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事附僣窃 盗贼

志访诸史,紫阳纲目,上继二百四十二年。一字之予夺外,史氏则,岂敢惟延之兴亡?遗事,太史所不载,稗官野乘,见闻或谬误。为编年纪事,以传信后世,且垂戒焉!志纪载。

纪 事

襄王三年(公元前649年)

王子带以翟入侵。

十五年(公元前637年)

王命翟师以伐郑,取栎,以翟女隗氏为后。

十六年(公元前636年)

王绌翟后。翟入周。王出居于郑。

十七年(公元前635年)

晋文公纳王,居翟于西河圜、洛之间[号曰“赤翟、白翟”。晋灼曰:“圜,音嚣。三仓作圁,即今银州银水是也]。

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

翟伐晋,及箕。八月,晋人败之于箕,郤缺获白翟子。

显王八年(公元前361年)

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

四十一年(公元前328年)

张仪相秦。魏纳上郡十五县,筑长城。

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

秦惠文君北游,至北河。

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

赵武灵王西略地,至榆中。

十五年(公元前300年)

赵攻中山地,至云中、九原。

十六年(公元前299年)

赵武灵王传国子何,自号“主父”。诈为使者,从云中、九原入秦。

十九年(公元前296年)

赵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

二十八年(公元前278年)

秦昭襄王之汉中。又之上郡、北河。

四十三年(公元前272年)

秦宣太后诱杀义渠王,灭其国,始置陇西、北地、上郡。

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

子政立,北收上郡以东。

始皇帝十八年(公元前229年)

王翦将上郡地[即绥州]。

十九年(公元前228年)

秦王之邯郸,还,从太原、上郡归。

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王称始皇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上郡,其一也]。

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

巡北边,归,自上郡,遣将军蒙恬略取河南[1]地。

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初置榆中三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徙谪实之。

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

除道,自九原、抵云阳。使长子扶苏北监蒙恬上郡军。

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

迁北河、榆中三万家。

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

正月,项羽立董翳为翟王,都高奴。八月,遣诸将略定上郡。

二年(公元前205年)

东略地,翟王翳降,置上郡。

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

五月,右贤王入居河南地为患,遣丞相灌婴击走出塞。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

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

冬,遣三将军,军陇西、北地、上郡。

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

遣将军卫青、李息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军。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

秋,徙贫民七十余万口,充朔方、新秦中。浑邪王降,诏减上郡戍卒半。

六年(公元前117年)

秋,遣浮沮将军公孙贺出九原,置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

冬十月,帝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

二年(公元前109年)

夏,帝自泰山,历北边、九原,归于甘泉。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夏五月,遣因杆将军公孙敖筑受降城。

三年(公元前102年)

夏四月,遣光禄勋徐自为筑五原塞,列城至卢朐,游击将军韩说将兵屯之。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

秋,发谪戍屯五原。

四年(公元前97年)

正月,遣游击将军韩说步兵三万人,出五原。

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

遣云中太守田顺为虎牙将军,出五原。

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

西羌反,发上郡骑士,诣金城。

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

六月,呼韩邪上书告饥。诏云中、五原郡转谷二万斛以给之。

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6年)

十一月,铜马、青犊、尤来余贼,共立孙登为帝,据上郡。登将乐元杀登,以其众降。

五年(公元29年)

十二月,卢芳称帝于九原。

十三年(公元37年)

二月,卢芳自五原亡出塞。

二十年(公元44年)

省五原郡,徙吏入,置河东。

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

三月,初置度辽将军,以吴常为之。屯五原曼柏[在胜州银城县]。

八年(公元65年)

十月,募郡国死罪系囚,诣度辽营。

九年(公元66年)

三月,诏郡国罪囚减罪,与妻、子诣五原、朔方,占著。

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

二月,复置西河、上郡属国都尉官。

安帝永初二年(公元108年)

十一月,滇零等称帝于北地。

四年(公元110年)

诏以三辅比遭乱,廪上郡贫民,各有差。

顺帝永建元年(公元126年)

诏安定、北地、上郡、陇西、金城,常储谷粟,令周数年。九月,复上郡,归旧土。

五年(公元130年)

十月,诏减郡国死罪系囚,戍上郡。

(西晋)

武帝咸宁五年(公元279年)

左部帅刘豹卒,以刘渊代之。

惠帝元康四年(公元294年)

五月,北翟郝散攻上党,杀长吏,入据上郡。

永兴元年(公元304年)

