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受难的女性们 | 白薇 | 短篇小说。白薇作,载《文艺画报》1935年5期。写娇永一生的悲苦生活:她因安徽家乡水灾,拖儿带女去关外逃荒,九一八事变后,当掉16岁的爱女,换得盘缠进关,到上海后,小女儿又被公公卖入堂子,最后,娇永也被迫离开“我”走了,不知去向。作品慨叹:“中国!……中国的人好像太多了,多少的人啊,他们的生命财产简直没有保障!尤其是女子更没有保障!” |
炸弹与征鸟 | 白薇 | 现代长篇小说。白薇著。最初连载于1928年《奔流》第1卷第6至10期、1929年第2卷第2至4期。上海北新书局1929年12月20日出版单行本,1930年再版。作品描写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两位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生活和斗争经历。当南粤掀起轰轰烈烈的革命风暴的时候,北京官僚阶层的投机者们纷纷南下,试图谋求更荣显的地位,余玥、余彬两姐妹也充满了对革命的渴望和向往。余彬有着“纯洁的天真”和“炸弹一般的热情”。她怀着用“炸弹去炸毁黑暗”的理想来到新都武昌,进了汉口妇女协会交际部。但她很快失望了,她在这里名为工作,实为“花瓶”,整天沉溺在交际、舞会和谈情说爱之中。她痛苦地感到自己的热情和勇气“没有机会可以应用”,枯燥无味的工作将会把她炸弹一样的心与力渐渐耗尽,“自己的一点灵光,将在阴霾的黑夜里被暴雨打灭了”。经过一段彷徨、消沉的生活,她与爱人一起参加了北伐军,踏上了真正的革命道路。姐姐余玥性格软弱,她在父母的强迫下匆匆地嫁到一个寡妇家做媳妇。新婚之夜,她遭到了婆婆和丈夫的粗暴虐待,她恨透了吃人的旧礼教,勇敢地逃出火坑,并以“征鸟”的英姿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在武昌,她先后在中央党部、妇女部和政府某部任职。当她看到妇女部并没有为妇女解放而斗争,而只是“装模作样”地喊喊口号,许多党国要人实际上是一些混迹革命的新官僚、新军阀以后,便参加了暗杀反动魁首的秘密活动,最后被捕入狱。作品通过余玥、余彬两姐妹的不同性格和生活经历,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大革命的一个侧面。 |
血涤寒光剑 | 宫白羽 | 武侠小说,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宫白羽作品序列中承接《十二金钱镖》并开启《毒砂掌》的故事情节,作品以明末清初武林纷争为背景,围绕寒光宝剑争夺展开。主要讲述暗器名家石振英携师侄陈元照卷入江湖恩怨,与陕南大侠华雨苍父女、铁莲子翁婿等人共同对抗峨嵋七雄及白砂帮势力,包含误斗、比剑、歼灭群贼、双头换剑等事件。通过抟沙女侠、弹指翁等人物塑造,展现技击描写创新与社会化武林图景。 |
创业史 | 柳青 | 当代长篇小说。柳青著。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柳青,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早年参加革命,著有长篇小说《种谷记》等。1949年以后创作长篇小说《铜墙铁壁》。1952年全家到陕西省长安县皇甫村落户,体验生活。写有散文集《皇甫村三年》、中篇小说《恨透铁》等。1954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创业史》。该书原计划写4部。1959年完成第1部。1977年他抱病修改并续第2部,未竟而逝。 本书以1953年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为背景,以陕西黄土高原青年农民梁生宝所率领的互助组的曲折发展过程为中心事件,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中国农村社会变革的历史图画,歌颂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小说中的主人公梁生宝是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年青的共产党员。在土改运动以后,他不顾继父梁三老汉的反对,响应党的号召,走互助合作的道路。