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蹬射指左手将弓立于身体左侧,箭沿着两蹬相对的方向射出的射箭姿势。)

养由基是春秋时期的神射手,战国时期的射箭能手,魏国的更羸算是一个。有一次更羸看见一群大雁飞过来,就对魏王说:“我可以不用箭就让大雁掉下来。”说着,他拉满了弓弦,并没有上箭,只听“嘭”的一声响之后,排在队伍后面的大雁竟然掉了下来。魏王吃惊地问他原因,更羸解释道:“这只大雁飞在最后面,又叫得很悲切。飞在最后面,表明它受过伤,叫得悲切表明它很害怕。当它又听到弓弦的时候,以为有危险,就奋力高飞,没想到伤口裂开,就掉下来了。”这就是“惊弓之鸟”的故事。可见,箭射得好,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细致的观察。当然,能像养由基遇到的那位智者一样悟出道理,就更好了。

执法无私

晋悼公带了军队,在鸡泽这个地方会合诸侯。他的兄弟扬干不守军纪,扰乱队伍。中军司马魏绛便很不客气地将扬干的驾车者正法。

悼公知道了,因为觉得魏绛不给自己的兄弟留点儿面子,不禁心中大怒,对中军尉羊舌赤说道:“我来会合诸侯,本为求荣。现在扬干略有过失,魏绛就故意张扬,将他的驾车者正法,使诸侯都知道我自己的兄弟是个犯罪的人,这是何等倒霉的事!求荣反辱,晋国的体面何在?我一定要杀死魏绛,你快去将他拿下,别让他逃走!”

羊舌赤答道:“我知道魏绛这个人向来是忠心耿耿,说一不二的。要是他有了罪,他决不会逃避刑罚。不必去拿他,他一定自己会来请罪的。”

说罢,魏绛果然来了,把一封奏书交给悼公的御者,托他代呈悼公,自己就拔出佩剑来要自杀。士鲂(fánɡ)、张老二人见了,连忙将他的剑夺下,止住他道:“这不是你的罪!你并没有错,何必自杀!”

悼公拆开他的奏书来读道:“主公一时没有相当的人,叫我做司马,司马是掌军法的。我听说,军人能够顺从才算‘武’。执法的人,能够不畏权势、不徇情面,拼死维持法纪,使无人敢犯法才算‘敬’。现在主公带了军队出来,会合诸侯,这是何等重大的事!要是主公的军队里有人犯法,那便是‘不武’;有人犯了法,我因为徇情面、畏权势的缘故,不去惩戒他,那便是‘不敬’。‘不武’‘不敬’,罪莫大焉。我恐怕犯‘不武’‘不敬’的大罪,才不得已将扬干的驾车者正法。我知道,这事很伤主公的心,不敢逃罪,请赐死。”

悼公读罢,竟来不及穿靴,连忙赤脚出来,对魏绛说道:“我刚才怪你的话,是兄弟间亲爱的私情。你惩罚扬干,是秉公执行军法。我有兄弟,平日不能教训他,使他违犯军法,这是我的过失。我一时不明白,错怪了你,请你千万不要死,使我的过失加重。”

因为这件事,悼公非常看重魏绛,特地赐他酒食,并且拜他为中军副将。

【博闻馆】

少年张汤审鼠

魏绛执法无私,不失为一个合格的官员。这些称职的官员的性格特点,有一些在小时候已经表现出来了。比如西汉著名的廷尉张汤,他小时候就有审判老鼠的故事。张汤的父亲是一个朝廷官员,一次父亲外出,把小张汤留下看家。父亲外出回来,发现家里的肉被老鼠偷吃了,一气之下就把张汤暴打了一顿。委屈的张汤也找不到地方发泄,就掘开了老鼠洞,抓住了元凶老鼠和吃剩的“证物”——肉。“怎么处理这只可恶的老鼠呢?”张汤想,“平时见父亲审案很有意思,不如我也来学学,就审这只老鼠吧!”于是,张汤立刻立案抓捕这只老鼠,又传布文书再审,在吃剩的肉这一铁证面前,张汤判老鼠死刑,就地正法了。父亲看见后,非常吃惊,就把张汤审问老鼠的文书拿过来看,没想到竟像出自办案多年的老吏的手笔。父亲发现了张汤的天赋,以后的治狱文书都交给他写,也进一步锻炼了他的才干。张汤长大后,果然不负众望,得到汉武帝赏识,先后晋升为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而且为官清廉,死时家产不过五百金。