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猪,牡曰豭 (1) ,牝 (2) 曰彘,小曰豚,统名曰猪。俗嗜食之。每村畜猪者,十居其七。取其便溺为粪料。猪毛、猪鬃每年运销天津,约值三千金。

牛,有本地产者,有自义院口外、张家口外贩来者。耕田驾车,多资于此。其便溺为上等粪料。

羊,春夏或牧于山,或牧于海。冬则驱还于家,筑圈积沙,收其便溺为粪料。

马,多贩自吉林北、蒙古境,亦有本地产者。

骡,马母驴父生子曰骡,不能传种,以驾车胜于马。

犬,有常犬及巴狗二种。

豺,狼类。

狼,山中多有之。

獾,其皮最御潮湿,其脂治汤[烫]火伤。

山狸

鼠,有数种,大小不等。鼢鼠善穿地,旱岁则为田害。伯劳所化相鼠,一名拱鼠,聚居仓屋中,能引疫气。鼬鼠形颇巨,能祟虚弱之人,其豪[毫]作笔,其皮染之即骚鼠也。

蝟 (3) ,近山有之。

以上兽类

【注释】

(1)豭(jiā)

(2)牝(pìn):雌性动物,与“牡”相对。

(3)蝟(wèi):同“猬”,即刺猬。

鸡,产甚多,无家不畜。运销京津、东三省,皆获利。近年外国人多卖买,价日涨,有以此致富者。孵鸡之法,有以母鸡者,有以人力者。其法:备暖屋,使不透风,取鸡卵千百枚置火炕上,以糠覆之,逐日上下倒换。越二日,取鸡卵由窗隙对日光照视,其清黄混浊者检出之。再越二日,仍照视,去留如前。凡四照,则无不成鸡之卵矣。二十一日,卵破鸡出,即能行食粟米。

鹅,能警盗,却蛇。

天鹅,无顶肉。

莺,即黄栗留。

鹊,俗呼喜鹊。

鹁鸠,凡数种。鸤 (1) 鸠即布谷。鹁鸠即斑鸠。鹘 (2) 鸠今鲜见。《一统志》云:出道者山。

鹳,食鱼,将阴雨则鸣。

燕,春分来,秋分去。

雉,俗呼野鸡。

啄木,食树中虫。

鹚 ,似鸨而灰色。

鸨,似雁稍大,无常匹。

雁,春北来,秋南去,有常匹婚者以为礼焉。

鹑,《列子》云:蛙变为鹑。

(3) ,即戴胜。

乌 ,夏秋之际,夜鸣声如牛。

乌鹭,似,无后趾。

鸳鸯,俗呼红鸭。

乌,纯黑反哺者曰慈乌,颈白不反哺者曰鸦。

淘河,即鹈 (4) 也。

凫,颈上有毛。

鹭,一名春 (5) 。白而青,脚、头上有长毛十数根。

黑鹰,山中有之。

鹞,隼也。

雀,有黄雀、翠雀、酥雀、练雀等类。练雀尾甚长,家栖者单名雀,性善穿屋。

鸽,色不一。

王乾哥,山中有之。

以上禽类 蝙蝠,介禽与兽之间。

【注释】

(1)鸤(shī)

(2)鹘(hú)

(3) (rén )

(4)鹈(tí)

(5) (jū)

鲤,滦河产最佳。

鲫,滦河产入贡重二三斤者,湖湘不及。

鳢 (1) ,一名七星鱼,俗名黑鱼,其胆不苦。

鲨,狭而小,张口吹沙。

鲇,无鳞,多涎。

鲂,广而薄,鱼之美者。

鳜 (2) ,细鳞,肉坚,出滦河者佳。

鳝,似蛇,鱼尾白者最佳。

,形如梭。

鳅 (3) ,似鳝而短,出泥中。

丸子,身黄头大,有刺无鳞。以上河出。

鲋 (4)

