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勇敢的哈罗德 [1] 倒下的战场之上,诺曼人威廉 [2] 建立了一座名叫“巴特尔”的修道院 [3] 。这真是一座雄伟的建筑,虽然现在早已变为覆盖在藤曼之下的残垣断壁,但它也曾多年屹立不倒,见证了无数变迁和战乱。然而,威廉的当务之急却是彻底地征服英格兰人民;而这,正如您所知,不管对谁来说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他入侵了好几个城镇,一路烧杀抢掠;他让一片又一片的农田化为荒野;无数人为此丢掉性命。终于,在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甘德 [4] 的带领下,教士和人民的代表们一齐来到威廉的营地向他投降。而其他一些人则推举“刚勇王”爱德蒙之子埃德加 [5] 为王,可这最终也不了了之。埃德加逃到了苏格兰,因为他年轻美丽的妹妹是苏格兰王后。他并不是个多么重要的人物,所以也没几个人关心他做了什么。

终于,在圣诞节这一天,威廉在威斯敏斯特教堂 [6] 被加冕成为英格兰国王;此后他就被称作威廉一世,但世人更喜欢叫他“征服者”威廉。那可是一个奇怪的加冕典礼:其中一个主持典礼的主教用法语问在场的诺曼人,他们是否愿意立威廉公爵为王;他们当然点头称是。而另一个主教则用英语向撒克逊人提出同样的问题;他们做出了同样的回答,声音还特别响亮。但他们应答的声音传到了门外一个诺曼骑兵的耳朵里,他误以为这是英格兰人在造反,于是门卫立刻放火烧了周围的房子。可想而知,这造成了巨大的恐慌。就在这一片混乱之中国王和几个教士(他们早已被吓得抱成一团)被扔在了教堂里;他们只好匆匆忙忙地完成了加冕仪式。戴上王冠的那一刻,威廉宣誓他会尽最大的努力统治英格兰人民,绝不会输于过去最好的英格兰国王。可我们都心知肚明:有艾尔弗莱德 [7] 在先,威廉要兑现诺言恐怕并不容易。

数不胜数的英格兰贵族倒在了最后的血战之中。他们遗留下的土地和财产,再加上所有反抗者的财产,统统被威廉充了公,然后又作为奖赏发放给他麾下的诺曼骑士和贵族。这就是现今许多有名望的英格兰家族的发家史;而他们还相当为之自豪。

但是通过武力获取的东西只能用武力维持。这些贵族不得不在英格兰各地大兴土木、建造城堡,以保护他们的新财产。而且,不管国王怎么做,他都没办法如愿以偿地使这个国家太平起来。慢慢地,他将诺曼语言和传统引入英格兰;但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英格兰人都没改变他们的悲痛心情和复仇决心。当威廉渡海回去查看自己的诺曼底领地时,他留下自己同母异父的弟弟奥多 [8] 做摄政王。可奥多的镇压让英格兰人忍无可忍。为了夺回多佛尔 [9] ,肯特郡的人甚至请来了他们的老敌人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 [10] ——没错,当年就是在他的指使下,那个勇敢的多佛尔人才死在自己的壁炉前面。而赫里福德 [11] 的人们则在威尔士人的协助下,在“蛮人”埃德里克 [12] 的带领下,将诺曼人逐出了赫里福德郡。除此之外,一些失去土地的人们聚集在英格兰北部,一些在苏格兰,还有一些藏身于深林和沼地之中;但不管在哪儿,只要他们碰到诺曼人或者倒戈的英格兰人,这些绝望的流放者就揭竿而起,把敌人杀得片甲不留。他们甚至还密谋计划了一场针对诺曼人的大屠杀,就像过去那场对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大屠杀一样 [13] 。总而言之,全国上下的英格兰人都陷入一种残忍的情绪里无法自拔。

