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点评】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8年1月出版第二本诗集《死水》。在学术上,他广泛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著有《神话与诗》、《楚辞补校》等专著。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红烛》:《红烛》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剖白,诗中概括了诗集所表现的对祖国前途的执著追求和献身于祖国的伟大抱负。诗人将自己比做红烛,要用那微弱的光和热来照亮险恶的前途,去烧破世人的迷梦,捣毁禁锢着人们灵魂的监狱,为人间培养出慰藉的花和快乐的果。尽管是“流一滴泪,灰一分心”,但是即使是“直到蜡炬成灰泪始干”,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