鲦 (5)

鳎 (6)

以上河、海俱出。

鳘 (7) ,大者十数斤,其鳔 (8) 可粘木,木工用之,其肝煎油治肺伤。

镜鱼

瓶鱼

带鱼,三者皆以形名。

白鱼

(9)

【注释】

(1)鳢(lǐ)

(2)鳜(guì)

(3)鳅(qiū)

(4)鲋:即“鲫鱼”。

(5)鲦(tiáo):

(6)鳎 (tǎ ban):即比目鱼。民谚有“一瓶二镜三鳎 ”的说法。

(7)鳘(mǐn)

(8)鳔(piāo)

(9) (yǎn):即鲇鱼。

黄花,亦石首类,味美。

同罗,似黄花,有黑斑,味劣。

面条鱼,白如粉条,可晒淡干。

羊鱼,味膻而肥,可煎油。其尾有刺,最毒,能伤人。

河豚,血、脏、头皆杀人。

八带鱼,似蜘蛛。

乌贼,似八带,能吐墨,腹有海螵蛸 (1) 。

海马,可作药。

海燕,可作药。

蟹,河出者壳圆,海出者壳尖。

虾,种类不一,大者名对虾。

蛎 (2) ,附石而生,取其肉可食。壳之左顾者牡,右顾者牝。

蛙,一名田鸡。

哈次蛙,山涧石隙中有之。

蛏 (3) ,壳薄而狭长,二月间出海旁泥中。味佳,性最凉。

螺,肉可食。

蛤,河、海皆有,形状不一,长而大者有珠。

蛤蜊,似蛏而壳圆。

琵琶虾 (4)

以上水族类

【注释】

(1)海螵蛸(piāo xiāo):俗称海皮蛸。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鱼骨。

(2)蛎(lì)

(3)蛏(chēng)

(4)琵琶虾:即虾蛄,俗称皮皮虾、虾爬子等。

蚕,地近寒带,蛹出晚而丝硬,获利不如江浙,然较之他业,犹为厚利。况境内宜桑而槲树 (1) 亦所在恒有,倘得人以劝导之,使知养之新法,则借人力以补天时,未必无三熟之望。

