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汪孟鋗恭纂
名僧
开山僧
隋
真观法师(释道宣《续高僧传》:字圣达,吴郡钱塘人,俗姓范氏。)
道安禅师
头陀石室
《续高僧传》:隋开皇十四年,真观法师共道安禅师、头陀石室、檀越陈仲宝,率诸同侣,开藏拓基,构立精舍,号南天竺。
《西湖游览志》:风篁岭畔崇恩演福寺,俗称南天竺,隋法师真观居之。
释元敬、元复《武林西湖高僧事略》:观,字圣达,钱塘范氏子。世本显仕,师生有奇相。出家,通经律论。寻谒天台智者,请受禅观。智者以师齐年,止为法兄弟。开皇十五年,於灵隐山头陀石室宴坐;众建南天竺寺,请师居焉,是为开山始祖。常讲《法华》,以心为要。感臯亭神请讲,舍祠宇为佛殿。每盥洗余滴,地不为濡,人尤异之。师有雅操,文帝三徵,秦王两延,皆以疾辞。大业中,因山行,自标葬地;梦与智者同辇翼佛还山,觉而叹曰:「吾六十二应终,以讲《法华》,力延一纪;今七十四,生期毕矣。」中夜入寂,塔在东冈。
(谨案:《西湖高僧事略》谓「师於灵隐山头陀石室宴坐」。详《续高僧传》,「头陀石室」次道安之下、陈仲宝之上,人名非地名也。)
说法僧
唐
通禅师
处栖上座
释道源《景德传灯录》:杭州龙井通禅师。处栖上座问:「如何是龙井?」师曰:「意气天然别,人工画不成。」曰:「为什麽画不成?」师曰:「出羣不戴角,不与类中同。」曰:「还解行雨也无?」师曰:「普润无边际,处处皆结粒。」曰:「还有宗门中事也无?」师曰:「有。」曰:「如何是宗门中事?」师曰:「从来无形段,应物不曾亏。」问:「如何是吹毛劒?」师曰:「拽出着。」
(谨案:《景德传灯录》通禅师为吉州青原山行思禅师、第六世慧能大监禅师之法嗣。行思禅师实福州雪峯义存禅师法嗣也,大监禅师即世所称六祖。柳宗元《河东集》有〈大监禅师碑文〉。)
住山僧
宋
元净法师
《咸淳临安志》:元净本姓徐,字无象,於潜人。十岁出家,受业於慈云。慈云没,复事明智。年二十五,赐紫衣及「辩才」号。知杭州,吕溱请住大悲宝阁,居十年。沈文通遘治杭,命住上天竺,乃以教易禅。师增室至万础,重楼杰阁冠於浙西,学者数倍。居十七年,有夺之者,遂还於潜。逾年复归天竺,留三年,谢去,老於南山龙井之上。精修行业,行成力具,着应非一。元佑八年示寂,寿八十一,门下侍郎苏辙撰碑,翰林学士苏轼书,集贤校理欧阳棐书额。
《西湖高僧事略》:师名元净,字无象,於潜徐氏。生而左肩肉起如袈裟绦,八十一日乃灭。父叹曰:「是宿世沙门也。」自幼出家,受业於慈云,日夜精勤。慈云没後,复事明智。年二十五,赐紫衣及「辩才」号。居天竺十七年,有利而夺之者。逾年夺者败,复以[田/廾]师。越二年谢去,老於南山龙井之上。元佑八年示寂,寿八十一,果符初生肩痕之徵。塔成,东坡志其行事,颍滨为铭。赞曰:
法苑将兴 栋梁攸属 挥麈白云 雨花飘馥
维赵与苏 式是高躅 龙井风清 过者必肃
释念常《佛祖通载》:法师幼生,其伯父异之,曰「必使事佛」。十岁出家,十二就学於慈云。将示寂,乃入方圆庵;七日出偈示众,即右胁而化。东坡命子由为之铭。
