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李士模采辑 太行卫立鼎续补
烈士
薛三桂 举人,云南永宁州知州。遭奢囚之变死难,赠按察佥事。
【补录】
道光十七年《永宁州志·秩官志》
知州(天启):薛三桂,直隶人。《安南县志》:薛三桂,永宁州牧,驻安南。岁饥,闻民间将子女溺水图减指食者。薛抚膺曰:“予为民父母,何致民之莩而忽残天性若此也。”日夜劝止,设法赈之。寻安酋叛,率民坚守,死。
民国五年《安南县志·名宦》
薛三桂,直隶人。天启中知永宁州,移驻安南。时岁饥,闻民多自溺子女图减食指,三桂叹曰:“予为民父母,弗能行善政,召天和而致岁饥民莩,忍残天性若此,予罪滋深矣。”乃力谕止而设法赈之,全活无算。寻安邦彦叛兵至安南,三桂率民坚守,力竭死之。
高如嵩 东胜卫千户。万历中任石门路千总。时泰宁 (1) 寇花场峪 (2) ,佯令数骑诱战,主将轻出,敌伏起,一军覆没,将窜山巅林莽间,嵩奋杀出围,力斗失主将,出入阵中者三,敌攒射落马,剖其心而死。事闻,赠二级,世袭指挥同知。
【注释】
(1)泰宁:明洪武二十二年以兀良哈部置泰宁卫(在今吉林洮儿河流域),属大宁都司。宣德、正统间南徙至今辽宁锦州、义县、北宁至抵辽河一带。万历二十七年《永平府志》记载:“万历十九年五月,虏犯石门路。本路千总高如松领兵出花场谷,解参将陈愚闻围,三出三入,战殁,中军王世兴阵亡。”
(2)花场峪:今抚宁县石门寨镇西北花场峪村,长城关隘之一。
张国翰 东胜左卫指挥佥事。国翰为人虬姿精悍,倜傥豪侠,历任营卫有声。崇祯庚午岁 (1) ,敌围府城,及陷,从容酌酒,俾其子逃生,同妻韩氏缢死,诏建祠、旌表。
【注释】
(1)崇祯庚午岁:崇祯三年,公元 1630 年。是年正月,后金汗皇太极率军攻打永平府,城内军民顽强抵抗,坚守城池,战斗异常惨烈,殉难者甚众。《明史·郑国昌传》记载:“崇祯三年正月,大清兵自京师东行。初四日黎明登城,北楼火发,城遂破。知府张凤奇,推官卢成功,卢龙教谕赵允殖,副总兵焦延庆,东胜卫指挥张国翰及里居中书舍人廖汝钦,武举唐之俊,诸生韩洞原、周祚新、冯维京、胡起鸣、胡光奎、田种玉等十数人皆死。”《崇祯实录》记载:“崇祯三年春正月辛巳朔,清兵东趋永平。清兵入永平府。先有人伏文庙承尘上,晨登城,守将杨春导之;兵备道副使郑国昌、知府张凤奇、推官卢成功等死之。国昌先令诸生击杨春死,中书舍人廖汝钦、故副总兵焦延庆、守备赵国忠、诸生韩原洞等俱力战没,中军程应琦被杀。”清汪楫《崇祯长编》记载:“崇祯三年庚午正月辛巳朔。甲申,大清兵破永平,城遂破。知府张凤奇、推官卢成功、卢龙县教谕赵允殖、副总兵焦延庆、中军程应奇、守备赵国忠、东胜卫指挥张国翰、乡绅中书舍人廖汝钦、诸生韩原洞、武举唐之俊等皆死之。”
廖汝钦 字寅所,中书舍人。庚午之变,汝钦守奎楼,死之。敕祀表忠祠。
杨尔俊 汝宁通判。庚午城陷,不屈遇害,勅祀表忠祠。
陈靖华 东胜卫指挥,掌永平卫印。兴屯利国,抚绥有方。庚午守东城,死于难。长子君锡,由贡士任淮安、睢宁知县;次子君任,任陕西总督内司游击。
牛星耀 仇耀光 并卢龙人。英勇过人,弓马熟娴。庚午为忠武营千总,杀敌甚多,俱阵亡。
焦庆延 卢龙人。仕路称清孝将军。以其孝母任居庸参将、三屯副总兵,买田自给。兵备道张春尝曰:“武将皆如庆延,何患不得士卒心?何忧边事哉?”庚午间,住守南城,城陷,死陴间,赠光禄大夫、骠骑将军。
