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人物

余嘗詠西湖,有「越都狀妙人,西湖是其眼」之句。余在靈隱乃知飛來峰是其眉,其他總在眉目之下,況又得冷泉亭為點綴!人間天上有此繡韻之境,故遊武林者必到靈隱。嘗登飛來峰,憩冷泉亭,聽水聲泠泠然,從耳入心,塵襟頓滌。于是遊者無不悔來之晚,又恐去之速也。風流人物往往留傳于此,使後之人恨生不得與同時。余亦感慨係之矣。為誌人物第十。

陸瑋

字文該,錢塘人。東漢末納祿,隱武林山澗南學《易》。為隱居堂西壁圖九師像、東壁圖八公像。世又名九師堂也。(劉向《別錄》:淮南王安聘善易九人,謂之九師。杜光庭《錄異記》:八公見淮南,自稱姓氏曰文五常、武七德、枝百英、壽千齡、鳴九皋、修三田、岑一峰,未可盡信。漢俗皆以淮南為得仙,故瑋向慕如此。瑋行無可考,松江有陸瑋墓。)

陳渾

漢靈帝熹平二年為餘杭令;山中祀為土神,至今猶尸祝也。(《晉誌》,餘杭屬吳興郡吳興。縣令者,餘杭縣令也。其時武林屬餘杭,而餘杭又轄於吳興郡。自東漢至五代皆然,故靈隱石幢有「吳興」二字,此亦其證矣。今人稱「陳明大王」,正月十五日為生辰。)

葛玄

字孝先,句容人,父為大鴻臚。玄幼負奇操,丰神標峻。三國吳,居武林山葛塢,往來會稽、雲門。一賈人泛海,泊神廟;神令廟祝附書於玄。書著船如釘,不可動。及達岸,以報,玄往自取,即得。題稱「大極左宮仙公」,世因稱葛仙公也。按公居杭事無可考。後龍井李德淘井,得鐵牌,上有「赤烏年禱雨」,或是公所為也。公從孫洪。

許邁

字叔玄,一名映,丹陽句容人,許旌陽再從昆弟,家世仕族,而許長史穆第四兄。少恬退,不慕仕進。常就郭璞筮,遇泰之上爻發,璞謂曰:「君元吉自天,宜學升遐之道。」時南海太守鮑靚隱迹濳遁,人莫之知;邁乃往候之,探其至要,因立精舍稽留,號思真堂。又以餘杭縣霤山近延陵之茅山濳通五岳陳安世、茅季偉常所遊處,而往憩焉。父母尚存,未忍違離,朔望時節還家自省。及父母沒,乃遣婦孫氏還家,攜其同志徧遊名山焉。永和二年移臨安山,登巖茹芝,有終焉之志,乃改名玄,字遠遊。著詩十二篇,論神仙之事。羲之造之,未嘗不彌日忘歸,相與為世外之交。玄遺羲之書云:「自山陰南至臨安,多有金堂玉室、仙人芝草,左元放之徒,漢末隱者皆在焉。」羲之自為之傳,述靈異之迹甚多。

葛洪

字稚川,祖系吳大鴻臚;父悌,吳平後,入晉為邵陵太守。洪少好學,家貧,躬自伐薪以貿紙筆,夜輒寫書誦習,以儒學知名。性寡欲,無所愛翫,不知棊局幾道。樗蒲齒名,閉門卻埽,未嘗交遊。於餘杭山見何幼道、郭文舉,目擊而已,各無所言。尤好神仙導養之術。事玄弟子鄭隱,悉得其法。後又師事南海太守.上黨鮑靚,妻以女。洪傳靚業,兼綜練醫術。凡所著撰皆精覈是非,而才章富贍。太安中,石冰作亂,吳興太守顧祕為義軍都督,檄洪為將兵都尉,攻冰別寨,破之,遷伏波將軍。洪見天下已亂,欲避地南土,乃參廣州稽含軍事。及含遇害,遂還鄉里,禮辟皆不赴。相傳住武林山葛塢,得道於青林洞也。

