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森普利斯:这个名字的法文simplice来自拉丁文simplex,意思是天真的人、头脑简单的人。
[2]托瓦兹:法国旧长度单位,相当于1.949米。
[3]古希腊文,意思是:极平常的沼地的花。
[4]妮内特:是妮侬这个名字的爱称。
[5]蛮石建筑:如希腊古城迈锡尼的建筑。
[6]各各他:亚兰文gulgulta的音译,原意为“髑髅”,故又意译作“髑髅地”。传说位于耶路撒冷西北不远一座小山上,《圣经》中称耶稣被钉死于该地。
[7]苏:也可译作“铜子”,法国辅币名,相当于二十分之一法郎,即五生丁。
[8]法里:法国古里,约合四公里。
[9]瓦特·司各特(1771—1832):英国诗人,历史小说家。
[10]诱鸟镜:一种打猎时用来引诱鸟儿的反光镜。
[11]第二帝国:法国历史上第二个波拿巴主义的资产阶级军事专政国家,一八五二年十二月,路易·波拿巴宣布成立。一八七O年普法战争时为法国九月革命所推翻。
[12]圣路易岛:巴黎一市区,位于塞纳河中旧城区的上游,上面有美丽的十七世纪的建筑。
[13]夏斯波(1833—1905),法国军械师。他发明的击针式步枪以他的名字命名。
[14]卢埃(1814—1884),法国政治家。在第二帝国前后活动频繁。曾历任司法部长、贸易部长,农业部长和公共事业部长等职。
[15]奥利维埃(1825—1913),法国政治家,立法议会议员。曾受命拿破仑三世组阁,担任过司法部长等职。
[16]通往大马士革之路:源出《圣经》,圣保罗在去大马士革路上遇耶稣显圣而改信基督教。后用来说明改变信仰等。此处暗指奥利维埃由原来的反政府派投降拿破仑三世。
[17]一八五一年十二月二日,路易·波拿巴发动军事政变,第二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的日子。
[18]德·莫尔尼公爵(1811—1865),法国政治家,曾任第二帝国内政部长。
[19]克莱芒·杜凡尔诺瓦(1836—1897),法国政治家,曾任第二帝国农商业部长。
[20]杜伊勒里宫:法国第二帝国时的巴黎王宫。
[21]贝尔蒙代(1799—1879),法国诗人、政治家,第二帝国时当选为议员。
[22]奥尔丹丝(1783—1837),拿破仑的弟媳妇,荷兰王后,拿破仑三世的母亲。
[23]皮埃脱里(1809—1864),法国政治家。在一八五一年十二月二日政变以后任巴黎警察局长。
[24]髑髅地:参见本书第二〇页注①。
[25]波玛尔酒:法国勃艮第地区产的名贵红葡萄酒。
[26]这两座教堂都在巴黎,说这两座教堂之间,即指整个巴黎。
[27]新桥:巴黎塞纳河上的一座桥。
[28]指巴黎西郊的布洛涅树林,是当时上流社会人士游览、聚会的风景区。
[29]路易:法国旧金币,合二十法郎。
[30]鲁昂:法国巴黎西北相距一二三公里的大城市。维农是鲁昂与巴黎之间的一个小城市。
[31]米开朗琪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他的雕塑有《大卫》、《摩西》和《奴隶》等。
[32]圣西尔军校:法国最出名的军官学校。
[33]苏尔菲列诺战役:苏尔菲列诺是意大利的一个村庄。一八五九年六月二十四日法国军队曾在此处打败奥地利军队。
[34]一八七年:指普法战争爆发的那一年。
[35]埃卡特:扑克牌的一种两人玩的赌博方法。
[36]蒙彼利埃:法国埃罗省省会,在巴黎东南七百多公里处。
[37]格律耶尔干酪:产于瑞士格律耶尔和法国汝拉的一种普通干酪。
[38]法国人一般用第二人称复数称呼对方,表示客气;在关系亲密的人之间,则用第二人称单数。在本书译文中前面一种情况译为“您”,后而一种情况译为“你”。
[39]精神科学与政治学科学院:组成法国最高学术机构法兰西研究院的五个科学院之一。精神科学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逻辑学、美学等。
[40]临终圣事:天主教在教徒临终前举行的圣事,包括忏悔、领圣体和临终涂油礼。
[41]福尔(1830—1914),法国著名歌唱家及作曲家。
[42]冬天是建筑行业的淡季。
[43]昂热:法国曼恩-卢瓦尔省首府。
[44]圣蜡节:天主教节日,在二月二日。
[45]林中睡美人:法国十七世纪古典主义作家夏尔·贝洛(1628—1703)所著的童话。讲的是一位受魔法作弄,沉睡了一百年的公主的故事。
[46]潘趣酒:一种酒加糖、红茶、柠檬等一起调制的饮料。
[47]图卢兹:法国南方上加龙省省会,在加龙河上。
[48]埃克斯:法国罗纳河口省的一个小城市,在马赛北面不远。
[49]乌德列茨:荷兰地名,以产天鹅绒著名。
[50]修辞班:旧时法国中学里的最高班。
[51]阿尔及尔:今阿尔及利亚首都,这里形容路途遥远。
[52]丽达:希腊神话中的仙女。主神宙斯曾化为天鹅和她亲近,她因此怀孕,生美人海伦。此处指以此题材而绘的油画。
[53]正统主义者:法国历史上波旁王朝长系子孙的拥护者。
[54]大革命:指一七八九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55]复辟时期:指一八一五年到一八三年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
[56]七月王朝时期:指一八三年到一八四年法国国王路易-菲力浦统治的这段时期。
[57]帝国时代:指一八四年到一八一五年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统治的这段时期。
[58]正统主义者:参看本书第三六页注①。
[59]流亡期间:指一七八九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贵族逃亡国外的这段时期。
[60]圣母升天节:天主教节日,在每年八月十五日举行。
[61]阿门:天主教祈祷时的结束语,意为“诚心所愿”。
[62]指魔鬼。
[63]拉丁文:愿他(她)安息吧!