冯继京 永平庠生。端方厚重,能诗文,善骑射,称文武才。庚午城陷,自缢,人救免之,叱曰:“偷生,吾不忍为?”夜复缢而死。弟联京,短小精悍,守城有胆气,戒众勿退。及持戟冲敌,连刺三人,因大队先登,死于陴间。兄弟并祀表忠祠。
卜小峰 城守千总。庚午之变,战死。
梁壮威 千总也。品格轩昂,膂力过人,精于骑射。庚午城陷,人或劝之去。壮威曰:“吾守死于此,吾事也,何去?”奋圽临敌,射不虚发,会矢尽,持短兵接战,死乱兵中,祀表忠祠。
房应祥 城守中军。庚午督乡兵巡城,城陷,血战而死。
胡承祚、张学闵,皆卢龙人。膂力、弓马,擅名一时。庚午为城总官。城陷,战死堞间。
石可玩 卢龙人。时为千总。庚午城陷,闭门,閤室自焚。
周祚新 永平庠生。庚午城陷,视妻与子女等先缢,乃自缢死,遗火焚宅。
韩原洞 详《世传》。
胡登龙 卢龙人。庚午城破,登龙义不求生,携子生员光奎暨阖门男妇,俱投火中而死。
罗世杰 永平生员。庚午之变,有弟三人:曰埈,曰埰,曰圻。一人守家,三人守城。城陷,皆死于战。守家者亦自杀。
田种玉、子福元 皆庠生。庚午城陷,阖宅自焚。
田士儁 生员种玉侄。庚午城将陷,赴战,死于东城上。
生员李光春 、 丁应抡 、 李文灿 、 胡起鸿 、 刘可足 , 武生张鸿鸾 , 医官陆 橘 , 郡民李应阳 、 张俊 、 郭重光 、 张宗仁 、 张礼 、 李大敬 、 张尚义 、 傅守望 , 俱死于庚午之变 (以上死事诸人,俱附祀表忠祠)。
孝子
李彦忠 性至孝,父丧,庐墓八年,足迹不至于家,至治中旌表。
厐遵 母病肿三年,不能起,思食鱼,遵求于市,不得,悲叹而归。忽有鱼跃入舟中,作羹以献,母食而病痊。
曲祥 字景德。其先永平人。永乐初,侍父百户亮调任金山。年十四被倭卤,久转商日本。其王知中国人,召见之,留侍左右,改名元贵,因得力学,遂为土官,畜妻子,然心未尝一日忘中国也。屡讽主入贡。宣德中,与使臣抵京,上疏陈情:“臣夙遭卤抱衅,痛心死,生路梗,流离困顿,辛苦万状,生还中国,夫岂由人?伏乞归省侍。”上柔远方隆,不欲迟留之,遣令还国,许给驿暂诣金山,乃惟母存耳!母曰:“果吾儿,则耳阴有赤痣。”验之信然,抱持恸哭悲动,隣里咸叹异为再生。未几,重违上命别去。祥至日本,启以圣意,蕃王允之,仍令入贡,申前请,诏许袭职归养。祥母子相失几二十载,又有华夷之限,得遂初志,难矣!祥事母备极甘旨,闻言及父事,辄哽咽不已。后母寝疾三载,朝夕扶持,不离左右。及卒,哀毁骨立,衰绖三年。祥博览经史,通《左氏春秋》,学善吟咏。年八十余以寿终。
朱国贤 庐墓三年。
王渊 燕河营人。初丧父,母陈氏守节,至七十余,卒,渊庐墓三年,宪台书其门。
宋德诏 卢龙人。母故,庐墓三年,有司奖表。
萧大用 卢龙人。父故,庐墓三年,有司奖表。
韩坤业 府庠生。东胜卫籍卢龙县丰隆屯人。幼失父,事母恭谨,母亡,庐墓三年,风雨不怠。康熙八年,督学蒋公超按临较士入学,师生合词公举,表扬其孝,蒙赠以书币,擢以优等,覆以金扇,自中门皷乐导出。九年,具题,奉旨给银叁拾两,立坊旌之。
陈柱国 台上社人。由行伍康熙十一年拔补驻防乐亭县把总。剧盗伺县官赴郡会审,伪扮行客送柩,暗袭入城。柱国赴斗,时部伍分守各门,不及招集,单身奋击,众寡不敌,中以流矢,为贼所获,缚令导引以肆劫掠。柱国裂眦叱骂,遂遇害。具题,奉圣旨,赏银壹佰两,以襄葬事,至今壮之。
义夫
蔡允成 生员,年四十丧妻,不娶。秉性孤直,好学力善。年九十余精健异常。子天祯,庠生,体父志,亦未娶,授徒养亲,躬为执炊四十余年。
义士