《武林梵志》:元佑八年示寂。塔成,东坡铭其事。
王圻《续文献通考》:元净,杭州龙井法师。始生,伯祖异之。
(谨案:诸传叙事大抵皆同,并从删节。以苏辙〈辩才碑〉考之,十年出家,十八学於慈云,则《咸淳临安志》「十岁出家受业於慈云」、《佛祖通载》「十二就学慈云」,俱误。又伯祖父叹为宿世沙门,则《西湖高僧事略》之以为父,亦误。又元佑六年示寂,而《咸淳临安志》及《西湖高僧事略》、《武林梵志》俱云八年,亦误。至《武林梵志》谓「东坡铭其事」,盖承《西湖高僧事略》「东坡志其行事、颍滨为铭」之误而加误焉,尤不待辨。)
弟子怀楚
见苏辙〈辩才碑〉,详卷八。
见秦观〈元净十诗跋〉,详卷八。
逵上人
见苏轼〈楚逵二上人书经跋〉,详卷八。
(谨案:楚、逵并称,亦弟子也。)
徒弟怀益
见杨杰〈院记〉,详卷二。
见辩才〈心师铭〉,详卷八。
散老
长安冥冥砂砾飞 道人趼足来何为 师恩浃髓未为报 誓求卿相成其碑
卿相盈朝成者谁 尚书妙墨侍郎词 二公奔走天下士 士获一面犹几希 道人愿力岂不满 文字乃今兼得之
龙井神龙应护持 杖头星斗东南垂 过门别我自色喜 我愧儒冠多背师
(谨案:《道乡集》〈尚书妙墨侍郎词〉下注云「二苏公」,考苏辙〈辩才碑〉,求碑者乃弟子怀楚,即此散老耶?又一人耶?不可知矣。详「儒冠背师」语,其为弟子无疑也。)
居简禅师
白琳《灵隐寺志》:敬叟居简禅师,临济宗,潼川龙氏。世业儒,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峯涂毒於径山,往育王见佛照,机契,出世台之般若。迁报恩,真西山为江东部使者,虚东林命之,以疾辞。乃於飞来峯北磵扫一室,居之十年。人不敢以字称,以「北磵」称之。赵节斋奏请补灵隐,师笑曰:「吾日迫矣!」淳佑丙辰春示寂。三月二十八日索纸书偈於纸尾,复书「五月一日珍重」六字。至期昧爽索浴,浴罢若假寐然,视之已示寂矣。寿八十三,腊六十二,有《北磵集》十九卷。张子序其集曰:「读其文,宗密未知其伯仲;诵其诗,合参寥、觉范为一人。」
撰〈龙井法堂榜文〉,见卷八。
住山宗炳
见郑清之〈跋秦观龙井题名〉,详卷八。
僧全
《咸淳临安志》:主僧可全。苏籀《双谿集》龙井僧全示寄庵枢密程公累篇季文弟新什求余继其末一首:
程苏中兴什 同庵有後前 前朝沙门首 辩净超卓然 耆宿失闻聪 飤参余小全 龙泓风篁巘 荏苒二十年
缁俦几换易 岩㟧岂变迁 亭亭百岁杉 泠泠九渊泉 梵音扰龙性 元解忘鱼筌 有容辇瓌诡 无情施缯钱
佛法伫隆兴 般若须人传 更令观刹丽 但俾子孙贤 三空正觉路 一踰实相圆 不替人天师 重新演教禅
姜夔《白石集》嘉泰壬戌上元日访全老於此,观沈传诗碑、隆茂宗画赠诗二首:
深夜跨羸骖 杳杳春山路 入寺君未知 闲看桂移树
沈碑含秀润 隆画出神奇 道人那得此 老子乃耽之
又斋後与全老、銛朴、翁聪、自闻,酌龙井而归,赋诗二绝:
四人松下共盘桓 笔砚花壶石上安
今昔兴怀同此味 老仙留字在孱颜
年时六月海扬尘 遥见青山起白云 闻有高僧来诵咒 岩前抛珓问龙君