害怕功亏一篑,威廉国王急忙赶了回来,并试图用甜言蜜语让伦敦人民安稳了下来,但随后他就立刻出兵,残酷地镇压了各地反抗的人们,杀一儆百。在牛津 [14] 、沃里克 [15] 、莱斯特 [16] 、诺丁汉 [17] 、德比 [18] 、林肯 [19] ,和约克 [20] ,他攻下城镇,然后又对居民进行了无情的杀戮,无论年幼年长、是否有武器,他一个也不放过。在这些及其他城镇里,他把火焰和剑的恐怖效果发挥到了极致,真是惨不忍睹。溪水和河流被染得鲜红;天空被黑烟笼罩;田地里满是灰烬;路边上死尸成堆。这就是征服和野心的致命后果!虽说威廉是个生性残暴的人,但我不认为这场大破坏是他入侵英格兰的初衷。然而,暴力的果实只能靠暴力来维持;通过暴力,他把英格兰变成了一个大坟场。

就在这时,哈罗德的两个儿子——埃德蒙和戈德温 [21] 从爱尔兰渡海而来。他们带着一些战船,企图与诺曼人对抗,却最终吃了败仗。一波未平,一些藏在林子里的流放者又袭击了约克,害得那儿的管理者不得不向国王求援。于是国王派出一位将军带着一支庞大的军队强行占领了达勒姆 [22] 。达勒姆的主教在城外与将军进行了会面,警告他不要擅自进城,否则就会遇到危险。可将军完全没把主教的话放在心上;他带着全部人马浩浩荡荡地进入了达勒姆。那一晚,在达勒姆周围所有目所能及的山上都燃起了烽火。而当黎明到来时,早已集结起来的英格兰人突破城门冲进城里,见一个诺曼人就杀一个。随后,他们又请求斯堪的纳维亚人 [23] 来帮他们。斯堪的纳维亚人同意了,还带来两百四十艘战船;遭到流放的贵族们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齐心协力,他们占领了约克,并把那里的诺曼人通通赶了出去。没办法,威廉只好贿赂了斯堪的纳维亚人让他们离开,然后对英格兰人进行了残酷的报复;他的行为是那么的残忍,和这次相比,之前的火焰、剑影、焦烟、尘土、死亡、毁灭都不值一提!即使在一百年之后,当人们坐在冬日的壁炉边唱着忧郁的歌谣,或讲着悲伤的故事时,人们依旧会这么说:在诺曼人的恐怖统治之下,从亨伯河 [24] 到泰恩河 [25] ,所有的村庄都空无一人,所有的田地也空空如也;放眼望去,英格兰的土地只是一片荒凉的废墟;人和动物一起横尸遍地。

在那个时候,流放者们已经建立起一个所谓的“难民营”;它就藏匿在剑桥郡 [26] 的湿地当中。这些潮湿柔软的土地把其他人阻隔在外,就给流放者们提供了保护。在那里,他们隐藏在芦苇和草丛当中,把潮湿土地上升起的雾气当成屏障。在这些人之间有一个名叫赫里沃德 [27] 的英格兰人;当诺曼人入侵英格兰的时候,他恰好在佛兰德 [28] ,而他的父亲又在这个时候去世了,于是诺曼人便名正言顺地拿走了本该属于他的遗产。赫里沃德从其他流亡到弗兰德的英格兰人那里听到了这桩罪行,他气得火冒三丈,发誓要诺曼人付出代价。为了复仇,他也加入了“难民营”,并且变成了他们的领袖。他可真是个了不起的战士!诺曼人甚至怀疑他使用了巫术;就连威廉国王都不例外:虽然为了攻打这位“术士”,他已经在沼泽地上开出了一条三英里长的路,但威廉还是请来一位自称女巫的老妇人,打算以毒攻毒。为此,他们把她放进一座木塔里,推到部队的最前面。但是赫里沃德用了一把火,就把人和塔一起烧了个精光。战火使整片地区都变得封闭了起来,食物的来源自然也就被切断了。然而附近伊利修道院 [29] 的僧人们却受不了这些——要知道,他们可是过惯了安逸的生活!于是,他们偷偷告诉国王一条秘密小道,使得威廉得以偷袭营地。就这样,赫里沃德很快就被打败了;但至于他是在那之后平静地死去了,还是在杀了十六个敌人之后被杀了(有些古老的歌谣是这么说的),我就不得而知了。总之,他的失败也给“难民营”画上了句号。之后不久,国王在苏格兰和英格兰大获全胜,肃清了最后一批叛乱的英格兰人。如今围绕在他身边的都是诺曼贵族——多亏了英格兰贵族的财产,他们现在变得更加富有了。威廉还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一个调查,记录下来每个人的财产和领地;而这份文件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末日书》 [30] 。除此之外,他还立下法令,统一了晚上每户人家灭灯的时间:每当一个特定的钟声响起时,他们就得吹灭家中的蜡烛,熄掉炉火——这就是所谓的宵禁。威廉还引进诺曼服饰和礼节,使英格兰各地的诺曼人都变成了主人,而英格兰人就只能做仆人了。他撤掉了英格兰主教,把他们的职位重新分给了诺曼人。总而言之,他的一切所作所都说明一点:在任何方面,威廉都是真正的征服者。

