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的公子归生出兵攻打宋国。宋国的华元,也带兵去抵挡。两军在大棘这个地方交战,宋军大败,兵车失去四百六十辆,兵士死亡一百人,被俘二百五十人,华元也被敌兵活擒了去。
开战前一日,华元为激励军心起见,杀了许多羊,分给兵士们吃,每个人都分到,唯有替华元驾车的羊斟,因为他姓羊,恐怕触犯忌讳,特地不给他羊肉吃,这原是华元的好意。哪知羊斟却误会了,他看着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只自己没份儿,口角流着馋涎,十分难受,便以为华元故意轻看他,薄待他,暗暗怀恨在心。
等到开战了,华元登上兵车,来到阵前。羊斟看看华元,心里想道:“昨天分羊肉,是由你作主的,你喜欢谁就给谁,不喜欢谁就不给谁。今天驾车子可得由我作主了,我要东就东,要西就西。哼!你瞧不起我,待我不如一个小兵。现在,我要使你知道:我到底是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他竟横了心,下死劲打马,马撒开蹄子,一直向前跑,华元无法止住,连人带车,陷入敌兵阵里,因而被擒。那羊斟虽然也做了俘虏,可是因为他这口恶气已经出了,心中反倒欣欣自得。
华元是宋国的要人,少不了他。所以宋国便和郑国讲和:用兵车一百辆、毛色好看的马四百匹送给郑国,作为代价,去赎出华元来。条件讲好,郑国先把不重要的俘虏送还宋国,羊斟便先回来了。
郑国只收到兵车一百辆,马二百匹的时候,华元便设法逃回。那时宋城的守备还很严,华元到了城下,说明来历,叫开了门,才得进城。进城之后,恰巧在路上遇见羊斟,便很亲热地抚慰他道:“还好你回来了,你没有受伤吗?那天的马真作怪,竟向敌军阵里乱跑,连累咱们都做了几天的俘虏。”
羊斟见华元如此待他,自己觉得过意不去,便直说道:“并非马作怪,是人作怪。我因为你不给我吃羊肉,心中气愤不过,故意把你拖到敌军阵地里的。”
华元听了,心里当然有点儿诧异,但是他的度量非常宽大,倒并没有追究羊斟的意思。羊斟呢,虽然因为一时受良心的责备说了出来,终究心虚,担心华元要惩罚他,就逃到鲁国去了。
宋国为巩固国防起见,修缮城池,华元督工,来往巡察。那些工役见了,便唱个歌,嘲笑他道:
眼睛乌溜溜突出,
好像两个铜铃;
大肚子高高凸起,
好像一面皮鼓;
再加浓髯绕颊,
乌须满腮。
你看这个人啊,
多么威武!
只可惜,
打了败仗,
弃甲逃回!
华元便叫左右的人,回答他们道:
牛皮多着呢,
犀皮和兕皮也还不少,
制甲的材料尽有,
旧的丢了,
新的可以再造。
不要紧,
请莫操心。
工役们又唱道:
就算有皮,
没有丹漆,
你又怎能造新甲?
华元听了,便对左右的人说道:去吧,莫和他们分辩,他们人多口多啊!
【博闻馆】
古代的避讳
华元因为羊斟姓羊,怕犯了忌讳而特意不分给他羊肉吃,这就与古代的避讳有关。古代对于君主或尊长的名字,要避免写出或者说出。避讳有国讳、家讳、圣讳等形式。国讳,指要避当朝皇帝以及其七世以内祖先的名字。同学们知道马桶名称的由来吗?这其实还和避讳有关呢!以前盛秽物的器皿叫做“虎子”,后来为了避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祖父李虎的讳,就改叫“马子”,所以现在才有了“马桶”这个名称。家讳,就是要避父母祖先的名字。比如林黛玉的母亲叫贾敏,林黛玉在读书的时候,“敏”字都念成“密”,在写的时候也会少写一两笔。避圣讳,主要指避圣贤孔子的讳。孔子名“丘”,宋朝时读到“丘”字,都要念成“某”,到清朝,姓“丘”的人家要改姓“邱”,并且读作“七”,以示对孔子的尊敬。当避讳推崇到极致的时候,就会闹出不少笑话。明武宗朱厚照姓朱又属猪,所以他下令全国禁止养猪、杀猪,几年后全国的猪几乎灭绝,以至于节日用来祭祀祖庙的猪都找不到。后来大臣们几番劝谏,武宗才取消了这个荒唐的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