(谨案:姜夔四诗,《咸淳临安志》载於净林广福下,《白石集》有注,亦以全为净林广福主僧;而苏籀直云「龙井僧」,益证「演福」为「龙井」之说不谬,不独诗有「辩净风篁」句也。《咸淳临安志》称:全於净林创松关、南泉、芳桂为留憇之地。葛天民初为僧,名义銛,字朴翁。)
聪师
《白石集》〈诗题〉,聪自闻,详上。周紫芝《太仓稊米集》〈酌龙井泉书聪师房二首〉:
十里泉声咽断岩 绣衣元衮闭朱龛
老翁不要千山雨 只乞龙君一勺甘
八十霜髭不出门 老师犹是辩才孙 高人已复如云散 旧事那堪与客论
(谨案:《东坡集》〈思聪名说〉云:「法惠圆师小童彭九,自言未有法名,而同师皆联思字,遂与名『思聪』,庶几他日因声以得法。」又〈送钱塘僧思聪归孤山〉叙云:「聪七岁善弹琴,十二舍琴而学书,十五舍书而学诗;又不已,遂读《华严》诸经,入法界海慧。今年二十九,老师宿儒皆敬爱之。少游取《楞严》文殊语,字之曰『闻复』,使聪日进不止。自闻思修以至於道,则华严、法界海慧尽为蘧庐。」据此则聪师似即其人;然自闻、闻复,其字不同,而白石诗作於宁宗嘉泰,时距元净之寂一百余年,证以紫芝「八十辩才孙」句,知又一「聪闻」也。又轼〈记服生姜〉:法净慈寺有僧号「聪药王」。)
依公
敖陶孙《臞翁诗集》:仆以绍熙壬子中夏二十五日始跻风篁、讨龙井,遂至广福,谒三贤像,阅旧碑,追观一代风流,为赋此诗。适月林依公留设茗供,因书以遗之。他日能为我揭诗板於壁间,使示来者,亦山中之一助也。
奇石斓横道 兹山信多姿 江湖酾两股 一泓乃孤危 相传龙所象 或恐神护持
腥风转霮䨴 阴崖立淋漓 山僧作屋意 惨淡生幽思 胡为金缪影 颠倒眩俗儿 生来百念失 苍宫导前驰
招提果深登 屐痕恍前期 咄哉少肉山 看此高颧师 端能致遨头 绝唱相娱嬉 过谿亦何事 相送了不疑
渠能缚禅律 因来数须眉 我爱秦郎记 字压头陀碑 月林只夜夜 人物自一时 贤愚尽蚁封 来者吾得知
元
澄公
《上天竺山志》:佛澄法师名性澄,号湛堂,会稽孙氏子。虞集《道园学古录.次韵邓文原游龙井诗》:
杖藜入南山 却立赏奇秀 所怀玉局翁 来往絇履旧 空余松在涧 仍作琴筑奏 徘徊龙井上 云气起晴昼
入门避沾洒 脱屐乱苔甃 阳冈扣云石 阴房绝遗构 澄公爱客至 取水挹幽窦 坐我薝卜中 余香不闻嗅
但见瓢中清 翠影落羣岫 烹煎黄金芽 不取谷雨後 同来二三子 三咽不忍嗽 讲堂集羣彦 千磴坐吟究
浪浪杂飞雨 沈沈度清漏 令我怀幼学 何为裹章绶
(谨案:柳贯有〈送南竺澄讲主诗〉,即此诗之澄公也。宋濂《学士集.天竺圆照若公塔铭》:「佛海大师主南天竺、崇恩、演福教寺」,《上天竺山志》:「澄公至顺壬申效辩才故事,拂衣归南竺之云外斋」,澄公盖演福僧,今以虞诗存之,详卷十。)
僧蒙润
《浙江通志》引《稽古续集》:字玉岗,海盐人。生时,母感异梦,礼伽蓝,土偶皆仆。居风篁岭,专精念佛,修法华、光明、大悲、净土,以七七为期。後示弟子止观安心之法,称佛而逝。
《学士集.故文明慧海法师塔铭》:南天竺素称教海,湛堂迁上竺,玉岗润公来补其处。
智法师
见张昱〈诗题〉,详卷二。
德佑
居弈
时演
时集
居亿
住山德泉
并见邓文原〈阁记〉,详卷二。
(谨案:记称「元贞初,比邱德佑嗣兹法席」。元贞,元成宗纪号;记盖为住山德泉作。)
明
大彰
