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人类发展的道路——近代文明社会的主要贡献——古代文明社会的主要贡献——野蛮阶段晚期的主要贡献——野蛮阶段中期的主要贡献——野蛮阶段初期的主要贡献——蒙昧阶段的主要贡献——原始人的低级状况——人类发展进度成几何比例——人类文化各个发展阶段的相对长度——闪族和雅利安族的出现
我们最好把上述人类文化每一个阶段的成就综合起来,分门别类,相互比较,这样就可以对各个阶段人类进步的相对量及其比例得到一个印象。这种办法还能使我们对于这些阶段的相对长度形成一种概念。为了使我们的观察结果具有说服力,这种观察就必须是概括性的,并且是扼要的综述。而且,也只限于观察每一个阶段的主要事迹。
人类必须先获得文明的一切要素,然后才能进入文明状态。我所指的是人类生活状况的一种惊人的变化,首先从一个原始的蒙昧人变为一个最低级的野蛮人,再从一个最低级的野蛮人变为一个荷马时代的希腊人或亚伯拉罕时代的希伯来人。在文明阶段以前的每一个阶段中,人类的发展步步向前,这一点同文明阶段的历史所记载的情况完全一致。
我们循着人类各项进步途径回溯到人类最先出现的原始时代,同时,将人类主要的制度、发明和发现按其出现的先后一一逆推上去,就会了解每一个阶段所取得的进展了。
近代文明社会的主要贡献在于电报;煤气;纺纱机;动力织布机;蒸汽机以及与它有关的无数机器,包括火车头、铁路和轮船在内;望远镜;大气层和太阳系可测性的发现;印刷术;运河闸门;航海罗盘;火药等等。此外还有许多发明是根据上述某项发明而得来的,如埃里克森氏推进器即属其中之一例;但也有不属此例者,如照相机和无数不需一一列举的机器之类。必须与这些发明一起列举的则有近代的科学;宗教自由和公共学校;代议制的民主政治;设有国会的立宪君主制;封建王国;近代特权阶级;国际法、成文法和习惯法;等等。
近代文明吸收了古代文明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并使之面貌一新;近代文明对人类全部知识的贡献很大,它光辉灿烂,一日千里,但是,其伟大的程度却还远远不能使古代文明暗淡无光,并使它沦于不甚重要的地位。
中世纪的产物则有哥特式的建筑、具有世袭爵衔的封建贵族阶级以及以教皇为首的僧侣团体。我们越过中世纪而上溯,就进入了希腊、罗马文明社会。这个社会虽然见不到伟大的发明和发现,但在艺术、哲学和机构制度方面卓有成就。希腊罗马文明的主要贡献在于帝国和王国的政治结构;民法;基督教;具有元老院和执政官的贵族式兼民主式混合政体;具有议会和人民大会的民主政体;组织了受过军事训练的骑兵、步兵部队;建立了熟悉海上作战的海军;形成了具有市政法的大城市;海上的贸易;货币的铸造;建立在地域和财产基础上的国家;在发明方面则有火砖、起重机、 [1] 水碾、桥梁、给水排水管道、带水龙头的引水铅管、拱门、天平;古典时代的艺术和科学及其成果,包括建筑上的各种柱型;阿拉伯数字;字母文字等。
这些文明是在此以前的野蛮阶段的各种发明、发现和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且也大量地吸取了野蛮阶段这方面的成就。文明人的成就虽然卓越伟大,却远远不能使人类在野蛮阶段所完成的事业失色。野蛮阶段的人已经自己创造并享有了一切的文明要素,仅字母文字一项为例外。对于野蛮人的成就,我们应当就其与人类整个进步过程的关系来衡量;可能我们不得不承认,从相对重要性而言,他们的成就超过了后人的一切事业。
文字的使用是文明伊始的一个最准确的标志,刻在石头上的象形文字也具有同等的意义。 [2] 认真地说来,没有文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没有文明。荷马诗篇的产生差不多可以作为希腊人进入文明的标志,不论这些诗篇在当时是用口传还是笔录的。这些永垂不朽的诗篇在人类学方面很有价值,它大大地提高了这些诗篇在其他方面的卓越成就。《伊利亚特》尤其是这样,因为其中有关人类进步过程(迄至该诗篇写成之时)的记载是现存材料中最古老、最详细的。斯特腊博推崇荷马为地理科学之父; [3] 但是,这位诗人大概料想不到他给后代人留下了比地理科学远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有关古代希腊人的艺术、习俗、发明和发现、生活方式等的十分详尽的介绍。荷马笔下的雅利安族社会仍处于野蛮阶段,这是我们所见到的最早的详细描写,它显示了雅利安族当时所取得的进步及其种种内容。我们通过这些诗篇可以有把握地断言,希腊人在进入文明阶段以前即已知道了某些事物。这些诗篇还对我们深入追溯野蛮阶段具有启发作用。
