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一八九年,在伤透了父亲的心后,“狮心”理查 [1] 成功地继承了亨利二世的王位。我们知道,他打小就很叛逆。可当他坐上王位,面对着随时有人会背叛自己的情况,他才意识到背叛是多么的邪恶。在这番伪善的顿悟之后,他狠狠地惩罚了所有带头协助他反叛父亲的人。他的行为充分地展露了他的本性,也警告了那些阿谀奉承之徒——永远不要相信“狮心王“。
不仅如此,他还囚禁了亡父的司库,直到他将所有国库财产连同自己的全部钱财拱手交出才被从地牢里放出来。不管是不是有颗狮子的心,反正理查已经狮子大开口,占走了这个可怜人的大部分财产。
他在威斯敏斯特 [2] 举行了盛大的加冕仪式:四位领主各执一支长矛,为国王撑起丝质华盖的四角,步向大教堂。在加冕当日,还发生了一起针对犹太人的可怕谋杀,这似乎让不少自称基督徒的野蛮人相当开心。国王下过令,禁止犹太人(虽然他们是英格兰最精明的商人,却总是招人厌恶)在仪式上出现。可犹太人还是带着礼物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伦敦来,向新君主表达自己的敬意。有些犹太人甚至还冒险进入了威斯敏斯特厅,他们的礼物倒也被欣然收下了。现在想来,应该是当时的人群中有些聒噪的家伙,假装自己是个敏感的基督徒,对此事大吼大叫,还揍了一个想要从大厅门口带礼物进去的犹太人。暴乱即刻展开;已经进入大厅的犹太人被赶了出来;一些暴徒干脆大吼着说,新国王已下令要消灭这个信异教的种族。于是人群冲到了狭窄的街道上,对犹太人是见一个杀一个。等户外的犹太人都杀光了,他们又将矛头指向躲在房子里紧闭门窗的犹太人。他们疯狂地跑过大街小巷,冲进所有有犹太人居住的房子,用匕首刺、用长矛扎,甚至还把老人孩子从窗户扔到楼下燃起的火堆上。这令人发指的暴行持续了一天一夜,可在那么多施暴者里,只有三人受到惩罚被处以死刑,理由竟还不是烧杀抢掠犹太人,而是烧了一些基督徒的房子。
理查国王是个身材魁梧、性格急躁的人,脑子里成天就想着如何打暴别人的脑袋。他简直等不及想要率领一支大军前往圣地东征。不过就算是去圣地,没钱也建不起一支大军。于是他变卖了皇家领地,甚至连国家的高级官位都卖了换钱。只要出价高,无论有没有统治才能的贵族都被他任命来管理英格兰子民。通过这些途径,再加上高价卖赦免书和贪婪地压榨,他攒了一大笔钱。随后,他就任命了两个主教在他外出期间帮忙处理国家事务,并把大量权力和财产交到了弟弟约翰 [3] 的手上,以巩固二人关系。能当上英格兰的摄政王,这可是约翰求之不得的事;这个狡猾的人衷心支持远征,可心里的小算盘却一点也不含糊:“仗打得越多,哥哥战死的可能性就越大;到那时候,我就是约翰国王了!”
不过在新整备的部队出发之前,士兵们又和普通民众一起,对不幸的犹太人施以暴行。在很多大城市,数以百计的犹太人都被极其残忍地杀害了。
在约克郡,一大群犹太人趁地方长官不在,躲在城堡里避难。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都曾亲眼看着自己的妻儿被杀。现在长官回来了,要求进入城堡。“可是,长官啊,我们怎么能让您进来呢?”犹太人在城墙上说,“只要我们打开一点点门缝,您身后怒吼的人群就会冲进来杀了我们啊。”
原本就心怀偏见的长官一听,更是怒从中来;他干脆对人们说他允许他们杀犹太人。于是,在一个一身白衣的狂热恶修士的带领下,人们袭击了城堡,时间长达三天。
领头的犹太人名叫约森(他是个拉比 [4] ,或者说是牧师),他对其余同伴说:“弟兄们,外面的基督徒正在砸门砸墙,不久就会攻进来,我们已经走投无路了。我们和妻儿都难逃一死,与其死在基督徒的手上,还不如自我了断。我们把珠宝钱财都烧了,然后把城堡点着,慷慨赴死吧!”