马麟 吕信 俱卢龙人。景泰间,值水旱岁饥,各输粟八百石助赈,诏旌表。
列女 (1)
元
王宗仁妻宋氏 进士宋褧 (2) 之女也。宗仁家永平,兵乱偕氏避于铧子山 (3) ,夫妇为军所卤,行至玉田县,有窥宋氏色美,欲害宗仁者。氏顾谓夫曰:“我不幸至此,必不以身累君。”遂携一女投井死,时年二十九。
明
崔氏 永平卫赠镇抚杨成妻。年二十六而寡,二子兴、旺在抱,纺绩自活。宣德三年(1428 年),旌表。
李氏 吕文秀妻,年二十二而寡,遗孤在哺。比长,亦故。氏以针工自给。天顺八年(1464 年),旌表。
杜氏 生员李达妻、侍郎谦 (4) 之姊也。年二十五而寡,遗孤二岁。氏守而成之。天顺八年,旌表。
孙氏 刘俭妻。年二十六而寡,养舅姑 (5) 而抚孤。成化二十年(1484年),旌表。
【注释】
(1)列女:封建时代,男尊女卑,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烈女有以下几种:一、丈夫死,为夫守节。二、夫死殉夫。三、未嫁过门夫死守节或殉夫。四、为保名节而自尽。洪武元年,明太祖降诏:“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
(2)宋褧:字显夫,元大都宛平人。翰林国史院修撰宋本之弟。泰定元年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历迁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翰林修撰、监察御史、陕西行台都事。召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拜翰林直学士,寻兼经筵讲官。卒,谥文清,有《燕石集》。
(3)铧子山:今抚宁县城西五里铺村西北城山。康熙二十一年《抚宁县志》记载:“铧山,一名滑子山,在兔耳山东。”
(4)侍郎谦:杜谦,字益之,昌黎县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七年改礼部主客司。天顺年间升员外郎、郎中。成化间历任仪制司郎中、浙江布政司右参议、左右布政使、顺天府尹。官至工部左侍郎。
(5)舅姑:公婆。
周氏 李泽妻。年二十五而寡,剪发自誓。姑安氏九十余,患风痹不能步履,候起居,侍汤药经年。殁,葬以礼。成化二十年,旌表。
叶氏 王铭妻。年二十三,夫亡,孤苦守节四十余年,以纺绩自给,教子有成。成化二十年,旌表。
李氏 燕河营人杨江妻。夫死,无子。嘉靖九年,卤自黄崖入犯,被获拥之上马,不从,大骂见杀。
戴氏 府学生员陈表妻。年二十九而寡,抚遗孤,以女工自给四十余年。万历元年(1573 年),旌表。
茹氏 永平卫生员朱廷芳妻。年二十一而寡,孤克俭在抱,甘贫守节。抚按书其门。
钱氏 燕河营人翟堂妻也。堂卒,钱方十九,子守忠尚在襁抱[褓]。奉姑守节,姑八十余终。子亦寻卒,门无五尺童,家无升斗,储粮与子妇相依为命,以女红糊口,人称双节。按院书其门。
程氏 府学生员李鹗荐妻。年二十七而寡,子学孟在抱,奉舅姑尽礼,抚孤为诸生,守节四十余年。
胡氏 府学生员李 妻。年二十而寡,抚孤守节。
张氏 进士郭经妻。家贫,事姑杨氏尽孝。夫卒,无嗣,守节终身。
霍氏 青山驻操营艾绣妻。年二十余而寡,长斋守志,年至八十余。