我们以荷马的诗篇作为引导,继续回顾野蛮阶段的晚期,即可从人类的知识和经验中屈指枚举下列各项:诗歌的开始创作;结构精密的古代神话以及奥林比亚诸神;神庙的建筑;有关谷物(玉蜀黍等栽培作物除外)以及田野农业的知识; [4] 筑有石头城垣、雉堞、谯楼和城门的都市;建筑上使用大理石; [5] 用木板、还可能使用钉子来造船; [6] 四轮车和战车; [7] 金属板制成的甲胄; [8] 铜头矛和带浮雕的盾; [9] 铁剑; [10] 可能已经会酿酒; [11] 除了螺旋以外有关机械力的知识;陶轮和碾谷物的手磨; [12] 机织的亚麻布和毛织品; [13] 铁制的斧头和铲子; [14] 铁制的钺和手斧; [15] 铁锤和铁砧; [16] 风箱和熔铁炉; [17] 依傍山侧造炉以熔化铁矿以及有关铁的一些知识。除了上列各项知识和经验以外,还必须列举的有:专偶制的家族;英雄时代的军事民主制;氏族、胞族和部落等组织的晚期阶段;可能已出现阿哥腊,即人民大会;关于田宅私有的知识;城邑中先进的都市生活。当上述这些知识和经验获得之后,最高一级的野蛮人就已经贡献了他们主要的丰功伟绩以及在智力和心理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从这个阶段再往上追溯到野蛮阶段中期,迹象逐渐模糊,各种制度、各种发明和发现的出现顺序表现得不那么清楚;但是,即使我们探索雅利安族处于这个遥远时代的状况,也并不是没有任何知识可作为我们的指导。由于上述的理由,现在我们可以从雅利安族以外的其他族系中去获取我们所想要得到的资料了。
在进入野蛮阶段的中期时,我们同样可以列举人类的经验如下:制造青铜的程序;成群的家畜; [18] 用土坯或用修整的石块涂以沙子石灰浆所筑成的群居院落;高大的墙垣;建筑在桩柱上的湖上住宅;对天然金属的知识, [19] 以及使用木炭和坩埚来熔化这些金属;铜制的斧凿;梭和原始的织机;依靠浇灌、堤道、贮水池和沟渠来经营的农业;人工铺砌的道路;柳枝结成的 桥;人格化的神,以及一群装束特殊、自成体系的祭司;用人作牺牲;阿兹特克式的军事民主制;西半球的棉织品及其他植物纤维织品,东半球的毛织品和亚麻织品;有图饰的陶器;以燧石作刃锋的木剑;磨光的燧石器和石器;对棉花和亚麻的知识;家畜家禽。
这一期人类成就的总和比不上后继的那一期;但就其对人类整个进步过程的关系来看,这一期的成就是非常伟大的。在这些成就中,东半球之饲养动物及时地使肉类和乳类成为永恒可恃的食物,终于促成了田野农业;此外又开始对天然金属进行了试验,结果生产出青铜, [20] 并为进一步熔化铁矿开辟了途径。在西半球,显著的成就如下:发现和处理天然金属,结果凭自己的经验生产出青铜;采用灌溉方法种植玉蜀黍及其他作物,以及使用土坯和石块建造类似于堡寨的大型集体群居宅院。
再向上追溯到野蛮阶段的初期,现在让我们从人类的成就当中,举出以氏族、胞族和部落为基础所结成的联盟,这个联盟处在一个酋长会议的领导下,由此产生了一种组织形式比以前所知道的社会较为高级的社会状态。此外,在西半球则发现和栽种玉蜀黍、菜豆、南瓜和烟草,以及知道了淀粉性食物;有经有纬的手织物;熟鹿皮制的褶叠短围裙、鹿皮靴和裹腿;打鸟的吹箭铳;防卫村落的栅栏;部落间的竞技;对自然力的崇拜以及对大神的模糊认识;在战争当中吃人的风俗;最后还有制陶术。
当我们按时间和发展顺序向上溯而按人类进步水平向下看的时候,人类的发明是越早越简单,越早越同人类的基本欲望直接相关;人类的组织也越早越接近于原始形态,那就是,由血亲组成一个氏族并推举一个氏族酋长,而有近亲关系的若干氏族则组成一个部落,部落由一个酋长会议领导。亚洲和欧洲部落处在这一期的情况(当时可能还不存在雅利安族和闪族),基本上已经湮没无闻了。我们从陶器发明以至动物饲养的古代技术的遗迹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情况;他们当中包括那些在波罗的海沿岸堆积贝冢的居民在内,这些居民似乎已经养狗,但是没有饲养别的动物。
对于人类处在野蛮阶段三期中成就的规模,只要稍作正确的估计,就不得不认为它是极大的,不仅在数量方面和在内在价值方面是这样,而且在智力和心理的发展方面也是这样,这些发展是一定会随之而产生的必然现象。