除了个别人犹豫不决之外,大多数人都照做了。他们把所有贵重物品都付之一炬,然后点燃了城堡。包围着他们的是冲天火光,鲜红似血,烈焰在嘶吼迸溅。约森割断了爱妻的喉咙,然后自尽。其他有妻儿的人也都忍痛弑亲。当外面的民众破门而入时,他们看到的除了几个缩在墙角发抖的人之外(这几个人很快也被杀了),便只有成堆的余烬和遍地如烧焦树枝一般的黝黑躯体。要知道,这些东西在不久之前还是活生生的人,还和他们一样,是造物主用慈爱的手塑造出的生命啊!
以这样一件糟糕的事为开头,理查和他的部队军容不整地踏上了前往圣地的东征之路。英格兰国王和他的老朋友法兰西国王腓力 [5] 携手合作,首先检阅了共计十万人马的军队。随后他们兵分两路,相约在西西里岛的墨西拿 [6] 会师。
理查国王的妹妹 [7] 嫁给了这里的国王,不过国王已死,他的叔叔坦克雷德 [8] 篡夺了王位,把这位皇室寡妇投入了监狱,还侵占了她的财产。理查强烈要求释放他的妹妹,并且归还她的土地,(依照岛上的皇室惯例)给她应得的金制桌椅、二十四个银杯和二十四个银碟。迫于理查的强势,坦克雷德屈服了。但法兰西国王却心生妒意,抱怨英格兰国王企图专制墨西拿岛乃至全世界。理查却对此置若罔闻,在接受了两万枚金币的礼赠之后,还让他年仅两岁的、漂亮小外甥亚瑟和坦克雷德的女儿定了亲。我们后面还会说到漂亮的小亚瑟的。
西西里事件就这样兵不血刃地解决了,理查一定很失望。他把妹妹带走,顺便还带了一位名叫贝伦加丽娅 [9] 的美丽姑娘。后来贝伦加丽娅被埃莉诺皇后 [10] (您该记得她长期在狱中,不过理查登基后就把她放出来了)带到了法兰西,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她便成为了理查的妻子,并跟随他们乘船前往塞浦路斯 [11] 。
理查很快就享受到打斗的乐趣了。英格兰的部分军队在塞浦路斯岛海岸遭遇船只失事,并被当地居民抢劫,当地国王却坐视不管,于是双方就打了起来。理查轻而易举地打败了这位可怜的君主,还抓走了他惟一的女儿给贝伦加丽娅作伴,国王则被铐上了银脚镣。此后,理查便带着母亲、妹妹、妻子还有被俘的公主一起航行,很快就来到了阿卡城 [12] 。此时法兰西国王已经率领舰队沿着海岸包围了这里,却久攻不下,因为他的部队饱受撒拉逊人的袭击以及瘟疫之苦。土耳其人民勇敢的苏丹 [13] 萨拉丁 [14] 当时率领大军在四周的山上勇敢地守卫着这片土地。
这支十字军联军基本没有意见一致的时候,不过吃喝玩乐或是吵起架来倒是沆瀣一气。不管走到哪儿,他们都不分敌友地与人一同放纵,搅得一方不得安宁。法兰西国王嫉妒英格兰国王,英格兰国王也嫉妒法兰西国王,两个国家粗暴散漫的士兵们之间也都心存妒意。结果连在是否要联合攻打阿卡的问题上两个国王一开始都达不成一致。而两人终于吵完这一架准备攻打时,撒拉逊人却承诺要让出阿卡,把圣十字森林给基督徒,还要放了所有基督徒俘虏,再支付二十万枚金币。约定期限是四十天,可撒拉逊人却没能按时兑现,于是理查国王就将三千名左右撒拉逊囚犯带到营前,当着他们同胞的面将他们全部杀害。