张氏 东胜左卫知州唐福继室也。年二十四而福故,遗腹子騆例宜袭世爵,族人争之。张吁天曰:“得存此息,以奉蒸尝,足矣!”让之,教騆有成,由岁贡任学正,不坠先业。騆二子:寀,为州判;守,为推官。寀二子:承光,知县;承先,教谕。玄孙青衿济济,人为天之培其让节也。
刘氏 世胄家女。御史韩应庚五十无子,知其贞静,求为侧室。父有难色,刘晓书史,翻晋《络秀传》 (1) ,父解其意,乃嫁之。年二十八而应庚卒,生子原浚方十余岁,刘扶嫡郝氏坐堂上,呼家僮抱原浚于前,慨然谕以抚孤大义,内外帖然。庚午之变,郡城垂危,刘尽生平耕织所贮,括有万金,上军门犒师,命原浚避难以存韩祀,而身与城为存亡。城陷,复以智免。
【注释】
(1)晋《络秀传》:《晋书·列女传》:“周顗母李氏,字络秀,汝南人也。少时在室,顗父浚为安东将军,时尝出猎,遇雨,过止络秀之家。会其家父兄不在,络秀闻浚至,与一婢于内宰猪羊,具数十人之馔,甚精办而不闻人声。浚怪使觇之,独见一女子甚美,浚因求为妾。其父兄不许,络秀曰:‘门户殄瘁,何惜一女!若连姻贵族,将来庶有大益矣。’父兄许之。遂生顗及嵩、谟。中兴时,顗等并列显位。”
杨氏 韩御史侧室。庚午城陷被执,大骂而死。
宋氏 佥宪韩原善继妻,封孺人。赋性贞静,年三十而寡,力持家政。遇[育]前子广业慈爱,佐膏火,成名士。次弘业,己出也,甫数岁,佥宪卒,教之独严,今为知县。
王氏 韩华阴令 (1) 仲子原洁妻,乐亭王大司徒 (2) 孙女也。庚午之变,夫遇害,氏不惮凶秽,泣寻夫尸于积骸中,即欲枕尸而死。姑徐氏携孤坤业,百端劝慰,乃忍恸勉从。逾两月,生遗腹子泰业,苦节守志,教子游泮,乡称大慈。
【注释】
(1)韩华阴令:韩应奎,隆庆四年举人,万历二十三年任华阴县知县。
(2)王大司徒:王好问,字裕卿,别号西塘,乐亭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累官至南京右都御史、户部尚书。大司徒,户部尚书的别称。
李氏 布政充浊之女,适卢龙卫指挥焦承勋。勋居官廉,有父润风。亡何,早卒。氏年二十余,哀毁绝粒,誓以殉夫。姑谕以遗孕在腹,当念焦氏后,氏乃勉从姑命,生子效良,抚孤奉姑,靡不周至,守志终身,非至亲不面。诏旌。
韩氏 光禄监事李浣 (1) 妻,封御史廷义 (2) 女也。夫卒,无嗣,哀毁甚,至庐于墓侧三年,复塑像,肖夫并夫之父方伯公 (3) 、祖郡守公 (4) 之像,筑万柳庄别业[墅]祀之,自制诗文,书于壁,妇道所难能也。给事白瑜勒石记之,按察书其门。
【注释】
(1)李浣:字伯清,号思斋,布政使李充浊之子,御史韩应庚妹夫。“赐进士第、文林郎、福建道监察御史,巡按陕西、山东等处郡人西玄韩应庚撰”“明迪功光禄寺监事思斋李公墓志铭”尚存。
(2)封御史廷义:韩廷义,以长子韩应庚封福建道监察御史。
(3)方伯公:李充浊,历官河南、贵州左布政使,光禄寺监事李浣之父也。
(4)郡守公:李时,历官思州府知府,李浣之祖父也。
陈氏 太仆卿王庭长女,适庠生韩景昌。庚午城陷,景昌死于兵火中。氏扶八旬祖姑,携三岁孤遇春,皆得全。教遇春为诸生。
陈氏静英 太仆寺卿王廷[庭]次女,字 (1) 滦州高尚书 (2) 孙士凤。年十四,庚午城陷,乡绅白某妻 (3) 罗氏知女美而慧,欲为侄娶之,绐太仆夫人云:“王将选民女。”迎英避其家。英往,罗伪言高阖门被杀,强之议婚,女不可。及夜,簪高聘钗自缢。
【注释】
(1)字:旧时称女子出嫁。
(2)高尚书:高第,字登之,滦州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天启五年任兵部尚书,经略蓟辽。