八月,刘渊迁都左国城,建国号曰“汉”,改元“元熙”。

愍帝建兴三年(公元315年)

刘曜进攻上郡。

(东晋)

明帝太宁三年(公元325年)

三月,北羌王盆句除附于赵。石勒将石佗,自雁门出上郡,袭之。与赵中山王岳战,败死。

康帝建元二年(公元344年)

四月,凉州将张瓘败赵将王擢于三交城[三交土堠在绥德东七十五里]。

穆帝〈升平〉元年(公元357年)

九月,张平据有新兴、雁门、太原、上党、上郡。

二年(公元358年)

秦王坚自讨张平,平降。

孝武帝太元二十年(公元395年)

正月,鲜卑薛勃叛,奔岭北、上郡,二川杂部皆响应。后秦王自讨,平之。

安帝义熙三年(公元407年)

六月,持节安北将军、五原公刘勃勃,称“天王大单于”,建元“龙升”,国号“大夏”。

九年(公元413年)

以叱干阿利领将作大匠,筑统万城。改姓曰“赫连氏”。

北魏

太祖登国六年(公元391年)

九月,帝袭五原,屠之。收其积谷,还纽垤川,于棝阳塞北树碑记功。

九年(公元394年)

三月,使东平公元仪,屯田于河北五原。

十年(公元395年)

秋七月,慕容垂遣其子宝,侵五原。

太宗(明元帝)永兴五年(公元413年)

六月,西幸五原。校猎于骨罗山,获兽十万。

泰常四年(公元419年)

十二月,西巡至于黄河,从君子津渡,大狩于薛林山。

五年(公元420年)

秋七月,西至五原。

八年(公元423年)

二月,筑长城,起至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二千余里,置戍卫。

世祖(太武帝)始光三年(公元426年)

六月,幸五原,田于阴山。十月,帝西巡,伐赫连昌。幸云中,临君子津。十一月,帝率轻骑袭赫连昌,徙万余家而返。

四年(公元427年)

六月,大破赫连昌,留常山王素执金吾桓贷,镇统万。

神䴥二年(公元429年)

十月,徙蠕蠕降人,置五原。

大(太)延四年(公元438年)

五月,帝幸五原,征蠕蠕。

五年(公元439年)

七月,帝至上郡属国城。

高祖(孝文帝)延兴二年(公元472年)

十月,蠕蠕犯塞,及五原。

西魏

文帝大统七年(公元541年)

三月,夏州刺史刘平伏据上郡反,大都督于谨讨平之。

十四年(公元548年)

五月,太师宇文泰奉太子巡抚西境,历北长城,东趋五原。

(北)周

明帝武成元年(公元559年)

延州稽(胡)郝阿保、狼皮,率其种人附于齐。柱国豆卢宁,与延州刺史高琳击之。

武帝保定元年(公元561年)

丹州、绥州、银州、内部,与蒲川贼同反。以达奚震、辛威讨平之。

天和二年(公元567年)

延州、蒲川贼郝三郎等反。延州刺史于实讨平之。延州总管宇文盛城银州。

五年(公元570年)

开府。刘雄出绥州,巡检北边川路。

大元帝大象元年(公元599年)

以王庆为延州总管。

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

十二月,突厥纵兵入上郡、弘化、延安,六畜咸尽。

三年(公元583年)

三月,城榆关。

五年(公元585年)

使司农少卿崔仲方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东距河,西至绥州,绵历七百里。

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

六月,幸榆林郡,启民可汗来朝。七月,启民可汗上表,请袭冠带。诏启民赞拜,不名,位在诸侯王上。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二旬而毕。八月,车驾发榆林。帝幸启民帐,宴赐极厚。

四年(公元608年)

三月,幸五原,因出塞,巡长城。七月,发丁男二十余万,自榆谷东筑长城。

十年(614年)

五月,延安贼刘迦伦,自称“皇王”,建元“大世”。以左骁卫大将军突屈通为关内捕讨大使,击斩之。

十二年(616年)

十月,幸榆林。

恭帝义宁元年(公元617年)

三月,梁师都略定雕阴、延安等郡,称帝。国号“梁”,改元“永隆”。五月,郭志和据榆林,自称“永乐王”,改元“正平”。八月,延安、上郡、雕阴降于唐。十月,榆林诸郡降于唐。

二年三月,五原通守张长逊以五原等郡降唐,即以为五原太守。

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

六月,郭子和遣使来降。八月,梁师都寇延州。行军总管段德操击破之。

二年(公元619年)