法兰西国王并没有参与这场屠杀,因为他既反感英格兰国王的傲慢行事,也急于料理自己的国土,而且在这炎热的沙漠国度呼吸着不健康的空气身体也吃不消了,所以当时的他正要率领大部人马返程回国。没有了法兰西国王的陪伴,理查照样继续留在东方打仗,在将近一年半的时间里历经了无数风险。每夜行军休息时,传令官都要吼三声“拯救圣墓 [15] !”来提醒士兵们不忘使命。然后所有士兵都跪下说“阿门!”无论行军还是驻营,军队既要持续与炎热的空气和一望无垠的沙漠作斗争,还要对付勇敢的萨拉丁所率领的撒拉逊士兵。疾病与死亡,战斗与伤痛总是如影随形。可即便困难重重,理查国王还是像巨人一样战斗着,辛苦如常。在他入土为安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撒拉逊人还口耳相颂他那把由二十磅 [16] 英格兰钢铁铸成的利斧。如今,不管是那些撒拉逊人还是基督徒都已化作尘土,可如果有匹撒拉逊人的马对路边的什么东西表现出惊恐,它的主人还会叫道:“你怕个什么劲啊,傻瓜?难道你以为理查国王在那后面吗?”
论起对这位国王的英勇威名的崇敬之情,没人比得上萨拉丁。他是个骁勇大度的对手;理查生病发烧时,萨拉丁甚至派人送去了大马士革 [17] 的新鲜水果和山顶积雪。平时二人频繁有礼地互通消息;可骑上马后,理查国王会毫不留情地斩杀撒拉逊人,萨拉丁也会把基督徒杀得片甲不留。就这样,理查在阿尔苏夫 [18] 和雅法 [19] 战了个畅快淋漓。不过在阿什凯隆 [20] ,理查却无所事事了,他便决定为加强防御而重建部分被撒拉逊人破坏的防御工事。奥地利公爵 [21] 过于自傲,不愿做这种小事,于是被理查踢出了同盟。
部队终于逼近了圣城耶路撒冷 [22] 。此时所有的妒忌、争吵和打斗都消停了,理查的部队和撒拉逊人达成了三年零三个月零三天零三个小时的停战协议。在高尚的萨拉丁的庇护下,英格兰基督徒们免遭撒拉逊人的报复,拜谒了我们救世主的陵墓。随后,理查国王带着一小支部队从阿卡起航回国了。
不过船在亚得里亚海 [23] 出了事,他不得不改名换姓,并试图穿过德意志。德意志有很多人曾在骄傲的奥地利公爵的带领下在圣地服过役,而这位公爵恰恰就是被踢出同盟的那位。有些人一下就认出了引人注意的理查国王,偷偷给公爵报信。公爵立马把他关在了维也纳 [24] 附近一家小旅店里。
麻烦的君主被关了起来,公爵的主子们——德意志皇帝和法兰西国王都很高兴。通过一起干坏事建立起来的友谊从来都不是真诚的。法兰西国王以前是理查背叛他父亲的同伙,现在却已经变成了彻头彻尾的仇敌。腓力谎称理查在东方的时候设计要毒死他,便指控他谋杀挚友;他还贿赂德意志皇帝,要对他严加看管。终于,在这两位国君的密谋之下,理查在德意志法庭上受到上述罪行及很多其他罪行的指控,但他强有力的辩护使很多在场人员都被他的口才和真情折服。审判者们最终裁决,在接下来的刑期内,理查应受到符合尊严的对待,并且在缴纳大笔赎金后应被释放。英格兰人很乐意交这笔钱。然而等埃莉诺皇后带着赎金到了德意志之后,她却遭到了拒绝。为了儿子,她只得向德意志帝国的每一位亲王苦苦恳求,终于打动了对方;国王被释放了。法兰西国王随即给约翰亲王写信:“小心,恶魔解开枷锁了。”