(3)白某:刑部左侍郎白瑜妻、降清参政白养粹母。
秦氏 两当知县李可培妻。庚午城陷,不屈,投井死。子生员正藻被杀,妇田氏年十九,子端生六日,投井,救免。养祖姑至九十,抚端为武生,守节三十年。
彭氏 陆纯妻。夫故,守节,抚子松成立,年至八十五,松死庚午之难。妻梁氏,抚孤完节,年七十五,人称双节。
韩氏 卢龙卫挥同焦庆延妻。庚午之变,夫战死埤间,氏即求死再三,家人力止之,寻因放人出城,远匿山庄,守节二十余年。及卒,与夫木主合葬之。
王氏 生员韩原相妻。庚午城陷,率子妇吕氏俱缢死。
李氏 南户部主事朱文运继妻。年二十六,夫亡,事姑孝,抚子济美成诸生。二孙:鼎、庄,俱有声胶庠。
王氏 东胜卫程玉妻。夫亡,里媪欲夺其志,啖姑以厚利,氏窃知之,泣曰:“妾即寠家儿,顾可以利失身乎?”投缳而死。总兵罗希韩葬之城西芦岗,总理戚继光为之立碑。
谢氏 永平卫杨太芳妻。夫亡,绝粒九日而死,与夫同棺以殡。
王氏 汤世功妻。夫亡,守节,抚子思道为参将。
王氏 卢龙卫指挥佥事孙鋐妻。夫亡,年二十二,甘贫守节,抚孤光普承袭世职。
牛氏 百户马逢时妻。夫故,守节,训子玉聪列郡廪生。庚午城陷,自缢完节。后孙允兴亦食饩,皆贞烈之报云。
陈氏 举人廖从周子承训妻。庚午城陷,承训与叔师周俱被害。师周妻刘氏病,遗孤雅尚未周龄。氏恐廖门无后,舍己女以乳叔。及教之入泮,雅以母事之,人称节孝。
王氏 生员侯王臣妻。夫死,不食,七日而死。
陈氏 王自省妻。夫死,氏年二十余,矢志守节,教子耀祖、显祖,俱为诸生。
杨氏 永平卫监生张世昌妻。夫亡,无子,守节,诏旌。
张氏 东胜左卫白镛妻。夫殁,养姑,守节,人无闲言,诏旌。
刘氏 东胜左卫总旗卢尚钦妻。年二十一而夫故,遗孤彦忠甫三月,欲死以殉。姑与父母谓之曰:“死矣,奈孤何?”乃强从抚孤,教之有成。生二孙,亦俱成立。
石氏 千总朱镇胡妻。镇胡从军,殁,氏年二十余,矢志坚守,或怜其少艾,无子,劝之嫁。氏悲号欲绝,茹辛忍苦,纺绩资赡几四十年,始终一节。
袁氏 庠生贾真儒妻。夫亡,欲以身殉,勺水不入口,亲属谕之曰:“姑老子幼,汝死何赖?”氏强起食,亲女工以奉姑抚孤,卓有名节。
蔡氏 府庠韩修业妻。夫死,氏年少无子,矢志苦守四十余年,始终一节。
尚氏 生员李思敬妻。姑年衰暮,夫患痼疾,氏奉养服劳,克尽其道。姑与夫相继捐馆,子枡甫八龄,含冰茹荼,教之游泮。守志五十余年,乡人咸称羡焉。
岂氏 燕河营宋成禄妻。年十九,夫亡,遗子鸿儒方三月,教成诸生,食饩县庠。年七十余,崇祯十四年,旌表。
高应矾妻侯氏、刘声远妻杨氏、刘承教妻贾氏、王惠民妻沙氏、生员陈蒙古妻宋氏、东胜卫指挥张国韩妻韩氏,皆以庚午城陷而死,可称完节者也。
谷氏 卢龙恩贡生王显祖妻。生而聪颖,□重才德,皆出人右。幼失恃,即能代父以主家政。及归王,不以世胄女傲其夫家。执妇道惟谨,事孀姑十馀年,无怠行惰容,相夫训子,读书守正,处伯兄伯母恭敬尽礼,无异翁姑。疾病扶持,竭力调获,同居四十馀年毫无嫌隙。抚孤侄即同己子,御仆婢常存宽恕,教子孙妇以和顺勤俭,处内外戚党胥笃恩义。奄逝日,远近悲悼,如失怙恃,淑范足法,懿训可垂,以致夫显祖为贡士,子基文为拔贡,杰为庠生,孙钦、铨、镇、钧,会[曾]孙德溥、德洪,俱业儒,半系庠生。父子祖孙,书香继美,皆谷母孝慈贤德之所致也。府县旗[旌]其门曰“贤德可风”。卒年七十有二。