置绥德州总管府,管云、银、真等十一州。

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

二月,分天下为十道。绥、银、丰、胜等州,属关内道。

九年(公元634年)

十二月,发胜、夏、银、绥等十州兵,镇胜州。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

四月,绥州部落稽白铁余作乱,据城平县,自称“光明圣皇帝”,进攻绥德、大斌二县,遣右武卫将军程务挺、夏州都督王方翼讨平之。

景龙二年(公元708年)

三月,朔方总管张仁愿,筑三受降城。

明皇开元二年(714年)

闰二月,徙大都护府于中受降城。

九年(公元721年)

十二月,置朔方节度使,领夏、盐等六州,安远、丰安二军,三受降城。

代宗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

五月,以振武军使浑瑊为大都护东、中二受降城,振武镇北绥、银、麟、胜等军州节度使。十一月,以代州刺史张光晟知振武等城,绥、银、麟、胜州留后。延州刺史李建徽知鄜、坊、丹州留后。

德宗贞元二年(公元786年)

十二月,土〈吐〉蕃侵银州,又陷麟州。

十二年(公元796年)

九月,以河东行军司马李景略为丰州部防御使。

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

正月,以麟州刺史石雄为丰州都防御使。

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

四月,以宥州刺史拓拔〈跋〉思恭权知夏绥节度使。八月,以权知夏绥节度使拓跋思恭为节度使。

四年(公元884年)

八月,割麟州隶河东。

五代十国

后梁

太祖开平三年(公元909年)

二月,延州高万兴叛于岐,来降。四月,忠武军节度使刘知俊克延、鄜、坊三州。

乾化元年(公元911年)

十一月,高万兴取盐州。

后唐

明宗长兴四年(公元933年)

二月,定难节度使李仁福,率子彝超自立为留后。三月,徙彝超为彰武留后,不奉诏。

后晋

齐王开运元年(公元944年)

二月,以李彝殷为西南面招讨使,将兵四万,自麟州济河侵契丹。六月,以府州刺史折从远为府州团练使。

后汉

高祖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

三月,延州军乱,逐其节度使周密。四月,置永安军于府州,以振武节度使折从远为节度使。

隐帝乾祐三年(公元950年)

三月,罢永安军。五月,以府州蕃汉马步都指挥使折德扆为本州团练使。

后周

太祖广顺二年(公元952年)

二月,府州防御使折德扆克苛岚军。

三年(公元953年)

正月,麟州刺史杨重训叛于汉,来附。

世宗显德元年(公元954年)

复置永安军节度使于府州,以防御使折德宸为之。

四年(公元957年)

十月,北汉麟州刺史杨重训举城降,以为麟州防御使。

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3年)

十二月,折德扆败北汉军于城下,俘其将卫州刺史杨璘。

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

夏州留后李继捧来朝,献银、夏、绥、宥四州,纳之。其弟继迁奔入地斤泽。

(雍熙)二年(公元985年)

二月,李继迁攻麟州,诱杀都巡检曹光实于葭芦川,遂据银州。

三年(公元986年)

二月,李继迁降于契丹,以为定难军节度使,都督夏州诸军事。是年,契丹册李继迁为夏国王,以义成公主归之。

端拱元年(公元988年)

五月,以威德军节度使李继捧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姓名“赵保忠”。十二月,李继迁为银州刺史。

二年(公元989年)

十月,以定难军节度使赵保忠同平章事。

淳化二年(公元991年)

七月,李继迁奉表请降,以为银州观察使,赐姓名赵保吉。冬十月,赵保忠叛降契丹,契丹封为西平王。

五年(公元994年)

赵保吉侵灵州。以李继隆为河西都部署讨之。三月,李继隆入夏州。执赵保忠赴京师。夏四月,削李继迁姓名。五月,封赵保忠为宥罪侯。秋七月,李继迁遣使来贡。

至道元年(公元995年)

李继迁以良马、路驼来献。诏封为鄜州节度使,不受。

二年(公元996年)

四月,命李继隆为环庆都部署,讨李继迁。七月,命殿前都指挥使王超为夏、绥、麟、府州都部署。

三年(公元997年)

正月,以侍卫马步军都虞候傅潜为延州路都部署。

十二年,李继迁请降,以为定难军节度使,以夏、银、绥、宥、静五州与之。

真宗咸平元年(公元998年)

三月,以李继迁归顺,谕还其绥、银流民。家给米一斛。

五年(公元1002年)