为了实现稻麦两熟的设想,风餐露宿,为自己的互助组去郭县买早熟稻种;为了解决春耕春种资金不足的问题,他率领大伙到南山去砍竹子,运扫帚。但是他的行动触及了蛤蟆滩一些人的利益。村代表主任郭振山对梁生宝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富裕中农郭世富和富农姚士杰则明里暗里和互助组对抗,使梁生宝几度陷入困境。然而梁生宝毫不气馁,在上级的鼓励和贫困村民的支持下,他所领导的互助组终于夺得了秋粮的丰收,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灯塔农业社,梁生宝担任了社主任。梁三老汉的思想也开始转变。 本书的成就在于它的历史真实性。作者亲自参加了农村的互助合作运动,对人物、事件、及整个历史背景的描写,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在小说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迄今为止,它仍然是反映中国50年代农村社会变革的史诗性作品。 |
梅雨之夕 | 施蛰存 | 小说 1929 年 8 月收入施蛰存的小说集《上元灯》。施蛰存(1905-2003),学名施德普,字蛰存,是中国现代小说家、编辑家、文学翻译家和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也是 “新感觉派” 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 小说讲述了一位下班回家的男子在梅雨天气中徒步回家,中途遇雨,在店铺檐下避雨时邂逅一位没有带伞的美丽少女。男子为她的姿色所动,久等雨不止后,与她共伞结伴上路。途中,男子觉得她貌似自己初恋的女子,还因少女姓刘而怀疑她是初恋者故意隐瞒姓氏,联想到相关诗句,重温初恋的感觉。但最后发现少女嘴唇太厚,并非初恋女伴,心境顿时松弛。与少女分别上车后,男子还几次想张开手中的伞,回到家中听见妻子的声音,也仿佛是少女的声音。 小说通过 “我” 因少女想起已逝的青春时光、对往事的潜在依恋以及现实与之无法调和,抒写了主人公又酸又甜又惆怅的感觉。同时,通过对 “我” 对美的爱慕之心以及由此而来的 “越轨” 行为的描写,表达了对开朗、纯真、自由的人生和人性的憧憬,对禁锢、世俗、刻板的现实的抗争。 |
官官的补品 | 吴组缃 | 现代作家吴组缃写于 1932 年的一部短篇小说,后被选入短篇小说集《一千八百担》。 小说以第一人称 “我”—— 一个地主少爷官官的视角展开叙述。官官好吃懒做,以喝人奶为荣,是一个目睹农民被砍头也毫无同情心的反派人物。小说开始,官官回乡看母亲,母亲因他身体不好,要为他雇个奶婆,挤人奶给他喝。奶婆 “铁芭蕉嫂子” 领来一个 30 多岁的女人,官官的母亲像鉴别货品一样审视奶婆的乳房,以确定奶水是否合格。官官还对奶婆发表了一段荒唐的议论,他认为奶婆比牛聪明,因为牛酿了奶要人替挤捏出来卖钱,而奶婆会自己用手挤奶卖钱养家,但实际上他的这番话恰恰暗示了自己的愚蠢。 后来,官官在城里开舞会、坐车兜风时出了车祸,结果卖血给他的正是奶婆的老公陈小秃。再后来,陈小秃被抓住帮土匪传信,官官目睹了他被杀头的血腥场面,却仍然麻木愚蠢地看好戏。最后奶婆发疯,村里人围观,而官官依旧没有任何同情和反思。 《官官的补品》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让述者官官自己讲述自己的言行,他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错,读者却能清楚地看到他的荒唐和麻木,这种叙事技巧形成了独特的反讽效果。作品典型地代表了左翼小说的农村社会分析,对 30 年代阶级斗争的背景有形象概括,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人奶是否应该被成人食用等人类伦理话题的思考。 |