邢氏 台上社人田国祥妻。庚午兵燹,国祥殉难身殁,遗妻邢氏抱三月孤垂城逃难。事平,家囊罄空,寒苦自甘四十余年,冰操不易,教子三杰、孙龙德,俱为庠生。前成夫志,后成子名,乡人称之。卢龙县知县魏公师段旌其门曰“瑶池冰雪”。
李氏 卢龙民陈靖策妻。夫亡,遗姑年耄,三孤稚幼。李食贫抚育三十余年。代夫葬母,教三子,俱成立。旌曰“竹扉星月”。
(嘉庆二十年重刻本增补有雍正七年至嘉庆十九年旌表节妇三十三人,悉删之)
论曰:国家恩纶所下,例询孝子、顺孙、义夫、节妇,盖重典也。余以烈士冠其首者,卢龙旧为塞上,而慷慨节义之士甲于燕赵,即前代庚午从容就义者,累累相继,无论拖金结绶 (1) ,殉城不屈,虽贩夫续妇,亦视死如归,即古烈士无以过也。至于孝子、义士、义夫、烈女则详书之,抑见匹夫、匹妇之遭逢不幸而名得彰施后世矣。
【注释】
(1)拖金结绶:又作“拖金委紫”,佩带紫绶金印,比喻官高位显。结绶,佩系印绶,谓出仕为官。
流寓
晋
赵至 字景真,代郡人。寓居洛阳。幼时诣师受业。闻父耕叱牛声,投书而泣。师怪而问之,至曰:“我小未能荣养 (1) ,使老父不免勤苦。”师甚异之。年十四,游太学,遇嵇康 (2) 于学写石经,徘徊视之,不能去,请问姓名。康曰:“年少何以问邪?”曰:“观君风器非常,所以问耳。”康异而告之。后乃亡到山阳,求康不得而还。又将远学,母禁之,至遂阳,狂走三五里,辄追得之。年十六,游邺,复与康相遇,随康还山阳,改名浚,字允元。康每曰:“卿头小而锐,童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矣。”及康卒,至诣魏兴见太守张嗣宗 (3) ,甚被优遇。嗣(宗)迁江夏相,随到滑[涢]州,欲因入吴,而嗣宗卒,乃向辽西而占户焉。初,至与康兄子蕃友善,及将远适,乃与蕃书叙离,并陈其志。至身长七尺四寸,论议精辩,有纵横才气。辽西举郡计吏,到洛,与父相遇。时母已亡,父欲令其宦立,弗之告,仍戒以不归,至乃还辽西。幽州三辟部从事,断九狱,见称精审。太康中,以良吏赴洛,方知母亡。初,至自耻士伍,欲以官[宦]学立名,期于荣养。既而其志不就,号愤恸哭,流血而卒,时年三十七。
【注释】
(1)荣养:指儿女赡养父母。
(2)嵇康:字叔夜,谯国铚县人。三国魏末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与魏宗室通婚,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3)张嗣宗:字荣祖。道教第二十六代天师。宋仁宗制曰“汉天师二十六代孙张嗣宗,绍承家学,绰有祖风。”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赠崇真普化妙悟真君。
元
张升 字伯高,其先定州人,(后)徙卢龙。幼警敏过人,既长,力学,工文辞。至元二十九年(1292 年),荐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预修《世祖实录》。升应奉翰林文字,寻升修撰,历典文署令,迁太常博士。成宗崩,大臣承中旨,议奉徽号,飨宗庙,升曰:“在故典,凡有事于宗庙,必书嗣皇帝名,今将何书?”议遂寝。武宗即位,议躬祀礼,升据经引古,参酌时宜以对,帝嘉纳之。至大初,改太常寺为太常礼仪院,即除升为判官。久之,外补知汝宁府。民有告寄束书于其家者,逾三年取阅,有禁书一编,且记里中大家姓名于上,升亟呼吏焚其书,曰:“妄言诬民,且再更赦矣,勿论。”