约翰亲王害怕哥哥是有道理的,因为在哥哥被关期间约翰背叛了他。他偷偷与法兰西国王勾结,向英格兰贵族和人民郑重宣告:他的哥哥已死。但他篡夺王位未遂。如今约翰身在法兰西埃夫勒 [25] ,这个最卑鄙最无耻的人,自然也就想到了个卑鄙无耻的计策来让哥哥原谅自己。他邀请驻守当地的法兰西官员共进晚宴,然后把他们全杀了,夺取了这座要塞。然后,他赶紧来到理查面前跪下,企图用这件事来讨好“狮心王”,埃莉诺王后也帮忙说情。“我原谅他了,”国王说,“但他很快就会忘掉我的宽恕,我希望我也能这么容易就忘掉他对我的伤害。”
理查在西西里的时候,英格兰国内并不太平:他任命来帮他管理国家的两个主教中,一个将另一个抓了起来,还搞得大张旗鼓,好像他就是国王一样,野心昭然若揭。在此事传到远在摩西拿的国王耳朵里之后,他重新任命了一位摄政人。犯错的主教——他的名字是朗香——则打扮成女人逃到了法兰西,并在那里得到了法兰西国王的鼓励和支持。腓力的种种过分行为让理查怀恨在心。他很快回国,受到了热情民众的盛大欢迎,然后马上在温彻斯特重新接受了加冕。他要让法兰西国王看看,解开枷锁的恶魔到底是个什么样。就这样,在理查的盛怒之下,又一场恶战打响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国内又涌现出了新的问题。穷人不满负税比富人重,他们找到人称“大胡子”的威廉·菲兹·奥斯伯特 [26] 做精神领袖;此人领导了一个五万人的秘密社团。但后来他还是暴露了行踪,刺中第一个抓住他的市民之后,他英勇地搏斗着,退进一座教堂里,并在那儿呆了四天。有人放了火,他浑身包裹着火焰从教堂里跑出来,但并没有死,人们就把他拴在马尾上拖到了史密斯菲尔德 [27] ,他在那儿被处以绞刑。长久以来,杀人灭口一直是堵住人民喉舌的惯用伎俩;不过根据历史经验,我觉得大家会明白这种一杀了之的办法根本不能挡住人民的声音。
除了偶尔的间歇,英法战争一直继续进行着。有位名叫维德马的利摩日子爵 [28] 偶然在领地内发现了古钱币的宝藏,作为臣子,他将一半钱币献给了国王,可国王却想拿走全部。子爵断然拒绝。于是国王便将他围困在城堡内,发誓要摧毁城堡,然后吊死所有反抗他的人。
在这片土地上流传着一首奇怪的老歌,大意是说一支来自利摩日的箭将会射死理查国王。一个守卫城堡的年轻人名叫伯特兰·德·古尔东,他也经常在冬夜里听到或唱起这支歌。当他从壁垒上看到国王只在一个长官的陪同下骑马在城墙下巡视时,他的脑中再次响起了这首歌谣。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决定掏出一支箭,认真地瞄准,从牙缝里挤出一句“上帝保佑,箭啊,快飞吧!”然后弓箭离弦,正中国王的左肩。
伤口一开始并不严重,但国王只得退回帐中指挥作战,无法亲自上战场。城堡被攻下了,国王也遵照誓言,吊死了每个反抗者。不过伯特兰·德·古尔东除外,因为皇室决定要留着他。
那时不成熟的医疗手段使得国王的伤口恶化了,国王自知时日不多,他就叫人把伯特兰·德·古尔东带进帐中。年轻人拖着沉重的镣铐被带了进来,理查死死地盯着他,他也死死地盯着国王。
“无赖!”理查说,“我对你做了什么,你非得要我的命?”
“你对我做了什么?”年轻人答道,“你亲手杀了我的父亲和两个兄弟,我也将被你绞死。让我现在就死了吧,随便你怎么折磨我。让我欣慰的是,不管你怎么折磨我,你都难逃一死。是我让天下人摆脱了你!”
