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在资本主义国家出版的高中和大学一年级的近代史教科书[2]中就赫然出现了大家常见的马克思美髯的标准相片,并称他为“近代社会主义的父亲”,也即是说马克思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革命导师。此外,书中还综述了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后,轰动一时,二十年后就变成了亿万工人的信条和全世界一切社会主义政党宣传社会主义革命的讲坛的强有力的思想指导和理性基础。足见马克思主义自从创立以来就是伟大的世界力量。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成功,首先是由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当我国正在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时代,全国要广泛隆重地举行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创始人马克思的逝世百周年纪念,这对于促进并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完全必要的。作为一个哲学工作者,我除了写过一篇《学习和翻译经典著作的体会》外,很高兴现在再写这一篇短文,以表纪念之意。
马克思在大学时代就以研究哲学为专业,他的博士论文(1842年)的题目是《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3] 。这篇论文在用辩证法观点来研究古代自然哲学史上是有很大贡献的。他根据大量材料进一步论证了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是发展了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并包含有注重道德实践、自由意志和无神论的新因素。这就有力地批驳了现代外国一些哲学家所说的“只有恩格斯才有自然辩证法,而马克思是没有的”的错误论点,因为他们的目的在于否认马克思哲学和恩格斯哲学的连续性。
马克思在写《博士论文》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在《马恩全集》第四十卷(第25—182页)中,有七篇关于伊壁鸠鲁的笔记稿,另有一篇《自然哲学提纲》,我们看到了马克思对黑格尔自然哲学的研究和改造的努力。在这些资料中,马克思联系了整个希腊哲学来分析伊壁鸠鲁、斯多葛和怀疑论这三派哲学的辩证关系,同时也肯定了黑格尔的哲学史是令人惊讶的庞大的和大胆的计划,正确地规定了上述三个体系的一般特点,并指出黑格尔的思辨观点使得他没有认识到这三个体系是理解希腊哲学的真正历史的钥匙。
同时,马克思治学的谨严而认真的科学态度是我们应该特别学习的。马克思为了驳斥古代和近代许多哲学家所持的谬论,即认为伊壁鸠鲁的哲学只是“抄袭”甚至“剽窃”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并没有什么新东西,马克思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方法和精神,首先把对方的材料逐条摆出来,然后根据自己占有的较深入、较全面的材料,并用发展的观点来逐条驳斥对方的错误论点。
此外,马克思在《博士论文》的附录中,借批评普鲁泰克对伊壁鸠鲁无神论的攻击,发挥出他的无神论的观点,他说:“一定的国家对于异国的特定的神来说,这国家就是这个神停止其存在的地方。”马克思的意思在于提倡各个民族对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比较研究,也就可以促进无神论的兴盛的步骤。这里就包含有开始对民俗学、人类学和社会发展史的科学的唯物的研究导致无神论的革命后果。马克思又说:“这世界对于谁是无理性的,亦即谁本人是无理性的,对于他神就存在。”换句话说,无理性就是神存在的认识根源。马克思以理性为武器尖锐地驳斥了信仰上帝的存在。换言之,马克思认为用理性去证明神的存在,也就是否认了神的存在。
1842年,马克思在《科伦日报》社论中指出,“最高哲学只是承继赫拉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所开始的工作”。足见他继承了希腊的以唯物论为主要倾向的哲学家。在政治上他又指出:普鲁士法正是起源于沃尔弗的哲学学派,法国拿破仑法典并不起源于《旧约全书》,而是起源于伏尔泰、卢梭、孔多塞、米拉波、孟德斯鸠的思想,起源于法国革命。这就说明他认为普鲁士法与法国拿破仑法典都起源于理性哲学和启蒙思想,而不是起源于宗教,不能把国家和法典从属于并服务于宗教和神学。
在同一篇社论中,他更进一步揭示宗教反对哲学的反动性,并鲜明指出两者的对立之处,宣称:“宗教不仅是反对哲学的特定体系,而且是根本反对任何体系。”马克思坚持哲学也谈论宗教问题,但和那些维护传统的基督教和神学的人很不一样。因为马克思断言:“你们求助于感觉,哲学求助于理性;你们是在咒骂,哲学是在教导;你们利用[天堂地狱]在恐吓,哲学在安慰。”但是,马克思这里为什么要从理性和哲学出发,突出地来反对宗教呢?因为哲学迫切的历史任务,在于把“对天国的批判就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就变成对法制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就变成对政治的批判”。这就强调了哲学对宗教的批判,有其极重大的政治意义,尤其重要的还有阶级斗争的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成自己的精神武器。”[4]
马克思正式谈到哲学的本质时,首先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哲学不论就内容或外在的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的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就哲学对其他体系来说,它不再是一特定的体系,而正在变成世界的一般的哲学,即变成当代世界的哲学。换言之,哲学自身的表现已证明:“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已成为世界的哲学,而世界也成为哲学的世界。”当时马克思已经看到哲学不是一个狄隘的宗派,而是有世界意义的科学,打破了国家、民族、宗教信仰等等的界限,而成为一个具体的普遍的锐敏的世界性的科学和战无不胜的革命精神力量。哲学这种精神力量“已经浸进沙龙,神甫的家,报纸的编辑部和国王的接待室,浸进同时代人的灵魂,也就是浸进使他们激动的爱与恨的感情”。换句话说,“哲学是在它的敌人喊叫中进入世界。就是哲学的敌人,也受到哲学的感染”。这使我们体会到马克思在1844年已经提出阶级斗争作为革命的武器,而阶级斗争并不是抽象的观念,它是一种物质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战无不胜,原来它就是在战斗实践中产生出来的。反对它的火焰愈大,它的反作用愈强烈。你想用沉默不理会的态度,它也会无声无臭感染了世界上有理性的并同情被压迫的人们。