旧小说 丁集 | 吴曾祺 | 商务印书馆出版(1920)。书前有庚戌年(1910)编者序,当编于清末。全书分甲、乙、丙、丁、戊、己六集,选录汉魏六朝、唐、宋、五代、金、元、明、清代的古体小说,选目约一千种左右。例言称“是集宗旨,为学文之助而辑”,因此每集在杂记之前,选录一些古文传记。所收范围很广,实不限于传统的小说。宋代以前作品,大体上承袭《五朝小说》及《说郛》(重编本)等书,有些“妄制篇目,改题撰人”的弊病也沿讹踵谬,未能改正。金、元以后作品,选录文章较多,传奇类的作品收得极少,如清人小说,收《阅微草堂笔记》而不收《聊斋志异》,可见其取向所在。但本书取材较广,对常用的笔记杂说各选若干则,能使读者得到“尝鼎一脔”、开拓见闻的兴趣。编者也曾直接从第一手材料开发新的选目,不完全因袭旧的选本。全书断句基本正确,错字很少,在近代的小说总集中还不失为比较精当可读的选本。商务印书馆重印时(1957)只出到宋代为止,金、元、明以后删去未印。丁集收录了宋代小说 129 种,包括朱熹的《记外大父祝公遗事》、苏轼的《东坡酒经》《方山子传》、陆游的《姚平仲小传》《陈氏老传》、乐史的《绿珠传》《杨太真外传》等诸多作品,还包含《北梦琐言》《梦溪笔谈》《夷坚志》等笔记小说的部分章节。 |
旧小说 丙集 | 吴曾祺 | 商务印书馆出版(1920)。书前有庚戌年(1910)编者序,当编于清末。全书分甲、乙、丙、丁、戊、己六集,选录汉魏六朝、唐、宋、五代、金、元、明、清代的古体小说,选目约一千种左右。例言称“是集宗旨,为学文之助而辑”,因此每集在杂记之前,选录一些古文传记。所收范围很广,实不限于传统的小说。宋代以前作品,大体上承袭《五朝小说》及《说郛》(重编本)等书,有些“妄制篇目,改题撰人”的弊病也沿讹踵谬,未能改正。金、元以后作品,选录文章较多,传奇类的作品收得极少,如清人小说,收《阅微草堂笔记》而不收《聊斋志异》,可见其取向所在。但本书取材较广,对常用的笔记杂说各选若干则,能使读者得到“尝鼎一脔”、开拓见闻的兴趣。编者也曾直接从第一手材料开发新的选目,不完全因袭旧的选本。全书断句基本正确,错字很少,在近代的小说总集中还不失为比较精当可读的选本。商务印书馆重印时(1957)只出到宋代为止,金、元、明以后删去未印。丙集收录的是五代时期的作品,共十四种,包括《开元天宝遗事》《唐阙史》《唐摭言》《墉城集仙录》等笔记小说名篇。 |
旧小说 乙集 | 吴曾祺 | 商务印书馆出版(1920)。书前有庚戌年(1910)编者序,当编于清末。全书分甲、乙、丙、丁、戊、己六集,选录汉魏六朝、唐、宋、五代、金、元、明、清代的古体小说,选目约一千种左右。例言称“是集宗旨,为学文之助而辑”,因此每集在杂记之前,选录一些古文传记。所收范围很广,实不限于传统的小说。宋代以前作品,大体上承袭《五朝小说》及《说郛》(重编本)等书,有些“妄制篇目,改题撰人”的弊病也沿讹踵谬,未能改正。金、元以后作品,选录文章较多,传奇类的作品收得极少,如清人小说,收《阅微草堂笔记》而不收《聊斋志异》,可见其取向所在。但本书取材较广,对常用的笔记杂说各选若干则,能使读者得到“尝鼎一脔”、开拓见闻的兴趣。编者也曾直接从第一手材料开发新的选目,不完全因袭旧的选本。全书断句基本正确,错字很少,在近代的小说总集中还不失为比较精当可读的选本。商务印书馆重印时(1957)只出到宋代为止,金、元、明以后删去未印。乙集主要收录唐代小说,共 6 册,包含众多经典篇章,如《灵应传》《洛神传》《吴保安传》《聂隐娘传》《虬髯客传》《霍小玉传》《李娃传》等,还辑录了《小说旧闻记》《灵鬼志》《集异记》《广异记》等众多古代笔记小说中的故事。 |
旧小说 甲集 | 吴曾祺 | 商务印书馆出版(1920)。书前有庚戌年(1910)编者序,当编于清末。全书分甲、乙、丙、丁、戊、己六集,选录汉魏六朝、唐、宋、五代、金、元、明、清代的古体小说,选目约一千种左右。例言称“是集宗旨,为学文之助而辑”,因此每集在杂记之前,选录一些古文传记。所收范围很广,实不限于传统的小说。宋代以前作品,大体上承袭《五朝小说》及《说郛》(重编本)等书,有些“妄制篇目,改题撰人”的弊病也沿讹踵谬,未能改正。金、元以后作品,选录文章较多,传奇类的作品收得极少,如清人小说,收《阅微草堂笔记》而不收《聊斋志异》,可见其取向所在。但本书取材较广,对常用的笔记杂说各选若干则,能使读者得到“尝鼎一脔”、开拓见闻的兴趣。编者也曾直接从第一手材料开发新的选目,不完全因袭旧的选本。全书断句基本正确,错字很少,在近代的小说总集中还不失为比较精当可读的选本。商务印书馆重印时(1957)只出到宋代为止,金、元、明以后删去未印。甲集主要收录汉魏六朝时期的小说,包含《汉武帝内传》《列仙传》《西京杂记》《搜神记》《世说新语》等众多经典作品,共辑录了数十种古代小说,所选篇章涵盖了志怪、轶事、传奇等多种题材,较为全面地展现了这一时期小说创作的风貌。它为后世研究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社会、文化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有助于读者了解古代的神话传说、社会风俗、人物风貌以及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对中国古代小说的传承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斗 | 冯玉奇 | 冯玉奇著。八章。1949年2月上海文粹书局出版。一册。通过在战争年代,对两位主人公曾静和仲林的境遇描写,来深刻反映当时的这个时代背景。主人公的境遇虽然凄惨,但是精神却百折不挠,令人敬佩。在临死前对于光明的渴望尤其令人动容。结构严谨,笔触细腻。 |