蜂,凡数种。酿蜜者人多畜之,惜墨守图发不能繁殖,讲实业者宜加意焉。

萤,近山有之。

蝉,夏鸣者为蟪蛄,秋鸣者为寒螀 (2) 。

蛾,种类甚多,拂灯者谓之慕光。

蚁,其色黑,或黑黄色,土人呼为蚍蜉,近山形渐大,可寸许。

蚊,近水草尤多,蝙蝠食之其睛不化,自粪中淘出,即夜明砂。

虻,其口有刺,厚如牛皮,著之即出血。

蛇,有水、陆二种。

蝎,一生九十九子,破背而出。《癸辛杂识》 (3) 云:北方火蝎,形小,而毒甚。

蝇[蝎]虎,即蝘蜒也。一名守宫。其溺著水食之杀人。又一种色黄,善走,生于野地,名蛇医母。

蚱蜢,即阜螽 (4) 。又一种善鸣,土人谓之聒聒。

蚰蜒,似蜈蚣,生潮湿地。

蚯蚓,一名曲蟮,食土。

蝦蟆 (5) ,其眼皮有泡,挤之有白浆,即蟾酥。

蜘蛛,大腹者,善织网。长踦者为蟢子。

蜻蜓

斑蝥

蛭,水虫。晒干研碎,置凉水中,则化为无数小蛭。

蛴螬,生粪土者色黄肉黑,木中者内外俱白。

蝔,由僵虫所化。

螳螂,臂形似斧,善捕蝉。

促织,一名蟋蟀。

蟰蛸,蜘蛛类,形小。

蜗,有角,有壳,生石壁上。

以上昆虫类

【注释】

(1)槲(hú)树:别名大叶菠萝,落叶乔木。

(2)寒螀(jiāng):古书上说的一种蝉。

(3)《癸辛杂识》:宋末元初学者周密所撰。宋亡后,周密寓居杭州癸辛街,著书以寄愤,《癸辛杂识》因而得名。

(4)阜螽(fù zhōng):蝗的幼虫。

(5)蝦蟆(há ma):蟾蜍。

植物

粳,黏曰糯,不黏曰粳,皆稻类。出五里营者佳,各堡亦有,但产少,不敷用。

黍,有红、黄、黑、白色。

粱,即粟也。脱壳曰小米,有红、黄、青、白、凉龙爪各种。

稷,五谷之长。形似黍,俗名黍谷,非糜也。

糜,似黍,不黏。

蜀秫,俗名高粱。可造酒。土人以此碾米为常食。有红、白、黏三种。

玉蜀秫,俗名包谷。分夏秋二季熟,有黄、白二种。

西丰谷,炒熟作面,性甚黏。

黄豆,土产颇多,每年由海口贩运至烟台、上海。

黑豆,以饲马、牛、猪。有白色者。

乌豆,似黑豆而大。

青黄豆,色绿而大,味似黄豆。

猫眼豆,红色有黑文,圆似猫眼。

绿豆,性凉,能解毒,可作粉条、粉皮及糕。

小豆,有红、白、黧数种。

白豆

爬豆,以上四种皆夏种秋熟。

豌豆,春种夏熟。与小豆皆可造面。

秋麦,静安、套里、石各等堡沿滦河皆产之,有红、白二种。

小麦,即来[麦]也。磨面较秋麦有力。蛤泊、裴家、莫各等堡产之。

大麦,即麰 (1) 麦。有黑白二种,可作麴 (2) 蘖。沿滦河一带颇多。近年有贩运出关者。

米麦,春种夏熟,可碾米做饭,故名。

荞麦,夏种秋熟。磨面食。

苏子,榨油用,房谷也。

脂麻,花甜,其实白。亦房谷也。炒熟磨之,取油曰香油。

稗,有黑、白二种。碾米甚细。

薏苡 (3) ,米甚养人,虽有甚少。

鸡头米,即芡也。静安、曲河有之。

菱角米 (4)

以上谷类

【注释】

(1)麰(móu)

(2)麴(qū)

(3)薏苡(yìyǐ)

(4)菱角米:一年生蔓性水生菱角之籽粒。

梨,有波梨、白梨、热梨、罐儿、红绡等种,波梨尤佳。出碣石山、凤凰山、梁各庄等处,为土产大宗,每年贩运京、津及东三省者约十数万金。

枣,土产颇多贩出境外,皆获厚利。味甚甘美。

羊枣,出碣石山一带。

杏,有数种,银杏最佳。每年贩运京津及东省者,皆获厚利。

桃,有数种,白桃及名九月菊者尤佳,每年贩运京津及东省,皆获厚利。

栗,其花缠绳可留火。

杜,可接梨。

棠,似杜。

郁李,即薁 (1) 也。其仁可入药。

樱桃,一名含桃,有红、白二种。

柿,其树由羊枣接成,实大如碗,多水,甚甘,惟不能压饼耳。

葡萄,有马乳、鸡心、无子等种。产城西近山一带。每年贩往京、津及东省者约值数万金,亦土产大宗。傥能设立公司,如西法造酒,其利当更增数倍。

胡桃,产石门者露瓤尤佳。每年用车船贩往东省及烟台者甚有利。

石榴,红、白二种。

楸子

沙果

苹果,出水岩寺者佳。以上三种,皆能贩运京、津及东省。

虎喇槟,甚香而酸,可作醋。

白果,实如枇杷。

椹,有红、白、黑三种。

无花果,治痢。

落花生,可压油。

西瓜

甜瓜

地栗,似荸荠。

以上果类

【注释】

(1)薁(yù)