但是,即便周围都是诺曼人,威廉的日子也没好过到哪里去。这些诺曼人贪得无厌,总想得到更多的英格兰财富;而他给的越多,他们就越贪婪——这一点就连神职人员都不例外。据我们所知,只有一个诺曼人明确告诉威廉,他来英格兰仅仅是为了尽他作为仆人的职责,而非为了抢夺其他人的财产。这个人名叫吉贝尔。我们不该忘记这个名字,因为不管他是谁,只要他是个诚实的人,我们都该记住他并对他表示尊敬。

可这还不是威廉全部的烦恼:除此之外,他儿子们整日争执,吵得他不得安宁。那时他有三个儿子还活着:“短袜”罗贝尔(因为他的腿很短) [31] ,“红发”威廉(因为他头发的颜色) [32] ,和“好学者”亨利(因为他非常好学) [33] 。当罗贝尔长大成人之后,他向威廉索要诺曼底,因为早在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在母亲玛蒂尔德 [34] 的协助下统治那里(虽然只是名义上的)。威廉拒绝了,这让罗贝尔又嫉妒又不满。于是,有一天,当他的兄弟们从阳台上泼水戏弄他时,愤怒的罗贝尔拔出剑,一口气冲上楼去要置他的弟弟们于死地,幸好被威廉给拦下来了。可就在这天晚上,他带着一些追随者离开了他父亲的宫廷,并试着强占鲁昂的一座城堡 [35] ,可最终没有成功。然后罗贝尔便把自己关在诺曼底的另一座城堡里拒绝出来。威廉只得围困了这座城堡。一天,两人相遇;罗贝尔根本没认出国王,就把他掀下了马,险些杀了他。当罗贝尔发现这竟是他父亲时,他急忙缴械投降,王后和其他贵族也帮着说情,两人才算是和解了。不过这和解来得并不彻底:没过多久,罗贝尔就跑到了海外,辗转在各个宫廷之间,四处抱怨。他是个放荡、粗心,而且轻率的人,整日和乐师、舞者混在一起,为了他们不惜一掷千金;可他的母亲爱他,经常不顾国王的命令让一个名为桑松的使者私自给他金钱供他挥霍。这让国王火冒三丈,他发誓要挖出桑松的双眼以作惩罚。绝望的桑松只得跑去做了一名僧人——也只有这样才能保命。他从此金盆洗手,这才保住了自己的眼睛。

正如你所见的这样,自从那场混乱的加冕典礼开始,为了维持他抢来的一切,征服者威廉可谓是不惜任何代价,用尽了残酷的手段和血腥的镇压。在整个统治生涯中,他一直为此奋斗着。他真是一个坚定大胆的人,而他的确也成功地实现了他的目标。