国王再一次死死地盯着这个年轻人,年轻人也毫不畏惧地瞪着他。或许,垂死的国王又想起了萨拉丁,那个不是基督教徒却心胸豁达的对手。
“年轻人啊!”他说,“我原谅你了,你走吧!”然后转向受伤时与他同行的长官:
“解开他的镣铐,给他一百先令,让他走吧。”
然后他躺进床榻里,黯淡的眼前蒙上了一层浓雾,他时常休憩的这个帐子也变得模糊了起来。他死了,享年四十二岁,统治十年。但他最后的这个命令没被遵守,军官活剥了伯特兰·德·古尔东的皮,然后吊死了他。
悲伤的气氛有时会穿越世代,比那二十磅钢铁铸成的战斧还要持久。直到现在,还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讲述沦为阶下囚的国王是如何被发现的。布隆德尔 [29] ——理查最喜欢的吟游诗人——一直忠心地寻找着主人,在很多外国堡垒和监狱阴森的墙壁外吟唱。他是那么坚定不移,在那些墙壁外都留下过他的歌声。终于有一天,他从地牢里听到了熟悉的回音,狂喜地叫道:“哦,理查,哦,我的国王!”如果您愿意,您可以选择相信这个故事,毕竟有好多比这坏得多的事情也更加轻易地被人相信了。理查自己也是个吟游诗人。如果他不是王子,可能会好好做人,离开人世的时候也不会欠下这么多血债了吧。
[1] 英格兰的理查一世(Richard I of England,1157-1199),亨利二世和阿基坦的埃莉诺的三子,于1189年继任英格兰国王。因其在战争中总是一马当先,犹如狮子般勇猛,因此得到“狮心王”(Lionheart)的称号。(译注)
[2] 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英格兰大伦敦下属的一个拥有城市地位的伦敦自治市,是英国的行政中心,今天的英国国会威斯敏斯特宫就位于威斯敏斯特境内。[译注]
[3] “无地者”约翰(John Lackland,1166-1216),亨利二世和阿基坦的埃莉诺的小儿子,1199年起任英格兰国王。在他的统治中,诺曼底被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占领,直接导致了英格兰安热万帝国的崩塌,并未法兰西卡佩王朝的崛起奠定了基础。(译注)
[4] 拉比(Rabbi)是犹太人中的一个特别阶层,主要为学者,是老师,也是智者的象征。犹太人的拉比社会功能广泛,尤其在宗教中扮演重要角色,为许多犹太教仪式中的主持。(译注)
[5] 腓力二世(Philip the Second,1165-1223),法兰西卡佩王朝国王(1180年—1223年在位)。路易七世于1180年9月18日去世后,年仅十五岁的腓力二世成为法国国王。(译注)
[6] 墨西拿(Messina),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东北角,正对墨西拿海峡。(译注)
[7] 英格兰的琼(Joan of England,1165 -1199),西西里王后,图卢兹伯爵夫人,是亨利二世和阿基坦的埃莉诺的第七个孩子,嫁给了诺曼西西里王国国王古列尔莫二世(Guglielmo Ⅱ,1155-1189)。(译注)
[8] 坦克雷德(Tancred,卒于1194),西西里国王,1189年-1194年在位。(译注)
[9] 纳瓦拉的贝伦加丽娅(Berengaria of Navarre,1156到1170之间-1230),纳瓦拉国王桑舒六世的长女。(译注)
[10] 阿基坦的埃莉诺(Eleanor of Aquitaine,1122/1124-1204),阿基坦女公爵,1137-1152年间是法兰西王后,1154-1189年间成为英格兰王后;她于1152年结束了与法王的婚姻,理由是有近亲血缘,三个月之后便嫁给了小自己九岁的亨利。(译注)
[11] 塞浦路斯(Cyprus),欧洲与亚洲交界处的一个岛国,位于地中海东部。(译注)
[12] 阿卡(Acre),位于以色列北部加利利西部的城市,西临地中海,距离耶路撒冷约152公里。(译注)