三月,李继迁陷麟州。知州裴济死之。六月,李继迁围麟州,曹璨请兵,诏并、代、石、隰州发兵赴援,知麟州卫居实出击,走之。十月,修丰州城。十二月,迁麟州降人于楼烦。

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

十月,以赵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兼侍中,封西平王。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

十一月,以赵元昊为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

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

十二月,赵元昊称帝于夏州,改元“广运”。以振武军节度使、知延州范雍兼鄜延环庆安抚使,经略夏州。

二年(公元1039年)

十一月,夏寇保安军,巡检指挥使狄青击败之。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

春正月,元昊寇延州,副都总管刘平、石元孙战殁。二月,贬范雍知安州。四月,筑延州金明、栲栳寨。五月,元昊陷塞门寨,兵马监押王继元死之。又陷安远寨。七月,遣使以讨元昊告契丹。八月,以范仲淹兼知延州。

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

春正月,诏鄜延、泾原会兵讨李元昊,不果行。二月,环庆副总管任福败于好水川,贬范仲淹知耀州。七月,元昊寇麟州。八月,诏鄜延部署,以兵援麟府。元昊寇金明寨,破宁远寨,寨主王世亶、兵马监押王显死之。陷丰州,知州王余庆、兵马监押孙吉死之。十一月,蠲麟、府民二年赋租。

三年(公元1043年)

春正月,元昊上书请和,更名“曩霄”而不称臣。四月,遣保安军判官邵良佐使元昊,许封为夏国主,岁赐绢十万疋,茶三万斤。

四年(公元1044年)

五月,曩霄遣使来上表,复称臣。七月,契丹遣使来告伐夏。六月,以范仲淹为陕西河东宣抚使。十月,赐曩霄誓,诏岁赐银、绢、茶、彩,凡二十五万五千。十二月,册曩霄为夏国主。

五年(公元1045年)

春正月,罢河东、陕西路招讨使。契丹遣使来告伐夏。二月,夏遣使来贺正旦。四月,夏人来贺乾元节。十月,颁历于夏国。

八年(公元1048年)

正月,曩霄卒。四月,封李谅祚为夏国主。

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

三月,契丹遣使来告伐夏。

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

五月,管勾麟府军马公事郭思,为夏人所袭,殁于断道坞。

六年(公元1058年)

十二月,复丰州。

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

十二月,夏主谅祚卒,子秉常立。

四年(公元1067年)

六月,复西夏和市。十月,知清涧城种谔复绥州。

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

十二月,赐夏国主秉常诏,许纳塞门、安远三砦归其绥州。

二年(公元1069年)

三月,秉常上誓表,纳塞门、安远二砦,乞绥州。诏许之。十月,城绥州,命郭逵选将,置守具,改名绥德城。

三年(公元1070年)

十月,诏延州毋纳夏使。

四年(公元1071年)

正月,种谔袭夏兵于啰兀北,大败之。遂城啰兀。三月,夏人陷抚宁寨,责种谔为汝州团练使,潭州安置。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

六月,夏人寇绥德城,都监李浦败之。

四年(公元1081年)

八月,种谔将鄜延兵,出绥德城,攻米脂。九月,夏人来救米脂,战于无定川,大破之。十月,米脂降,克银州。种谔遣曲珍破黑水、安定堡,复韦州,遂至夏州,败绩。

五年(公元1082年)

三月,鄜延路副总管败夏人于金汤。五月,丰州卒张世距作乱,伏诛。八月甲戌,给事中徐禧护兵,城永乐。乙未,永乐陷,徐禧等败,死。

六年(公元1083年)

三月,河东将薛义败夏人于葭芦西岭。

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

六月,夏遣使叱罗聿,来求兰州、米脂等五寨,不许。秋七月,夏主秉常卒,子乾顺立。

二年(公元1087年)

遣权枢密院都旨公事刘奉世,册乾顺为夏国主。

三年(公元1088年)

六月,夏人寇塞门寨。

五年(公元1090年)

春二月,夏人求归永乐所获吏士百四十九人。诏以米脂、葭芦、浮图、安疆四寨与之。六月,夏人来,划绥州外十里为界。

六年(公元1091年)

九月,夏人寇麟、府二州,鄜延都监李仪死之。

七年(公元1092年)

夏人攻绥德城。

八年(公元1093年)

四月,夏人来谢罪,以兰州易塞门寨,不许。

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

七月,夏人大入鄜延,陷金明寨。

四年(公元1097年)