他爱财,更爱美食,但打猎才是他最爱的休闲活动;而他的确也沉溺其中,其狂热程度到了一定境界,以至于他下令扫平整片的村庄和城镇,就为了创造适合鹿生存的树林。虽然已经有了六十八处皇家森林,但他还不满足:他又在汉普郡 [36] 里清出来一大片土地,建了那里的第二座猎场;也是出于这个原因,那里被叫做“新森林” [37] 。成千的农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小房子被夷为平地,而他们只能携家带口露宿野外;他们对威廉的痛恨也就更加深了一层:他实在太无情了!难道他带给英格兰人民的痛苦还不够吗?所以,在威廉统治的第二十一年(同时也是最后一年),当他返回鲁昂 [38] 时,英格兰早已怨声载道;而就连他每个皇家猎场里的每棵树木上的每片树叶似乎都在诅咒他!所以,当他年轻的儿子里夏尔 [39] 在新森林中被一头牡鹿顶死时,人们都说这些被强行造出来的树林早晚也会对威廉的其他家庭成员实施报复 [40] 。

除了这些麻烦之外,征服者威廉还为了一些国土与法兰西国王争执不休。当他在鲁昂与国王讨论这些问题时,他经常卧床不起,还不得不吃药。这是医生们的要求,因为威廉实在变得太胖了。然而,这却被法兰西国王当成了笑话;他还常常以此开玩笑。威廉听说这事之后大方雷霆,他发誓会让国王为此后悔。于是,他集结了军队,浩浩荡荡地入侵了那些有争议的国土,把沿路的葡萄园、庄稼,和果园都付之一炬——这对他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了!不仅如此,他还烧了芒特 [41] 。然而最终倒霉的却是他自己:当他骑马走过炙热的废墟时,他的马不小心踩到一些燃着的余烬,突然受了惊。威廉被狠狠地向前一甩,正好顶在了马鞍前端突起的部分上,受了致命伤。整整六个星期,他都躺在鲁昂附近的一座修道院里,奄奄一息;然后他终于立下了遗嘱,决定把英格兰给“红发”威廉,把诺曼底留给罗贝尔,而对小儿子亨利,他只留给他五千磅。也正是到了弥留之际,威廉开始后悔自己在英格兰的所作所为。于是,他下令把钱分给英格兰多座教堂和修道院,还释放了政治犯(其实跟施恩于教堂比起来,这才是更好的忏悔方式);要知道,有些犯人已经在地牢里关了二十年了。

终于,在一个九月的清晨,当太阳冉冉升起的时候,国王被一阵教堂的钟声吵醒。“这是哪里的钟声?”他有气无力地问。人们告诉他这是圣玛丽礼拜堂的钟声。“那么,”他说,“我将我的灵魂托付给圣母。”说完,他便咽了气。

让我们先想想他的称号——征服者,然后再想想他的弥留之日吧!威廉才刚一咽气,他的医生、僧侣,和贵族都纷纷跑回去守住自己的财产,生怕一旦威廉的儿子们为了王位打起来,他们就会受到损失;而宫廷里的雇佣兵就开始掠夺财物。在这场不光彩的混乱中,国王的尸体被掀翻下床,在地上孤零零地躺了好几个钟头。哦征服者啊!如今被无数伟大的家族所赞颂的征服者,彼时被无数伟大的家族所忘却的征服者,你可知道,你该征服的是一颗真心,而不是英格兰!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教士们才带着祷文和蜡烛慢吞吞地“爬”了回来;还有一个名叫埃略昂的骑士自愿将威廉的尸体护送到卡昂 [42] (除了他没人愿接受这个苦差)。威廉被葬在由他自己创建的圣史蒂芬教堂 [43] 内。然而,他生前所钟爱的火焰即使在他死后也不放过他:就在尸体被放入教堂的时候,一场大火突然燃了起来。于是在场的所有人赶忙都跑了出去灭火,威廉再次被孤零零地抛在了那里。

他的葬礼也不顺利。就在他的尸体披着皇家礼袍,当着一大群人的面,即将被放入祭坛旁边的墓穴中时,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声叫喊:“这片地是我的!我父亲的房子曾经建在这里。可就是这个国王,他抢走了我们的土地和房子来建他的教堂。以上帝之名,我禁止他葬在我的泥土之下!”在场的教士和主教们深知这人说得有理,也知道国王总是拒绝还他公道,便给了他六十先令息事宁人。可即使这样威廉的尸体也没买到平静:坟墓太小,他们只好强行把尸体放进去,不想却弄裂了尸体。一阵恶臭立刻升了起来,人们急忙冲到外面。于是,第三次,威廉被留下一个人。