现在再往上溯,通过漫长的蒙昧阶段,让我们列举人类的知识如下:氏族、胞族和部落的组成;偶婚制家族;最低级形式的对自然力的崇拜;多音节语言;弓和箭;石器和骨器;用藤条或薄木片制成的篮筐;皮制的衣服;伙婚制家族;以性为基础的组织;由一片房屋组成的村落;船舶,包括用树皮制成的小船和独木舟;以燧石作锋刃的长矛和用于战斗的棍棒;粗糙的燧石工具;血婚制家族;单音节语言;拜物教;吃人的风俗;使用火的知识;最后还有手势语言。 [21] 将人类这些成就按其完成的顺序一一逆推到这一步,我们就和人类的幼稚时期非常接近了,这时候,人类正在学会使用火,使用火以后才有可能使鱼类成为食物,也才有可能迁移出原来的居住地区;同时,人类还正在试图形成一种音节分明的语言。在这样一种极端原始的状态下,我们如果从整个人类进化过程的尺度来衡量,当时的人们正处在孩提阶段;不仅如此,而且,在他们的头脑里还不曾渗透上述各项制度、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任何一点思想或概念;——总而言之,他们正处在发展阶梯的底层,但是,他们实已具备了此后转变的一切潜在力量。
随着发明和发现的产生,随着制度的发展,人类的心灵也必然因之而愈来愈开豁;我们由此认识到人类的头脑本身也在逐渐变大,尤其是大脑部分。在蒙昧阶段,人们要从一无所有的环境里想出最简单的发明,或者要在几乎无可借助的情况下开动脑筋,这是极其困难的;在这样一种原始的生活条件下要发现任何可资利用的物质或自然力量也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当时人类心智发展之迟缓自属不可避免的现象。要把这样一些蒙昧初开、野犷难驯的材料组织起来,形成最简单的一种社会,其困难的程度也不在上述困难之下。毫无疑问,最早的发明项目、最早的社会组织,是最难于产生的,因此这两者彼此之间相隔的时间距离也就最长。我们从顺序相承的各种家族形态当中即可找到显著的例证。蒙昧阶段之所以历时悠久,可以从人类是按几何比例前进的这一发展规律中得到充分的解释。
人类的早期状况基本上具如上述,这种看法并非直到现代才产生,甚至也不是到近代才产生。古代某些诗人和哲学家已经认识到:人类是从极端原始的状况下迈步而后一步接着一步慢慢上升的。他们还理解到:有一系列渐进的发明和发现为人类的发展过程作下了记录;不过,他们尚未充分注意到,从社会制度当中可以得到更加具有决定意义的论据。
现在我们面临的是人类发展进度比例这个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同人类文化各阶段的相对长度直接有关。人类发展进度自始至终是循着几何比例的,虽不是严格遵守这个规律,但基本上是如此。这一点,从事实的表面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而且,从理论上说,也不可能遵循任何其他的途径。每一项准确的知识既经获得之后,就变成了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动力,一直推进到错综复杂的现代知识。因此,虽然人类在最早一个阶段的进步速度最慢,在最近一个阶段的进步速度最快,可是,如果我们就这两个阶段的成就同全部成就的关系来估量,则最早一个阶段的相对量可能是最大的。我们可以提出下面这样一种看法,这个看法未必不可能最后获得人们的公认,那就是:人类在蒙昧阶段的进步,就其对人类整个进步过程的关系而言,要大于在此后野蛮阶段三期中的进步;同样,人类在整个野蛮阶段所取得的进步要大于其后整个文明阶段的进步。
人类文化上的这些阶段的相对长度究竟有多少?这也是一个值得推敲的问题。虽说不可能作出精确的估计,但不妨试求其近似值。根据发展进度按几何比例的理论,蒙昧阶段的时间自然要比野蛮阶段为长,而野蛮阶段要比文明阶段为长。如果我们为了找出每一个阶段的相对长度而假定人类生存在地球上的时间为十万年——这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定的,实际上可能有出入——我们立刻就会看出,至少要把六万年划归蒙昧阶段。按照这样的分配,人类最先进的一部分竟花去五分之三的时间生活在蒙昧阶段。余下的时间,要把两万年——即五分之一——划归野蛮阶段的初期。给野蛮阶段的中期和晚期留下一万五千年,文明阶段就只剩下五千年左右了。
上面所说的蒙昧阶段的相对长度,看来很可能偏短而不会偏长。对于作出上述时间分配的原则姑置勿论,我们可以指出以下一点:除了人类的发展进度必然循着几何比例这一论据以外,我们还从古代技术的遗迹中普遍地发现一种渐进比例,在制度方面也同样可以看出这种比例。人类经历蒙昧阶段的时间比此后的全部经历还要长,而文明阶段所占据的时间不过是人类历史的一小片段,这一结论在人类学上是极端重要的。
人类中的两支,即雅利安族和闪族,由于多种血统的混合,由于食物的优越或占有地利,还可能由于上述原因综合在一起,因此最先脱离了野蛮状态。他们实质上是文明的建立者。 [22] 但是,毫无疑问,他们之作为一个明确的种族出现,相对说来是晚近的事情。他们的祖先混迹在一大群无所区别的早期野蛮人之中。雅利安族最初呈现的明确形象是与饲养家畜分不开的,当时他们已经是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和共同民族性的种族了。雅利安族或闪族不可能在野蛮阶段中期开始以前即已发展成为独立的种族,他们也不可能由于知道饲养家畜而立即从一大群野蛮人当中分化出来。