芹,八月间蛇交其畦中,有遗精,食之伤人。

葱,土产小而味香,他处皆不及。

茄,有长、圆、紫、白各种。

蒜,产静安堡、石各堡尤多,每年贩往邻境及营口者约值数万金。

王瓜,有夏、秋二种。

瓝 (1) 瓜

【注释】

(1)瓝(bó):小瓜。即瓞。

金瓜

倭瓜

冬瓜

白菜,春、夏皆可种,产石各堡者美而且多。

芥,其根、叶皆腌为咸菜。

苋,有马齿苋、白苋。

萝卜,有红、白二种。

水萝卜,春种,形长而尖。

胡萝卜,夏种,形长而尖。出封台一带。

壶,实夏末秋初可食,长成可作瓢,有蜂腰、长圆、大小各形。

瓠,形长,夏实。

莙荙

莴苣,其根腌食甚佳。

擘蓝 (1)

苦荬

小茴香

山药,架生。

花椒,北山产之,味胜河南椒。

黄花菜,北山产之。

蘑菇,名曰延寿。《畿辅通志》云:“木生者如芝,草生者如盖,土生者如丁。”产石门诸山者尤佳。

波棱菜,唐时由波棱国贡来者。

藕,有紫、白二种,沙生者紫,泥生者白。其节可作粉。

香椿,味最美。有腌之贩往东三省者。

(2) ,出城外及坟山者佳。

辣椒,有长、圆二种。食之去痔。

芸豆

裙带豆

刀豆

豇豆

以上蔬类

【注释】

(1)擘蓝:即蔓菁,又名芜菁,俗称大头菜。

(2) (shǔ)。

松,诸山皆有。因无森林之禁,故绝少巨材。

柏,凤尾者干甚矮。

杨,有青、白二种,白者宜屋材,青者一名响杨,可造舟。

柳,沿滦河一带最宜,十年一株,可值二金,傥以官力护持之,其利不可胜计。

种柳,条生,不能成树,以织箕、斗等物甚佳。套里、石各等堡产之。每年其条约值一二万金。其皮柔韧而纹理细密,似可为纸料,无通化学者以研究其用,仅以饲牛供炊,惜哉!

椿,气臭者名樗 (1) 。

桑,到处皆有,不如湖桑之美。

楮,条生。可以编筐篮,其皮为纸料。

楸,可作卓[桌]倚[椅]等物。

槐,可为车材,性最寿,往往有数百年者。

榆,亦车材。

橡,即栩也。其子房曰皂斗,可染。皂实可磨粉,也可饲蚕。

柞,作柱甚坚。

孛罗木,炭材。其叶蒸饼甚佳。

梧桐,与生南方者异。

椴,甚滑泽而不坚。

蒲,产蒲河等处。其花可造纸,叶可编扇。

苇,产沿海一带甚多,以织席簿等物。

麻,有线麻、檾 (2) 麻二种。线麻甚少。檾麻七月熟,剥作绳,处处有之,其稭烧炭,作爆竹药料。

大麻,子可榨油,用以浇烛膏车甚便。

蓝,产不甚多,亦劣于东省产者,然利厚,种者渐增。

以上材用类

【注释】

(1)樗(chū)

(2)檾(qǐng)