同列惧,皆引起。既而事闻,廷议谓升脱奸轨,遣使穷问,卒无迹可指,乃坐夺俸二月。历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除绍兴路总管。大德、至大间,越大饥疫,民死者殆半,赋税盐课责吏胥代纳,吏并缘为奸。升为证于簿籍,白行省蠲之。前守有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者,争代者禄米,有隙,欲内之罪,移平江岁输海运粮布囊三万,俾绍兴制如数,民苦之。更数守,谓岁例如此,置弗问。升言:“麻非越土所生,海漕实吴郡事,于越无与。”章上,卒罢之。历湖北道廉访使、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召为参议中书省事,改枢密院判官,寻复中书参议。至治二年(1322 年),又出为河东道廉访使,未行,拜治书侍御史。明年,出为淮西道廉访使。泰定二年(1325 年),拜陕西行省参知政事,加中奉大夫,寻迁辽东道廉访使。属永平大水,民多捐瘠,升请发海道粮十八万石、钞五万缗,以赈饥民,且蠲其岁赋,朝廷从之,民得全活者众。明年,召拜侍御史。天历初,出为山东道廉访使。逾年,召为太禧院副使,兼奉赞神御殿事,除河南省左丞,复迁淮西道廉访使。上书乞致仕。至顺二年(1331年),复起为集贤侍讲学士,文宗眷待甚隆。元统元年(1333 年),顺帝即位,首诏在廷耆艾,访问治道,升条上时所宜先者十事。寻兼经筵官,廷试进士,特命升读卷,事已,告省先墓。明年,以奎章阁大学士、资善大夫知经筵事,召赐上尊,趣就职,升以疾辞。命郡月给禄半,以终其身。至正元年(1341年)卒,年八十一。赠资德大夫、河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谥文宪。
明
管珍 字席之,长洲人。家世理学,品行高迈。邑人韩佥宪原善令吴时,物色之,延归教授子弟,郡人士师之者甚众。珍之教,先大节而后文艺,门下多名士,翕然称盛。当道慕其行谊,折节下之。珍不干以私,目击时事,预知永平有变,南归至沙流河,寄诗与其徒云:“沙流河口笛声哀,插羽飞尘匹马来。东望遥怜二三子,几人安坐读书台。”后庚午城陷,人服其先见云。
王元辅 字玉铉,扬州兴化县人。随父宦游永平,爱风土淳厚,遂家焉。元辅姿性过人,才高学博,为文千言,汨汨不见有艰难意。补郡庠弟子员。每试辄冠军。家贫,授徒养亲,曲尽诚孝。郡人韩令尹应奎负人伦鉴识,妻以女。元辅不爱美饰,韩女即练衣椎髻 (1) ,躬行俭素,夫妻相敬如宾,有鲍宣、桓少君 (2) 之风焉。庚午之变,没于兵,志业未遂,士论惜之。
【注释】
(1)椎髻(chuíjì):又称“椎结”,意为将头发结成椎形的髻,中国古老的发式之一。
(2)鲍宣、桓少君:鲍宣,字子都,西汉渤海高城人。哀帝时为谏大夫,迁豫州牧,征为谏大夫。宣尝就桓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少君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徐硕 字留侯,嘉定人。父工岐黄术 (1) ,迁永平。硕师事管珍,纯心笃行,矩 自检,善摛词,兼精书法,为滦诸生。父没,复入京庠,游公卿间,诗文益进,以疾逝。硕有死,友王复一竭力营殡,且厚赡其妻子,硕可谓善于取友者矣。