人类中最先进的一部分,当其处在进步过程的某一阶段时,似乎停步不前,直等到出现某一项重大的发明或发现,如饲养家畜或熔化铁矿之类,才产生一股新的、有力的向前迈进的冲动力。就在他们停滞不前之时,其他比较落后的部落仍在继续前进,并在不同程度上接近于与他们同级的社会状态;因为,只要是大陆相连的地方,所有的部落都必然会多多少少共享彼此的进步成果。所有的重大发明和发现都会自行向四方传播;但落后的部落在能够采用这些发明和发现之前必已领会了它们的价值。在大陆地区,某些部落曾居于领先的地位;但是,在一个文化发展阶段的过程当中,这种领先地位往往会多次轮换。在所有的阶段中,从许多实例可以看出,某些个别部落的文化联系和文化生活受到了破坏,接着他们自身便趋于衰落,这种现象必然在短时期内阻碍人类前进的潮流。然而,从野蛮阶段中期以后,雅利安族和闪族看来是代表了人类前进的主流,及至文明阶段以后,这个主流地位便逐渐为雅利安族所独占了。
上面谈到的这种总的看法,可以用美洲土著被我们发现时的状况来加以证实。他们在美洲大陆上开始进入蒙昧阶段;虽然他们在心智方面的禀赋不高,但大部分人都已脱离了蒙昧阶段而进入了低级野蛮社会;同时,还有一部分人,如南北美洲的村居印第安人,则进至中级野蛮社会。他们已经将骆马饲养为家畜,这是本大陆土产的四足兽中唯一可以指望经过饲养而致用的动物。他们也已经会把铜和锡熔合成为青铜。他们只缺少一项发明,一项最重大的发明,即熔化铁矿的技术;有了这项发明就能把他们推进到高级野蛮社会了。他们与东半球人类最先进的部分完全没有联系,不借助于他人而能从蒙昧状态下独自发展,我们从这一点来看,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进步是十分突出的。当亚洲人为欧洲人正在耐心等待接受铁制工具的恩惠时,美洲的印第安人也正推进到快要获得青铜的地步了,而从时间顺序来看,青铜是仅次于铁器的。在东半球这一段发展停滞的期间,美洲土著仍在前进;而当东半球通过野蛮阶段晚期和文明阶段最初的四千年的时候,美洲土著虽然还没有进到他们被发现时的状态,却已经十分接近于这种状态了。这就给予我们一个尺度,使我们能够衡量美洲土著在进步的竞赛中落后于雅利安族究竟有多久:这段时间也就是野蛮阶段晚期所经历的时间,还得加上文明阶段的年代。雅利安族系和加诺万尼亚族系 [23] 合起来为人类文化发展的五期的全部经验提供了例证,只有蒙昧阶段晚期的最初部分除外。
蒙昧阶段是人类的形成阶段。刚开始的时候,毫无知识,毫无经验,没有火,没有音节分明的语言,没有任何技术,处于蒙昧阶段的祖先们就在这种状态下着手进行伟大的战斗,首先是图生存,然后是求进步,直到他们免于猛兽之害而获得生命安全以及获得固定的食物为止。由于这些努力,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发达的语言,逐渐占据了整个大地。但是,社会的状态仍很原始,所以不可能成为人口众多的组织。当人类最先进的部分脱离蒙昧阶段而进入低级野蛮社会时,地球上全部人口必定为数不多。当时,人们抽象推理的能力很差,因此,最早的发明是最难以实现的。知识的每一个基本项目既经获得之后,就会成为继续向前推进的基础;但是,在悠久的岁月中,这一点当然是几乎觉察不出来,前进中所遇到的障碍同为了克服这些障碍所具有的能力几乎不相上下。蒙昧阶段的成就,就其性质言,并不是什么特别了不起的,但是,这些成就体现了人类在进入相当完善的阶段以前长期不懈地凭着简陋的手段所付出的数量惊人的顽强劳动。弓箭就是其中一例。
蒙昧人既不成熟,又无经验,而且还受着本身所具有的食色等低等动物欲望的支配,所以他们在智力和心理方面都很低下,虽然人们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是,那些燧石器和骨制品所保存下来的古代技术的遗迹、某些地区蒙昧人的穴居生活以及他们留下的骨骼,都对这一点提供了实证。现代那些处在低级发展状态的蒙昧部落的情况更为这一点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明,这些部落存留在地球上的一些孤立地区,就好像古代留下来的纪念碑一样。不过,这个伟大的蒙昧阶段却具有如下一些成就:音节分明的语言之形成以及这种语言发展到多音节阶段;两种家族形态的建立,还可能包括第三种家族形态的建立;氏族的组成——这种组织产生了第一种社会形态,所以这种社会名副其实地称为氏族社会。所有这些结论都包含在本书一开端就提出的命题之中,即:人类是从发展阶梯的底层开始迈步的;“近代科学要求我们对人类和人类的成就进行细心透辟的研究,以证明”这一命题。 [24]
