”为“天”(《仪礼》:“夫者妻之天也。”),“天”字双关。
〔8〕 “栖迟”二句:仍以流星作比,言居处不得其所就同于瓦石。
〔9〕 反侧:翻来覆去。
〔10〕 摄:牵引。
〔11〕 要妙:又作“幼眇”,犹言微妙。
〔12〕 神灵:和上文“淑灵”同指翠鸟。这两句说神鸟为了石榴无实尚且悲鸣,对我的无子之痛一定是同情的,我如何辜负它呢?
〔13〕 招摇:是桂树的代词,《吕氏春秋》云:“招摇之桂,实大如枣,得而食之,后天而老。”待霜露:是说到秋季才结实。结尾几句说植物之中如桂树结实期很晚而很好,何必一定要像石榴成熟于春夏呢?比喻妇人迟生儿子没有什么不好。
〔14〕 君:指丈夫。
七步诗
【题解】
这诗最初见于《世说新语》。《世说新语》说魏文帝命曹植在七步的短时间内作一首诗,作不成就要“行大法”,而曹植应声咏出“煮豆持作羹”六句,使得文帝深感惭愧。这故事是不大可信的,因而诗的真伪也难判定。一般传世的只有四句,首句作“煮豆燃豆萁”,二三两句缺。这诗以萁豆相煎,比骨肉相残,用喻浅显,所以能普遍流传。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1〕 。
萁向釜下然 〔2〕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3〕 ,相煎何太急?
【注释】
〔1〕 漉:过滤。豉:蒸熟后发过霉的豆。
〔2〕 向:一作“在”。
〔3〕 是:一作“自”。
失 题
【题解】
这诗见《艺文类聚》九十。诗意似以双鹤相失喻兄弟分离,或许是作者和曹彪分别时的诗,表现感伤离别和恐惧迫害的情感,和《赠白马王彪》有相似处。
双鹤俱远游,相失东海傍。
雄飞窜北朔 〔1〕 ,雌惊赴南湘。
弃我交颈欢,离别各异方。
不惜万里道,但恐天网张 〔2〕 。
【注释】
〔1〕 窜:隐匿。
〔2〕 天网:《老子》以“天网”比喻“天罚”。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以天网比喻王法,这诗天网比喻从朝廷来的迫害。前六句都是说离别的痛苦,末两句是说一别万里也算不得可悲痛的事了,能够不陷入天网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