【注释】
(1)岐黄术:即中医学术。黄,轩辕黄帝;岐,岐伯,黄帝之臣。黄帝令岐伯研究医术,创立药方。
曹玣 字公粹,上海人。曾祖闵 (1) ,武庙 (2) 时名御史,以建言被谪,直声著闻。玣幼孤,祖汉翘任永平简较,携之官,甫弱冠,补郡庠,与会稽刘宪孟为师友,每试辄高等,名藉甚。汉翘解银赴京师,为藏吏盗七百金,贫无偿,惶怖归里,有司追责甚急,玣身任之。时同乡董羽宸 (3) 为冢宰,德玣先世,厚赠之,始得完负。宪孟连不第,谋入太学,玣举所余数百金为馈,无吝色。名儒陈王金嘉其孝义,以女妻之。
【注释】
(1)闵:康熙二十二年《上海县志》:“曹闵,字崇孝,弘治丙辰进士,授沙县知县。入为南御史。正德初,上疏极论刘瑾,下锦衣狱,被杖几死。瑾败,起广西佥事,闵曰:‘一瑾去而众瑾尚在。’遂引退。年未五十也。”
(2)武庙: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庙号武宗。
(3)董羽宸:华亭人,字原孚,号邃初,万历四十一年进士,余姚知县,以明干著称,擢云南道御史,巡按山东,历任顺天府丞,光禄寺卿,副都御史,吏部左侍郎,忤首揆薛国观削籍归里。冢宰,吏部尚书的别称。左侍郎称少宰。
国朝
王御世 字开泰,山西泽州人。居家孝友,持己恭谨,为泽诸生,每试冠军,乡里称重之。值畿东盐法大坏,台臣高公、巡盐御史冯公具题佥议统归纲商行引,认永平六属增引行盐。公接管之后,留心综核,清理盐务,择人分任,安恤灶户,平料价值,裕国利民,一时称快。公性敦厚古朴,尊贤敬士,重然诺,尚义气,温恭慷慨。凡关系地方乡邻急难,即为排解,不恤重费以周全之,毫无矜吝色。暨游太学,授六品职。公不乐仕进,日与士大夫酌酒谈文,适情山水而已。公自顺治庚子(十七年,1660 年)来永,将二十年,平易近人,交友始终如一,侍仆从全无严厉之容,居恒与人一无抵牾,而人亦毫无间言,皆人所难能也。教子业宏,策名太学,候选州同;仲业伟,登庚戌科(康熙十年,1670 年)进士;季业隆,中乙卯科(康熙十四年,1675 年)举人。戊午(康熙十七年,1678 年)仲夏,公长逝京邸,畿东士民焚镪者无虚日,为诔文,具牲醴,以挽公灵輀者盈庭塞路,令人感慕若此,从前所未有也。前知府事西川唐公敬一品其行曰:“开翁晋之畸人也,策名太学而意不在官,混籍鱼盐而谋不计利,持挟惠连,矢为人排难解纷,缓急有足多者。余守北平三载,见其非公不至,嗜义如饴,心窃高之,因志以赠。”仍额其堂曰“我辈中人”。
仙释
卦和尚 居府东阳山庵,娶八妻,皆死。其寿百六十岁,人以为采补延年。百岁后能先知,言祸福如神。凡访者,或城或庄,方出户即知之,呼妻曰:“老伴,快作饭,有几人来访。”未几,大呼曰:“再添米,又有二人来访。”少顷,果有劫盗至,先期呼山下庄客八月十五伏庵侧,闻磬声,各敲铜铁器惊之,遂解散。一日,知盗来,避庵后高处静坐,盗盈担归,至庵下百步许,迷失道,尽一夜力,周庵四围,日出,若有人拘者,齐至卦前,目视之,各盗如梦醒,遂叩头流血,卦慰以善言,陈利害,各还所窃物于故处而去。
论曰:余读曾巩《梁书目录序》,不言梁事,惟以浮屠立论。较之昌黎,原道倍悉精微。此吾儒终身不述浮屠也。但浮屠本末莫详于释老志,而幻术异行往往散见于稗史百家。若兹卦□行事,大数篯铿而复称为沙门则更异矣,书以备稗史之采。
卢龙县志卷之五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