同样,伟大的野蛮阶段之所以显得伟大也有四项非常重要的事迹,那就是:家畜的饲养、谷物的发现、建筑上的使用石材、铁矿熔化术的发明。最初,人们或许是在打猎时以狗为伴,后来就活捉其他动物的幼兽,很可能只是出于一种奇妙的想法,才把活捉的幼兽饲养下来。人们需要通过一定的时间和经验才能发现每一种动物的用途,才能找到大量饲养它们的方法,也才能懂得在饥饿的时候要耐着性子不去滥杀它们。倘若我们能够知道每一种动物被饲养的专史,那就会显示出一系列奇迹。人类究竟在什么样的偶然机会下进行这种实验,这是一个谜,但这种实验对后世人类的命运关系极大。其次一点,我们不得不认为,靠种植而获得淀粉食物乃是人类经验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在东半球,既已先学会了饲养动物,则栽培淀粉食物之重要性不如在西半球之甚;就西半球言,正是通过淀粉食物的栽培才把一大批美洲土著推进到低级野蛮社会,而把另一批推进到中级野蛮社会。即使人类始终没有超越中级野蛮社会,他们也已经具有过着一种比较舒适愉快生活的手段了。第三,由于使用土坯和石头来建筑房屋,开始出现了一种改进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显然将会刺激人类的心智能力和树立勤劳的习惯,这两者是进步的丰富源泉。然而,第四种发明,就其关系到人类的高度发展而言,必须看作是人类经验中最伟大的事迹,这是人类进入文明的准备。当野蛮人一步一步前进而发现了天然金属、并学会了将金属放在坩埚里熔化和放在模型里铸造的时候,当他们把天然铜和锡熔合而产生了青铜的时候,以及当他们更进一步地努力思考而发明了熔炉、于是从铁矿中提炼出铁的时候;他们争取文明的战斗便已十成赢得九成了。 [25] 人类具备了既能有锋刃又能有锋尖的铁器以后,进入文明自无问题。铁的产生是人类经验中无与伦比的一件大事,相形之下,所有其他的发明和发现都显得微不足道,或至少退居次要地位。有了铁,就产生了用金属制的锤、砧、斧、凿,和有铁铧的犁以及铁剑等;总之,我们可以说,文明的基础就是建立在铁这种金属之上的。没有铁器,人类的进步便停滞在野蛮阶段。如果他们未能跨越这道鸿沟,那么,直到今天,他们还会停留在野蛮状态之下。看来,人类产生熔铁的观念和方法很可能是绝无仅有的一次经验。对于这项知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明,我们应当归功于哪一个部落或种族呢?倘若能知道这一点,我们将会感到无比愉快。当时,闪族较雅利安族更进步,他们在人类当中居于最先进地位。他们给人类带来了拼音字母,那么,猜想铁的知识也归功于他们,这似乎不是不可能的。
在荷马时代,希腊部落已经取得了无数重大的进步成绩。他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常用金属,包括熔化矿石的方法,还可能包括炼铁成钢的方法;他们已经发现了各种主要的谷物,并知道种植技术以及在田野农业中使用犁;他们已经像前文所提到的那样成群成批地饲养狗、马、驴、牛、猪、绵羊和山羊。他们已经有了建筑术,建造一种用耐久材料构成的房屋,包括若干单间, [26] 并不止一层楼。 [27] 造船,兵器,纺织品,酿造葡萄酒,种植苹果、梨、油橄榄和无花果, [28] 舒适的服装,有用的工具和器皿,凡此种种均已出现而使人们得其用了。 [29] 但是,人类早期的历史已经湮没在过去的岁月中了。传说追溯到比这更早的一个野蛮阶段,而那是人们所不能理解的。语言已经发展到这样的水平:结构极好的诗篇几乎能够表现天才的灵感了。野蛮社会的结束阶段已把人类当中这一批人带到了文明社会的门口,他们受到已往的伟大成就的鼓舞,他们通过经验逐渐锻炼得又坚强、又灵巧,在其创造力的无限光辉之中还有着奔放不羁的想象力。野蛮阶段随着伟大的野蛮人的成果而结束。对于这个阶段的社会状态,后来的希腊、罗马著述者固然很了解;但对于这个时代以前的状况,对于以前的另具特色的文化和经验,他们却同我们一样茫然不晓;不过他们在时间上比我们更接近古代,所以能更清楚地看出今古之间的关系。他们很清楚地知道,在一系列发明和发现之中存在着一种先后关系,制度的发展也有着一种顺序,人类通过这些才能从蒙昧状态进至荷马时代的状态;但是,这两种状态之间相隔得很久很久,这似乎未曾有人谈过,甚至也未曾有人臆测过。
本章注释
[1] 埃及人可能已经发明了起重机(请看希罗多德书,2.125)。他们也已经有了天平。