杜明甫

錢塘人。居靈隱,夜夢東南有賢人來訪。時謝玄生孫於會稽,其父瑍狂蕩,射殺蔣侯妹清溪小姑樹鳥。姑怒,一夕殛死。其家恐懼,求寄養於明甫。明甫受而養之,十五歲方還。按《一統志》,鍾嶸《詩品》、《六朝詩話》皆作「明師」,其居稱「杜治」。註言:「治者,奉道之靖室。」《真誥》:「錢塘人,杜道鞠處士,杜京產之父,富而好道。」乃泰和元興間人,崇奉許氏之道。明甫豈其家耶?(錢塘又有杜子恭,有道術,豪族貴望多執弟子禮尊事之。沈警、孔靈產皆有道之士,莫不敬慕。靈產出錢塘北郭,於舟中望其墓而遙拜焉。杜氏一門何多道者?想亦猶葛玄之於稚川、許遠遊之於斧子也。)

謝靈運

安西將軍奕之曾孫,車騎將軍玄之孫。父瑍生而不慧,位祕書郎,早亡。靈運幼便穎悟,玄甚異之,謂親知曰:「我乃生瑍,瑍兒何為不及我?」寄養杜明甫,小字客兒。文章之美,與顏延之為江左第一。襲封康樂公。宋少帝即位,出為永嘉太守,稱疾去職。父祖並葬始寧縣,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會稽,修營舊業;傍山帶江,盡幽居之美。與隱士王弘之、孔淳之等放蕩為娛。每尋山涉嶺,必造幽峻。嘗著木屐,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則去後齒。自始寧南山伐木開徑,直至臨海,驚動縣邑。文帝以為臨川內史,為有司所糾,徙廣州。有司復奏其有異志,詔於廣州棄市。作詩曰:

龔勝無餘生 李業有終盡

嵇公理既迫 霍生命亦殞

時元嘉十年,年四十九。於歎!以靈運之才名而不得其死,死又不可為志節所由,殆與葛、許遠矣。

朱世卿

梁鹽官人,有別業在武林山,榜云「隱士鹽官朱世卿墅」。(按晉梁巨室,別業稱墅。)

駱賓王

義烏人。與徐敬業討武后,師敗亡命,不知所之。宋之問以謫放江南,遊靈隱寺;夜月極明,巡廊賦詩,得「鷲嶺鬱岧嶤」二句,下苦不屬。有僧坐禪牀,長明鐙下,問曰:「少年何事苦吟?」宋答以故,僧曰:「胡不言『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宋異之,詢寺僧,知為賓王。明日覓之,無有矣。賓王居靈隱周歲卒。

袁仁

開元十三年刺史杭州。(按公于神功元年九月中絕倫科,與崔頲、崔玄同時及第。)

元和間,刺史相里造、韓皋、裴棠棣、盧元輔、元藇,前後共建五亭。又紫薇舍人唐詢,建紫薇亭。(張商英有〈題見山亭詩〉,則見山亭北宋猶在也;僧來復有〈題虛白亭詩〉,則虛白亭明初猶在也。)

白居易

長慶時為杭州刺史。代宗時,李泌刺史杭州,憫市民苦江水之鹵惡,開六井,鑿陰竇,引湖水以灌之,民賴其利。及居易為刺史,重修六井,甃函筧以蓄洩湖水。其自序曰:「每減湖水一寸,可田十五餘頃;每一復時,可溉五十餘頃。」則西湖之在杭,猶鄭白之渠之利也,公之功也!公詩文流傳于靈隱者最多。形勝山下有白公茶井,北高峰左溪上有白樂橋,法安院有白樂天書,皆公遺跡。

丁飛

字翰之,濟陽人。唐咸通時,居龍泓洞。讀《莊》、《老》,善養生。好古文、樂府、歌詩,作細字皆有楷法。寡睡少言,與人接,禮簡情至。或問:「服何餌?」對曰:「治心修性之外,別有何物?」每月夜,登巖鼓琴,流淙協奏,天籟淒冷,往往鸞鶴翔集。咸通丙午,陸龜蒙過之,年七十二矣;見其綸巾布裘,貌古意淡,操綆缶斤斸,陟峻如飛。作〈錢塘丁隱君歌〉。

丁行者

不詳其人。寺東廊有蘸筆池,是其遺蹟。(或以為即丁翰之也。咸通時,翰之年七十,龜蒙見其畜妻、有子;則會昌毀教時,年不過四十。或為行者而返俗,未可知矣。)

陸羽

字鴻漸,竟陵人。不知其所生,既長,筮得漸之蹇,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吉。」因以為名氏。上元初,隱苕上,自稱「桑苎翁」。或獨行道上,誦詩、擊木、裴徊,不得意則慟哭而返,時謂為接輿也。有〈靈隱碑記〉,惜不傳。