诚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们最精致、最最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那种曾用工人的双手建筑起铁路的精神,现在在哲学家的头脑中树立哲学体系”。这些生动有力的语言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好的、最形象的、最真实的写照。
马克思曾提到斯宾诺莎、费希特、黑格尔等哲学家都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是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伸出国家的自然规律。马克思的意思就是信赖用人的眼光从经验、理性中引伸出国家的规律,而不信赖从神学中得来的结论。换言之,相信人的理性和经验作为标准,而不信赖神学的判断。因为人的理性和经验比神学提供了较高较新的标准。
马克思又谈到“如果理性是衡量实证的[即非批判的]事物的尺度,那末实证的事物就不会是衡量理性的尺度”。这就是说,理性作为尺度或标准比实证事物是较高较正确的标准或尺度。
马克思又提到“在衡量事物的存在时我们应当用内在思想实质的标尺,而不应当陷入片面和庸俗经验的迷宫,否则任何经验、任何判断都没有意义了:青红皂白,一律不分”。这也是同样说明衡量事物应以真理或内在本质为衡量片面的、零乱的、偶然的事物的标准,而不能以片面和庸俗经验为标准。
根据上面几个例证就可以理解马克思所引证的斯宾诺莎关于真理标准的名言:“Verumindex sui et falsi”(真理是真理自己的标准,又是判别错误的标准)。马克思引这句话的目的是要批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指责并讥刺这检查令内容虚伪,脱离了真理。马克思指责说:“与其说是害怕错误的标志,不如说是害怕真理的标志。”——这话可以说是通过实践丰富和改进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序言中“害怕错误就是害怕真理”的名句。此外,马克思还说出“真理不属于我一个人,而为人家所有;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精神的实质就是真理本身”种种原则,都是在与不合理的法令进行斗争的实践中丰富了斯宾诺莎的命题。上面所引证的马克思所举出的三个例子都是从事实、实践去论证“真理是自己和鉴别错误的标准”,是这个根本原则的发挥、补充和客观论证。又如马克思说:“民主制是君主制的真理。君主制却不是民主制的真理,君主制必然是本身不彻底的民主制。……从君主制本身不能了解君主制,但从民主制本身可以了解君主制”。从今看来,这话包含有“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不能了解社会主义制度,但从社会制度本身可以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认识论原则。这里清楚看到马克思对斯宾诺莎真理标准的灵活运用。
至于斯宾诺莎本人是17世纪的理性派唯物主义者大哲学家,他提出“真理是真理自身的标准,又是辨别错误的标准”,我们可以简单说出他的理由:(一)他说:“具有真观念的人必同时知道他具有真观念,他决不能怀疑他所知道的东西的真理性”。这就是说,人对于真理都有科学的良知,诚实的人必须说出自己所认识的真理,也应能够否认别人对他的污蔑和与他所认识的真理相违反的东西。(二)他举了一个显明的例子:“正如光明表明自身的光明,同时也表明黑暗之为黑暗”。这就是说,光明所在就可以表明黑暗会消失。马克思也把真理比成“精神的太阳”,并且说:“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耀着无穷无尽的色彩。”(三)当人在没有认识真理以前,他就在暗中摸索,没有判别真伪的标准,当他在实践摸索过程中找到一个真观念,他就以这真观念作为标准,并作为得到其他真观念的起始。因此,他说求真理的方法是从真观念开始。总的讲来,真理的标准是出于实践和摸索,具有客观性,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内在的理性标准即科学良知说出心坎中的真话,也应该拒绝承认不合理性或科学良知的外界事物或强加于自己的不合理的错误的东西。马克思运用发挥改造斯宾诺莎的知识标准原则,并用来作为批评当时反动政府的限制言论自由的法令的斗争武器,所以我们对于马克思早期思想中这种可贵的知识标准论,应该特别加以突出阐述。
上面我所说的马克思的早期哲学思想,是指从1839—1842年写成博士论文到1843年冬《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为止。这段时期,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内容极为丰富,我的论述还不充分,有挂漏之处。就是对我最初翻译的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也只说明自然哲学的重要性和方法的科学性,而对于自然哲学的具体内容,也没介绍。
此外,马克思在《法的历史学派的哲学宣言》中,曾经指出“康德哲学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5]又在严厉批评黑格尔法哲学之后,特别指出“黑格尔的深刻之处,也正是在于他处处都以各种规定的对立出发,并把这种对立加以强调”。足见承认德国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古典哲学已经是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之一,这是具有历史性的重要提法,在马克思早期著作中,已经有所表示了。马克思早期著作《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一般的批判》,其中有不少新的重要内容,此文未曾提到。足见马克思早期著作有广阔的天地,可供我们学习和研究。我不同意有些人认为马克思早期著作不够成熟,不列入阅读参考之列。有的人又把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和以后的著作对立起来,看不出两者的发展关系。
我在百忙中写成此文来纪念马克思逝世百周年。对于“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这个重要题目,我论述得很不透彻,涉及的范围也太少,有片面性,不免有缺点和错误之处,请读者指正!
[1]本文原载于《中央盟讯》1983年第3期,后收入《哲学与哲学史论文集》。——编者注
[2]参考海斯和摩恩(Hayes and Moon)合著:《近代史》,麻克美伦公司,1923年初版,第458页。
[3]马克思:《博士论文》,贺麟译,人民出版社,1961年11月第1版,1973年12月第3次印刷,近已收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
[4]《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