[2] 拼音字母之出现,也和其他伟大的发明一样,是连续不断努力的结果。迟钝的埃及人改进他们的象形文字,经过若干形式,才形成一个由音符文字构成的方案,而他们所尽的力气也就到此阶段为止。他们能把定型的文字写在石头上了。随后出现了富于好奇心的腓尼基人,他们是最早的航海家和海上贸易者。不论他们以前是否熟悉象形文字,总之,他们似乎一跃就投入了埃及人所致力的工作,凭着天赋的灵感,他们解决了埃及人所梦想解决的问题。腓尼基人创造了由十六个符号构成的新奇的字母,及时地给人类带来了一种书面语言,人类由此有了写作和记载历史的工具。
[3] 斯特腊博书,1.2。
[4] 大麦κριθη,白大麦κρι λευκον——《伊利亚特》 5.196;8.564:大麦面粉αλφιτον——《伊利亚特》 11.631:由大麦和盐做成用以祭神的一种大麦饭ουλοχυται——《伊利亚特》 1.449:小麦πυρος——《伊利亚特》 10.756:黑麦ολυρα——《伊利亚特》 5.196;7.564:面包σιτος——《伊利亚特》 24.625:一块被圈围的五十亩土地πεντηκοντογυος——《伊利亚特》 9.579:一道栅墙ερκος——《伊利亚特》 5.90:一块田地αλωη——《伊利亚特》 5.90:用作田界的一圈石头——《伊利亚特》 21.405:犁αροτρον——《伊利亚特》 10.353;13.703。
[5] 房屋或邸宅δωμα——《伊利亚特》 6.390:用雪松建筑的堂室,栋宇高耸,芳香四溢。——《伊利亚特》 6.390:普里雅姆的宅院,其中有五十间房子,都是用磨光的石块建造的αυταρ εν αυτω πεντηκοντ’ ενεσαν θαλαμοι ξεστιο λιθοιο.——《伊利亚特》 6.243。
[6] 船只νηυς——《伊利亚特》 1.485:白帆λευκον ιστιον——《伊利亚特》 1.480:系锚的巨缆或小缆πρυμνησια——《伊利亚特》 1.476:桨ερετμος——《奥德赛》 4.782:樯ιστος——《奥德赛》 4.781:龙骨板στειρη——《伊利亚特》 1.482:船板δορυ——《伊利亚特》 3.61:长板μακρα δουρατα——《奥德赛》 5.162:钉ηλος——《伊利亚特》 11.633:金钉χρυσειοις ηλοισι——《伊利亚特》 11.633。
[7] 战车或乘车οχος——《伊利亚特》 8.389,565:四轮货车τετρακυκλος απηνη——《伊利亚特》 24.324:战车διφρος——《伊利亚特》 5.727,837;8.403:又战车αρμα——《伊利亚特》 2.775;7.426。
[8] 胄κορνς——《伊利亚特》 18.611;20.398:胸甲或战袍θωραξ——《伊利亚特》 16.133;18.610:胫甲κνημις——《伊利亚特》 16.131。
[9] 矛зγχος——《伊利亚特》 15.712;16.140:阿喀琉斯之盾σακος——《伊利亚特》 18.478,609:圆盾ασπις——《伊利亚特》 13.611。
[10] 剑ξιφος——《伊利亚特》 7.303;11.29:银装剑ξιφος αργυροηλον——《伊利亚特》 7.303:剑φασγανον——《伊利亚特》 23.807;15.713:双锋剑αμφηκες φασγανον——《伊利亚特》 10.256。
[11] 酒οινος——《伊利亚特》 8.506:甜酒μελιηδεα οινον——《伊利亚特》 10.579。
[12] 陶轮τροχος——《伊利亚特》 18.600:碾谷物的手磨μυλη——《奥德赛》 7.104;20.106。
[13] 亚麻布λις——《伊利亚特》 18.352; 23.254:亚麻布制的战袍λινοθωρηξ——《伊利亚特》 2.529:米内尔娃之袍πεπλος——《伊利亚特》 5.734:大衫χιτων——《伊利亚特》 10.131:羊毛外衣χλαινα——《伊利亚特》 10.133;24.280:地毯或被单ταπης——《伊利亚特》 24.280,645:席ρηγος——《伊利亚特》 24.644:披巾κρηδεμνον——《伊利亚特》 22.470。
[14] 板斧πελεκυς——《伊利亚特》 3.60;23.114,875:铲或鹤嘴锄μακελλον——《伊利亚特》 21.259。
[15] 钺或战斧αξινη——《伊利亚特》 13.612; 15.711:剑μαχαιρα——《伊利亚特》 11.844;19.252:斧或手斧σκεπαρνον——《奥德赛》 5.273。