[13] 苏丹(Sultan)指伊斯兰教历史上一个类似总督的官职,是阿拉伯语中的一个尊称,历史上有好几种含义。这词最初是阿拉伯语中的抽象名词“力量”、“治权”、“裁决权”,后来变为权力、统治。最后,它变为对一个特殊统治者的称号。被这种苏丹统治的地方,一般都对外号称拥有独立主权或完全主权,无论是王朝还是国家都可以被指为“苏丹国”。(译注)
[14] 萨拉丁(Saladin,1137或1138-1193),埃及阿尤布王朝的第一位苏丹,1174年至1193年在位。萨拉丁是埃及历史的民族英雄,因为他在阿拉伯人抗击十字军东征的过程中,表现出卓越的领袖作为、骑士风度和军事才能,闻名于基督徒和穆斯林世界。(译注)
[15] 圣墓(Holy Sepulchre),指耶稣基督被钉死的地方。
[16] 磅(English pound),英国重量单位,1磅等于0.454公斤。
[17] 大马士革(Damascus),今天叙利亚首都,位于距离地中海80公里的内地,地处海拔680米的高原。(译注)
[18] 阿尔苏夫(Arsuf,狄更斯原文写为“Arsoof”,疑为误拼),位于以色列的古老城市。1191年,理查一世在此率领十字军大败萨拉丁的军队,史称阿尔苏夫战役。理查所率第三次东征的十字军拥有2.2万轻步兵、1.5万重步兵和4500名骑士,萨拉丁所率阿尤布王朝军队拥有3万轻步兵、1.5万重步兵和8000名骑士。战役中,萨拉丁的大军无法突破理查的密集阵形,并付出7000人的巨大伤亡,理查仅伤亡约100人。(译注)
[19] 雅法(Jaffa),世界上最古老的港口城市之一,位于以色列。在1949年与特拉维夫合并成为特拉维夫-雅法市。萨拉丁自1187年起统治雅法,于1191年在阿尔苏夫战役三天后向“狮心“理查投降。1192年6月萨拉丁曾想收复雅法,打响了雅法战役,并未成功。(译注)
[20] 阿什凯隆(Ascalon),以色列南部区内的一个城市。(译注)
[21] 指利奥波德五世(Leopold V,1157-1194),自1177年起为奥地利公爵,直至去世。(译注)
[22] 耶路撒冷(Jerusalem),位于巴勒斯坦中部,介于地中海与死海之间,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译注)
[23] 亚得里亚海(the Adriatic),是地中海的一部分,位于意大利东海岸和巴尔干半岛之间。(译注)
[24] 维也纳(Vienna),位于阿尔卑斯山的东北麓和维也纳盆地西北部之间,是当时奥地利公国的首都。(译注)
[25] 埃夫勒(Évreux),位于法国北部上诺曼底大区,是厄尔省省会。(译注)
[26] 威廉·菲兹·奥斯伯特(William Fitz Osbert,卒于1196),伦敦市民,于1196年春天领导了农民起义。(译注)
[27] 史密斯菲尔德(Smithfield),坐落在伦敦西北部,以其古老的肉产品市场而闻名(如今则是伦敦城区内唯一幸存的批发市场),同时也是处死异教徒和政治敌手的地方。(译注)
[28] 利摩日子爵通常出自于法兰西的塞居尔家族,他们的领地介于法国中西部城市利摩日(Limoges)、布里夫(Brive)和佩里格(Périgueux)之间,属于阿基坦公爵国的一部分。这里的维德马子爵实为利摩日的艾马尔五世(Aimar V of Limoges,约1135-约1199,狄更斯的拼写为Vidomar,疑为误拼)。(译注)
[29] 内勒的布隆德(Blondel of Nesle,约1155-1202),游吟诗人,共著有二十四首宫廷诗歌,被认为是内勒的让一世(Jean I of Nesle)或者他的儿子让二世(Jean II of Nesle),因有一头金色长发而得被称为布隆德(在英语和法语中blond均为金发之意)。(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