[64]多明我会:天主教托钵圣修会之一。一二一五年由西班牙人多明我创立于法国图卢兹,一二一七年获教皇批准。又名布道兄弟会。
[65]查尔特勒酒:当时查尔特勒修道院修士所酿制的一种甜酒。
[66]教士服是黑的,因此一些不信教的人称教士为乌鸦。
[67]指一八七年至一八七一年间的普法战争。皇上指法国第二帝国的皇帝路易·波拿巴。
[68]拉丁文,意思是:去郊外。
[69]一八七三年五月二十四日,保皇党人麦克-马洪当选为法国第三共和国总统,任期七年。一八七五年颁布宪法,成立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组成的议会。一八七七年五月十六日,因众议院中共和派的议员占了多数,一心想恢复君主政体的麦克-马洪就逼迫茹尔·西蒙的内阁辞职,命保皇党人德·布罗格利组织新内阁,并解散众议院,于一八七七年十月十四日进行重选,但这次选举中仍是共和党人获胜。本文描绘的就是这次重选众议员的情况。
[70]指一八七七年五月十六日茹尔·西蒙内阁被迫辞职。
[71]麦克-马洪(1808—1893),法国总统(1873—1879)。保皇派。一八五九年法意反奥战争中被封为元帅。普法战争期间在色当投降。一八七一年任凡尔赛军总司令,残酷镇压巴黎公社。总统任内,反对一八七五年通过的第三共和国宪法,妄图发动恢复君主政体的军事政变,失败后退职。
[72]茹尔·西蒙(1814—1896),国防政府(1870.9—1871.2)的国民教育部长。曾任内阁总理。
[73]奥尔良派分子:拥立法国奥尔良亲王后裔为国王的保皇分子。
[74]德·布罗格利(1821—1901),法国保皇党人士及历史学家,曾任内阁总理。
[75]波拿巴派分子:拿破仑的拥护者。
[76]富尔图(1836—1897),法国政治家,曾任内政部长。
[77]正统主义者:参见本书三六页注①。
[78]当时被解散的众议院共有代表五百五十名,其中共和党议员三百六十三名。
[79]第二帝国:参见本书五五页注①。
[80]勃艮第:法国东部地区。
[81]亨利五世(1820—1883),即尚博尔伯爵,又称波尔多公爵,贝利公爵的遗腹子。保皇派在一八四三年准备以亨利五世的名义拥他为国王,但因尚博尔伯爵坚持恢复波旁王朝的白色旗,国民议会的许多议员则认为必须保留三色旗而复辟未成。
[82]马拉(1743—1793),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之一。一七八九年革命爆发后,创办《人民之友》报。一七九二年选入巴黎公社和国民公会。一七九三年五月参与领导和鼓动人民起义,推翻了吉伦特派统治,建立了雅各宾专政。同年七月被反革命分子暗杀。
[83]指亨利五世。
[84]罗讷河口省:法国南端濒地中海一省,马赛就是它的省会。
[85]九三年:指一七九三年五月三十一日到六月二日,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建立了雅各宾派专政的革命政权,颁布了一七九三年宪法。
[86]当时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
[87]拉斯帕依(1794—1878),法国化学家和政治家,他参加过一八三年和一八四八年的革命。
[88]恐怖时代:法国保皇党人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从一七九三年五月到一七九四年七月雅各宾党专政时期的称呼。
[89]加斯科尼:法国西南部旧省名。
[90]梅格尔:法国中部的一个城市。
[91]委罗内塞绿:一种以亚砷酸铜为原料的绿色油画颜料。
[92]沙龙:法文salon的音译,原意“客厅”,此处指法国每年在巴黎定期举行的造型艺术展览会。
[93]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94]波瓦西和奥什瓦尔是巴黎西北郊区的两个村子。
[95]作者说的这场风暴指的是法国整个国家因德莱菲斯案件而造成的政治危机时期。作者在这场斗争中为受陷害的犹太籍军官德莱非斯辩护,写了著名的《我控诉》一文,抨击法国反动当局蹂躏人权的行为,因而被判处徒刑,被迫流亡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