二月,夏人寇绥德城。三月,夏人犯麟州神堂堡,出兵胜之。

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

三月,知府州折克行获夏国钤辖令王皆保。十一月,诏绥德城为绥德军。

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

三月,复银州。夏人攻塞门寨。四月,夏人入寇,鄜延将刘延庆败之。

五年(公元1106年)

三月,废银州为银川城。

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

夏四月,金取辽东胜诸州。

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

十月,辽故将小鞠䩮攻陷麟州建宁砦,知砦杨震死之。

二年(公元1127年)

正月,主客员外郎谢亮持诏书赐夏,约和。夏人袭取定边军。金人焚丹州,犯延安府

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

五月,帝发济州,鄜延副总管刘光世、宣抚司统制官韩世忠皆以兵来会。

二年(公元1128年)

金娄宿勃堇陷延安府东城。权知府事刘洪保西城固守。六月,以知延安府王庶节制陕西六路军马。十一月,西城陷,刘洪出奔,知府州折可求以城叛,降于金。

三年(公元1129年)

二月,金人陷晋宁军。守臣徐徽言死之。以节制司都统制曲端为鄜延经略使知延安府。

四年(公元1130年)

九月,延安府复陷于金。

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

十月,伪齐知同州李世辅,谋执金帅撒里曷归宋,不克,遂奔夏。

九年(公元1139年)

春,夏人陷府州,李世辅以夏军至延安,撒里曷走耀州。四月,金鄜延路经略使关师古上表待罪,命知延安府。五月,李世辅来归,赐名“显忠”。以郭浩为鄜延经略使。六月,夏主乾顺卒,子仁孝立。八月,以关师古为行营中护军前军统制。

世宗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

罢保安榷场。

十七年(公元1177年)

夏献百头帐,却之。罢绥德榷场,其东胜榷场如旧。

章宗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

夏主仁孝卒,子纯祐立。

承安二年(公元1197年)

复置保安榷场。

泰和六年(公元1205年)

春正月,夏李安全废其主纯祐,自立。

卫绍王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

五月,蒙古入灵州,夏主李安全降。

二年(公元1210年)

八月,夏人侵葭州,庆山奴击败之。

三年(公元1211年)

秋八月,夏主安全卒,族子遵顼立。

崇庆元年(公元1212年)

三月,夏人攻葭州,册李遵顼为夏国主。六月,夏人攻保安州。

宣宗正(贞)祐元年(公元1213年)

二月,夏侵保安。

二年(公元1214年)

夏人攻延安。

三年(公元1215年)

三月,诏议伐夏。

兴定元年(1217年)

蒙古围夏兴州,夏主遵顼奔西凉。

四年(公元1220年)

二月,元帅庆山奴攻夏宥州,围神堆府,穴其城。九月,夏人围绥平寨、安定堡。

五年(公元1221年)

十月,蒙古木华黎由东胜州涉河入葭州,金将王公佐遁,以石天右权行台守葭。(木华黎)自将兵攻绥德,十一月,进攻延安。

世祖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

五月,作行宫于察罕脑。

顺帝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

秋九月,孛罗帖木儿引兵攻冀宁寨,察罕帖木儿调延安军拒战于东胜州。诏遣使和解之。

(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

十一月,杀太傅太平于东胜州。

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

夏四月,大将军徐达出萧关,下平凉。指挥朱明克延安,以明守之。

三年(公元1370年)

二月,大同将金朝兴取东胜。

四年(公元1371年)

大将军汤和攻察罕脑儿,获猛将虎臣,定东胜。置延安、绥德二卫。

九年(公元1376年)

三月,汤和、傅有德屯延安。

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

三月,城东胜。

惠宗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

九月,移东胜左卫于永平府,东胜右卫于遵化县。

宪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

闰九月,置榆林卫城[正统中筑]。

孝宗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

始停盐商输粟于边。

武宗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

杨一清总制边务,请守东胜,复河套。不报。

(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

总督曾铣议复河套。

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

总督曾铣出塞,袭套部,胜之。十月,总督曾铣出塞,大捷。上复套方略十八事。下兵部议。

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

十一月,诏免延绥入卫标兵。

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

二月,宁夏总兵官杜文焕移镇延安。

怀宗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

延安府府谷王嘉印[2]盗起,不沾泥应之。参政洪承畴率兵至,招降群盗。

三年(公元1630年)