《学士集.故文明海慧法师塔铭》:弟子广福、大彰、演福、如玘。
(谨案:寿圣院,绍兴中更名「广福」,详卷十。)
天岩
《上天竺山志.竺隐存翁法师宏道传》:秀之天岩耀公退寂广福,请师自代。
曦南仲上人
王逢《梧谿集.奉览龙井倡和什为曦南仲上人题》:
竺源龙象国 齐州凤麟苑 千龄始汇应 匪惟晋陶远
惟杭萃秀灵 梅柳并清婉 湖饮六彩虹 磬殷叠翠巘 悠然泳飞外 瓶锡簉轩冕
藻章婉苏秦 泉思涌参辩 间含棘林香 胜味御厨隽 遗珠信僧宝 了不见兵燹 苍寒境四寂 手之忍释卷
藤花坠来深 松巢白云偃
以仁
见《公辅集.龙井志叙》,详卷八。
僧真志
见《快雪堂集.送果上人叙》,详卷八。
僧真果
见《武林梵志》,详卷一、卷二。
见《快雪堂集.龙井复赐田记》,详卷八;又〈日记〉,详卷九。
国朝
僧一泓
《西湖志》:龙井延恩衍庆院,康熙年间僧一泓重葺。亦见《浙江通志》,详卷二。
僧慧辂
张汇〈塔铭〉,详卷八。
白琳《灵隐寺志》:谛晖历住兴福、妙济、师林、天竺、龙井诸寺。
(谨案:地志诸书,龙井甚略,住僧莫考;要亦住斯寺者,大抵灵竺退院,故不若名山大刹之可以世次也。掇拾遗文,疏其名字如右。若苏轼〈辩才尺牍〉之法孙,程珌〈记出观辩才像〉之主僧,周必大〈记游〉之龙井僧,马臻〈诗题〉之南竺诗僧,张京元〈西湖小记〉之山僧者,惜俱失其名矣。)
僧塔可考者
宋
僧赞宁
《佛祖通载》:赞宁随钱王归朝。姓高氏,其先渤海人。唐天佑中生於吴兴之德清金鹅别墅,出家杭之祥符,习南山律。武肃诸王公族咸慕重之,署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宗」。太平兴国三年,太宗召对,改赐「通惠」。至道二年示寂。
《十国春秋.本传》:本姓高氏,为两浙僧统。太平兴国三年召对资福殿,赐紫方袍,寻赐号曰「通慧」;命充翰林史馆编修,纂《高僧传》三十卷、《内典集》一百五十卷、《外学集》四十九卷。归杭州卒,諡「圆明」,葬龙井。孙治《灵隐寺志》:赞宁侍者塔龙井。
(谨案:《咸淳临安志》「在放马场栖真院前」;《武林旧事》「小麦岭,赞宁塔」,注:「天圣间葬」。此今依《十国春秋》等书存之。)
僧元净(详上)
《咸淳临安志》:在龙井。
《梦粱录》:龙井寿圣寺辩才和尚塔。
(谨案:《西湖游览志》「在演福院内」,《上天竺山志》邵氏〈七识〉亦云。今依《咸淳临安志》存之。)
明
僧原璞
见《学士集.原璞法师璋公圆碑铭》,详卷八。
(谨案:《宋高僧传.遗身篇》:杭州真身院宝塔寺,绍岩俗姓刘,雍州人。於钱塘水心寺挂锡,恒讽持《法华经》。俄感陆地生宝莲,续召於杭塔寺,造上方净院以居之。开宝四年跏趺坐亡,茶毗於龙井山;收合作石函,置於影堂。孙承佑为碑,详文义,盖未造塔,故不列。)
名僧题後
苏轼云:灵隐、天竺和尚退院後,却住一个小村院子。窃意正如闲散之人托处别业,又岂禅教两院、五山十刹、甲乙住持者所可比论?然而元净居上竺,自谓立於争地,以归老为乐。则兹之引蔓布条,诚不可以无述。
龙井见闻录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