陸龜蒙

字魯望,居松江甫里。不喜與流俗交。設篷席,齎束書,茶竈、筆牀、釣具往來,時謂「江湖散人」。嘗至靈隱晤丁飛之,作〈隱君歌〉相贈。

羅隱

從事湘南,歷淮、潤,皆不得意,乃歸。謁吳越王錢鏐,慮不見納,以〈過夏口詩〉標于卷首獻之,末有云:「一個禰衡留不得,思量黃祖謾英雄。」鏐覽之大笑,表隱為錢塘令。隱有靈隱詩。朱温篡唐,隱說鏐舉兵伐梁,曰:「雖無成功,猶可退保杭越,奈何交臂事賊、為千古羞?」此殆有魯仲連之風矣。(按范楷〈跋〉,處約歷官著作郎、直史館,與王禹偁同詔試。)

林逋

字君復,號和靖先生。景德中,放遊江淮,及歸,結廬西湖之孤山。自范仲淹、梅堯臣,皆高其節,贈以詩文。歐陽修謂:「自逋之後,湖山寂寥,無有繼者。」其推重如此。逋嘗有〈汎舟入靈隱詩〉,又有詩云:

山木未深猿鳥少 此生猶擬別移居

直過天竺溪橋上 獨木為橋小結廬

則其高寄蓋亦在靈、竺間。

范仲淹

字希文,為杭州刺史。僧遵式建日觀菴,公為之記。靈隱至今相傳有文正公卧榻。公治行,于杭最多也。

趙抃

字閱道。熙寧時,以資政殿大學士兩知杭州。四十餘,擯去聲色,係心宗教。《傳燈錄》以為蔣山泉禪師法嗣。公有偈云:

默坐公堂虛隱几 心源不動湛如水

一聲霹靂頂門開 喚起從前自家底

蘇頌

字子容。熙寧中,以集賢學士來知杭州,龍泓洞外有題名。公治行最優,時吳越荐饑。一日,有民數百,遮馬訴于公曰:「某等以轉運司責逋負市易緡錢,晝則逮繫公庭,夜則禁於廂院,雖死何由得償?」公曰:「吾今釋汝,使得營生,衣食之餘,悉以償官。期歲月而足,可乎?」眾應曰:「不敢負約。」於是悉縱之。轉運司大怒,欲劾公沮法,而償責者聞之,皆先期而至,事遂已。一日,燕有美堂,聞將兵結集謀害官吏,即入喧傳,恐懼不安。公談笑自如,密諭兵官捕為首者,械送獄中。迨夜會罷,而坐客不知也。

李公謹

官觀察,有靈隱諸詩。

祖無擇

知杭州,極愛靈隱。時為築鄴公菴於蕭公泉處。

楊蟠

富陽人,字公濟。元祐中,通判杭州。有〈錢塘百詠詩〉,每至山宿,與契嵩唱和。

梅詢

字堯臣,知仁和縣事。有〈武陵十詠詩〉刻石冷泉亭上。

蘇軾

字子瞻。熙寧四年除通判杭州。元祐四年除龍圖閣學士,知杭。公有遺愛于西湖,其見于靈隱者,有靈鷲後小石塔題名,為熙寧七年九月二十日,是時公移蒞膠西,即以是日別南北兩山道友也。又有韜光石題名,為元祐五年二月二日。明年,公年三十六,在杭州被召。通計公之在杭,前後約有六載,何杭人之幸也!寺僧祀公於靈鷲山麓,號東坡祠。其知杭州也,杭大旱,饑疫並作。公請於朝,免上供米三之一;復賜僧度牒,易米以救饑者。明年春又減價糶常平米,多作饘粥。遣使挾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唐刺史李泌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於水。自唐及錢氏,歲輒浚治。宋時久廢,葑積為田,水無幾矣。見茅山一河專受江潮,鹽橋一河專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復造堰[土*臿]以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復入市。以餘力復完六井。又取葑田積湖中,徑三十里,為長隄,以通行者;且募人種菱湖中,葑不復生。收其利以備修湖、取救荒。餘錢萬緡、糧萬石,及請得僧牒百紙以募役者。隄成,植芙蓉、楊柳其上,望之若圖畫然。杭人名為「蘇隄」。