卅六英雄 | 连阔如 | 评书艺术家连阔如于1934年在《新北平报》连载的口述评书作品,原名《响马传》,后由其女连丽如与贾建国整理为九十九回本,全书以隋唐更迭为背景,通过民间武装“响马”的兴衰展现王朝变迁,贯穿“隋因响马而亡,唐以响马而兴”的历史脉络。作品以秦琼临潼山救李渊为开篇,围绕程咬金劫皇杠、三探汝南庄、瓦岗寨聚义等事件展开,串联杨林围剿、群雄反隋至玄武门之变等节点。通过章回体叙事刻画秦琼、程咬金等人物在乱世中的抉择,展现草莽势力与朝廷的博弈,最终以李唐建立收束全篇。整理过程中保留原连载文本风格,对“两肋岔道”等典故进行考据订正。 |
聊斋新义 | 汪曾祺 | 短篇小说集,涵盖《瑞云》《黄英》等13篇改写作品。该书以现代意识重构古典文本,延续中国笔记小说传统,弱化原著传奇情节,通过清新质朴的语言重塑人狐互动、异世奇缘等故事框架。每篇改写文本均附蒲松龄原作、于受万插画及双方手稿,形成古典与现代的互文对话。作者在保留故事主线的同时调整人物关系与情节走向,如将《蛐蛐》结局改为悲剧、《双灯》突破传统婚恋观,通过"小改大动"手法探索人性本质与世俗情感的普遍性表达。书中融合传统叙事与现代视角,展现古典文学资源在当代语境下的转化可能。 |
暖谷生春 | 冯玉奇 | 冯玉奇著。1949年上海文立书局出版。一册。描绘了秋兰和白萍这对亲密无间的好姐妹的故事。一次外出游玩时,她们邂逅了男主人公乐明,而乐明恰好是秋兰父亲的学生。乐明被朴素纯真的秋兰深深吸引,情愫悄然滋生。然而,白萍也在不经意间对乐明动了心,一段复杂纠结的情感纠葛就此展开。历经生活的种种波折与考验,最终乐明与秋兰携手相伴,白萍则和乐明的弟弟乐天走到了一起。作品不仅以哀婉动人的笔触书写了爱情故事,还巧妙地透过人物的经历与感悟,映射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时代风云变幻,更借主人公之口,发出青年应为国家人民谋福祉、反抗列强与军阀欺凌的激昂呼声,具有相当积极的思想意义 。 |
姑嫂情深 | 冯玉奇 | 冯玉奇著。1948年上海大明书局出版。1949年1月上海文粹书局出版。故事起始于一位女子与恋人无奈分别,此后两人各自步入不同的婚姻轨迹。命运弄人,他们在繁华喧嚣的上海滩意外重逢,令人惊愕的是,昔日恋人的妻子竟恰恰是女子的小姑子。这一惊人的发现,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层层涟漪,拉开了主人公充满心酸与传奇色彩经历的大幕。书中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展现了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冲突,以及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在爱情、婚姻与伦理道德之间艰难挣扎的模样,为读者呈现出一幅鲜活的民国社会生活画卷。 |
秋水红蕉 | 冯玉奇 | 冯玉奇著。十二章。1940年4月上海上海春明书店出版。二册。《秋水红蕉》围绕青年春冰与富家女春水、舞女红蕉的三角情感纠葛展开,体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主题。 |
春残梦断 | 冯玉奇 | 冯玉奇著。与邵钧轩合作。八章。1946年6月上海武林书店新二版。一册,《春残梦断》通过少爷仲明与丫头小玉的爱情悲剧展现社会现实。 |
在洪流中 | 洪灵菲 | 洪灵菲著,包含两篇短篇小说,《在洪流中》和《在木筏上》,《在洪流中》通过农村妇女阿枝遭受地主压迫的遭遇,展现底层人民在革命浪潮中的觉醒历程。《在木筏上》是他后期创作的反映劳苦大众生活的作品之一。作品主动揭发旧时代的黑暗现象,热情洋溢地歌颂工农大众的革命斗争,浪漫主义气息有所淡化。 |