自四月不雨至于七月十一日。大盗混天王等,掠延川、米脂、清涧诸县起。前,总兵杜文焕剿之。三年正月,绥德西川盗王子顺、苗美蜂起,南围韩城。总督杨鹤、巡抚刘广生率兵赴援,贼走清涧。苗登雾反于安定,总兵杜文焕击败之。四月,王嘉印陷府谷。六月,王嘉印陷黄甫川、清水二营,遂据府谷。巡抚洪承畴、总兵杜文焕击败之。延安府知府张辇、都司艾穆破贼王子顺于延川,招降之。十月,王嘉印陷清水营,杀游击李显宗,遂破府谷。十二月,盗神一元破宁塞,据之,杀参将陈三槐。围靖边,遂陷柳树涧、保安县。

四年(公元1631年)正月,神一元据保安,副总兵张应昌击之,一元死,弟一魁领其众。二月,总兵贺虎臣、杜文焕合军围保安,神一魁突围,遁,复纠贼万余,略宁夏,陷合水。四月,总督杨鹤招神一魁,降之。盗不沾泥拥众,胁粮,赏。攻米脂,巡抚洪承畴、总兵王承恩、侯拱极、张应昌击败之,追至西川。贼走官山岭,都司马科又邀击,败之。不沾泥乃降。五月,御史吴甡以赈至榆林,巡按御史李应期至绥德,诛降盗王子顺于市。八月,盗陷中部,巡抚练国事、总兵王承恩围城七十日,贼遁。九月,降盗神一魁复叛,据宁塞。张应昌讨之,其党黄友才斩以献。十一月,贼谭雄据安塞,乞降。总兵王承恩诱斩之。降贼不沾泥,张存孟复叛,陷安定。王承恩讨克之,贼走绥德。银川驿马夫李自成往从之,为队长。十二月,贼陷葭州,兵备佥事郭景嵩死之。诸降盗复叛,攻绥德。

五年(公元1632年)十月,王承恩讨安塞遗贼于西川。贼首乔六郎自斩其魁党以降。延绥稍宁。

六年(公元1633年)延绥贼首钻天啸、开山斧据永宁关,巡抚陈奇瑜纵击斩之。九月,不沾泥等至三岔川,总兵王承恩御之,东去,掠葭州。

九年(公元1636年)五月,贼首李自成、张天琳至榆林,总兵俞翀霄败绩于安定,死之。

十六年(公元1643年)十一月,李自成遣伪左营刘方亮,伪后营李过,克延安各州县,攻陷榆林。

皇清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六月,绥德伪权将军高一功,袭杀榆林伪权将军王良智。十二月,我大清兵渡河。

二年(公元1645年)正月十五日,我大清兵至榆林,伪权将军高一功,伪节度使周士奇遁走。

六年(公元1649年)二月,延绥总兵官,都督同知沈之华,帅师防河,至神木,遂陷贼伏中死之。延营叛将王永强、神木贼高有才等袭陷榆林。巡抚、右副都御史王正志、督饷户部郎中朱子升死之。四月,王永强败死宜君石堡,高有才据府谷。八月,固山率师围府谷。

七年(公元1650年)七月,中协副总兵驻防绥德。十二月,府谷平,高有才自沉于河。

九年(公元1652年)七月,设宜君城守营。

十年(公元1653年)移中协副总兵驻波罗。

十二年(公元1655年)八月,移孤山副总兵于神木。

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四月,定镇标三营兵制。

十四年(公元1675年)三月,定边营副将朱龙叛,掠靖边,守备刘士英死之。四月十九日,陷郡城。知府王廷弼、参将李忠亲赴省告急请兵。五月,神木副将孙崇雅勾连贼将周济民陷神木。佥事杨三知、知县孙世誉、守备张光斗死之。贼至绥德州,波罗营把总李毓采与贼大战,殁于阵。闰五月,贼攻破波罗营,副将张守固死之。州县营堡皆陷,进逼榆林。总兵许占魁、榆林道高光祉、城堡同知谭吉璁、中营游击谢鸿儒等,誓众守御。榆林绅士结“忠义社”,为御贼计。谢鸿儒守榆林南门,昼夜擐甲,力保孤城,榆林赖以全。五月十三日,宁夏提督陈福克定边,斩朱龙父子。二十二日,谢鸿儒恢复归德堡。教将军大兵援榆林。将军毕力克兔率兵自绥德渡河,败贼于虎儿。宜君营参将杨宗道,败贼于洛川。总督哈占、巡抚杭爱,遣参将杨宗道、游击王宣懿、田有禾、守备吴照、朱贵、任天成等进剿,复鄜州、甘泉。杨宗道、王宣懿与贼战于甘泉臭河川,贼大败,二十六日,同知府王廷弼进趋延安,会毕将军。大兵已至,贼遁,复延安。命云贵总督鄂善、四川巡抚张德地镇延安。七月十三日,理藩院拉教将军同谢鸿儒复神木。王宣懿下宜川,降其众。