[16] 锤ραιστηρ——《伊利亚特》 18.477:砧ακμων——《伊利亚特》 18.476:火钳πυραγρα——《伊利亚特》 18.477。
[17] 风箱φυσα——《伊利亚特》 18.372,468:熔炉,鼓风炉下端的斜膛χοανος——《伊利亚特》 18.470。
[18] 马ιππος——《伊利亚特》 11.680:不同品种的马:色雷斯马——《伊利亚特》 10.588; 特洛伊马,5.265:艾瑞克索纽斯有三千匹牝马τρισχιλιαι ιπποι——《伊利亚特》 20.221:扣环、辔头和缰绳——《伊利亚特》 19.339:驴ονος——《伊利亚特》 11.558:骡ημιονος——《伊利亚特》 10.352;7.333:牛βους——《伊利亚特》 11.678;8.333:牡牛ταυρος;牝牛βους——《奥德赛》 20.251:山羊αιξ——《伊利亚特》 11.679:狗κυων——(此处当补注书名:《伊利亚特》 ,原缺。——译者)5.476;8.338;22.509:绵羊οις——《伊利亚特》 11.678:公猪或母猪συς——《伊利亚特》 11.679;8.338:乳γλαγος——《伊利亚特》 16.643:一些盛满牛奶的桶περιγλαγεας πελλας——《伊利亚特》 16.642。
[19] 荷马曾提到一些天然金属;但早在他以前,人们还不知道用铁的时候就先已知道这些金属了。使用木炭和坩埚来熔化这些金属为熔化铁矿准备了条件。金χρυσος——《伊利亚特》 2.229:银αργυρος——《伊利亚特》 18.475:铜,指黄铜χαλκος——《伊利亚特》 3.229;18.460:锡,可能指白镴,κασσιτερος——《伊利亚特》 11.25;20.271;21.292:铅μολιβος——《伊利亚特》 11.237:铁σιδηρος——《伊利亚特》 8.473:铁轮轴——《伊利亚特》 5.723:铁棒——《伊利亚特》 7.141:铁车轮箍——《伊利亚特》 23.505。
[20] 据柏克曼的研究,对希腊人和拉丁人在知道用铁以前是否存在过真正的青铜一事颇为怀疑。他认为《伊利亚特》 中所提到的electrum是一种金和银的合金(约翰·柏克曼,《事物推源》 ,第4版,威廉·詹斯敦英译本,共二卷,伦敦,1846年,第2卷,第212页);他还认为罗马人的stannum乃由银与铅合成,与荷马所说的kassiterοn系同一物(同书,第2卷,第217页)。按后面这个词,我们通常释作锡。柏克曼在解释所谓青铜这种合成物时说:“照我的看法,这类东西大部分是用stannum制成的,这是名副其实的stannum,它含有贵重金属,不易熔化,所以比纯铜更为适用。”(同书,第2卷,第213页)他所观察到的这些情况仅限于地中海沿岸诸民族,在他们的地域内是不产锡的。我们在瑞士、奥地利、丹麦以及北欧其他地区发现若干斧子、小刀、剃刀、剑、匕首和身上的装饰品,据分析的结果,这些东西都是用铜和锡合成的,因之合于青铜的严格定义。而且,我们发现这些东西在相对关系上显然均早于铁器。
[21] 我们对语言起源问题的研究深度足可看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任何方案都会遭到重大的困难。这个问题似乎已经被放弃了,因为大家公认它是一个讨论不出结果来的问题。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一个语言资料方面的问题,不如说是一个研究人类发展规律、研究心智法则必然作用的问题。卢克莱修斯指出,在原始时代,人类靠声音和手势来结结巴巴地相互交流思想。(或出之以呼号,或无声而作态。——5.1021。)他已假定思想早于语言,而手势语言早于音节分明的语言。手势语言似乎是较原始的,它与音节分明的语言的关系,就好像姐姐之于妹妹。即使我们不说那些蒙昧人,就是在野蛮人当中,遇到他们彼此方言不同而要互相交谈的时候,仍然以手势为共同的语言。美洲土著就曾发展了一种这样的语言,由此可见,要形成一种适用于普遍交谈的手势语言是可能的。根据他们使用这种语言的情况来看,这种语言使用起来既很文雅,又富于表情,还能使人感到有趣。这是一种自然符号的语言,所以它具有通用语的要素。发明一种手势语言比发明一种音节语言要容易;而且,因为掌握手势语言也要方便得多,所以我们作出假定,认为手势语言之出现早于音节分明的语言。按照这种假定,则人类之发出声音最初是用来辅助手势的;等到这些声音逐渐具有固定的意义以后,便在这种意义范围内取代了手势语言,或者与手势语言结合在一起。这样也就促使发音器官的机能有所发展。我们假定,音节分明的语言从一开始起就有手势伴随着,这一点再也明白不过了。这两者至今仍然不可分离,正可以体现古代人心智活动习惯残余下来的痕迹。如果语言十分完备,还要再用手势来引申或加强语言的意义,那就会是一种错误。我们回溯语言的发展过程,当上推到较原始的形态时,就发现手势的成分在数量上大为增加而在表现方式上更为复杂,直到我们发现语言之依赖于手势乃至没有手势就根本无法理解其意义的程度。语言和手势均产生于蒙昧阶段,并肩发展,臻于兴盛,而在进入野蛮阶段很久以后,二者仍始终结合在一起,不过结合程度较轻而已。凡是急于想解决语言起源问题的人,最好充分注意手势语言所能提供的启示。