至于威廉的三个儿子,他们显然没有参加父亲的葬礼。那么他们又在哪儿呢?罗贝尔在法国或者德国,混迹于乐师、舞者,和赌徒之间;亨利带着钱匣子走得远远的;而“红发”威廉正全速赶往英格兰,迫不及待地向他的王冠和皇家国库冲去。

[1] 哈罗德(Harold II Godwinson,约1022-1066),哈罗德二世,最终于1066年被诺曼军队杀死,戈德温伯爵之子,勿于“野兔腿”哈罗德(哈罗德一世)混淆。(译注)

[2] 诺曼底公爵威廉(William,Duke of Normandy,约1028-1087),为诺曼底公爵罗伯特(注释[25])的私生子,继承诺曼底公爵爵位时年仅七岁,在加强并巩固了他自己和诺曼底的地位和力量之后,他开始将目光投向英格兰,并在“忏悔者”爱德华去世后提出继承英格兰王位(据说爱德华曾许诺将王位传给他)。最终,在1066年10月,威廉率领诺曼舰队在英格兰登陆,并击退了盎格鲁-撒克逊军队,成为了第一位诺曼血统的英格兰国王,开始了英格兰的盎格鲁-诺曼时期。为此,他也被称为“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译注)

[3] 巴特尔修道院(Battle Abbey),坐落在东萨塞克斯郡的巴特尔,建立在黑斯廷斯战役的旧址之上以纪念威廉的胜利。

[4] 斯蒂甘德(Stigand),出生年月不祥,自诺曼征服之前就任坎特伯雷大主教一职,在征服者威廉之前曾服侍过多位撒克逊国王;死于1072年,死后财产被充公。(译注)

[5] 埃德加·阿塞林(Edgar Ætheling),威赛克斯皇室的最后一员,曾于1066年被推选为英格兰国王,可他最终投降效忠威廉;他的父亲“刚勇王”埃德蒙(Edmund II,Ironside,约989–1016),又称埃德蒙二世,英格兰国王,1016年4月至10月在位。根据《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记载,他因勇猛抗击斯堪的纳维亚人入侵而被称为“刚勇王”。(译注)

[6]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 坐落在英国伦敦议会广场西南侧,正式名称为“圣彼得联合教堂”。它最初由笃信宗教的国王忏悔者爱德华于1050年下令修建,1065年建成。现存的教堂为1245年亨利三世时重建,以后历代都有增建,直到15世纪末才告竣工。 (译注)

[7] 艾尔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849-899),韦塞克斯国王,公元871至899年在位,曾统帅臣民成功抗击北欧海盗入侵。他善于学习,鼓励教育,翻译过大批古典名著,并编纂《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Anglo-Saxon Chronicle),大力完善国家的法律体系和军队结构。(译注)

[8] 奥多(Odo),出生于11世纪三十年代前期,卒于1097年;肯特伯爵,贝叶主教,是征服者威廉的母亲再嫁之后诞下的儿子。(译注)

[9] 多佛尔(Dover),位于英格兰肯特郡的海港城市,距离法国城市加来很近,因此成为英国最繁忙的海港之一。(译注)

[10] 指尤斯塔斯二世(Eustace II,Count of Boulogne),于1049年起享有布洛涅伯爵的称号。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忏悔者爱德华的妹妹戈达(Goda或Godgifu)。后作为诺曼底公爵威廉的亲信之一于1066年10月14日参加了黑斯廷斯战役;作为奖赏,他获得了大量英格兰的土地。(译注)

[11] 赫里福德(Hereford),赫里福德郡的最大城市,位于英格兰西南部,临近威尔士。(译注)

[12] “蛮人”埃德里克( Edric the Wild)活跃于1068年至1070年间,是西米德兰兹地区反抗军的核心人物;几次攻打位于赫里福德的诺曼城堡未果之后逃到威尔士;最终于1069年被威廉击败并投降。(译注)