牡丹

马樱

木槿,一名日及,即舜华。朝开暮落,其叶可饲蚕。

葵,其花向日。

菊,其类不一。

鸡冠,红、白二色。

玉簪

金凤,有红、白、斑三种。开顶上者大而艳。一名急性子,花可染甲。

榴花,名满天星。

海棠

剪红罗

莴苣莲

七月菊,俗呼江西蜡。

丁香,紫、白二种,其子著盒中,能香粉。

月季

芍药

蔷薇,丛生。红、黄二色。

金盏

石竹,《畿辅志》名石菊,又名洛阳花。

迎春,先立春而开,故名。

后庭

十样锦

寿丹,色深黄。山中多有之。

玫瑰,紫色,味香,其花可和糖酿酒。

马兰,似兰而无香。其叶可代绳用。

以上花类

金银花

黄精,一名垂珠。根如嫩生姜,黄色。

黄芩

桔梗

柴胡

地骨皮,以上四种,山中多有之。六月间,采其根。每年运销外境,约值千余金。

苍术

防风,以上二种,亦山中多有。

知母,似菖蒲而柔润。四月间开青花如韭。

地黄,产少,亦不如怀庆。

甘草

麻黄,花黄,实如百合瓣而小,根紫赤色。

皂角

紫苏

郁李仁

酸枣仁

苦参,一名水槐。根黄,长六七寸,实如小豆。

木通

半夏,春生。茎端三叶,浅绿色。

大黄

荆芥

升麻,春生。叶青,似麻花,似粟。实黑,根紫。

山楂

天花粉

威灵仙,叶似柳,有七八层,每层六七叶,如车前花,浅紫或碧白色。

葛根,蔓生如藤,长数丈。叶青。可代绳。

天南星

车前子,即芣苢。治产难。

薄荷,茎长而尖,根经冬不死。

青蒿

地丁,花有紫、白二种。善去毒。

蓼实

鬼箭羽

桑白皮

以上药类

补材用类:烟草,不敷本地用。

矿物

紫石英

白石英,二种旧志有之,今罕见。

赤石,脆而易碎,似土,用水浸之,可染木,作杏黄色。产蛤泊北山。

动物制造

皮袄,出产无多。

狗皮褥,每年运销上海,约值万余金。

皮胶

皮线,二宗仅供本境用。

各种熟皮货,出产无多。

毡帽

毡鞋,均不足本境用。

丝,仅为制线、织绢之用。每年约值三四千金。

蜡,均所产无多。

油烛,仅供本境用。

胰,仅供本境用。

马尾布,所产无多。

卤虾

虾油,均仅供本境用。

植物制造

土布,每年贩运热河一带,约值五六万金。

米粉,浆衣用。

米糖,即饴也。

面筋

豆粉

粉皮

粉条,以上皆仅供本地用。

烧酒,用高粱造者,每年约值十数万金。

芦席,出大林、小林、小滩等庄,不敷本地用。

苇簿,不敷本地用。

条[笤]帚,石各堡出。用高粱穰制成者,每年运销抚、临二县及东省,约值三四千金。

蒲扇

蒲垫,(出)蒲河等庄,每年运销滦、乐等处,约值一二千金。

簸箕

笸罗[箩]

水斗,以上三种,皆织成者,出套里堡,有桑条、柳条二种,每年运销抚、临及关外者,约值万数千金。

捞篱

篮,以上数种,皆编成者,出套里堡,每年运销抚、临及关外者,约值万数千金。

大车,每年运销关外者,约值二三万金。

带,仅供本地用。

口袋

钱鎝,二种。尖角等庄出,仅供本地用。

麻油

棉花子油

苏油,三种供本地用尚不足。

落花生油,六堡皆有之,品劣不足用。

靛,六堡皆有之,品劣不足用。

矿物制造

石器,出武山、庙儿山等处。以作石槽、石门枕诸物,色青而坚。京东及关外各省皆资之。每日作工者不下千人。

瓦盆,出石门、虹桥等庄,运销卢龙南境。

盐,有煎有晒,近蒲河者煎,迤南皆晒。旧时凡数十滩,每滩每年平均可得盐四百万斤。今自设立官局,销数迥不如昔。虽课税增多,而未免地有遗利。傥能变通其法,就滩设官,按盐起课,出滩后即不问场所之每斤税制钱二文,加以成本亦不过四五文。若每滩四百万盐已可收税五千余金,课数倍增。而民间亦无食贵之患,似未始非筹款便民一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