十五年(公元1676年)四月,谢鸿儒以功升参将,镇延安城。

十六年(公元1677年)撤镇延安总督。时,郡城新复,王廷弼擢榆林兵备。复撤巡抚,人心惊惶。总督哈占、巡抚杭爱,题保军前才能、同知陈天植知延安府。三月,知府陈天植莅延安,招徕流亡,赈穷恤困,民赖以苏。招集商贾,立市,郡城复兴,捐资修延安城楼、鼓楼,重修学宫,建明伦堂,立社学,修西山文昌阁,著有碑记。

附 僭窃

夏世祖赫连勃勃 右贤王之后,卫辰之子。本姓刘,以其上世随母姓,故改姓赫连氏。初为姚兴将,镇朔方。晋义熙三年夏六月,叛兴,称“天王”,国号“大夏”,建元龙兴。义熙九年,改元凤翔,用叱干阿利,领匠作大监,发十万人,筑都城。义熙十四年,即皇帝位于灞上,都统万,改元昌武。元熙元年,改元真兴。宋元嘉二年,卒。立十九年。

主名昌 勃勃世子。勃勃卒,昌遂嗣立。宋元嘉四年,魏主来伐,昌走上邦,魏取统万。五年,昌为魏将尉春所擒俘之于平城。立三年。

宋(夏)

李继迁 拓拔〈跋〉氏元魏之后也。自唐贞观,有银、夏等州之地。唐末,赐姓李。祖,仁福。长兴二年,为唐定难节度使。仁福卒,子彝超嗣。彝超卒,彝殷嗣。彝殷卒,彝兴嗣。彝兴卒,子克睿嗣。克睿卒,子继筠嗣。继筠卒,弟继捧代领其众。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与继迁入朝,献银、夏、绥、宥四州。未几,继迁与其党数十人复叛,奔其地斥泽。由是从者日众,遂据夏州东南三百里。至道三年,继迁请降,太宗以为定难节度使,赐姓赵保吉。立二十二年。

李德明 保吉子也。既嗣,屡表归矣,复奉誓表。景德二年,真宗乃遣使授德明检校太师兼侍中,充定南(难)节度使。明道元年,封德明为夏主,寻卒。立二十九年。

李元昊 更名曩霄,德明子也。德明卒,元昊嗣位。明道元年,仁宗遣杨吉授元昊为定难军节度使,封西平王。景祐四年,杀其叔父山遇,称帝于夏州。仁宗削嗣、姓、官、爵。庆历四年,上誓表于宋,宋复册封为夏国主。立十五年。

李谅祚 元昊子也。时,方期岁,养于母族讹庞。讹庞因以三大将分治国政。庆历八年,仁宗册为夏国主。立十九年。

李秉常 谅祚子。谅祚卒,秉常遂嗣。治平四年,英宗遣刘航封夏国主。立十九年。

李乾顺 秉常子。秉常卒,乾顺嗣。元祐元年,宋遣穆衍往吊祭。寻遣使封夏国主。立五十一年。

李仁孝 乾顺子。既嗣,建元大庆。立四十年。

李纯祐 仁孝子。既嗣,改元天庆。后为李安全所废。立十三年。

李安全 崇宗孙,越王仁友子也。废纯祐,自立,改元应天。嘉定二年,降于蒙古。立五年。

李遵顼 安全族子也。安全卒,遵顼遂立。改元光定。嘉定十年,蒙古围兴州,遵顼出奔西凉。嘉定十六年,传国与子德旺,自号上皇,立十二年。

李德旺 遵顼子。既立,改元乾定。时,蒙古入夏,城邑多降。德旺忧悸而卒。立三年。

李 睨 德旺从子也。德旺卒,国人立之。宝庆三年,蒙古铁木真尽克夏城邑,其民穿凿土石以避锋镝,免者百无一二,白骨蔽野,夏主力屈出降,其国遂亡。立一年。

盗 贼

李自成 米脂人,少孤贫,为驿卒,猛勇有胆略。崇祯元年,岁凶,饥民王嘉印等猖乱,众至万余,共推安塞人高迎祥为闯王。而曹操、张献忠、神一魁、过天星、老回回等各领一队。一时,从乱者亦各立首领,不可胜记。曹操者,罗汝才也。是时,自成号闯将,领八队。先是,贼初起,不敢杀官军,即而杀参将石在琅于绥德之石嘴驿,势始猖獗,攻战劫掠,所过残灭。初攻陷保安,无何又陷中部、宜君,转掠西安,劫平、庆,旋抚旋叛。自是,兵饷日益,民愈思乱,全陕无宁土矣。

