殽之战后,秦国孟明想报前年殽地战败之仇,又率师伐晋,晋襄公亲自带兵去抵御。先且居率中军,赵衰为副。王官无地这个人为襄公驾驭兵车,续简伯为右。古时尚左,出军时,御者居中,国君居兵车左边,勇士居兵车右边。这个居兵车右边的勇士,叫做“车右”,又称“戎右”,也简称“右”。襄公乘坐的兵车里,勇士续简伯居车右,所以说“续简伯为右”。

秦晋两军,战于彭衙,秦师大败。因为殽之战中孟明被晋国释放回国的时候,曾在渡黄河时,对阳处父说过:“三年之后,我一定再来拜受晋君的赏赐。”所以此次战役,晋人取笑秦师,说道:“他们是特来领赏的。”

但是,晋军所以能够得胜,完全是勇士狼瞫(shěn)肯拼死的缘故。

当初殽之战中,晋国是梁戎为襄公驾兵车,莱驹为右。晋军战胜后的第二天,襄公吩咐把捉得的秦国俘虏,绳穿索绑了,命莱驹用戈斩他们。有一个秦国俘虏,面目狰狞,身体魁伟,见莱驹操戈来斩他,突然大喊一声,莱驹吃了一惊,手中的戈不觉掉在地下。狼瞫看见莱驹如此胆怯无用,立刻跑上前去,从地上拾起了戈,将那俘虏斩了。襄公见狼瞫这样勇敢,便换下莱驹,使狼瞫为车右。

到了箕之战,中军主将先轸却认为狼瞫无勇,又换下狼瞫,使续简伯为车右。

狼瞫是向来自命为勇士的,今被先轸撤换,觉得非常倒霉。他的朋友便劝他说:“你何不一死,表示你的勇敢?”

狼瞫说:“我还没有得到可以死的机会。”

他的朋友说:“我和你一同发难,去杀先轸,如何?”

狼瞫说:“不可。我杀了先轸,自己固然也不免一死,但是这样为发泄个人的愤怒,犯上而死,死得不义,不可以说‘勇’。一定要死得有意义,死得有益于国,才可以说‘勇’。将来我总有机会,可以拼我的命,使大家知道我不是一个懦夫,你且等着看吧!”

等到彭衙之战,秦晋两军既列阵,狼瞫便带了他部下的少数晋兵,拼命冲锋,突入秦军阵里。秦军大乱,晋国的大军乘势掩上,因而大胜。狼瞫也遂了他的心愿,竟死了。

狼瞫不肯私斗而死,却为公战而死,当时都称他为君子。

【博闻馆】

古代的车驾

古代的车驾是贵族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重要的作战工具,人们用一个国家车驾的多少衡量国力的强弱。周朝规定,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一车、四马为一乘,后来就以万乘指天子,千乘之国指诸侯国。只是后来诸侯力量膨胀以后,许多诸侯国的兵车也不止千乘了。

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行军作战,车驾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有很多关于车驾的故事。据《后汉书·桥玄传》记载,曹操还没有发迹的时候,只是一个没人知道的无名小卒。有一天曹操去拜见桥玄,桥玄一见到他就觉得这个人很有才情。二人关系越来越好,甚至相互发誓说:“我们其中一个去世之后,另一个人如果路过墓旁,不用美酒烧鸡来祭奠一番,那么他的车驾走过去三步以后,如果肚子痛,那也别埋怨老朋友。”后来,人们就用“车过腹痛”形容悼念亡友。韦昭《吴书》记载,三国时吴主派赵咨出使魏国,傲慢的魏文帝曹丕问赵咨说:“吴国像赵大夫你这样的大臣有一个啊?”意思就是说吴国土地狭小,没有什么人才可以任用。当时魏强吴弱,在外交上吴国自然遭受了魏国不少的羞辱。作为使臣,赵咨不卑不亢,从容地说道:“特别聪明卓越的八九十人吧,像我这样的,车载斗量,实在数不过来。”赵咨用这种机智的回答维护了吴国的尊严。后来,人们就用“车载斗量”形容数量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