錢和

錢塘人。錢易孫,錢彥遠子,孝義知名。建傑閣於九里松,藏書甚富,東坡為榜曰「書藏」。直祕閣,知荊南府。

徐爽

錢塘人。隱居湖山,以修真養性終老。徽宗聞其名,賜號「沖晦先生」。其墓蓋在靈鷲也。

朱弁

徽州人,葬于九里松。(弁以紹興初授官,副王倫使北,見執。附表云:「節上之旄盡落,口中之舌徒存。歎馬角之未生,魂消雪窖;攀龍髯而莫逮,淚灑冰天。」高宗覽之未嘗不流涕也。卒葬於此。)

韓世忠

字良臣,延安人。屢立戰功,追封蘄王。紹興中,秦檜當國,公以和義不合,懇疏解樞柄。常頂一字巾,跨驢周遊湖山,而於冷泉尤多盤桓。建亭於飛來峰之半,顏曰「翠微」,自號「清涼居士」。

陳剛中

福州人。建炎初,任太府寺;上封事,議恢復,遂與張九成七人同謫。其詩云:「同日七人俱去國,何時萬里始還家?」有〈飛來峰詩〉。

俞顥

字商卿,杭州人。紹熙進士。嘗宣撫淮東,歷秉節旄。寶慶二年致仕,築室九里松,以詩詞自娛。號「青松居士」,著〈青松居士集〉。

趙與[竺-二+((己@((巨-匚)/匚))/心)]

淳祐中為京尹。自北新路第二橋至麯院,築隄以通靈、竺之路。中作四面堂、三亭,夾岸花柳以比蘇隄,人遂稱「趙公隄」也。建壑雷亭于靈隱。

陳紫芝

名崇真,閩人。咸淳間,卜居北高峰東(俗名慶化山),祈禱有應,賜號「沖素真人」。崇奉雷神,後卒閩,瘞劍雷院後。

陸游

字務觀,嘗有〈靈隱寺冷泉放閘詩〉。

濳說友

宋咸淳間為臨安府尹。每來下竺,有鳥自手中啄食。賦詩有「靈鳥不相猜,認作放生臺」之句。

白珽

字廷玉,結廬于金沙灘,曰「湛囦」。所著有《湛淵集》。

仇遠

字仁近,錢塘人。宋咸淳名士。宋亡,落魄江湖。初辟溧陽州學正,未幾隱去。所著有《山村集》。

趙孟頫

字子昻,宋藝祖十一世孫。至元中,程鉅夫奉詔搜訪江南逸才,以孟頫入見。世祖一見,喜甚,從容諮訪治道,命坐右丞李葉上。孟頫詩文奇逸,篆籀、分隸、真行、草書,皆妙絕天下。嘗至靈隱訪僧恭行己,為作詩。

虞伯生(集)

臨川人,官至奎章閣學士。與鮮于伯機、揭曼碩、楊仲宏、趙子昻、黃晉卿諸公友善。少游錢塘,故于靈隱多所題詠。

文原

字善之。其先綿州人,父漳徙錢塘,遂為錢塘人。為杭州教授,有靈隱詩。

張天雨

字伯雨,錢塘人,號居貞子,又號句曲外史,宋崇國文忠公九成之後。年二十棄家,遊天台、括蒼諸名山。晚入開元宮,從真人王素衍為道士。工書,能詩文,與吳興趙孟頫、浦城楊載、蜀郡虞集、豫章揭徯斯、清江范梈、金華黃溍友善。嘗屏居修茅山志。墓近玉鉤橋,有靈隱詩若干首。

黃晉卿(溍)

義烏人。至正初為浙江儒學提舉。工文章,不喜華冶。有〈西湖舟中詩〉云:「黃塵烏帽媿平生,對客猶稱舊姓名。」其風致可想見。人求其文章,或遭怒罵,惟靈隱慧炬則無所靳也。

項可立

隱於靈鷲山間。與黃溍友善,黃有〈同可立宿靈隱西崦詩〉。

莫維賢

字景行,錢塘人,洪武初仕州訓導。築室南北兩山間,繞屋栽杏,以書史自娛,號杏園。列二十一題,士大夫多留詠,以比王維輞川莊。翻經臺石有題名:「泰定五年春二月,吳郡王連、莫維賢、葉森、陸友同遊。」

高孟升(得晹)