[13] 997至1002年,英格兰不断遭受斯堪的纳维亚人的侵扰,国王埃塞雷德听说他们要杀掉自己和朝臣们,继而占领英格兰土地,便于1002年11月13日下令屠杀英格兰境内的所有斯堪的纳维亚人。这一事件被称作圣布赖斯日屠杀(St. Brice's Day massacre),圣布赖斯是法国天主教图尔教区的主教,11月13日是其斋戒日。这场屠杀被视为1003年斯韦恩入侵英格兰的导火索。(译注)

[14] 牛津(Oxford),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牛津郡,是英格兰最古老大学——牛津大学的发源地。(译注)

[15] 沃里克(Warwick),位于英格兰中南部的郡治,坐落在埃文河畔;其著名古迹——沃里克城堡就是由诺曼人于1068年建造的,以巩固诺曼人在本地区的统治。

[16] 莱斯特(Leicester),英格兰东米德兰兹莱斯特郡的单一管理区,是一座由罗马人建造的城市。(译注)

[17] 诺丁汉(Nottingham),英格兰东米德兰兹诺丁汉郡的单一管理区,现为一座以工商业为主的城市。(译注)

[18] 德比(Derby),英格兰米德兰兹德比郡的单一管理区,坐落在德温特河畔。(译注)

[19] 林肯(Lincoln),英格兰中东部地区林肯郡郡治城市,其教堂拥有主教地位,因此也是一座主教座堂城市。(译注)

[20] 约克(York),英格兰东北部城市,位于北约克郡,是该郡的最大城市。(译注)

[21] 哈罗德·戈德温与他的第一个妻子——“天鹅颈”或“美人”伊迪丝(Edith Swannesha)的儿子,均生于1049年;哈罗德与伊迪丝按照斯堪的纳维亚传统结婚,所以通常被基督教教士认为是非法婚姻;埃德蒙与戈德温于1068年在爱尔兰高王的帮助下入侵英格兰并在之后的几年活跃于康沃尔郡内,但最终两人都死于爱尔兰,原因不明。(译注)

[22] 达勒姆(Durham),位于英格兰东北部的自治市,以诺曼时期建造的达勒姆教堂和城堡为名;著名的达勒姆大学也坐落在那里。(译注)

[23] 斯堪的纳维亚在地理上是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包括挪威和瑞典,文化与政治上也包括丹麦,这些国家彼此视对方属于斯堪的纳维亚。虽然他们政治互相独立,共同的称谓却显示了他们的文化和历史有深厚的渊源。斯堪的纳维亚一词对于世界各地的人有不同的含义,但北欧国家才是称呼三个斯堪的纳维亚王国(挪威、瑞典和丹麦)以及两个共和国(芬兰、冰岛)的正式名称;这里的称呼虽为“Danes”,但其指的确是来自同一个文化历史背景的北欧多国国民,还非只有“丹麦人”。(译注)

[24] 亨伯河(River Humber),实际上只是一个河口;起源于英格兰长河乌兹河和特伦特河的交互处,最终汇入北海。(译注)

[25] 泰恩河(River Tyne),位于英格兰东北部的长河,起源于苏格兰-英格兰边境,止于诺森伯兰的赫克瑟姆镇。(译注)

[26] 剑桥郡(Cambridgeshire),位于英格兰东部,管理五个地区和彼得伯勒(剑桥郡最大城市,为单一管理区)。(译注)

[27] 赫里沃德(Hereward),一般被后世称为“流放者”或者“守护者”赫里沃德(Hereward the Outlaw和Hereward the Wake);他的事迹主要记载于《撒克逊编年史》(The Saxon Chronicles)、《伊利之书》(Book of Ely)、《末日书》(The Doomsday Book),和《赫里沃德事迹》(The Deeds of Hereward)等,但均以传奇为主,缺乏历史准确性;一般认为他早年时曾被“忏悔者”爱德华放逐,在英格兰遭到入侵、他的家族财产被诺曼人掠夺之后,他回到英格兰,以伊利岛为基地,带领其他失去财产和土地的英格兰人抗击诺曼人;最终要么被杀,要么在与国王威廉和解后终老一生。(译注)