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 | 丘东平 | 短篇小说,丘东平作于1938年,这篇小说中的连长林青史,是国民党军队的下级军官,抗战的烽火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长期的军队生活又养成了他的“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的信念。小说描写了一次激烈的战斗,他带领的一连人陷入日军包围圈,与营部失去联系,但是他们顽强抵抗,终于以巨大的伤亡,换来了胜利,但是这支没有被敌人打垮的连队,却被另一支国民党军队以“来历不明”为由缴了械。林青史一个人跑回营部请求援助,等待他的却是违抗“不抵抗”军令而处死。抵抗有罪,忠而获咎,小说愤怒地抨击了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林青史这个旧军队下级军官的形象塑造得比较成功,写出了他思想上的矛盾和性格的复杂性。他有爱国理想,不畏强暴,敢于战斗,但是他又看不清旧军队的实质,看不到不抵抗主义的危害,有着旧式军人的盲目服从的愚忠。他并非不知道违抗不抵抗的命令要受军法处置,但是他抱着“成全自己底人格”的宗旨,甘愿领受死刑的处决,因而这个性格中包含着浓厚的悲剧因素。作者曾亲身参加过上海“八·一三”战争,对实际战斗有较深切的感受,因而这篇小说对英勇歼敌的壮烈场面,直插敌阵的曲折遭遇,都写得生动逼真,有着时代的悲壮色调。 |
热血冰心 | 冯玉奇 | 冯玉奇著。十六章。1939年11月上海广益书局出版。1947年9月再版。一册。《热血冰心》的主人公柳朋寿本是个风流纨绔的多情种子,皆因自己处处留情,一个个红颜知己病的病、死的死、伤的伤,好不凄惨。朋寿自觉罪孽深重,遁入空门,一腔热血,化作冰心。故事哀艳凄绝,荡气回肠,动人肺腑,引人深思。 |
春雨飞花 | 冯玉奇 | 冯玉奇著。又名∶单恋。八章。1946年1月上海永康书店出版。1946年4月再版。一册。少妇锦花因不满于父母包办婚姻,婚后与丈夫感情淡薄,由此对表弟雨秋心生爱慕。雨秋为人正派,且有心上人,不愿与有夫之妇的表姐有过多纠缠,锦花由爱生恨,最终酿成了自己的悲剧。 |
红粉飘零 | 冯玉奇 | 冯玉奇著。1947年1月上海大明书局出版。一册。该书包含《红粉飘零》《叶落西风》《情海归帆》三部小说。《红粉飘零》讲述了主人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经历的情感纠葛与生活波折;《叶落西风》围绕着人物在情场失意后的种种遭遇,以及最终手刃大仇却难以释怀的悲剧故事展开;《情海归帆》则着重描写了主人公们在爱情道路上的彷徨、挫折,最终部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情节。 |
盲目之爱·情天血泪 | 冯玉奇 | 冯玉奇著。续集为《情天血泪》。1948年上海汇文书局出版。1948年上海三益书店出版。1949年上海广艺书局出版。一册。讲述了士成在一次的偶然的避雨中搭救孤女丽霞,孤女是个瞎子,却对音乐极有天赋,生的也异常美丽。所以士成的儿子也爱上了她,但父亲因为也爱丽霞而百般阻挠与哄骗,这一系列的背后有人性的善与恶,值得深思。 |
左传故事 | 朱文叔 | 春秋史书巨著《左传》在民国大家笔下的新生!从故纸堆中选取精华,化古奥文言为浅近白话,不变的是精彩传神的内容与趣味。 本书从春秋编年体史书《左传》中选取原文片段,编译成白话故事,讲述当时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政事。本书时间跨度大,事件和人物较多,在故事中还保留了一部分文言字词。 老少皆宜,雅俗共赏,故事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常识让人受用一生。 风起云涌的时代,此消彼长的势力,仁义杀伐的冲突……千年前的奇谲历史在本书中缓缓展开。 |
花溅泪·情天劫 | 冯玉奇 | 长篇言情小说,冯玉奇著。八章。后集为《情天劫》。1946年4月上海大明书局出版。1948年10月三版。一册。全书由《花溅泪》《情天劫》两部中篇小说构成,各分八回章回体叙事。作者通过花明、志清、云萍、畹芬、雁宾几人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意在向我们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如果只是两性之间肉体的吸引,注定是浅薄而无法长久的,只有心灵的相通、灵魂的相契才是爱情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