錢塘人。記聞博洽,詩文純雅,名重一時。所著《節菴集》有〈題靈石樵歌〉、〈冷泉猿嘯〉、〈九里雲松〉詩。

王洪

字希範,永樂間,十八舉進士,授行人,入翰林檢討。其〈西山記〉殊佳。

楊孟瑛

字温甫,為杭州知府。以西湖占塞,奏開濬之,毀田蕩三千四百八十一畝,少復唐宋之舊。于裏湖西岸增置二橋,以比蘇公隄。其二曰「流金」,金沙灘之水出焉,遊靈竺者之所停橈也。公又增蘇隄高二尺、闊五丈三尺,列插萬柳,頓復舊觀。

孫一元

字太初,關中人。年十八入終南山,繼入太白山,嚼草木居,息大石上,時有所得。赤腳散髮,走山最高峰,持古松根扣奇石以歌。久之,西入華山,南浮湘漢;登衡山祝融峰,返嵩山,渡汴,謁闕里;遂上岱宗日觀峰,觀夜半日出滄海中,發狂大叫。南經吳、入越,探禹穴、訪天台石橋。然公居西湖久,宿南屏而遊靈隱,詩思清逸,有煙霞氣。其〈跨驢遊西山詩〉載入誌中。

王守仁

字伯安,當宸濠之既擒也,忽傳王師已及徐、淮;遂乘夜遄發至錢塘,凜凜焉不勝憂慄,作詩云:

靈鷲高林暑氣清 竺天石壁雨痕晴

客來湖上逢雲起 僧住峰頭話月明

其意蓋在靈、竺間也。

方思道(豪)

開化人。正德間,刑部郎中。跌宕不羈,雅好山水。蓋嘗題射旭、金光、玉乳三洞也。

汪暉

文昭公第三子。舉正德丁丑進士,歷官翰林院編修。有理公巖洞口題名,云「載酒訪方豪也」,可謂武林勝事。豪,公同年進士。

朱裳

蒞官方伯。裘褐不備,特于飛來峰頂勒名姓于石上。

陳仕賢

福州人。嘉靖二十二年為杭州太守,擊楊槤真伽像于飛來峰。

王世貞

字元美,吳人。萬曆時為布政分守于浙地,有靈隱詩。官至大司寇。

李攀龍

字于鱗,山左人。為臬憲于浙,與元美相先後。有〈九里松詩〉。

張瀚

號元洲,官吏部尚書。以江陵奪情不肯署押,歸田。張濂號澤山,官至都憲。秉持丰裁,四十報簪,自顏其堂曰「不惑」。都憲子蔚然富學問,弟子著錄者眾吏部。靈隱寺內有祠,都憲墓在靈鷲山下。

孫枝

號思泉。以冀寧分守歸,閉著書。與同志諸公為勝遊高會,與者許少厓先生(嶽)、顧西巖先生(言)、吳桂軒先生(遵晦)、趙望雲先生(應元)、胡順所先生(孝)、金蓮峰先生(階)、柴醴泉先生(祥)、嚴順菴先生(大紀)、呂葵陽先生(元)。四時皆有雅集,獨于靈隱聽禪與看花修禊,不同邦人,至今以為盛事。

柴祥

號醴泉,天性篤孝。官御史,直諫有聲。已陳情終養者二十年,轉外臺,尤持廉平。居鄉淳厚不伐,人稱為長者。

喻邦相

為杭州駕。每以蘇白自許,故尤垂情靈隱,一時辭客雲集,有卓徵甫、葉茂長、潘景升、郭次甫、孫鳳岡、俞玄津、王世周、曹子念、來相如、何王臣、汪仲淹、毛豹孫諸山人皆集。其〈雨中遊靈隱〉及〈北高峰〉詩,皆載誌中。

虞淳熙

號德園,錢塘人,官吏部員外。博學有文名,著述甚富。集內有〈理公塔銘〉、〈代飛來峰石言〉。公嘗贖石窟以還僧舍,其高致非近世士大夫所有也。二子大赤、仲皜,皆以名德見重于時。

許靈長(光祚)

著籍錢塘。萬曆時舉人,官教諭,遷府司理。以能書名,出湯先生(堯文)煥門下,二先生書法為錢塘最。公居官有廉名,尤務曠達;早年抽簪,放情山水。其卒也,于冷泉亭方與客展紙揮毫而氣絕,如蟬蛻然。