诏洪承畴以总督,率诸军讨之,前后击斩数十万,杀王嘉印于府谷,降过天星等。而巡抚孙传庭击贼于盩厔,大破之,擒高迎祥。自成之领八队也,称精锐,与总兵曹文诏战于和尚原,官兵败绩,文诏死焉。承畴遂以精骑专攻自成,破之,追奔千里,连破之。自成以十余人潜走汉中,踰河南。当是时,献忠亦入楚蜀。会河南大饥,群盗蜂起,无统。自成遂领之,势复炽。是时,罗汝才转掠河南,与自成互为声势,蹂躏豫楚,官兵不能制。杨嗣昌以熊文灿之败,自请督师。久之,无功自尽。总制傅宗龙、汪乔年相继战殁。贼攻开封,总兵陈永福御之,射中自成目,贼遂决河水灌其城,汴民死者十之八九。

自成忮忍,刚暴寡恩,然御众严,号令一颁,一军不敢仰视,以故制胜,雄于诸寇。先是,自成与左良玉战败,众大歼,汝才救免,且资以贼。既而即其帐中,夜杀汝才,并其军。自成在河南,所攻城邑,尽杀其老弱,驱壮者入伍,号百万。

崇祯十六年,总督孙传庭率兵进讨,贼少却。会大雨五十日,自成使伪将刘宗敏渡河,焚其粮。传庭兵溃,自成蹑其后,遂破潼关,陷长安,僣称王。遣伪将狗三边、榆林,不下攻之。已拔,妇女擐甲巷战三日,尽屠其城。别遣伪将攻庆阳,七日不下,亦屠之。自成自将,下太原、宣府,遂陷京师,僣称帝。悉师百万,侵山海关,我朝出师大败之,僵尸数十万,奔回陕西。自成为人多猜忌,其部下见疑者辄斩之。又好利嗜杀,大索缙绅,追饷穷极,拷掠已,又尽杀之。长安民至不敢偶语。

顺治二年,王师克长安,自成走湖广,九功(宫)山追斩之。

张献忠 肤施人。少为府捕役,性凶暴,同类不能相下,累折辱之。会苗美、王嘉印作乱,献忠从之,临战辄先登,于是众服其勇,愿从者数千百人,号“八大王”。是时,李自成号“闯将”,罗汝才号“曹操”,高迎祥号“闯王”,张天林号“过天星”。又有神一魁、上天猴等同时并起。

初,皆无大志,而主兵者方事招抚,以故滋蔓不能制。久之,献忠乞降于总督陈奇瑜,请屯房县。会奇瑜征兵,献忠疑其袭己也,复与汝才反。李自成既为总督洪承畴所破,以壮士十数人走河南,势复炽,献忠遂因焉。

献忠好杀,所攻城邑,尽屠之。与闯将、曹操互为声援。分兵流劫,以牵制官军。时,杨嗣昌以辅臣自请督师,而大将左良玉麾下皆健卒,所至淫掠,百姓畏之。献忠率以此得志。方献忠为嗣昌所围也,乘师懈突围出,路遇嗣昌游兵,杀之,夺其符,诈入襄阳。献忠与汝才等谋曰:“杀襄王以逼嗣昌自尽,此上计也。”于是杀王,而嗣昌果仰药死。当是时,献忠贼号十万,攻湖南,无少长,尽杀之。转掠四川,所过必屠其城。李自成在河南以计杀汝才,并其军,入陕称王。献忠亦据有四川,称西帝。

献忠既得四川,益肆杀戮。檄召绅衿,悉至,尽杀之。已,又令军中凿人目,斫右手各若,于数所取,不如令者皆杀之。自楚暨蜀,为献忠所杀及残伤手,日者可百万万计,蜀地于是无民矣!

我朝天兵克秦中,献忠惧,遂大杀川北,人潜野以绝饷道。肃王奉命讨之,遂杀献忠,平其地。

【注释】

[1]此指当时上郡黄河以南地带。下同。

[2]有的文献此人名为“王嘉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