[22] 埃及人被视为闪族的远亲。
[23] 〔怀特注〕关于摩尔根对这个名词的解释见本书。
[24] 威廉·惠特尼,《东方学和语言学研究》 (纽约,1873年),第341页。
[25] 瑞士的一位工程师吉格勒先生在伯尔尼州发现了一些山侧熔炉的遗址,这些熔炉是用来熔化铁矿的,一同被发现的还有工具、残铁块和木炭。要建造一座这样的熔炉,得先在山侧掘开一个洞穴,然后用黏土在洞穴里砌成一个斜膛,在顶上筑成一个穹隆形的烟筒以通风。没有发现使用风箱的证据。似乎是把磨碎了的矿石和木炭交替重叠在斜膛上,煽风纵火以持续燃烧。燃烧的结果得出的是一块一块像海绵形状的半熔化的矿石,然后用锤打的方法把这些矿石锻成坚实的铁块。在一个厚度为二十英尺的泥炭层下面发现了一堆储存的木炭。这些熔炉不会属于刚刚知道熔化铁矿的时代;不过,它们却可能是接近于原始熔炉的复制品。请看路易·菲吉耶所著之《原始人》,修订版,爱德华·伯讷特·泰勒英译本(纽约,1871年),第301页。
[26] 普里雅姆的王宫。——《伊利亚特》, 6.242。
[27] 攸力栖兹的宅院。——《奥德赛》, 16.448。
[28] 《奥德赛》 7.115。
[29] 除了以上各注所列举的物品以外,我们还可以从《伊利亚特》中补列下述各项,作为进一步说明当时进步程度的例证:梭κερκις——22.448:织机ιστος——22.440:一种编织成的带子πλεκτη αναδεσμη——22.469:银盆αργυρεος κρητηρ——23.741:酒锺或饮杯δεπας——24.285:金酒锺χρυσεον δεπας——24.285:苇筐κανεον——24.626:十个金币χρυσου δεκα παντα ταλαντα——19.247:一种竖琴φορμιγξ——9.186,和κιθαρις——13.731:一种牧人的笛子συριγξ——18.526:镰刀或刈枝的小刀δρεπανη——18.551:捕鸟的网παναγρον——5.487:网眼αψις——5.487:一座桥γεφυρα——5.89:还有一道堤——21.245:铰钉δεσμοι——18.379:豆κυαμος——13.589:豌豆ερεβινθος——13.589:葱κρομυον——11.630:葡萄σταφυλη——18.561:一个葡萄园αλωη——18.561:葡萄酒οινος——8.506;10.579:三足祭坛τριπους——9.122:铜釜或镬λεβης——9.123:胸针ενετη——14.180:耳环τριγληνος——14.183:鞋或靴πεδιλον——14.186:皮革ρινος——16.636:一座大门πυλη——21.537:闩大门的栓οχευς——21.537。从《奥德赛》中可以补列下述各种:一个银盆αργυρεος λεβης——1.137:一张桌案τραπεζα——1.138:金杯χρυσεια κυπελλα——《奥德赛》,1.142:裸麦或斯佩耳特小麦ζεια——4.41:一个澡盆ασαμινθος——4.48:乳酪τυρος:牛乳γαλα——4.88:纺线杆或纺锤ηλακατη——4.131;7.105;17.97:银篮αργυρεος ταλαρος——4.125:面包σιτος——4.623;14.456:放着面包、肉和酒的桌案ευεστοι δε τραπεζαι σιτου και κρειων ηδ οινου βεβριθασιν——15.333:梭κερκις——5.62:床λεκτρον——8.337:黄铜匠把一柄斧子或手斧投入冷水中为了使它淬硬。
ως δ οτ ανηρ χαλκευς πεκυν μεγαν ηε σκεπνον
ειν υδατιψυχρω βαπτη μεγαλα ιαχοντα
φαρμασσων το γαρ αυτε σιδηρου γε κρατος εστιν——9.391:
盐αλς——11.123;23.270:弓τοξον——21.31,53:箭袋γωρυτος——21.54:镰刀δρεπανη——18.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