屠隆

字長卿,四明人。與餘杭徐桂,歲必至湖上,稅駕靈隱,信宿而返。有〈山中唱和詩〉。

李用晦

字元昭,世襲千。早棄官,搆廬于慎菴之址,曰「岣嶁山房」。張元忭為之記,沈青門為作賦詩。

諸餘齡

號雲泉,隱于五寺橋之側,栽花蒔藥,坐卧小樓,十年不入城市。與邵虎菴、李元昭,同稱「石隱」。子夢環,隆慶辛未進士,死亦葬于餘齡側。

邵重生

號古菴,杭州諸生。隱呼猿洞者二十年,著《武林內、外志》數卷,蓋士安節信之流也。先生父經濟,當世廟時,以諫大禮被竄。先生讀書靈山,矢志不仕,豈所謂父為忠臣、子為孝子者耶?

沈守正

沈守正字無回,錢塘人。為名孝廉,清介絕俗,當世士大夫重其守。下幃靈隱,講業授徒,歷有年所。官都察院經歷。

孫日章

字藴甫。弟日隆,字實甫。節婦、孝子後,為思泉公孫。少即以文章、名節相砥礪也。俱讀書靈隱之普覺。藴甫早中副榜,以弟死,獨母方在堂,絕志場屋,奉養天年。年幾六十,喪母猶嬰啼也。實甫專志好學,與陸庸成(正奇)、沈無回結契山中,稱至交焉。庸成死,託孤,乃力為濟其昏娶。好古文辭,有李歷下風。以疾早歿,名流痛惜焉。

柴應權

號洞山,官學訓,即醴泉公季子。素與來道之、沈無回、孫思泉諸先生讀書靈鷲,以文義切磋。晚尤歸心白業,為本山檀護。

黃貞父(汝亨)

歷官江西提學。文章清雋,有絕塵之姿。葬靈兔于麓。翰墨題詠留靈隱者甚富。

葛寅亮

字屺瞻,歷官司農。嘗督學楚閩,最稱得人,閒居教授弟子數千。性儉素,布衣徒步于靈竺之間,人不知其貴人。本寺多賴其護持也。

嚴印持(調御)、嚴忍公(武順)、嚴無敕(敕)

順菴先生之子。家門孝友,篤志嗜學,不與俗人為伍。四方飲其高名,稱「三嚴先生」。嘗聯袂于靈隱山中,春聽鳴泉,冬視楓葉。印持先生書法遒勁,獨步當時。忍公先生善金針,八分書尤有古法。

聞啟祥

字子將,為孝廉,名重一時。晚遂絕志仕進,築窠西山。其言語妙天下,大抵馮先生(夢禎)、黃先生(汝亨)一流人也。

李流芳

字長蘅,練川孝廉。賦性古處,善詩、古文,而畫尤絕倫。所至嗜山水,冷泉、岣嶁,徘徊不置。與聞子將先生、三嚴先生皆友善。有〈冷泉紅葉圖〉及詩,人爭寶之。

高攀龍

無錫人,諡忠憲。魏忠賢竊權之日,公抗節不屈而死。先是,萬曆癸丑季秋,公來遊韜光,靜坐三七日而去,有二詩紀勝。

鄭尚友

字士弘。辛未進士,官工部主事。為福建長樂令,有懸魚之節,民愛戴之。為孝廉一十七載,唯以教授為事,足迹不至公府。公嘗于南山下幃,而于北山攬勝也。

許文岐

字我西,官黃州太守。張憲宗襲城,義不欲逃,乃就執死焉。少時讀書祗園房,與正嵒和尚早結方外之好。公童子時,父聯樞先生偶以金魚命公題句,公應聲曰:「將雲騰而虎變,故玉質而金相。」其聰穎如此。

陳濳夫

字玄倩,杭州人,歷官河南御史。與妻孟氏及妾,同靖節江東。其為諸生也,讀書靈隱山房,以名教自任,卒能克踐其志。有三弟,麗明、祚明、晉明,子曾篁,皆能文、有節,不愧家聲。

陸培

字鯤庭,杭州人。中崇禎庚辰進士,官行人。乙酉殉節於橫山桐塢。與兄圻、弟堦,讀書於靈隱之澗西,人稱「錢塘三陸」。好大節,敦友生;即釋褐後,手不釋卷。所著有《旃鳳堂集》。公先死,而圻與堦奉母裘太孺人以終養。子繁弨,能為漢魏古文辭,有父風。

武林靈隱寺誌卷之五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