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和虢(ɡuó)国有仇,晋献公要想去报复。但是两国中间,隔着一个虞国,晋国的人马,一定要从虞国通过,才能到虢国的国土。
于是晋国的大夫荀息献计道:“我们如果把屈地出产的良马,和垂棘出产的美玉,送给虞君,借道伐虢,那我们便可以报仇了。”
献公说:“这都是我们晋国的宝物,怎么可以拿来送给别国呢?”
荀息说:“如果虞君允许借道,那我们灭虢之后,便可以回兵出其不意地把虞国也灭了。所以这些宝物,虽然暂时送给了他,却只像是寄存在那里,我们仍旧可以拿回来的。”
献公说:“但是,虞国有个宫之奇在那里,恐怕这个计策瞒不过他。”
荀息说:“不要紧。宫之奇虽能识破我们的计策,但他的年龄和虞君差不多,不是一个年高望重的老臣,虞君并无畏敬他的心,即使他进言劝阻,虞君也一定不会听他的话。况且宫之奇的为人又很懦弱,不敢触怒国君,他说了一次话,见虞君不听,也就罢了,决不会再三竭力劝阻的。所以此计尽可施行。”
献公听了荀息的话,就叫他带着屈地出产的良马、垂棘出产的美玉,到虞国去请求借道。
荀息到了虞国,进见虞公,献上良马美玉,说明来意。虞公接受了礼物,非常欢喜,就允许晋军借道,并且情愿出兵相助。宫之奇谏阻,虞公果然不听。
荀息回国,就起了大兵,会同虞师,同去伐虢,占领了虢国的大城下阳而还。
过了三年,晋国又派使臣到虞国去,要求再次借道伐虢。
宫之奇对虞公说道:“晋国实在不怀好意,上次允许他借道,已经不该。这一次,切不可再允许他了。况且虢国实际上是我们虞国的屏障,虢国要是亡了,那我们虞国便失去了屏障,一定要跟着灭亡的。俗谚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虞国和虢国关系的密切,真和辅车、唇齿一般。晋国灭了虢国,对于我们虞国是只有害没有利的。”
虞公说:“晋国是我同宗,他岂能害我呢?”
宫之奇说:“虢国又何尝不是晋国的同宗呢?晋国既然可以灭虢,何尝不可以灭虞呢?”
可是虞公还是不听他的话,竟答应了晋国的要求。宫之奇回家叹道:“虞国的命运,恐怕过不了今年。晋国这次出兵,定可以一举两得,灭了虢国也灭了虞国,此后不必再兴师了。”他知大祸将临,就带了全族的人,避到别处去了。
果然不出宫之奇所料,这年冬天,晋军灭虢,回兵经过虞国,出其不意,把虞国也灭了。
【博闻馆】
古代的玉
文中提到垂棘出产美玉,那么除去垂棘,中国还有哪些地方产玉呢?中国有四大名玉,分别是指新疆的“和田玉”、湖北郧县等地出产的“绿松石”、河南南阳的“独山玉”及辽宁岫(xiù)岩的“岫玉”。乾隆时期雕刻的“大禹治水”玉材重一万多斤,材料就是和田玉。辽西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玉器的用料,全部为岫玉。绿松石在西藏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被用于第一个藏王的王冠,用作神坛供品、藏王向居于高位的喇嘛赠送的礼品及向邻国进献的贡品。今北海团城的“渎山大玉海”,重约七千斤,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完成,材料就是独山玉。以上四大名玉都是软玉,就是硬度比较低的玉。而翡翠则是主要产自缅甸的硬玉。传说翡翠名称来自鸟名,这种鸟羽毛非常鲜艳,雄性的羽毛呈红色,名翡鸟,雌性的羽毛呈绿色,名翠鸟,合称翡翠。
玉不仅是人们生活的配饰,更是一种高雅精神的寄托。正是由于玉石的温润,才有了“君子如玉”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