[28] 佛兰德(Flanders),一个历史地区,除了涵盖如今比利时北部的弗拉芒大区之外,还包括法国北部和荷兰南部的一部分。(译注)

[29] 伊利岛(Isle of Ely),位于剑桥郡伊利的古城区,由于早年被泥沼围绕而被称为“岛”。在这里设有主教座位,以伊利大教堂而闻名。(译注)

[30] 《末日书》(Doomsday Book,也拼写为Domesday Book,为1086年完成的大规模调查记录,类似现在的人口普查;在威廉平定了英格兰叛乱之后,他展开了此次调查以了解他新的国土;主要目的是调查每个人的财产,以便规定税目;之所以被称为“末日”,是为了强调本书的权威性和最终性。(译注)

[31] “短袜”罗贝尔或者罗贝尔二世(Robert Curthose,约1054-1134),“征服者”威廉与佛兰德的玛蒂尔德的长子,于1087至1106年间为诺曼底公爵;曾试图夺取英格兰王位,却以失败告终;他的外号“短袜”来自法语Courtheuse。(译注)

[32] “红发”威廉(William Rufus,约1056-1100),或威廉·鲁弗斯、威廉二世,“征服者”威廉和玛蒂尔德的三子,1087年至1100年为英格兰国王;他的外号鲁弗斯(Rufus)在拉丁语中意为“红色”,有人说是因为他的发色,但也有人说是因为他的脸色;威廉二世最终在打猎时身亡,死因不明。(译注)

[33] 亨利一世(Henry I,约1068-1135),“征服者”威廉的小儿子,因为其对知识的热情而被后世称为“好学者”(法语beau-clerc);在1100年威廉二世去世之后,他击败自己的哥哥罗贝尔成为英格兰国王,从此被称为亨利一世;而在1106年,他再次击败罗贝尔,成为了诺曼底公爵;他卒于1135年。(译注)

[34] 佛兰德的玛蒂尔德(Matilda of Flanders,约1031-1083),佛兰德伯爵鲍德温五世的女儿,“征服者”威廉一世的妻子,英格兰王后。(译注)

[35] 这里出现的城堡并不是如今的鲁昂城堡(Rouen Castle);现今的鲁昂城堡始建于1204年,由当时的法国国王腓力二世所建。(译注)

[36] 汉普郡(Hampshire),位于英格兰东南端,首府为温切斯特(Winchester)。(译注)

[37] 新森林(New Forest),位于英格兰南部、汉普郡的西南角,并延伸至与之相邻的威尔特郡;于1079年由征服者威廉创立;是一座皇家猎场,主要用于猎鹿。(译注)

[38] 鲁昂(Rouen),中世纪诺曼底公国首府,现为法国上诺曼底(Haute-Normandie)大区首府。(译注)

[39] 诺曼底的里夏尔(Richard of Normandy),“征服者”威廉与玛蒂尔德的次子,出生于1054年,死于1069到1075年之间;最终被葬在温切斯特教堂。(译注)

[40] 这里暗示的其实是“红发”威廉(威廉·鲁弗斯);在里夏尔死后三十多年后,“红发”威廉也死在这片森林里。(译注)

[41] 芒特拉若利(Mantes-la-Joie),位于法国中北部,是法兰西岛大区内的一座市镇(commune);该城介于鲁昂和巴黎之间,所以一直是法兰西国王和诺曼底公爵的争执之地。(译注)

[42] 卡昂(Caen),位于法国西北部,是下诺曼底大区的首府;距离英吉利海峡只有十五公里;城内留有很多征服者威廉统治时期的历史建筑,但这座城市在二战中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译注)

[43] 圣斯蒂芬教堂(St Stephen’s Church),也叫圣艾蒂安教堂或男士修道院(Abbaye aux Hommes),与邻近的女士修道院(Abbaye aux Dames)相对应。本笃会教堂,是诺曼底地区最付盛名的罗马式建筑之一;两座修道院均有威廉夫妇出资所建,作为对于他们两人婚姻的忏悔(两人是表亲关系);征服者威廉死后被葬在男士修道院,而玛蒂尔德死后则葬于女士修道院。(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